甲 我們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需要創新。
乙 那沒錯。
甲 創新能夠便利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發展。
乙 嗯。
甲 比如以前用座機電話,現在用智能手機,這就是創新。
乙 沒錯。
甲 以前用扇子,現在有空調。
乙 這也是創新。
甲 以前付錢用現金,現在靠掃碼。
乙 越來越方便。
甲 以前叫數來寶,現在叫喊麥。
乙 嗯?
甲 以前叫賣藝。
乙 現在叫什么?
甲 直播。
乙 嗨,您越說越不對了,您到底想說什么?
甲 我是說創新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乙 這沒錯。
甲 您就拿我們公司來說吧,以前都是線下辦公,后來公司進行數字化改革,把線下的事情放到線上來做,效率提高了好幾倍,成本還降下來了。
乙 很方便。
甲 可這創新啊,也不能處處都用,更隨處亂用。
乙 這話從何說起?
甲 從我媳婦兒那里說起。
乙 你媳婦兒?
甲 我媳婦兒一看,喲,這數字創新這么好,干脆,我們家也引入,為了讓家里降本增效,從今天起,把家里的事情也搬到線上來做。
乙 家里怎么弄線上啊?
甲 這好辦啊,我媳婦對接了一家公司,讓他們給我們家開發了幾十個線上小程序,手機上直接就能打開,也不用下載什么App。
乙 幾十個啊,都有哪些小程序啊?
甲 那多了,吃喝拉撒睡,行走坐臥離,樣樣都有。您就拿吃飯來說吧,打開小程序進行線上點餐。
乙 吃飯還要放線上點餐?
甲 對啊,一開始我們也不理解啊,就問我媳婦兒,我媳婦兒說了。
乙 怎么說的?
甲 平時問你們吃什么,你們老的老小的小,一個個都說隨便,我辛辛苦苦做好了一大桌子飯,可你們呢,你不吃魚,兒子不吃蒜,婆婆不吃蘿卜公公不吃蛋,到最后菜全糟踐了,還埋怨我。
乙 這確實是浪費。
甲 現在你們每個人都去小程序上點單,想吃什么,喝什么,放什么佐料全部自己選擇,我就對著小程序上你們點的來做,這叫事事留痕跡,省得到最后賴我不會做飯。
乙 這說得挺有道理的。
甲 這個做法確實沒什么問題,但是后面的一些做法,我就感覺到有些不對了。
乙 怎么呢?
甲 在家您不能光吃飯啊,您還得上廁所吧,你們家怎么上廁所啊?
乙 這還能怎么做啊,看衛生間沒人就去唄。
甲 那是你們家,我們家上廁所得走流程。
乙 上廁所還要走流程?
甲 先打開倫敦小程序。
乙 您先等會兒,怎么不打開巴黎小程序呢?
甲 什么叫巴黎啊?
乙 什么叫倫敦啊?
甲 廢話,那上廁所,不得“輪蹲”嘛。
乙 嗨,您倒是換個坐便啊。
甲 打開倫敦小程序,先選擇廁所位置。
乙 哦,家里比較大,廁所有很多個。
甲 就一個。
乙 就一……就一個你有什么可選擇的?
甲 廢話,你選不選吧。
乙 我不選我去哪啊。
甲 還是的嘛,先選擇心儀的位置,預約開始時間。
乙 上個廁所還要預約時間?
甲 萬一你前面有人在用呢?你預約完好給你留位置呀。
乙 這倒是。
甲 再選擇預計結束時間。
乙 預計結束時間?
甲 是啊,你不選擇幾點結束,你一個人蹲半天,誰知道你是不是在里面摸魚。
乙 我在我們家廁所摸魚?
甲 習慣是從小事養成的。
乙 行行行。
甲 預約完您就可以。
乙 上廁所了。
甲 等審批。
乙 這還得審批?那趕緊審批吧。
甲 先給我兒子看,我兒子看完后,點一下勾。
乙 這是?
甲 表示同意。再給我爸看,點個勾表示同意。再給我媽看,表示同意。再給我老丈人看,表示同意。再給我丈母娘看,表示同意。最后給我媳婦兒看。
甲乙 表示同意。
乙 我就知道。我說,你爸你媽你媳婦審批我就不說什么了,怎么還有你岳父岳母啊?你們住一塊兒?
甲 沒有啊。
乙 住一起要他倆審批干嘛?
甲 多家庭聯合管理營造良好氛圍。
乙 一套一套的。
甲 審批完之后,您就可以。
乙 上廁所了。
甲 打卡了。
乙 卡?
甲 你不打卡,我怎么知道你去沒去啊?到達指定位置,打開小程序,拍照片打卡上傳。
乙 好嘛。
甲 這么一套流程下來,您終于。
乙 上廁所了……
甲 換褲子了。
乙 好家伙,愣是沒憋住。這流程也太麻煩了!
甲 這就覺得麻煩了?后面還有呢。
乙 還有?還有什么?
甲 我媳婦兒一看我們家里人都各自為政,也不知道對家里有什么貢獻,一拍腦袋,決定開發一個家庭成員貢獻小程序。
乙 家庭貢獻小程序?這是干嘛的?
甲 就是看看每個人在家里都做了哪些事情,對家庭有什么貢獻,上傳到小程序上面,方便我媳婦隨時查看。
乙 哦,那你媳婦看嗎?
甲 她忙著審批廁所哪有時間看吶。
乙 嗨!你媳婦不看那做它干嘛!
甲 哎喲,您這話說的,我媳婦看不看那是我媳婦的事情,你做不做是你的態度問題。小程序這么重要的事情,你不做他不做那我們家庭的工作還怎么開展嘛。
乙 嘿,這說得還頭頭是道的。
甲 一開始大伙兒也隨便寫一些上去,比如我兒子寫的:今天寫了一篇作文。
乙 好事。
甲 我媽寫的,今天煮了一鍋飯。我岳母寫的,今天織了一件毛衣。我爸寫的,今天清理狗毛。
乙 這都挺好的啊?
甲 我媳婦兒一看,這哪兒行啊,這一個個基本就沒什么貢獻呀。再說了,這數據也不好看吶。
乙 那她準備?
甲 要說還得是我媳婦兒,稍微一思考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大家做事積極性不高,那是缺少了良性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動力,正好我媳婦兒學過一個成語。
乙 什么成語?
甲 田忌賽馬,根據這個成語設立了一套良性競爭機制。
乙 我知道!這叫作賽……
甲 田忌機制。
乙 用這倆字兒啊?
甲 啊……反正就是競爭機制嘛。
乙 什么意思呢。
甲 就是在小程序上設立了家庭成員貢獻排行榜,每個人為家里做了哪些事情,根據這些事情進行排名,排在末尾的淘汰。
乙 末位淘汰?我尋思就是槍斃。
甲 槍斃像話嘛,那罪過也太大了。
乙 那怎么呢?
甲 就是誰排在最后啊,誰當一天兒子。
乙 嚯!還不如槍斃呢。
甲 這叫什么話,大伙兒一看,趕緊報數據吧。可報著報著大伙兒也犯難。
乙 怎么呢?
甲 家里人每天的事情就那么多,全報完了也不夠啊。還得是我岳母聰明。
乙 她有辦法?
甲 反正就是報數據嘛,也沒對數據的質量和客觀合理性做什么規定,咱把每一分每一秒干了什么全給它寫上去,這數據不就夠了嗎。實在不行就編點東西上去唄。
乙 編點東西?你這不是騙人嗎?
甲 這怎么能叫騙人呢。
乙 那這叫什么?
甲 這叫預設!
乙 這個詞倒是挺創新的。
甲 大伙兒嘩嘩往上報數據,我一看我兒子寫的:今天寫了8733劃。
乙 這不還是那篇作文嗎?
甲 數據,越大越好。再看我媽寫的,今天煮了6983粒米。
乙 還是那鍋飯。
甲 數據,越大越好。再看我岳母寫的,今天織了13269針。
乙 還是那條褲子。
甲乙 數據,越大越好。
甲 再看我爸寫的,今天清理了一萬根狗毛。
乙 哎!這個數據不合理!太完整了!
甲 我們家養的金魚!
乙 嗨,沒養狗啊。
甲 就這么實行了一個月,我岳父不干了,通過家庭全體會議,緊急叫停這個項目,把我媳婦一通批評:你這一天天的都在想些什么?為了線上而線上,大搞形式主義,好好的一個家被你弄得烏煙瘴氣!還有就是你這個末位淘汰機制,這個機制本身就有缺陷。
乙 什么缺陷?
甲 誰末位誰就當兒子?那你兒子本身就是兒子,他輩分最小,你這么考核,他不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躺平了嗎?我現在嚴重懷疑你,利用家庭權利為你兒子謀取躺平的私利。
乙 也對啊。
甲 最可氣的還不是這個。
乙 那是什么?
甲 最可氣地是我勤勤懇懇干了一個月。
乙 啊?
甲 這個月的兒子。
乙 誰啊?
甲 我。
乙 就這個啊。
點評:
相聲,是中國曲藝寶庫里的一塊瑰寶。自誕生之日起就有著“與民求樂、為民發聲”的藝術使命,在相聲藝術的長河中,諷刺題材的作品一直占據著獨特而重要的位置,其中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諷刺更是入木三分、發人深省。牛群、馮鞏表演的《小偷公司》,牛群、李立山表演的《巧立名目》堪稱經典,其中“同意到奧運會去偷”“領導,冒號”等經典臺詞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而馬季的《多層飯店》同樣具有極強的諷刺性,成為該類型作品代表作之一。
如今,電子數碼產品的使用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于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隨之轉移陣地并迅速蔓延。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指出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發展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問題和癥結,要求切實為基層減負,杜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我們的曲藝工作者憑借著豐富的生活體驗、敏銳的政治嗅覺、深刻的精神領悟,《創新家庭》便孕育而生。
《創新家庭》這個作品以小見大,以家庭為切入點,描繪了家庭生活當中發生的一系列不合理的事情,反映的是社會當中存在的一些形式主義現象,引人共鳴。作品以“創新”為核心切入點,先通過生活中“座機變手機”“現金變掃碼”等正向創新案例鋪墊,隨后筆鋒一轉,聚焦家庭中“為創新而創新”的荒誕實踐 —— 從線上點餐、廁所預約審批,到“家庭貢獻小程序”及“末位淘汰當兒子”的機制,用家庭場景的夸張化呈現,諷刺了“為線上而線上”的盲目跟風(如上廁所流程的多輪審批、打卡,實則脫離家庭生活的實際需求),批判了“重數據輕實效”的形式主義(如家庭成員為沖業績虛報夸張數據,8733劃作文、6983粒米等)。這種以家庭小事映射社會現象的手法,讓觀眾在笑中思考“創新的本質是服務需求,而非形式本身”。
這些諷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相聲作品,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夸張荒誕的情節,為觀眾帶來歡樂的同時,更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社會中的不良現象。它們承載著相聲藝術的批判精神,時刻提醒著人們對這些不良作風保持警醒,推動社會不斷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點評人:浙江臺州市曲協副主席 劉一軍)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