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16-0208-03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不僅面臨課程體系優化與教師隊伍建設的挑戰,還需注重文化自信的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重要根脈,將其融入英語教學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同時,這一融合回應了當代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學生掌握語言技能的同時,也具備文化理解的素養。因此探究如何在“三教”改革視域下有效整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英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概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是在全球化語境下推動語言學習與文化自信相結合的重要舉措。英語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還需要通過課程內容創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嵌入課堂。在教材選材中加入中國古詩文、傳統禮儀、歷史典故等內容,能使學生既提高理解能力,又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教師可通過任務型教學、跨文化比較、項目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介紹中國文化,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與文化傳播意識,這不僅有助于實現語言學習與文化教育的雙重目標,還契合當代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具有深遠的教育價值[1]。
2“三教”改革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
2.1堅持立德樹人
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將立德樹人確立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人高職英語教學的首要原則,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指引價值。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樹人,同時也是達成文化育人和語言育人相統一的途徑。高職院校開展英語教學,在聚焦于語言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同時,要以文化為內核,以德育為核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愛、誠信、奉獻等價值觀融入教學。教師通過課堂授課,能夠引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領悟中華文化的核心要義,在跨文化對比中強化文化自信與價值認同。這種教育方式除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外,還能逐步培養健康的人格與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守立德樹人原則,凸顯教育的全面特質與長遠特性。
2.2注重文化自信
在“三教”改革的視角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嵌入高職英語教學,注重文化自信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原則。文化自信既是推動國家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助力教育領域實現立德樹人、培養時代人才的關鍵。在高職英語授課期間,學生學習西方語言文化時,如果對自身文化缺乏理解和認同感,則易出現文化自卑或價值錯亂[2]。重視文化自信意味著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保持恰當的文化態度,教師可利用跨文化比較手段,讓學生既能理性看待西方文化的長處,又能強化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中國傳統節日、歷史典故與當代文化成果,構建情境化任務,讓學生用英語來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觀念。
2.3強調課程思政
從“三教”改革的視角來審視,將課程思政作為重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一項關鍵原則。課程思政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又是高職教育培養德技兼備、言行一致人才的關鍵舉措。在英語教學工作中,以往更多聚焦于語言知識與交際能力的培養,課程思政的建設能使課堂跳出單純技能訓練的范疇,聚焦于價值引導與思想培養[3]。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發掘思政元素,講解西方節日和文化時,可讓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傳統節日及其文化意義,開展中西方文化比較,進而強化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選取教學案例和話題時,可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誠信、敬業、家國情懷等主題,帶動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探討。
2.4突出實踐導向
以“三教”改革為背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人高職英語教學,關鍵原則是突出實踐導向。高職教育具備顯著的職業性與應用性特征,其宗旨不僅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的本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工作,不能僅停留在理論方面或只是進行簡單的知識填充,而需注重實踐應用[4]。應設計契合專業的實際任務,如用英文介紹中國傳統手藝、闡釋中國茶道文化、呈現非遺技能等,學生既能提升英語表達和交流水平,又能在實踐中透徹理解并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種做法既提升了學習的精準度和成效,又讓學生在參與期間體會到文化驕傲感與職業責任感,從而激發其學習的熱情與干勁。
3“三教”改革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路徑
3.1優化課程設計
從“三教”改革的角度出發,對課程設計進行優化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嵌入高職英語教學的關鍵途徑。課程設計的質量既關系到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系統性,又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文化素養的提升。以往高職英語課程側重于語言知識和應試技巧的傳授,缺少文化內涵與價值引導。根據新教育理念,課程要凸顯“三教”改革要求,將知識傳遞、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有效融合。開展課程設計工作時,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在挑選話題、選用語篇材料和設置任務時,應著重嵌人中國文化元素。學生學習英語時,既可提高語言水平,又能強化文化自信。優化后的課程既能助力學生領悟并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又能利用英語實現文化的傳播與溝通,進而達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標。以“CampusLife”主題單元為例,教師在優化課程設計期間,通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拓展學生學習體驗。在常規的校園生活話題方面,教材多側重于學生的日常學業、社交往來或校園的硬件設施,教師可在此前提下引入中國傳統校園文化,學生既能運用英語闡述校園生活,又能通過任務式活動,用英語講解中國傳統校園文化和當代校園文化的聯系與發展,如講述校園中如何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活動等。該課程設計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下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促使他們在跨文化交流中主動承擔傳播中華文化的任務,以此實現“三教”改革所提倡的教學與育人深度融合。
3.2創新教材內容
以“三教”改革為切入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人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教學的核心資源中,教材占據關鍵位置,其所含內容會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以及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的形成,傳統高職英語教材通常將重點放在西方文化元素和交際場景上,對中華文化缺少深人呈現,易使學生在學習中出現文化失語或價值認同缺失的現象。在教材的編寫和運用過程中,需對內容選取和呈現樣式進行革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職業教育需求相結合。教材可增設中外文化對比板塊,增添與中華傳統智慧、職業精神、社會責任有關的語篇,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期間更充分地把握中華文化的價值理念[5]。通過教材內容的創新,學生既可提高英語能力,又能在跨文化溝通中更自信地傳播中國文化。如在“CareerPlanning”單元的教材設計工作中,可通過對內容進行革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嵌入職業生涯發展的情境。可在教材中融入工匠精神、厚德載物、志存高遠等傳統文化理念,結合現代職場的實際案例,助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領悟中國傳統價值觀對職業規劃的引導價值。教師可以引領學生用英語探討古代人物,如魯班、張衡等在專業領域的堅守態度與創新精神;還可與現代職業發展目標進行對比,激勵學生將傳統文化智慧運用到自身職業抉擇和發展中。開展以任務為導向的活動,如安排學生用英文撰寫涵蓋傳統文化格言的職業發展規劃書,既能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又能促進文化內涵的傳導。通過此類案例式的教材創新舉措,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可吸收文化養分,在職業發展期間展現出文化自信和責任擔當。
3.3強化師資培訓
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加強師資培訓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策略。教師不僅承擔著知識傳授的職責,還是價值塑造的榜樣,而高職英語教師在傳統文化素養與跨文化教學能力上大多有所不足,僅通過教材的簡單增添或課堂的分散介紹,難以使文化融人具備深度與系統性。應通過系統的師資培訓,推動教師在教學思想、知識儲備量和教學方式上實現提升。培訓需著重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與外語表達能力相融合,提升教師把文化元素融入英語教學的能力。培訓應涵蓋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專項研習、英語表達轉換的操練以及跨學科教學設計能力的強化。通過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既能增加課堂的文化底蘊,又能助力“三教”改革中的教師要素實現高質量發展。如開展“Technologyamp;Innovation”單元的教學工作時,教師若接受系統培訓,可更好地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英語學習的融合。此主題涵蓋現代科技產物與創新理念,教師可讓學生以中國古代科技創新為起點,如四大發明、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將其作為開展中西科技文化對比的起始點,利用英語講解這些傳統創新事例。學生既能領會中國古代的技術智慧,又能體悟到中華文化中敢于探索、破舊立新的精神。通過培訓,教師可將這些內容轉化成任務式活動,如安排小組開展“中國古代科技與現代創新的聯系”項目展示,或安排學生用英語寫一篇將科技創新與傳統智慧相融合的短文。此類課堂貼合主題,實現了文化與語言的相互交融,強化師資培訓賦予教師所需的知識和方法保障,讓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更從容地引領學生理解并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4深化課堂融合
從“三教”改革的視角來看,推進課堂深度融合是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英語教學互相滲透的關鍵方法。課堂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的場所,還是開展文化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價值觀念的關鍵陣地,只將傳統文化作為補充內容,極易停留在表面,無法切實起到育人的效果。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需對目標設定、內容選取和教學方式這三個維度進行深度融合,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英語課程始終,將傳統文化元素有機地穿插進話題討論、語篇分析與任務活動之中,推動學生在真實場景中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內涵。這種融合可消除語言和文化間的障礙,使語言能力、文化素養和價值引導實現有機結合。如在“Healthamp;Lifestyle”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加強課堂融合,將中國傳統的養生觀念與健康知識融入英語教學,講解飲食與健康方面的內容時,添加“藥食同源”“合理膳食”“四季養生”等傳統文化元素,安排學生用英語探討中國健康生活方式和西方健身理念的差別。教師可策劃任務類活動,如安排小組用英語共同編寫“中國傳統健康生活指南”,涉及太極、八段錦、中醫食療等方面。通過課堂學習,學生既掌握了與健康有關的英語詞匯與表達方法,又通過比較交流強化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可。通過這樣的深度融合,可讓學生收獲“學語言”與“傳文化”兩方面的成效,與“三教”改革注重的課堂育人功能相符。
4結語
在“三教”改革的視角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既滿足了教學內容與方法革新需求,又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重要呈現,通過對課程設計的優化、教材內容的創新、師資培訓的強化以及課堂融合的深化等途徑,可實現語言學習和文化自信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掌握英語本領的同時,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可與傳播意愿。這種結合不僅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綜合型技術人才,還能增強文化自信并促進國際交流,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和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牛憲玲.“三教”改革視域下英語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4,45(24):50-52.
[2]楊洪玉,沈杰,李鳳,等.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三教”改革探索[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4):4.
[3」余勝映.“三教”改革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4,37(9):180-182.
[4」宋安再.“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堂的意義研究[J].俏麗·教師,2022(4):125-127.
[5」范富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研究[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