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16-0190-03
國潮文化藝術是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文化藝術的結合,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藝術形式,已被廣泛應用于人物形象設計。同潮文化藝術可作為一種文化元素或藝術形式,能創新人物形象設計,豐富人物形象設計的層次與文化內涵,塑造整體和諧、氣質獨特的人物形象。我國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具有顯著的多元化特征,因此,基于這些文化資源衍生發展的同潮文化藝術也呈現出豐富多樣的形態與表達方式。不同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會形成不同的同潮文化藝術形式,這意味著不同設計者的文化素養不同,對國潮文化藝術的理解不同,基于國潮文化藝術設計出來的人物形象也不同。因此,同潮文化藝術的融入能夠創新人物形象設計,促進人物形象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1 國潮文化藝術與人物形象設計概述
1.1國潮文化藝術
“國潮”并不是簡單的“中國風”,而是“國”與“潮”的有機融合。其中“國”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優秀的中華傳統思想、中華美學觀念、中華傳統技藝及中華文物遺產等,都需要以中華文化為根基;“潮”是指順應時代潮流及現代審美的前沿設計,也可以理解為現代潮流中的創新表達與時尚活力。
國潮文化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涵蓋傳統元素與現代時尚元素。國潮文化藝術則是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文化藝術的結合,既體現傳統文化價值觀,又體現現代審美觀,融合多種民族傳統羹學元素與現代潮流美學元素,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
1.2人物形象設計
“人物形象設計”指以“個體人物”為目標進行整體設計的一種創造性設計活動,也被稱為“整體形象設計”或“整體造型設計”。人物形象設計具有整體性、創造性、多元化等特點,如今更是成了一門設計學科,很多高校設計類專業都設置了人物形象設計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外在形式、內在性格的外在表現兩個層面,其中外在形式包括服飾、妝容、發型等;內在性格的外在表現包括氣質、舉止、談吐、生活習慣等[3]。
人物形象設計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改造或重新構建主體原有的不完善形象,來展現個人的完美氣質”。受客觀因素、主體意識等影響,不同設計者設計出來的人物形象有所不同。為全面展現個人完美氣質,設計者必須深人了解人類群體共性中的個性化元素[4]。
人物形象設計由體型要素、發型要素、妝容要素、服裝款式要素、飾品配件要素等組成,具體見表1。
表1人物形象設計的組成要素

1.3國潮文化藝術與人物形象設計的內在聯系
(1)文化內涵上的共通性。國潮文化藝術、人物形象設計都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都具有傳播文化、表達文化價值的功能。例如,國潮文化藝術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將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出來;人物形象設計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將文化內涵及審美觀念傳達給大眾[5]。
(2)設計理念上的互補性及表現形式上的融合性。國潮文化藝術強調傳統文化創新,人物形象設計強調人物形象塑造及文化傳承。利用國潮文化藝術為人物形象設計提供靈感來源及創新空間,如紋樣(云紋、纏枝紋)、色彩體系(中國紅、青綠山水色)、工藝(刺繡、絆絲)以及古典文學等。人物形象設計則為國潮文化藝術提供傳播載體及途徑[6],如2024年推出的歌舞劇《貓神在故宮》,設計師將傳統服飾和傳統文化元素融人貓的形象設計中,塑造出具有傳統韻味的“國潮天團”形象。
(3)受眾群體及應用范圍的一致性。國潮文化藝術與人物形象設計的主要受眾群體都是當代年輕人。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二者都可以應用于影視角色、舞臺表演、時尚秀場等領域。
2國潮文化藝術融入人物形象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2.1市場需求與就業導向的需要,培養復合型人才
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和發展,市場對具備國潮文化藝術素養的人物形象設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國潮消費”成為市場主流,人們對具有國潮文化元素的形象設計要求越來越高。人物形象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將國潮文化藝術融入課程中,培養學生適應市場需求、對接產業發展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2.2增強文化自信與認同感,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
國潮文化藝術的融入能夠引導學生深人學習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最后主動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國潮文化藝術不是簡單復制傳統文化,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將國潮文化藝術融人人物形象設計是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方式,能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此外,還能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如在國際時裝周上展示具有中國元素的設計作品,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7]。
2.3培養創新思維與跨界能力
國潮文化藝術與人物形象設計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二者融合實質上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訓練。學生要想將國潮文化藝術有效融人人物形象設計中,必須先學會解構、轉化傳統文化元素,然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材質、技術、風格等進行跨界融合。因此,二者融合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跨界能力。
3基于國潮文化藝術的人物形象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3.1重構課程體系,創新教學內容
第一,在人物形象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建立國潮文化藝術基礎課程模塊,如國潮文化概論、中國傳統美學、中國傳統圖案紋樣、中國傳統服飾結構與工藝、國潮創意設計工作坊等課程內容。第二,借助數字技術建立同時含有國潮文化藝術、人物形象設計課程內容的數字藝術基礎課程體系,涵蓋數字繪畫、動畫設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數字影像等內容。第三,妝容設計、發型設計、服飾形象設計、整體形象設計等專業核心課程內容,通過“項目拆解 + 現場還原”
模式,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新專業課程內容。第四,開發國潮文化藝術特色課程,構建項目驅動的實踐課程體系。根據辦學特色、區域文化資源等開發國潮文化藝術特色課程,涵蓋傳統服飾、傳統妝容及傳統發型等設計課程[8]。
3.2創新教學模式,拓展實踐教學平臺
第一,項目式教學(PBL)。先確定項目,比如“國潮主題時裝秀”“古風網游主角造型設計”“國潮影視人物造型設計”等項目,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第二,跨界合作教學。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師要與歷史、美術、非遺傳承人等領域的專家合作授課,開展專題講座、工作坊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第三,構建數字課堂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3D虛擬試衣、數字印花設計、AR/VR技術等先進技術創建數字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文化及藝術;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技術構建學習管理系統(LMS)和虛擬實驗平臺,開展線上教學、遠程指導和協作學習。第四,拓展實踐教學平臺,與國潮文化藝術相關企業機構(影視劇組、漢服社、博物館等)合作,建立實踐基地、實習實訓基地等,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和項目落地機會。
3.3建設教學資源,創新評價體系
第一,建立國潮文化藝術教學資源庫,包括圖書資料、圖片素材、視頻資料、案例庫等。第二,構建數字化教學平臺(如AR教育實訓系統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及教學過程數字化管理。第三,建立多元教學評價體系,從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知識評價、能力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多個維度開展教學評價工作。第四,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4人物形象設計中國潮文化藝術的應用案例
案例1:影視劇《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
影視劇《清平樂》在人物形象設計方面,不僅精準還原了宋代服飾的典雅與精致,更對首飾、妝發等細節進行了高度考據與再現。設計參考了大量古畫與文物,如《宋仁宗后坐像》中的色彩和紋樣,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將傳統色彩和傳統紋樣與現代元素融合,改良成符合現代觀眾審美的色彩與紋樣,不僅創新人物形象,展現人物個性及美感,還將“低調奢華”的宋代美學推向公眾視野。
案例2:時尚秀場中的國潮元素巴黎時裝周發布會上的知名設計師品牌 一 一蓋婭傳說(HeavenGaia),從服飾、妝容到發型,都融入了“國潮文化藝術”。例如,將敦煌飛天壁畫、山水水墨畫、蘇繡工藝等元素融入西式禮服;將花鈿、斜紅等古典面飾融入模特妝容;將古代發髻與現代編發融合,塑造了仙氣縹緲的整體形象。
案例3:游戲《王者榮耀》中楊玉環的“遇見飛天”皮膚
利用數字技術將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色彩、飄帶、樂器、花紋等元素融入游戲角色楊玉環“遇見飛天”皮膚設計中,既保留人物形象的科幻感,又塑造敦煌藝術的瑰麗與神秘氣質。
5結語
國潮文化藝術的興起,不僅為人物形象設計領域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還為人物形象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將國潮文化藝術系統性地融入人物形象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不僅是順應時代的必然要求,還是培養新一代高素質設計人才的重要路徑,能夠提升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展其國際視野。通過“課程重構、方法創新、平臺拓展與評價改革”等措施,能夠促進人物形象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并引導學生主動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創新者,通過人物形象設計推動中國審美走向世界舞臺。
參考文獻:
[1]劉婭.職業導向下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發型設計的標準化實踐路徑[J].標準生活,2025(4):115-117,121.
[2]師昕,王婷婷,林嚴冬.面料再造與紡織品圖案設計的結合:以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為例[J].時尚設計與工程,2022(4):40-44.
[3」梅麗.中國傳統圖案在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創新運用[J].紡織報告,2025,44(1):122-124.
[4」荊瑞娟,林永蓮,崔晴.國潮文化視域下老字號服裝品牌視覺設計研究:以天津老美華服裝品牌為例[J」.西部皮革,2024,46(16):137-139.
[5]吳元嬋.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飾品制作與創意課程改革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4(20):101-104.
[6]江崇瑄.藝術類高職院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服裝設計方向課程設置[J」.西部皮革,2024,46(7):83-85.
[7」伍琳.三教改革視域下人物形象設計課程嵌入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路徑研究[J].大學,2023(2):157-160.
[8」張敏.基于職業分流的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知識文庫,2022(2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