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16-0172-03
1職業學院網絡文化建設在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中的重要性
新媒體時代,職業學院網絡文化建設在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從人才培養方面來看,網絡文化提供了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學生可通過網絡接觸到行業前沿知識、先進技術案例,拓寬專業視野。同時,健康積極的網絡文化能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虛擬空間的交流互動能培養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與創新思維,提升他們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對學校發展而言,網絡文化是提升學校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優質的網絡文化內容能夠展示學校的特色專業、師資力量及辦學成果,吸引更多學子報考。此外,活躍的網絡文化氛圍有利于凝聚校友力量,促進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支持與合作。網絡文化建設還能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在線教學平臺、教育大數據分析等,優化教學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助力專科院校朝著現代化、高質量方向發展。
2新媒體時代職業學院網絡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2.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2.1.1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網絡文化內容創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職業學院網絡文化建設要以其為根本遵循。在內容創作方面,應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個層面進行精心策劃。例如,創作以愛國為主題的短視頻,通過講述近現代中國的奮斗歷程、展示國家建設成就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誠信為主題編寫網絡故事,以身邊人、身邊事為藍本,傳遞誠實守信的正能量。同時,要注重內容形式的多樣化,除文字、圖片、視頻外,還可利用漫畫、H5頁面等新媒體形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更加生動有趣,符合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審美需求。
2.1.2通過網絡文化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開展豐富多樣的網絡文化活動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職業學院可以舉辦網絡文化節,設置征文比賽、攝影比賽、短視頻大賽等多個項目,鼓勵學生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創作與展示。舉辦線上主題演講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優秀學生代表等進行線上演講,分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悟與經驗。此外,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開展話題討論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表自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看法,形成良好的網絡輿論氛圍[2]。
2.2注重個性化與精準化服務
2.2.1基于學生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網絡文化產品
職業學院學生在興趣愛好、專業背景、學習需求等方面存在差異,網絡文化建設要充分考慮這些特點。學校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等方式,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點。對于喜歡藝術設計的學生,提供與設計相關的網絡課程、創意作品展示平臺等;對于熱愛體育運動的學生,推送體育賽事資訊、健身指導等內容。同時,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打造具有專業特色的網絡文化產品,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提供編程技巧分享、軟件開發案例分析等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專業素養[3]。
2.2.2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實現精準推送和服務
大數據技術能為職業學院網絡文化建設的精準化提供有力支持。學校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平臺,收集學生在網絡上的瀏覽記錄、學習行為、社交活動等數據,分析學生的興趣偏好、學習需求和行為模式。根據分析結果,為學生精準推送符合其需求的網絡文化內容,如學習資料、就業信息、文化活動通知等。同時,通過智能算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規劃和職業發展建議,提升網絡文化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3強化互動與體驗式傳播
2.3.1構建互動平臺,鼓勵師生積極參與網絡文化交流
互動是網絡文化的重要特征,職業學院應構建多元化的互動平臺,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學校可以搭建校園網絡論壇、社交媒體群組等平臺,設置不同的板塊和話題,鼓勵師生就學習、生活、校園文化等方面展開討論。開展線上師生交流活動,定期邀請教師與學生進行在線互動,解答學生的疑問,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此外,舉辦網絡文化創意征集活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2.3.2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提升網絡文化體驗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為網絡文化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職業學院可以利用這些技術打造沉浸式的網絡文化體驗場景。例如,通過VR技術創建虛擬校園博物館,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觀歷史文物、了解學校的發展歷程;利用AR技術開發校園文化互動應用,學生通過手機掃描校園內的特定標識,即可獲取相關的文化信息、觀看精彩的多媒體展示等。這些技術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入地感受網絡文化的魅力,增強網絡文化的傳播效果[4]。
2.4推動網絡文化與專業教育融合
2.4.1結合專業特色打造網絡文化品牌
職業學院各專業都有獨特的優勢和特色,網絡文化建設應充分利用這些特點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例如,旅游管理專業可以打造以旅游文化為主題的網絡平臺,展示各地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分享旅游攻略和心得;護理專業可以推出以健康科普為主題的網絡欄目,邀請專業教師和醫護人員進行線上健康講座、疾病預防知識普及等。通過打造專業特色鮮明的網絡文化品牌,不僅能夠豐富校園網絡文化內涵,還能提升專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4.2通過網絡文化活動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舉辦與專業相關的網絡文化活動是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的重要手段。學校可以組織專業技能大賽網絡選拔賽,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展示自己的專業技能;開展網絡學術交流活動,邀請行業專家進行線上學術報告和研討,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舉辦專業創意作品網絡展示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這些活動將網絡文化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能讓學生在參與網絡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提升專業素養,實現網絡文化與專業教育協同發展。
3新媒體時代職業院校網絡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
3.1組織保障機制
3.1.1成立專門的網絡文化建設領導小組
職業學院要推動網絡文化建設,首先需建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機制。成立專門的網絡文化建設領導小組是關鍵舉措。該領導小組應由學校黨委領導掛帥,成員涵蓋宣傳部、學生處、教務處、信息技術中心等多部門負責人。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全校的網絡文化建設工作,制定總體目標與戰略方向,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工作,確保網絡文化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3.1.2明確各部門在網絡文化建設中的職責分工
明確各部門在網絡文化建設中的職責分工同樣重要。宣傳部作為學校的核心部門,負責整體策劃和指導網絡文化傳播工作,把控輿論導向;學生處主要負責組織學生參與網絡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教務處可結合教學工作,將網絡文化素養教育融入課程體系;信息技術中心則承擔網絡平臺的技術支持與維護工作,保障網絡文化建設的技術基礎。通過清晰的職責分工,各部門協同合作,形成推進網絡文化建設的強大合力[5]。
3.2內容生產機制
3.2.1建立網絡文化內容策劃、創作、審核流程
優質的內容是網絡文化建設的核心。職業學院應建立科學的網絡文化內容策劃、創作、審核流程。在策劃階段,要深入了解師生的需求和興趣點,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與文化傳統,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內容選題計劃。例如,圍繞學校的優勢專業,策劃相關的科普、實踐案例分享等內容;結合校園文化節,策劃系列宣傳和互動活動。
3.2.2激勵師生參與內容創作,設立獎勵制度
創作環節鼓勵師生廣泛參與,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創作團隊,包括教師骨干、學生志愿者等,定期開展創作培訓和交流活動,提升創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同時,為激勵師生參與內容創作,設立獎勵制度。對于優秀的網絡文化作品,如短視頻、文章、繪畫等,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激發師生的創作熱情。審核流程要嚴格規范,確保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建立多輪審核機制,由創作團隊初審、部門負責人復審、領導小組終審,層層把關,杜絕不良信息和錯誤內容在網絡平臺傳播。
3.3平臺運營機制
3.3.1制定網絡平臺管理制度,規范平臺運營
網絡平臺是網絡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職業學院要制定完善的網絡平臺管理制度,規范平臺運營。明確平臺的定位、功能和使用規則,對不同類型的平臺,如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制定相應的管理細則。例如,規定信息發布的頻率、格式和內容范圍,規范互動環節的管理,引導師生文明發言。
3.3.2加強平臺技術維護與更新,保障平臺安全穩定運行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平臺面臨著各種安全風險和性能挑戰。信息技術中心要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平臺進行安全檢測和維護,及時修復漏洞,防止數據泄露和惡意攻擊。同時,根據師生的使用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適時對平臺進行功能升級和界面優化,提升用戶體驗。
3.4人才培養機制
3.4.1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
網絡文化建設需要專業的人才隊伍支撐。職業學院要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一方面,在學校內部選拔具有一定網絡技術和文化素養的教師,通過參加培訓、學術交流等方式,提升他們在網絡文化建設方面的專業能力,培養一批既懂教育又懂網絡傳播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外部專業人才,如網絡運營專家、新媒體新技術人才等,充實學校的網絡文化建設隊伍[6]。
3.4.2開展師生網絡文化素養培訓
開展師生網絡文化素養培訓是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教師,開展網絡教學能力、網絡文化傳播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教學和育人工作。對于學生,開設網絡文化素養課程和專題講座,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價值觀、信息辨別能力和網絡行為規范,使他們成為網絡文化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傳播者。
3.5評估反饋機制
3.5.1構建科學合理的網絡文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
構建科學合理的網絡文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是衡量建設成效的關鍵。評估指標應涵蓋多個維度,如網絡文化內容的質量與影響力、平臺的活躍度與用戶滿意度、師生參與度等。通過量化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客觀地評估網絡文化建設效果。
3.5.2定期對網絡文化建設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調整策略
學校應每學期或每年開展一次全面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總結經驗教訓,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例如,如果發現某一網絡平臺的用戶活躍度較低,就要分析原因,是內容缺乏吸引力還是運營方式不當,然后針對性地調整內容生產和平臺運營策略。通過持續的評估反饋和策略調整,不斷優化專科院校網絡文化建設長效機制,推動網絡文化建設持續健康發展[7]。
4結語
新媒體時代,職業學院網絡文化建設任重道遠。明確發展方向并構建長效機制,能夠使職業學院在網絡文化建設中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發揮網絡文化在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職業學院網絡文化建設必將為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哲宇.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路徑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5(3):130-132.
[2」黃欣.高校網絡輿情引導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24,34(10):64-66,70.
[3]朱珺.校園文化情況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建設研究[J].科學咨詢,2024(22):30-33.
[4」朱春霖.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4,27(17):151-154.
[5]強小靜.高職院校校園網絡文化工作隊伍建設與實踐研究[J」.新傳奇,2024(17):83-85.
[6」周熠宇.網絡視域下湘潭高校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研究現狀及對策[J」.法制博覽,2023(35):7-9.
[7]浦毅,鄧先寶,徐春成.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現實困境與路徑探究[J].教育觀察,2023,12(2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