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作以后,我就漸漸告別了紙質閱讀,轉投數字閱讀的懷抱。
我在平板電腦上充值了讀書軟件的會員,把想看的書都加入書架,一有閑暇時間,就看看《筆記中的動物》《行走新安江·徽之味》《花間物事》……乘興而至,任意東西。
數字閱讀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便捷。高鐵上、地鐵上、飛機上、候車室里,隨時隨地都能獲得一場精神盛宴。出差時,一個平板電腦相當于一個移動書架。文學、歷史、社會、科普等五花八門的書籍雜志盡在其中,足夠滿足人的口味變化。看完一篇沉郁頓挫的歷史文后,來一篇輕松舒緩的小品文解解膩,再用一篇饒有趣味的科普文嘗個鮮。在平板電腦上,人可以隨意搭配自己想要的閱讀“拼盤”。我不需要在包里裝進厚厚的一本或多本紙質書,只需手指一動,它們全部呼之即來。
猶記最早時,遇見一本心儀的好書,我便會沖進書城,“挨家挨戶”尋找這本書。若是書比較冷門,也許逛上三四家書店都難覓芳蹤,我只能走上更遠的路。后來,網購興起,我就在網上購買喜歡的書。但網購既要貨比三家,又要拼單湊滿減,還要甄別正版和盜版,讓人絞盡腦汁。現在,憑借會員權益,我能如入無人之境般在書海里走馬觀花。那些在書店里穿行的腳步、交織的希望和失望,以及等待快遞時的焦心與急切,都被一鍵直達的快樂沖刷得干干凈凈。真是輕松自在。
這多像外賣,不需要買菜、做菜、刷鍋、洗碗,你只要吃就行了。套用在數字閱讀上,版權、版本、資源庫等都由讀書軟件代勞,你只要讀就行了。
對于電子閱讀,我最常用的功能是批注。
對于紙質書,我有難以抑制的潔癖,總想讓它如丹頂鶴般,身如白雪,纖塵不染,間或的一條批注如鶴頂般紅艷醒目卻不突兀凌亂。可惜,我的字跡潦草,回頭看時,總有不堪卒讀之感。而且,年少時倍感驚艷的字句,多年后看,已覺平平無奇,反倒是巧妙的構思和獨到的事例更讓我眼前一亮。但書上的批注無法擦去,即使是用鉛筆,也會留下難看的印記。若再添上新的批注,就有點兒“鬼畫符”的影子了。數字閱讀方便了很多,隨意增減,始終工工整整。
更何況,數字閱讀還有搜索與同步的功能,想查詢特定的批注或書中的關鍵詞,不用一頁頁地翻找,搜索一下即可。伏案寫作時,想引經據典,即使平板電腦不在身邊,也不必強迫自己使勁回憶,或是憑著聊勝于無的印象上網亂搜,在手機上選擇一鍵同步后,遺落在遠方的所有書籍便帶著批注如約而至。
前段時間,我發現電子閱讀一個有意思的功能,即“書友評論”。“書友評論”有兩種,分別是對整本書的評論和對某一行文字的評論,前者還附有相應的評分。它們的客觀性和可靠性不一定高,但往往是別人舉一反三或是靈光一現后的有感而發,這會帶給我許多新的視角。一些可能會被我忽略的文字,被別人以獨特的生活經歷寫下評論后,會讓我敏銳地捕捉到“此中有真意”。這樣,我就像是在一個小組里與很多人一起讀書,或者是少年、青年、中年的我透過同一雙眼睛在讀書。于是,千淘萬漉后,留在我手中的金子比獨自閱讀時多了許多。
其實,無論是數字閱讀還是紙質閱讀,都只是方式,并無優劣之分。重要的是,在書中收獲幸福感,讓生命的厚度不斷增加,至于沐浴靈魂的是油墨還是二進制代碼,都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