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菊花黃。賞菊,品菊,正是好時光。
還能食菊么?能!
近日,偶見香港著名食府“卅二公館”集團行政副總裁袁柏勛師傅向公眾展示了他的得獎作品“菊韻盛宴”。這道菜以黑虎蝦、食用菊花、嫩豆腐、枸杞為主要食材,宛如藝術品般精致。只見由冰菜及黑醋珠點綴的金黃菊花置于方碟正中;制成菊花狀的雪白嫩豆腐點綴了枸杞,盛于灰白淺碗內,置于方碟右上角;經調味烹飪的黑虎蝦,以潔白肉質盤于方碟左下角。三者相互呼應,構成了一幅雅靜的圖畫。
菊花入饌,于我也算新鮮事。可是經仔細檢索,我發現這是一項流傳了千余年的傳統。據《食療本草》記載,菊花入羹可主治頭風、目眩、淚出等癥,更有防風、清熱、解毒、明目等中醫功效。而更早的《神農本草經》則指出“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 延年”。菊花可鮮食、干食、生食、熟食, 燜、蒸、煮、炒、燒、拌皆宜,還可切絲入餡,亦可泡茶。
菊花的這些特性,正好應了秋冬時令的人體需求。
時至今日,菊花入饌,已衍生出了無數樣式,有菜、有湯、有羹、有點心,幾乎應有盡有。常見的經典菊花粵菜有:
菊花糯米雞 將雞的內臟去除,在雞肚里裝上米飯和菊花一起蒸煮,便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菊花糯米飯。
菊花豉香桂蝦 這道菜將傳統粵菜與菊花相結合,不僅蝦好吃,還有淡淡菊香,多吃也不易上火。
菊花藥膳鴿 選用乳鴿,將黨參、當歸、川芎、梅、紅棗、菊花瓣塞入鴿肚腌制半小時,再蒸25 分鐘。此菜不僅鴿鮮味美,還有助養生。
菊花炸魚球 在鯪魚肉里加入菊花瓣和菊花汁,攪拌起膠,捏成魚球,入鍋油炸到金黃即成。魚球外表酥香,內里嫩滑。如以蜆芥醬佐食,更顯風味。
菊花魚羹 以大灣區盛產的草魚為主料,搭配陳皮絲、雪耳等制成羹,最后撒上菊花花瓣,魚香與菊香融合,色香味俱佳。
菊花燉海螺 以雞肉、豬肉和螺頭為主料,加入菊花一同清燉。滋潤清甜的海螺湯里,能品到清雅的菊花香。
菊花刺身 以秘制醬汁搭配菊花花瓣,含酸甜辣味,層次分明。
菊花烙 手剁的蝦膠里加入少許花肉,打至起膠,再放入新鮮的菊花瓣,鋪上面包粒后定型油炸,兼具酥脆與鮮美。
還有菊花八寶飯、菊花湯圓、菊花糕點等, 不一而足。這些點心不僅在外形上撒以菊花瓣, 以淡雅的黃色相點綴,內在還加入了菊花汁和菊花醬,清香可口。
菊花入饌,不僅花瓣可用,整朵也可用,如將半干的菊花碾成粉狀,制成菊花糠,裹在食材外,取其色香雙佳。最經典的應用是菊花水晶肉: 取豬背部肥肉,切成薄片,經糖腌制后制成水晶肉,再裹以菊花糠,形成玲瓏剔透的透明外層。這道菜兼具豬肉的豐腴與菊花的清香,形成爽脆不膩的獨特口感,在粵式餐廳里常可見到。
菊花不但能以整花及花瓣入饌,連花梗、花葉也可用:比如菊葉炒豬肝,其做法便是將新鮮豬肝切成薄片,配以洗凈的菊花葉,兩者放在一起,蘸上脆漿,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即成,上桌后趁熱食用,入口酥化,美不可言;選用菊梗時則取嫩莖,洗凈整理后即可與蝦仁同炒,配以蠔油、生抽,可突顯菊梗的脆嫩與蝦仁的鮮甜,還可與雞肉、排骨同燉,不僅鮮美,而且自有一股清香。
在粵菜大廚眼里,菊花簡直周身是寶,各有“用武之地”。
然而,菊花千百種,可以食用的菊花也就七八種。其中,粵菜大師尤其偏愛“黃球”,其學名稱“黃冠菊”?!包S球”呈半圓球狀,個頭碩大,最大花朵可重達250 克,可以分瓣入饌, 且味道清雅,做成菜后清香鮮甜。
大廚們認為,菊花可入饌自有其道理:菊花清香淡雅,既不像玫瑰那樣過分奪目,也不像雞蛋花那樣難以保存。無論入茶、油炸、清燉、蒸煮、釀酒,都能成就出色菜肴,菜品或清雅或時尚,均令人賞心悅目。
“菊花釀酒可延年,兩鬢絲絲燒鶴發”,這是當年陶淵明專為贊頌菊花酒而作的詩句。我覺得,如今,菊花依然入饌,既裝點了菜式,豐富了營養,又弘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秋風起,菊花黃,如此韻味十足,不正是一場盛宴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