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全世界受眾最廣、最暢銷、最受歡迎的汽水飲料——不需要“或許是”之類的前置,也不必加“之一”等的后綴,更不需要探討這句話中出現的三個“最”是否準確,可口可樂就是這樣獨特的存在。自1886 年問世以來,這款焦褐色的甜味汽水迅速席卷世界,經過百余年的發展, 可口可樂的日銷售量已從最初的9 瓶到如今的19 億瓶,是當之無愧的“汽水之王”。
關于可口可樂何時進入上海大眾視野,筆者考證最早可追溯至1923 年。當年,由上海時報社出版的《圖畫周刊》中刊載了一篇名為《汽水大王》的短文, 其中有云“美國之富商,有各種大王, 今汽水亦有王,即專造可口汽水之康德拉氏”,此處的“康德拉氏”指的是彼時可口可樂公司創辦人阿薩·坎德勒,而“可口汽水”即為可口可樂。乘著媒體的宣傳東風,屈臣氏礦泉水公司(下稱“屈臣氏”)率先將可口可樂引入中國,他們從美國大量進購調制好的糖漿,運到上海后在工廠灌制販售。為了打響知名度,“屈臣氏”還為其取了一個別致的本土名稱——“可口露”。廣告詞也很簡潔,只有“壯氣提神”四字,與檸檬水、香橙水等諸多招牌產品一同出現在各大報紙之上。在“屈臣氏”的努力下,到1926 年, 可口露已然成為頗受歡迎的“老幼長年飲品”,銷路也逐漸拓寬,成為各類娛樂場所的消費新寵。
伴隨著銷量的飛速提升,遠在大洋彼岸的可口可樂公司也意識到中國市場蘊藏的光明前景。1927 年,可口可樂公司進駐上海并設廠生產,同時保持與“屈臣氏”的合作關系,上海廠負責調配與制作,“屈臣氏”負責裝瓶銷售。除了供應體系上的調整,產品名稱的調整也被提上日程,最終于1930 年更名為今日耳熟能詳的“可口可樂”。曾有一種說法,可口可樂初入中國時,曾將“Coca-Cola”刻板地譯作“蝌蚪啃蠟”,致使銷量下滑,直到公司采納旅英學者蔣彝的譯名,將其改為“可口可樂”后方才重回正軌。但根據多方考證,這一說法可信度不高。改名的真實原因目前眾說紛紜, 就筆者綜合分析認為,除了解決法律與產權層面的問題,或許也有擺脫“屈臣氏”的早期影響,逐漸將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收歸自身的考量。
改名后,可口可樂公司在廣告上投入重金,在全國大力宣傳可口可樂—— 論受眾,可口可樂“全球暢行……人人愛飲……日銷一千萬瓶之多”,只需淺嘗一口,“其所以風行世界上七十八國之故,便可明知”;論口味,可口可樂“系十四種果汁混合制成……怡悅齒頰,止煩解渴……其衛生有益,又有補養精神之功”;論衛生,則有“屈保持與“屈臣氏”的合作關系,上海廠負責調配與制作,“屈臣氏”負責裝瓶銷售。除了供應體系上的調整,產品名稱的調整也被提上日程,最終于1930 年更名為今日耳熟能詳的“可口可樂”。曾有一種說法,可口可樂初入中國時,曾將“Coca-Cola”刻板地譯作“蝌蚪啃蠟”,致使銷量下滑,直到公司采納旅英學者蔣彝的譯名,將其改為“可口可樂”后方才重回正軌。但根據多方考證,這一說法可信度不高。改名的真實原因目前眾說紛紜, 就筆者綜合分析認為,除了解決法律與產權層面的問題,或許也有擺脫“屈臣氏”的早期影響,逐漸將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收歸自身的考量。
改名后,可口可樂公司在廣告上投入重金,在全國大力宣傳可口可樂—— 論受眾,可口可樂“全球暢行……人人愛飲……日銷一千萬瓶之多”,只需淺嘗一口,“其所以風行世界上七十八國之故,便可明知”;論口味,可口可樂“系十四種果汁混合制成……怡悅齒頰,止煩解渴……其衛生有益,又有補養精神之功”;論衛生,則有“屈臣氏”的口碑作保,“最為衛生,純粹無比……兒童飲之,并稱最宜”。此外, 兩家公司也在物色合適的代言人,最終敲定風靡全國的影壇巨星阮玲玉, 邀請其與可口可樂一同畫像,并刊登在各大雜志的廣告版面上——畫中的阮玲玉輕輕握住手中的飲料,笑盈盈地看向讀者,配上“請飲可口可樂” 的廣告語,似在邀請眼前人共飲一杯。借助阮玲玉的人氣,可口可樂在上海灘暢銷無阻,訂單量激增。1933 年, 可口可樂上海廠成為美國境外最大的裝瓶廠;到1948 年,上海廠年產量突破100 萬箱,創下可口可樂在美國境外的銷售記錄,可口可樂也成為滬上各大餐廳、舞廳、冷飲店、娛樂場所的必備品,不可或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可口可樂公司與“屈臣氏”先后退出中國市場,可口可樂的生產與供應也一時偃旗息鼓,不過遺留在上海的灌裝生產線卻被國有企業接收,并于1956 年遷移至北京,成為制作“北冰洋”汽水的主要“力量”。1979 年,隨著中美正式建交,可口可樂公司重返中國, 并與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達成協議, 自1981 年起先后在北京、廣州等地開設裝瓶廠。1984 年,手持一瓶可口可樂的中國青年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1986 年,可口可樂公司用高額贊助費換取在全國十余家電視臺同步播放廣告的機會,可口可樂也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汽水品牌。
從1930 年首次以“ 可口可樂” 之名在中國銷售至今,這瓶焦褐色的甜味汽水與國人結緣已近百年。如今, 中國在它的全球消費市場中依舊位居前列,對很多國人而言,可口可樂不再只是飲料,它已成為一種承載潮流與記憶的文化符號,陪伴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