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9-0229-03
引言
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體育課程思政也成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啦啦操》課程是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教學指南且面向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推動高校啦啦操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能夠助力高校聚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助力體育強國建設。
一、高校啦啦操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的意義
研究發現,體育課程思政對學生全面發展有顯著正面影響,體育鍛煉以及體育精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思政課程,并且強化思政教育建設[1]。啦啦操作為高校體育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起源于美國,具有能夠培養學生靈敏性,協調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精神等一系列優點,可助力學生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也助力體育強國建設。思政教育可以和啦啦操體育有機融合,進一步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水平,一方面啦啦操體育項目具有趣味性的教育價值,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韻律的審美,讓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獲得視覺以及聽覺上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高效的啦啦操運動可以增強學生體質,并且健全高校學生人格,對學生精神以及行為上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2]。設計合理的啦啦操課程,并且探索高校啦啦操課程與思政教育的協同發展,可以有機創新高效的體育課程,并且為高校的思政教育打開新的研究途徑。
二、高校啦啦操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的可行性因素
(一)國家政策支持
高校啦啦操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一方面是有國家政策方面的支持。早在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的會議中就指出,思政教育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結合各類課程,尤其是與體育課程相結合,培養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近幾年,立德樹人理念的提出,使得高校的體育更加注重融入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體育教育的同時,更加注重德行教育的實踐融合,而在2020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的綱要,為高校體育課程結合思政教育提供了更為全方位的指導,為啦啦操和思政教育協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綱領指示。體育作為高校的重要課程,也作為一種精神載體,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培養一批強健體魄并且有著高尚情操的人才,國家對體育建設和思政教育協同發展的重視,為啦啦操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啦啦操課程和思政教育具有契合性
高校啦啦操課程和高校的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性[3]。一方面啦啦操課程中可以在基本手位以及步伐等方面融入愛黨愛國,誠實樂觀等協作精神,從而使得學生在練習啦啦操的過程中感受愛國主義情懷,另一方面啦啦操是一個具有團隊協作的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發揚集體主義精神,這與思政教育的目的不謀而合,因此將思政教育和啦啦操運動相結合,可以幫助高校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樂趣,并且在增強體質的同時健全自身的人格,錘煉意志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人才,并且將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中,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情懷。
三、高校啦啦操課程和思政教育協同建設中的困難
(一)啦啦操體育教師建設課程思政能力不足
當前高校啦啦操體育教師建設課程思政的能力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教師自身的思政教育素養不高,一些教師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深人地理解和思考,因此無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同時大部分啦啦操教師是體育專業的,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性缺乏深人的認識,缺乏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使得思政的教育浮于言表,難以深入到更深層次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政教育的深入發展。另一方面,高校啦啦操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認識到思政教育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沒能形成自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阻礙了高校啦啦操課程和思政教育的協同發展[4]
(二)高校啦啦操課與思想政治課交流不足
當前高校啦啦操與思政課程交流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兩門課程的協同發展。啦啦操的表演和比賽場合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表現能力,更多的體現在學生的形體以及操作經驗上,而思政課程更多是從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平進行入手,因此啦啦操課程和思政教學容易出現交流不足的問題[5]。而老師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也很難自然且習慣的提到思政教學,因此進一步阻礙了啦啦操和思政教育的深人交流。要想推動高校啦啦操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相結合,必須找到兩門課程之間的結合點,進行深入探索,設計出能夠將思政課程融入形體教學的途徑,讓學生在學習啦啦操的過程中感受思想教育的熏陶。
(三)體育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不明確
除了當前高校啦啦操和思政教學難以結合的問題以外,當前在兩門課程的協同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個顯著的問題,那就是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不明確。由于課程思政是近幾年新提出來的教育理念,因此并沒有較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在教學考核過程中,難以根據標準的評價體系來檢驗教學的成果,無法根據教學成果進行教學方式的改良,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啦啦操教師根據教學反饋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影響了思政教育和啦啦操教育相融合,因此需要設計出較為科學合理的思政評價體系,讓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和評估教學成果時有專門的體系可以遵循。
四、啦啦操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的優化路徑
(一)更新教學設計理念
大學啦啦操老師應該及時更新自己的設計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根據自身的教學成果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新教學設計,并且仔細研讀國家關于思政教育的相關書籍和標準,不斷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設計[6]。同時,高校啦啦操教師必須加強本門課程思政內容的建設,一方面要對于國家下發的相關政策文件進行深入的解讀,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深刻的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在啦啦操的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融入思政教育的內容,使得學生在學習啦啦操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習到啦啦操的動作,還能體會啦啦操所展現出來的團結一致的精神,在實踐中獲得情感的熏陶,幫助學生的思政水平提高。教師在基本教學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團隊合作進行動作創作編排,激發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的能力。教師在學生的學練和創作過程中進行適當地語言提示或動作指導,引領學生總結課堂的學習成效和身心感受[7]
(二)創新教學方法
要想在啦啦操的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必須創新課程內容。首先,在音樂的選擇過程中,可以融入一定的思政要素,可以選用相應愛國的音樂,讓學生在做啦啦操的同時,記住歌詞,并且吟唱,做到邊唱邊跳,同時使得學生在音樂的襯托下更好地體會到紅歌里面的精神,集中體現青春活力和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愛國的音樂可以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并且可以在學生做啦啦操的同時鼓舞士氣,幫助他們更好地團隊協作,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當前,已有一些高校在選取音樂時,選用愛國音樂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其次,大學老師應該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運動設計中應選取適宜的動作,既鍛煉身體,又避免學生產生排斥心理,通過線下訓練和視頻教學結合的方式激發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啦啦操的樂趣。最后,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要存在一個互評環節,鼓勵學生不斷的完善自己,展示自己,挖掘學生對美的追求,將運動的行為美和心靈美相聯合,體現美育價值。
(三)開展教師培訓
學校要重視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相結合的發展,一方面要改變傳統體育教師的教學思想,另一方面,要開展教師培訓,讓教師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懂得如何更好的將思政元素融人啦啦操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學校可以開展統一的啦啦操教師培訓,學習其他學校先進的教學方式,在課程中涉及啦啦操的基本手位步伐等元素融人愛黨愛國的元素,把學生塑造成具有一個家國情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8]。首先,在課程目標的設計中融入體育運動中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拼搏精神的教育,宣揚中華體育精神。其次,教學方案的制定中,要在練習技術動作的過程中,設計相關教學比賽,使學生充分體驗競技比賽的現場感,直觀地了解和認識中華體育精神。最后,結合啦啦操專業技能以及思政文化,課下結合相關體育理論知識,觀看國際比賽視頻等,引導學生將啦啦操專業知識與思想文化進行融會滲透。同時,高校可以引入相應的思政教師,選擇和體育教師相互合作,讓學生在學習啦啦操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習各種高水平的動作技巧,也可以學習思政方面的知識,使得學生在學會啦啦操,享受啦啦操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團隊合作,增強自身的集體榮譽感。除此之外,學校也應該針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相應的考核和獎勵,組織團隊的教師對啦啦操和思政相融合的課程的授課方案,課程安排以及課程的重難點反復討論,并且修改以達到更好的線上線下教學效果。總而言之,啦啦操和思政課程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主動改進和學校做好頂層設計,共同梳理好課程所蘊含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各類思想政治元素,并且融人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四)落實過程性、多樣化的教學評價
在啦啦操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一定要落實過程性,多樣化的教學評價。首先,教師需要在上課的過程中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無論是對于啦啦操各種手位步伐技巧的學習,還是對于思政內容的學習,都需要進行一個過程式的考核評價,設計相應的考核評價表來考核學生的上課情況,除此之外,還應該根據每個學生所想表達的理念進行多樣化的考核,設計多樣化的教學評價[9]。一方面可以幫助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老師調整自身的教學速度和效率,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教學課程表。其次,對于教師教學的評價應該也開展階段性的評價審核。一方面可以給教師提供其他教師的教學評一體化的策略進行一定的經驗性參考;另一方面,可以讓教師對自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體系展開一個整體的認識和反思,不斷的改進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不斷的深化自己存在的優勢,使得自己的啦啦操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學策略更好地推行下去。落實過程性多樣化的教學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反思和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一個整體性的掌握,有利于開展下一階段的項目化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為今后的思政學習和體育學習提供支撐性的基點。
結語
《啦啦操》課程通過培養學生靈敏性與協調性,陶冶情操、增強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和體育強國建設。同時依據課標提出的“課程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和鍛煉,全面發展體能”,把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作為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目標。將啦啦操和思政課程相融合,不僅可以弘揚體育精神,還能通過符合新時代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出發,激發起學生學習思政課程的欲望,幫助學生樹立起真善美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將啦啦操的教學過程與思政教學相融合,可以幫助培養學生的優良品格,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使得學生在學習啦啦操過程中自覺的團結友愛,幫助學生更好地激發自身的愛國情懷,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夏俊.高校運動項群類體育課程思政的推進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04):49-51.
[2]申國卿.立德樹人:太極拳課程思政建設的特色引領與歷史自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11):70-77.
[3]王若光.體育何以思政?——基于身體技術的社會學思考[J].體育科學,2022,42(11):27-34.
[4]王繼雄.高校體育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的實踐探索[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2,20(04):1-5.
[5]武冬.體育課程思政原理、設計、問題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06):12-24.
[6]譚祥列,蘇萬斌.中國高校體育課堂思政教育的策略:回顧、問題與展望[J].運動精品,2023,42(11):55-58.
[7]胡琳,楊洋.體育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4,(07):100.
[8]柴立森,張銳.價值耦合:體育課程思政的學理內蘊與實踐路徑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06):73-85.
[9]胡德平.體育課程思政的理論內涵、內容體系與建設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05):13-21.
(責任編輯: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