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發布國債等債券利息增值稅政策
7月3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對在該日期之后(含當日)新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的利息收入,恢復征收增值稅。對在該日期之前已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包含在2025年8月8日之后續發行的部分)的利息收入,繼續免征增值稅直至債券到期。
三部門發布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
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和中國證監會印發《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目錄相較于舊版主要有三大變化:一是定位由“行業指導”轉變為“金融標準”,統一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各類產品的認定口徑;二是適用范圍首次明確“一套目錄”通用于除交易所股票外所有綠色金融產品;三是銜接機制“新老劃斷”,新目錄生效前已審批未發放的貸款、已核準的債券仍然按照原標準執行,已申報但未完成注冊/核準的債券,發行主體可自主選擇新舊標準。
交易商協會規范債市簿記
建檔發行及承銷工作
7月30日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關于規范銀行間債券市場簿記建檔發行及承銷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主承銷商應綜合評估項目成本、合理確定報價;規范簿記建檔申購要求,鼓勵投資人盡早提交申購需求;完善債務融資工具簿記建檔定價機制,簿記建檔利率(價格)區間應在充分詢價基礎上,包含發行人可比債券利率或市場公允價格水平。此外,通知還就強化信息披露、加強分銷管理、優化發行階段主承銷商團機制等細節進行規范。
專項債發行創新高
土地儲備債成新熱點
今年4月以來,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發行速度逐月加快。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7月全國發行新增專項債6169.36億元,發行規模較上月增加898.42億元。7月單月新增專項債發行額為年內最高水平。土地儲備專項債在今年成為新熱點,上半年發行規模已破千億元。有分析人士認為,土地儲備專項債券作為地方政府收購閑置土地的重要財政工具,在盤活存量土地、加快土地風險化解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上半年科技創新債券
發行6000億元
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6月30日,債券市場已有288家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約6000億元,其中銀行間市場發行超400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銀行間市場共有27家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153.5億元,其中有5家民營股權投資機構獲得了風險分擔工具的增信,有效促進了創新資本的形成。
首筆中資券商公募數字
原生債券成功發行
7月30日,國泰海通集團下屬公司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發行首筆數字原生債券。本次發行是首筆由中資券商發行的公募數字原生債券,采用直發結構,以美元計價,規模不超過3億美元,期限3年,國泰君安國際同時作為牽頭全球協調人及結算交割行,并以匯豐的HSBC Orion1作為數字資產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