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徽州茶商的困境、抗爭與革新

2025-09-30 00:00:00康健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5年5期

圖分類號:K25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2435(2025)05-0069-11

Huizhou Tea Merchants'Predicament,Resistance andReformingin theRepublican Eraof China

KANG Jian(HistoryCollege,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Anhui2410O2,China)

Keywords:Huizhou tea merchant;protests;innovation;Republican China

Abstract:DuringtheRepublicanera,domesticunrestandinternationalturmoilseverelydisruptedtheteatradeinHuizhou. TheWorldWarIthat brokeoutintheearlyyearsof theRepublicofChinadealtaheavyblowtotheexportofChinese tea,including Huizhou tea.CountriessuchasBritainandRussiaimposed heavy taxesandstrict importrestrictionson Chinese tea,further exacerbating thediffcultiesfacedbyHuizhou merchants.TheBeiyang governmentand theNationalist Government implemented a policyof tax reduction or exemption for Chinese tea exported from the interior,which to someextentpromotedtheexportofChinesetea.However,localgovermmentsfromtimetotimeimposedadditional taxes. Coupledwiththecontinuousdomesticbanditandwarfare,itgreatlyaffctedthetradeofHuizhouteaandthelivelihoods of teamerchants.Inresponsetothesechalenges,teamerchants inHuizhoutookcollectiveactions,demandingthatthe Soviet Rusiaabolishtheadditional teatax onimported Chinese teaandresisting thelocal government's impositionofheavy taxesontea pasing through the border,achieving certainresults.Afew Huizhouteamerchants embracedchange by一 adopting modern thinkingand introducing Western machine-made tea-making techniques.However,thereach ofthis newchange was limited.The vast majorityofHuizhoutea merchants,onstrained byfactorssuchasalack ofcapitaland outdated ideas,were unable to recogniz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the tea trade and were powerlessto takeeffectivemeasures tochange thesituation.Asaresult,theyfellintodeepening predicamentsandanddeclined irreversibly.Theexperienceof Huizhou teamerchantsduring theRepublican period exemplifiesabroader historicalreality: striving forsurvivalamidshiftingdomesticandglobalpressres,theirstruggleandstagnationreflect thecomplexfateof traditional commerce in modern China.

清代中后期,在國內外局勢的影響下,徽州茶商經歷繁榮——受挫——復興——衰落的復雜過程。①民國時期,國內社會局勢更加動蕩不安,加之印錫茶和日本茶對華茶沖擊更為嚴重,華茶出口每況愈下,茶葉貿易步履維艱。面對動蕩時局和繁重的苛捐雜稅,包括徽州茶商在內的華商奮起抗爭的同時,積極謀求挽救華茶貿易的舉措,并在思想觀念、生產技術等方面嘗試進行革新,一定程度上挽救了頹勢。少數徽州茶商不僅活躍于漢口、上海的商界,也完成產業升級和轉型,進而走上新的發展道路。但受到時代局限和主觀因素等各種限制,絕大多數徽州茶商的發展陷入各種困境,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

學界對民國時期徽州茶商雖有所考察,但大多為個案或零散的探討,未能對該時期徽州茶商歷史演進的整體面貌進行全面考察,對徽州茶商振興茶葉貿易的各種舉措也尚未進行系統探討。②筆者利用檔案、報刊和民間文書等資料,對民國時期徽州茶商的整體發展情況進行初步探討。不當之處,還請專家指正。

一、國際動蕩下的顛連命運

民國初期,華茶尚能保持一定數量的出口規模。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包括徽州綠茶和祁門紅茶在內的中國茶葉獲得諸多大獎章、金獎等,“婺源東北鄉之茶最佳,巴拿馬賽會時,得環球第一之名”③,為華茶贏得國際聲譽,一定程度上促進華茶出口。此階段徽茶出口數量尚能維持在110萬箱左右, 年,祁門紅茶在漢口銷售93000箱,婺源、屯溪茶銷售26萬箱。③在俄國十月革命前,祁門紅茶一直運往漢口貿易,“每年春間運往漢口,售于俄人者十之七,售于美、法、德、奧等國十之三,價值總額常達二百萬以上。故該處富戶大賈,多茶業起家者”。徽州綠茶出口價格也頗高,1914年,婺源綠茶每擔售價六七十元,徽州茶商在此階段獲利頗豐。

“一戰”爆發之后,由于主要參戰國家的購買力下降,外洋禁止華茶入口,茶葉銷路停滯,茶商苦不堪言。祁門縣知事曾代陳茶商困難情形,“請上峰設法補助,并請減稅”,③以蘇商困。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漢口俄商停止營業,順豐、新泰、阜昌各磚茶廠亦相率停工”,③銷俄華茶受到嚴重沖擊。此時英國也對華茶實行禁運,造成華茶出口陷入困境。當年華茶出口僅有“一萬萬五千萬磅,價值在三千萬兩,此為歷年華茶出口最低之數目”。①

在這樣的局勢下,加之制茶技術落后,作為華茶出口大宗的徽茶亦受到嚴重沖擊,徽州茶商虧本甚多。 P1917 年六月,漢口英商的天祥洋行幾乎停止辦紅茶,僅采辦66擔而已,而美國商人也僅采辦7390擔。徽州綠茶和祁門紅茶出口外銷大受影響,內銷的京莊茶則稍有微利。

1918年7月,徽商運往上海的祁門紅茶達9萬余箱,但只有英商和華商各采購500箱。“俄國軍事未了,運船既少,匯水又跌,影響所及,遂致停辦”,①徽州茶商因此嚴重虧損。祁門茶商運到漢口的紅茶也幾乎無洋商問津,茶貨堆積如山。②

1919年,在漢口尚積壓有25萬箱祁門紅茶未售出,造成很多徽商虧損。③加之彼時受到國際匯票影響,徽州綠茶、祁門紅茶大量滯銷,出口銳減,茶商陷入危機之中。④除少數幾家茶商稍盈余外,其他大多數茶商均虧折嚴重。

由于紅茶出口大為減少,為挽回損失起見,徽商不得不將優等的祁門紅茶也改為內銷,在上海零拆售賣。徽商開設的恒記茶棧在《申報》登載廣告稱:“因舊今俄路阻滯,愿將自辦紅茶減價,不拘箱數,就滬拆售。凡各茶樓、旅館、西餐館、游戲場、各莊號、公館,均極合用,尤為無上禮品,特請各界注意,速來購辦,幸勿失此機會。”③據統計,1920年,祁門紅茶外銷僅有20000擔,內銷則有9500擔。⑥祁紅外銷受阻,祁門茶商虧損甚巨。《申報》對此時華茶的衰敗之慘狀多有記載,“中國紅茶之前途,從未有如今日之惡劣者”③,“華茶為出口土貨之大宗,于國計民生關系極巨,若不設法維持,勢將一不振”③。

因受蘇俄內戰影響,華茶出口日益減少。對此,民國學人汪農麟說:“年來華茶銷路之衰落,駸張乎將有屏跡歐美市場之趨勢。今歲更因俄亂關系,紅茶乃有停收一年之消息,影響所及,當以吾徽為最甚。”面對困境,同業組織為維護全體茶商利益,調整了茶葉政策。1921年1月4日,《申報》登載,“祁門茶棧曾在茶業會館開會集議,決定停辦祁茶一年,以圖疏通”,并議定“如有私自接茶(即接茶客之謂)者,罰銀五千兩。如私自仍做祁茶者,所有陳茶損失,應由該茶棧負完全責任”。當時所有茶棧都簽押了,說明“茶業之消極,可謂達于極點矣”。祁門茶業公所根據國際市場形勢的變化以及祁門紅茶出口滯銷的實際情況,果斷做出第二年(即1922年)停止紅茶制造的決定,雖屬無奈之舉,但客觀上避免了更大的損失,維護了祁門茶商的利益。

此外,十月革命之后,國際社會對蘇俄實施制裁,北洋政府也宣布禁止華茶出口蘇俄,此舉嚴重影響了依賴對俄茶葉貿易商人,貿易量急驟下降。因此,漢口六幫茶業公所推選徽商金殿元出面,向北洋政府呈請取消禁止華茶出口蘇俄的政策。金殿元稱:“竊維中國茶務,早成弩末,去年英禁華茶進口,困苦更覺不堪,不料我國總稅務司今年又有禁止華茶出口報運俄境之通令。前漢口茶業公所開會公舉殿元等為湘、鄂、皖、贛、粵、晉六幫代表到京,具陳農商部,設法維持,旋奉批示,知已據情咨行鈞部,請準弛禁在案。”@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涉,北洋政府最終取消華茶禁運蘇俄政策,“現經國務院會議議決開禁,復經本處派員與貴部商妥,應即將從前所訂具體的禁運辦法,以及附于此項辦法之各種手續,一概暫行取消”。弛禁華茶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華茶對俄出口,對于作為俄銷大宗的熙春和祁紅等徽茶而言,無疑受益頗深。

二、國內亂世中的夾縫求生

民國時期,茶葉出口不僅受到洋茶競爭,而且國內匪患和軍閥混戰也極大影響徽茶貿易。1915年,祁門紅茶創始人之一的胡元龍電請皖南鎮守使署副官蔣奎英,“就近派隊,往祁保護,俾安商業”,①請求政府派兵維持茶區社會秩序,以確保茶葉產銷順利進行。1927年,江西軍隊數萬人退入徽州,其開支多從徽州當地搜刮,茶業經濟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嚴重影響徽茶的正常商業秩序。 ②1929 年,朱老五在徽州各地流竄,燒殺搶掠,對徽州茶商的影響極大。尤其是屯溪老街上的茶商損失慘重,元氣大傷。調查顯示,“徽地迭遭兵鬢,地方元氣大受損傷,徽州的茶業,便漸漸衰落了。近年以還,徽屬時常鬧匪,已非當年太平之世,產茶山地,秩序時感不安,茶農避居他處者有之,茶商裹足不前者有之。”③匪患嚴重影響了茶葉產銷和茶商生計。

1924—1925年,華茶出口漸有起色,徽茶出口也一度興盛。時人畢卓君稱:“歐戰發生后,我國茶業受有極大之影響。但自一九二四年后,茶業又有起色。故一九二五年時,我國茶業頗有發皇之象,惟是歐美各邦,向中國采運之茶葉,歡迎徽茶特甚。”④該年徽州的紅茶、綠茶輸出甚多,徽州茶商獲利豐厚。“祁紅銷出四萬二千五百擔,綠茶十三萬擔,幾為歷來所未有,蓋因歐戰之后,新增俄德銷路,遂呈供不敷求之勢”。時人評論“茶業經多年之疲滯,山價久已下落,茶商以廉價收入,以高價售出,故得利較豐”。但好景不長,1926年,屯溪新增茶號一百多家,這些茶號“只求有茶,有多舊做者,預生意與愿違,恃售所賺,足可敷衍,并多到處求人代收”。徽州茶商盲目擴大茶葉采購量,爭相競買茶葉,結果造成徽茶山價不斷高漲,“每擔驟高一二十元至三四十元,一切人工制造包裝之費,亦相因而加價”,遂使成本陡增,“售價稍高,尚無余利之可言”,③茶商頓時又陷入困境。

1933年以后,國內戰爭不斷,嚴重影響茶葉生產、運銷,茶商生計受到嚴重影響。華北為徽州京莊茶的主要市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東三省,此后不斷進軍華北,造成原本暢銷于平津關東一帶的“店莊茶”③難以入境,徽商損失巨大。當時調查顯示,“東北的失陷,平津的危局,影響徽茶的內銷,是很大的。徽茶的盛衰,與華北的局勢,也有相當的關系哩”。隨著抗戰局勢的發展,國內很多地區陷入戰亂之中,正常的社會秩序無法維系,茶葉生產、運銷也因此日益艱難。1936年的調查表明,徽茶“每擔為九八元——最高價一〇○元,最低價六八元——自廿二年份起,平均慘跌每擔四○元有奇,實予以重大之打擊…就徽茶之約計年銷各國之數量,較往昔只余三分之一,以致過剩的茶,不得不削價傾銷”,徽茶外銷陷入困境,茶商虧折嚴重。

從1936年開始,國民政府對皖贛紅茶、綠茶先后實行統制,采取很多措施,從茶葉生產、制造、運銷等方面進行改革,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徽州茶葉生產、銷售,但因當時處于戰爭狀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茶葉產銷和茶商發展問題。“皖南徽州以出產茶葉著名,如祁門之紅茶,歙縣之綠茶(品名烘青),每年行銷國內外為數頗巨,惟在八年抗戰期間出口停頓,茶價一落千丈。去年新茶登場,每石慘跌至四千元,尚乏人收購。”①抗戰勝利之后,國民黨發動內戰,國內又陷入戰亂之中,加之國民政府濫發紙幣,通貨膨脹嚴重,造成茶業經濟陷人困境。1948年,一位茶商在采訪中表示,“今年春茶已全上市,惟因匯價關系,輸出一落千丈,影響國內市價不小,今年春茶開價過低。如以戰前相較,上等祁紅及屯溪抽珍,戰前每擔作一百元,合米十擔;現每擔價一億五六千萬元,只合米四擔”,茶商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在這樣的情況下,祁紅外銷市場被印度所取代。②

雖然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國內局勢混亂,正常的商業貿易難以維系,很多徽州茶商陷入困境,虧損嚴重,但也有一些徽商因采用西方先進經營理念,并到國外學習制茶技術,用機器制茶,產銷一體化,整合茶園種植、加工制造和銷售渠道,在亂世中仍然有序運行,頗有獲利。汪裕泰茶號就是這方面的杰出代表。

汪裕泰茶號兼做茶葉的零售、批發,并積極從事洋莊茶貿易。至1931年,汪裕泰在上海已開5個門市部,③1936年增至6個門市部,④并在臺灣、美國、日本設分店,馳名海內外。面對困境,1936年汪裕泰茶號汪振寰經理在上海舉辦茶話會,邀請上海商品檢驗局局長蔡無忌、茶葉檢驗主任吳覺農、店莊茶業公會等各代表集議,提出“中國茶業亟待改良,而聯合政商各界,本其學術經驗共謀茶業之發展,實屬刻不容緩”,參會代表一致認同,發起籌備中國茶業協會,以其作為“茶業界之公共團體”,推動茶葉貿易。汪裕泰茶號形成一套完整的運營體系,“營業部門分為國外推銷處、國內批發處兩大機構,現有國外之推銷處或推銷員者,為菲(非)洲、南洋群島、英國倫敦等地。國內批發處又分成進貨、出貨兩組,進貨包含國內各著名產茶區之購買事宜,出貨負責供給六個支店的售賣材料,及大宗向外的批發出貨。平日為顧及門市的營業起見,除總店特設門市部外,又分設六個支店,分布著整個的上海的各熱鬧地區”,③有利于其國內外業務的發展。

在汪振寰的經營下,汪裕泰茶號業務得到擴展,獲利不斷增加,“南洋方面貿易,以銷往新加坡為主。出口貿易均直接辦理,并不假手于本埠洋行,通常每年營業額約二百余萬元,年有余利,民國廿七年營業額達三百萬左右,有盈余十余萬元。去年因貨價提高,營業額達三百七八十萬元,約獲利廿二三十萬元云”。③對于汪裕泰茶號在亂世中經營的業績,1937年,劉樹藩到汪裕泰茶莊總部進行訪問,對其經理汪漢航進行采訪,肯定了汪裕泰茶號在亂世中經營的業績,“據談這個茶號開設垂百年,在上海灘上,當然占據著一把交椅,不但營業上包括了全國各地的有名產物,就是國內外各大都市,尤其是菲(非)洲及英倫,都有他們的推銷員…若不是這個年頭兒不景氣,他們將有更大的開展呢”。③可見汪裕泰在亂世中能做到營業順暢實屬不易。

即使如此,因長期戰亂,汪裕泰的經營也受到影響。1946年,汪裕泰的資金周轉困難,為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特向“中農銀行申請貸款,總額在十億元以內,同時由央行承做轉抵押”。 年,汪裕泰一家分店陷入困境。當時負責人汪振寰說,“我的店如有人要,愿意出盤”。@這反映了企業在持續戰亂中的無奈選擇。像汪裕泰這樣實力雄厚的茶商都陷入困境,其他中小徽州茶商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三、加征茶稅下的奮起抗爭

面對洋茶的沖擊,北洋政府對出口的華茶實行減免內地稅厘政策,并對出口的洋莊茶豁免海關稅,一定程度上促進華茶出口。但各地方政府卻不時加征稅捐,嚴重影響茶商生計。1912年,徽州茶務總會會長吳永柏致電浙江省威坪局,希望對方照新章收捐,即要求對“皖贛已捐入境,各茶每件百斤,減為收捐五角”,①可見當時北洋政府出臺的“新章”減低了茶捐,每百斤僅收5角。雖然如此,但對洋茶來說,華茶出口稅捐仍舊繁重。據吳景超在徽州洋莊茶的調查報告中記載,“在徽州每百斤須納稅二元四角七分五;入浙江界,每百斤又納稅七角四分;至拱宸橋,每百斤又納出口稅一元七角,統計每百斤約納稅五元也”。②如此繁重的稅捐使得徽州茶商面臨困境。

根據中央政府規定,祁門紅茶運銷途中只在稅局請領引單,沿途驗行,并不額外收稅。但1919年,徽商采辦的茶葉在運往屯溪的途中卻到處遭遇設卡而深受其累,于是以茶商余桂攀為首的徽商向安徽省政府呈文,要求省政府撤卡,以安商旅。③

江西地方政府對徽州茶商加征稅捐一事更為典型。1921年,當祁門茶商運往廣東的安茶經過江西省姑(沽)塘時,統稅局突然加征一五抵補金,后在祁門商人一再請求下,停止征收。1922年,江西省浮梁縣茶稅局對過境的祁門紅茶,在正常的稅額外“巧立名目,每引加征二五,復有種種需索,否則不予放行”。面對這種苛索茶稅的行為,祁門旅滬同鄉會正會長張佩紳、副會長許大椿代表祁門茶商致電江西省政府,要求將強征的稅額“嚴飭概予發還,永禁加征”。 ④7 月18日,贛代表在給祁門旅滬同鄉會的郵報中稱,“皖茶運經贛境,加征中央、地方各五厘附稅并一五金融善后抵補金一案,現經皖商呈奉財政部核準,免予加補,自應遵辦。嗣后,該局如遇皖商運茶經過,驗明已在皖局照章完稅,照貨相符,立即放行,所有原加附稅抵補金,一律停止征收,毋稍留難阻滯,仰即遵照云。”③

雖然江西省財政廳通令停止對安茶征收二五稅,但在實際過程中,姑(沽)塘茶稅局不但對已征收的二五稅未給予退回,而且在16日,仍然對過境的婺源公平信、德春隆、鄱陽記、裕興等牌號,“扣留苛索,務要補收二五稅金”。旅滬茶商得悉姑(沽)塘茶稅局此種行為,極為憤慨,發表聲明,嚴厲遣責。30日,祁門茶商“故一致主張,將所完之二五稅單,匯齊總數,呈報財政部,飭令退還”。⑥

面對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江西省財政廳終于在10月11日做出讓步,“如遇皖商運茶經過,驗明已在皖局完稅,照貨相符,即予放行,所有原加附稅抵補金,一律停止。此項皖茶運經贛境,既已免征附稅”。③在經過數個月的努力后,祁門旅滬同鄉會終于成功迫使江西省財政廳對過境的祁門茶葉做出不得額外征茶稅的決定,從而維護了祁門茶商的合法權益。

此外,祁門茶商公會還于1923年成功迫使祁門茶厘局取消閃里、吳橋頭厘卡。晚清以來,清廷于茶稅之外,“復加無定例之厘金于產茶之地,及裝茶出口之埠”。③就茶業而言,“其稅額生產地與通過地不同,又厘金之外,尚有各項征收。今大別為四種:(1)生產地之統捐,即厘金之第一者;(2)地稅,即按產茶之土地而納之者;(3)他通過稅,譬由上海至漢口,其通過各地必有稅,但稅率不同;(4)海關稅,又謂之口稅,即在通商口岸所納者。光緒二十八年以前,每一擔納關平銀二兩五錢,嗣后減為一兩二錢五分。”①沉重的苛捐雜稅,使得茶商多人不敷出。至民國時期,厘金有增無減。當時祁門厘卡林立,對茶葉苛索重稅,嚴重損害了茶商合法利益,商人不堪忍受。1923年,以祁門紳士胡光岳為首,開展了“請裁分卡運動”,向主管厘卡的安徽省財政廳據理力爭,終于迫使省財政廳批準撤卡。祁門茶商歡呼雀躍,在吳橋頭勒石立碑以示紀念。②

以上兩個實例說明,祁門茶商同業組織在面對政府苛索茶稅時,為維護商人合法利益,利用同業組織力量,聯合抵制政府不合理政策。這其中夾雜著政府與民間力量、同鄉與非同鄉等眾多復雜關系的較量,是祁門茶商強大凝聚力的集中體現。

1924年,農商部在給江西省省長的批文中稱:“復稱皖商運茶經過贛境加征附稅抵補厘金各節,已由財政廳電飭景德鎮、樂平等稅局一律停止征收。”③說明農商部已核準徽州茶商和安徽省政府的請求,要求江西省政府對入境徽茶取消征收抵補稅厘。

1925年4月27日,徽州茶商將徽茶運至江西姑塘之時,該地稅局勒令照引加征二成稅捐。當時正值售茶旺季,茶商認為“茶業重在趕速,血本攸關,請求不允,只好遵照納稅”。此后,祁門縣茶商公會會董李訓典聯合15家茶號向安徽省政府呈請:“民國改元,皖、贛兩省當道,即己委派干員,協商茶稅議約,議定皖茶皖征,贛茶贛征,兩不侵涉,懸之定案今姑塘稅局違章加征,并于皖茶過境不示體恤……而維皖、贛兩省先年之協約,若不叩請,咨令取銷,將來皖局茶稅行票,不能執以運行。”要求江西省政府取消加征的二成稅捐。此后,安徽省省長吳炳湘給江西省省長的咨文中稱,“請令飭該稅局將勒征二成稅款,按票退還,以恤商艱,并希見復”。江西省省長做出指示,“如遇皖省出洋箱茶經過,查驗貨照相符,立即放行,不得再收二成附加稅。其已收之款,均經填票報解,應請免予發還,以省周折等情”。④以祁門茶商李訓典為首的徽州茶商據理力爭,迫使江西當局取消對過境徽茶額外征稅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祁門茶商的利益。

雖然中央政府三令五申,禁止額外加征茶稅,但江西省政府卻不時對皖茶加征稅捐。1929年,徽茶運到江西樂平縣時,當地稅局對“箱茶勒逼抽捐”,引起徽州茶商的極大不滿。婺源茶業協會委員、著名茶商單致中立即電告江西省財政廳,進行強烈抗議。經過交涉,江西省政府發文稱,“該樂平縣政府對于商人所運箱茶任意收捐,實屬措置乖謬,姑念業已撤銷,從寬免予置議”。③

不僅國內各地方政府對茶商額外加征稅捐,蘇俄、英國也對華茶進口加征茶稅,嚴重影響徽茶出口,尤其是熙春茶和祁門紅茶受到嚴重沖擊。徽州茶商、上海茶業會館等不斷向北洋政府呈請,希望與相關國家溝通,試圖維持正常的商業經營。

同時,面對繁重的稅捐厘負擔,徽州茶商以群體的力量向北洋政府呈請,要求減免稅厘。1919年,在以徽州茶商金殿元為代表的漢口六幫茶業公所的要求下,北洋政府同意將出口華茶的內地稅減半征收,豁免海關關稅,先試行兩年。1920年,金殿元等徽州茶商再次向北洋政府外交部呈請,“暫將內地茶稅厘捐及海關稅豁免五年以示提倡,一待俄亂平復,再行征收”,?獲得同意。這項減免稅厘的政策一直延展到1925年。這是當時包括徽州茶商在內的當時中國茶商群體力量的集中彰顯,顯示出商業力量在維護自身合法利益方面產生一定的成效。

經過多方努力,蘇俄開始和北洋政府商談中俄通商事宜,茶葉貿易作為中俄大宗貿易,自然得到關注。蘇俄派遣加拉罕來華和北洋政府商討通商問題。漢口六幫茶業公所董事余篤輝借此機會,向湖北省、北洋政府外交部、農商部提出“請將茶務加入,以復中俄商業而保兩國利權”。①農商部給外交部的公文中提出,“現在俄政府已派代表要求通商,將來中俄重定通商條約,求外交部格外注意,將華茶運俄進口稅率公平規定,不得歧視”。②經過各部門商議,最終得到批準。但遺憾的是,蘇俄仍對入俄華茶加征茶稅,嚴重影響華商生計。

1924年3月10日,上海茶業會館推選茶商陳兆燾為代表,向外交部提出呈請,“商等在茶言茶,認為中俄貿易有絕對關系,而足制我華茶死命者,莫如蘇俄政府現施征收華茶入口稅率之苛重考俄現征華茶入口稅率,約計華權百斤完納稅額,折合華銀須七十兩有奇。以華茶在滬活出價格平均算計,征稅之重,直達值百而抽三百五十兩之稅矣”,他提出可否“援照我海關現征外貨入口稅率,作為科征華茶運俄入口稅率之標準”。③這顯然是代表包括徽商在內的華商群體意愿,要求減低蘇俄對華茶征收的稅率,以蘇商困,維系國計民生。

“一戰”以后,英國對進口華茶加征重稅,對華茶的出口造成重大沖擊。這對以出口為主要貿易的徽茶和經營外銷茶的徽州茶商來說自然也帶來不小的打擊。為降低華茶在英國的進口關稅稅率,徽州茶商不斷向北洋政府各部門呈請,請求政府向英方聯絡,降低茶稅。1924年,在包括徽州茶商在內的漢口六幫茶業公所的不懈努力下,推動北洋政府與英國協商,最終促成英國對進口華茶征稅稅率從每磅12便士降為每磅4便士。④這一舉措有力地促進包括徽茶在內的華茶對英出口貿易的發展,同時也展現了徽州茶商的商業力量。

徽州茶務總會會長吳永柏給外交部、農商部、中俄督辦稅務處的呈請中稱:“茶葉運俄被定價及重稅苛待,請按照優惠待遇取消前俄定價稅率,互相平等。一切細由,參加代表胡國華面謁陳述。”極力要求取消蘇俄此前對華茶的低定價、高稅率,實行平等貿易,并請徽州茶商胡國華作為代表參與協商具體問題。“曾三次運茶到伊爾庫次(茨)克,富有經驗”,徽州茶商胡國華語熟該國商業政策,有利于在談判中為茶商爭取合法權益。1929年開始,西方國家大多陷人經濟危機困境,無力辦運華茶,造成華茶外銷不斷衰落。屯溪為徽州洋莊綠茶最大集中地,1929年出口尚有136074箱,1931年降為93 363箱。③1929年因中東路事件,華茶對俄出口減少三分之一以上,③從事徽茶外銷生意的徽商損失嚴重。

綜上所述,民國時期,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包括徽州茶商在內的華商茶葉貿易受到嚴峻挑戰。在國際上,先后受到英國、蘇俄等國重征茶稅的打擊和洋茶貿易的沖擊;在國內遇到的則是各級政府橫征繁重的苛捐雜稅。在這樣的艱難境遇下,徽州茶商以群體力量不斷向北洋政府、國民政府請愿,一定程度上獲得政府認可,降低了茶稅的稅率。但因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徽州茶商力量發揮有限,無法從根本上為商業發展謀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命運依舊不能自主。

四、徽州茶商的革新與局限

民國時期,面對更為復雜的國內外局勢,徽州茶商不僅以群體的力量進行抗爭,在亂世中爭取合法權益,而且有些茶商也積極力求自身革新,在思想觀念、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等方面進行新的嘗試,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徽州茶商的發展。但因時代局限和茶商群體的整體觀念落后,最終衰敗下去。

徽州茶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謀求新的發展。

第一,設置茶業機構,進行茶業改良。1917年,安徽省政府委托徽州茶商俞燮在屯溪成立茶務講習所,改良徽茶,研究仿制西式茶葉。俞燮在任期間,采購制茶機器,“若炒茶機器、滾茶機器、扇茶機器,利用機器制茶,并又租賃高視茶園可百十畝,以便試習種植方法”。同時,他還自編講義,宣傳茶業改良,并邀請茶商巨擘吳庭槐擔任技術指導,招學員百余名,研習新式制茶法,有力地促進徽茶改良,茶商經營狀況也隨之改觀。①但1920年俞燮離任,后繼者不得其法,徽茶改良遂中斷,茶務講習所后來也很快停辦。

為改良茶葉,婺源茶商公會“研究改良種植、焙制諸法,以期挽回利權”。②農商部在祁門創辦模范種茶場,用科學方法種植茶葉,以機器自制上等烏龍紅茶,提高制茶效率。同時改用小包裝茶,“裝潢用鏡面馬口鐵小箱,分五磅、二磅、一磅、半磅四種”,徽商開設的萬和隆茶棧,將這些紅茶運到漢口,結果“中外官商爭購,作為饋送禮品,每磅售至一元”,③獲利頗多。場長陸深“親自督制之五磅小箱茶運漢銷售,大為俄領茶商所樂購”,引起駐漢口俄領事員貝勒成闊的關注,并專程前往祁門考察紅茶產制。④但茶場未能從根本上改革徽茶產制技術,改制的紅茶產量有限,大多茶商依舊采用傳統制法,出口依舊不暢。

第二,倡建茶業銀行,引進近代公司制。傳統的茶業經營大多依托茶號進行,其在資本來源、茶業金融和運營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屬于“前近代”的經營理念。民國時期,面對中外市場的激烈競爭,徽州茶商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引進西方先進的金融管理模式和公司制,以此推動茶葉貿易的發展。

婺源茶商金殿元以茶業缺少團體結合機關的缺陷為緣由,向財政部、農商部提出“撥發有獎實業債券,辦理茶業銀行”的主張,目的是“以期振興我國茶業”。金殿元認為,華商不敵洋商的原因是中國沒有專門的官辦或商辦的公司,造成茶商的資本薄弱,周轉不靈。因此,建議“公家籌撥公帑,招集商股,于漢滬兩埠各設銀行。如遇茶商窘困時,即以運埠之茶起存公家堆棧,作為抵押品,先行酌濟款項助之。待茶售去,將本利扣收,保權蘇困,操勝可期”。③財政部在給外交部的公文中稱,“查設立銀行,調劑金融以蘇商困,誠屬要圖。惟現在國庫空虛,礙難籌撥巨款,應由商人按照實業銀行條例,自行創辦,呈部立案”,③基本同意茶商的建議,只不過因國庫空虛,請茶商自行創辦,報備立案。1925年,黟縣茶商胡國華再次向外交部提出“籌設茶業銀行,藉濟金融”的建議。

除倡建茶業銀行,以充實茶業金融資本外,徽州茶商還發起組織新式公司,采取西方公司制管理茶葉貿易,完成從“舊商號”到“新企業”的重要轉變。1919年,在漢口經商的婺源茶商孫靜山給外交部的呈文中說,“自歐戰發生,洋商停止銷運,積貨累累,竟至無人過問,兩湖茶商損失不可以數計。商等為補救起見,籌集巨資,組織福裕公司,自行壓制茶磚,由張家口運往庫倫、恰克圖兩處,售與俄商。華茶之運往國外銷售者,蔽公司為創始”。①由此可見,為應對嚴峻的外銷茶貿易局勢,徽州茶商福裕公司籌集資本,自行設場制造磚茶,并轉運國外銷售,成為最早經營華茶運往海外銷售的公司,開啟徽州茶商發展的新紀元。但數年之后,“為人妒忌,既重之以運費,復苛征其進口稅,醫院、報紙無端詆毀,遏其銷路”,致使數百萬資本“大為折閱”,由此“因噎廢食,以后遂無敢問津者”,②徽商組織的成立公司挽救華茶計劃流產。

第三,采取機器生產,建立現代茶廠,實現規模化經營。晚清以來,中國傳統的手工制茶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常被西方人指為不衛生。英屬殖民地印度、錫蘭的紅茶生產和日本的綠茶制作都普遍采取機器化大生產,不僅效率高、成本低,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在國際上對華茶出口造成巨大沖擊。雖然晚清少數有識之士也提出采取機器制茶,但因當時傳統思想觀念束縛,最終沒有得到推廣。民國時期,茶商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他們不斷更新思想觀念,積極倡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采取機器制茶。

民國初年,有徽州茶商認為“吾國制茶,向以手工為主相彼印錫之茶廠,碾壓有機,烘焙有機,篩青有機,篩干有機,揚切有機,裝箱有機,機分六叚,而一軸以貫之,引檠轉動,則全廠皆工作矣……就各出茶之區,購辦機器,建設焙制茶葉工廠…更擇精明干練之人,以監其事,防患未然,免滋流弊”,③意識到印度、錫蘭采取機器制茶是超越中國的重要原因,故提倡徽茶制作需要利用機器進行制茶,才能扭轉不利局面。前述徽州茶務講習所就是在婺源茶商俞燮的倡導下進行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茶效率和茶葉品質。

績溪茶商汪立政家族在上海創辦的汪裕泰茶莊就是采取機械化大生產,實現規模化經營的典型代表。民國時期,汪振寰主導下的汪裕泰茶莊在上海建立茶廠,引進先進技術,對收購的毛茶進行機械化生產。該茶廠有滾茶機20架、篩茶機1架、扇茶機2架、軋茶機4架、雙軋刀機1架、炒茶機2座,另有10匹馬力馬達1座,④實現了規模化生產。不僅如此,汪振寰還聘請日本制茶技師指導茶葉生產,提高了茶葉品質,促進了茶葉貿易的發展。在華茶出口普遍衰敗的20世紀30年代,汪裕泰茶號在國際茶葉貿易(如北非、英美市場)仍占有一席之地。③

雖然部分徽州茶商能夠與時俱進,更新思想觀念,引進西方機器制茶技術,但這種新變化輻射范圍有限,絕大多數的徽州茶商因資本匱乏、思想觀念守舊等因素制約,無法認識到茶葉貿易衰敗的根本原因,也無力采取有效的改變措施。因而在民國時期,除少數先進的徽州茶商能夠在亂世中主動尋求革新,一度獲得發展外,絕大多數徽州茶商采取的依舊是傳統的經營方式,茶葉貿易步履維艱,虧損破產者比比皆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休寧、歙縣、婺源等地的外銷綠茶號,“以上海茶棧停止放款,茶商束手無策,毛茶山積,售價慘跌”。 (6)1939 年,很多失敗的祁門茶商“因資金枯竭,經營為難,及見合作社之能得政府貸款,遂多方利用茶農組織合作社,歷年來數量上雖有增加,而其質則背馳”,①大量破產茶商涌人茶業合作社,造成后者組織變異,茶農利潤多被茶商攫取。

五、結語

民國時期,國內外政局變化無常,戰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安,茶商的商業貿易因失去穩定的外部環境而面臨嚴重挑戰。相比晚清,民國時期的徽州茶商命運更為起伏波動,在遭受國內外惡劣局勢的雙重壓力下更為脆弱。換言之,民國時期的徽州茶商可謂在戰爭的夾縫中求生存,步履維艱是對該時期徽州茶商整體命運的真實寫照。

晚清以來,中國傳統商業已遭遇嚴重挑戰,手工貿易行業如茶葉、絲綢、棉布等衰落,而金融、銀行、煙草、面粉等新式行業因機器化運營而發展。茶業雖整體衰落,但因與國際市場需求接軌,特別是徽州茶商抓住機遇,使茶業成為徽州商幫的支柱。一戰以后,盡管華茶在國際市場被其他國家超越,但徽茶仍占重要地位。政府實施復興計劃,徽州茶商如汪振寰等引入西方科技和經營理念,推動茶業現代化。在“黃金十年”,徽州茶商的貿易范圍擴大,甚至拓展到英國和北非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徽州商幫在晚清以來整體上日趨衰落亦是不爭的事實。道光年間鹽法變革致使徽州鹽商失去壟斷權,最先開始敗落,此后雖然有少鹽商,如歙縣許村許氏鹽商、程氏鹽商曾一度獲得一定的發展,①但鹽商整體上已日薄西山,也不再是徽商的中堅力量。木材、典當、糧食等傳統行業,在民國時期也因采取傳統方式運銷,跟不上時代發展而日趨衰敗下去。在徽商經營的傳統行業中,只有茶業在晚清民國時期獲得新的發展,尤其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徽州茶商迎難而上創制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兩個新的茶葉品牌,為茶商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此后茶商逐漸成為支撐近代徽商群體的核心力量。在民國時期,以孫靜山、俞燮、汪振寰等為代表的茶商“睜眼看世界”,推動徽茶貿易不斷發展,使得徽州茶商群體力量日趨成長。由此,學界認為光緒中葉以后“徽州茶商的衰落,標志著徽州商幫的徹底衰落”②的傳統觀點需要修正。事實證明,光緒中葉以后,徽州茶商確實一度受挫,但很快又逐漸復興,在全面抗戰爆發前也獲得一定的發展,尤其是在上海、漢口的茶葉市場中,徽州茶商仍占據重要地位。

正因為如此,民國時期徽州茶商并非急速衰落,而是“衰中有興”,甚至在相對平穩的時期獲得新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衰敗的趨勢。但因當時國內外動蕩不安,缺乏寬松、和平的社會環境,茶商對國際市場的過度依賴;加之,徽州茶商中只有少數人能夠與時俱進,而絕大多數茶商思想觀念依舊落后、資本匱乏、經營規模小,致使徽州茶商整體上缺乏內生型、原發變革動力,其最終衰敗下去也是無可避免的。

責任編輯:馬陵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91精品国产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色视频国产| 欧美精品色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伊人久久影视|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在线看片国产|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a天堂视频|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在线观看av永久|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狠狠综合久久|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热99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在线欧美日韩|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网址|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欧美一道本| 五月婷婷精品| www.亚洲色图.com| 国产黑丝一区| 欧美色99| 制服无码网站| 亚洲第一黄色网|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色爽网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毛片一级在线| 亚洲黄网视频|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香蕉网久久|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激情综合网址|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自|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