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書城管領匯名流”:馮國瑞、聶幼前對天水縣圖書館 及隴地文教事業的貢獻

2025-09-30 00:00:00伍巧
四川圖書館學報 2025年5期

中圖分類號:G25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136(2025)05-0002-06

\" Elite Convergence in the Library \" : the Contributions of Feng Guorui and Nie Youshi to the Tianshui Library and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in Gansu Province

WU Qiao

Abstract:The developmentof the library cause in Gansu Province benefited from the strong support and dedication of local liberalarts talents.Thispaper takesFeng GuoruiandNieYoushi,famous scholars in Tianshui,GansuProvince,as examples tosortout their achievements for the former Tianshui Libraryand the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in Gansu Province.Feng and Nie were not only dedic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of library undertakings,but alsoorganizedand preserved local literatures,promoting thedevelopmentof cultural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in Gansu Province.Theircontributions reflect their humanistic sentiments of serving their hometown and being willing to dedicate themselves with their erudition and abilities.

Keywords :Feng Guorui;Nie Youshi; Tianshui Library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

近年來,學界對圖書館史,尤其是人物史的研究越來越關注,產出了大量相關研究成果,但大部分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具有圖書館學專業背景或學術成果突出的人物上,對于非圖書館學專業背景的人物研究較少。文史學人是圖書館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大多具有中文系、歷史系、教育系等教育背景,在大學任職時亦從事文史相關的課程教學與研究,雖非圖書館學專家,但在圖書館事業發展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隴籍文史學人在甘肅省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天水縣圖書館(今天水市圖書館)是甘肅圖書館事業較為突出和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建立時間不算很早,但存續時間較久,影響力也較大。宣統二年(1910),學部擬定《京師圖書館及各省圖書館通告章程折》,其中第二條言“京師及各直省省治,應先設圖書館一所。各府、廳、州、縣治各依籌備年限依次設立”[1]。自1913年開始,甘肅省各縣紛紛籌建圖書館,但由于經費緊缺,至1942年,僅存天水縣圖書館一所[2]。天水縣圖書館原為天水閱報社附設機構,后于1920年獨立,當時的天水縣教育會長胡心如以秦州紳士王廷翰個人捐款及教育會所藏各類圖書為基礎,建立天水圖書館。1935年,天水縣教育局將天水圖書館、通俗閱報社、兒童圖書館合并為天水縣立民眾教育館[3]336。1939年,天水縣圖書館在馮國瑞(1901—1963)與聶幼前(1907—1978)等人的推動下正式建立,服務于當地的教育與文化發展。1943年之后,其與甘肅省立圖書館成為當時全省僅有的兩所公立圖書館。

縱觀甘肅圖書館事業的相關研究,學者多關注劉國鈞與國立西北圖書館4以及何日章與包括蘭州大學圖書館在內的西北圖書館事業[5]。除此之外,亦有學者關注到任職甘肅省立圖書館館長的張繼祖[6],任職天水縣圖書館館長的馮國瑞[]、聶幼前[8]183-19%等人。但這些研究較少集中闡述文史學人及其對圖書館及地方文化與教育事業的事功。因此,本研究選擇在隴籍文史學人中具有代表性的馮國瑞與聶幼前作為研究對象,集中探討二人對天水縣圖書館和隴地文教事業的貢獻。一為緬懷和紀念學者們心懷鄉梓、無私奉獻的精神,二則為當今圖書館保護和挖掘地方文獻提供一定的借鑒。

1馮國瑞、聶幼前的生平和淵源

就整體圖書館事業來看,以學人身份擔任圖書館館長的情形主要出現在大學中,但亦有存在于公共圖書館。馮國瑞與聶幼前均為天水縣著名學者,先后擔任天水縣圖書館館長,并在地方文獻整理與保護方面有所作為。

馮國瑞幼承家訓,轉益多師,終生力學不息。1917年,入甘肅省立第三中學,受業于清進士任承允(1864—1934)、哈銳(1862—1932),攻經史,兼及諸子百家。1926年,從國立東南大學畢業后,于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深造,師從梁啟超(1873—1929)等人。馮國瑞對圖書館的認知大抵與這段受教育經歷密切相關,在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求學期間,正值梁啟超擔任北京圖書館館長、松坡圖書館館長時期,其講授的目錄學、辨偽學等方面的課程多與圖書館的歷代藏書有關[],且馮國瑞就讀的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的圖書館也是比較先進的大學圖書館。梁啟超對馮國瑞贊許有加:“馮君國瑞,西州髦俊,游學兩京,已經五稔,今復在清華研究院以最優等成績畢業。其學于窮經、解話最長,治史亦有特識。文筆爾雅,下筆千言。傍及楷法,浸淫漢魏,俊拔寡儔。此才在今日,求之中原,亦不可多靚。百年以來,甘涼學者,武威張氏二酉堂之外,殆未或能先也。”9畢業后,馮國瑞擔任青海省通志館館長兼西寧縣縣長、青海省政府秘書長、陜西省政府顧問等,曾任教于東北大學歷史系、西北師范學院國文系、蘭州大學中文系等。1950年,任蘭州圖書館特藏部主任,之后任甘肅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甘肅省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政協委員等職[3]588

聶幼前同樣聰明穎悟,幼時隨父初覽詩書,往往過目成誦。從小學到中學功課一直名列前茅,1924年于甘肅省立第三中學畢業后,被學校直接保送至清華學校。其中學校長楊筱舟愛其才學,為其籌妥路費。然而,由于其祖母年高,脫離不開,未能成行。雖然失去了深造的機遇,但聶幼前仍然走上了獻身地方文化教育的人生之路。先后受聘于甘肅省天水縣教育局附小、甘肅省立第六師范學校、私立亦渭初級中學、甘肅省立女子師范學校、天水縣立初級中學等,投身教育25年,為西北地區的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受教育經歷來看,馮國瑞與聶幼前均為隴南書院學子。于光緒二年(1876)開壇授講的隴南書院,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為教化方向,在首任山長任其昌開創的良好學風和校風的基礎上,培養了一大批有擔當和社會責任感的學子,為天水近現代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0]5。馮國瑞與聶幼前就讀時,隴南書院已更名為甘肅省立第三中學,馮國瑞于1921年以第一名畢業,聶幼前于192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從就職經歷來看,二者擔任過天水縣圖書館的館長,為天水縣圖書館的建立與發展不遺余力。1939年7月,天水縣政府以陜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1882—1967)所贈書籍,及原天水圖書館館藏為基礎,多方籌措資金,建成甘肅省天水縣圖書館。這正與馮國瑞、聶幼蔚有關。以此二人考察隴籍文史學人對于甘肅圖書館與地方文獻事業的貢獻,既可呈現天水縣圖書館在整個甘肅圖書館事業中的發展樣貌,亦可體現鄉邦先賢一心為家鄉而合作共進的精神。本研究以事件發展為線索,綜合梳理他們的事功。

2馮國瑞、聶幼前對圖書館事業的貢獻

馮國瑞與聶幼前于圖書館的功績主要集中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尤其是推動了天水縣圖書館的建立與發展。同時,馮國瑞還參與了國立西北圖書館的籌備與建立。

2.1推動天水縣圖書館的建立與發展

天水縣圖書館的肇建淵源可追溯至邵力子的珍貴藏書,馮國瑞作為關鍵推手,不遺余力促成邵氏藏書捐贈至天水的文化盛舉,又與聶幼前先后擔任天水縣圖書館館長,為該館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1.1運輸邵力子藏書

馮國瑞很是認同圖書館傳承文化、啟迪民智、促進學術、教化民眾的作用,因此努力促成天水縣圖書館的建立。馮國瑞曾言:“現在的天水,要繼承古文化培育英才,除了辦好教育,更應辦起一所像樣的圖書館。我曾在北京圖書館讀過不少書,事實上很多學問是坐在圖書館讀來的。要提高家鄉民眾的文化素養,就得辦好圖書館。我想這次同慰如兄把邵先生的書運回來,再同當局周旋周旋,敦促鄉紳們步心如后塵,也來個捐款贈書,爭取藏書達七八萬冊,同時在人員、經費、館舍諸方面爭取都有個新發展,把天水的圖書館辦到僅次于省圖書館的規模和程度。”[1]

這段話中的邵先生即為邵力子,浙江紹興人,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他于1931—1936年擔任甘肅省政府主席、陜西省政府主席,在主政陜西期間,常利用閑暇之時去舊書攤或書鋪搜購有關西北文化以及教育、歷史等方面的珍貴書籍[12]。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邵力子的藏書如何處置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之前,邵力子曾聘馮國瑞為陜西省政府顧問,邵力子到南京后,還召馮國瑞由西安到南京,為其另行介紹工作。邵力子的藏書含地方志、佛經等,約五萬冊,起初打算藏于陜南某縣山中。在局勢緊張之際,馮國瑞認為天水地處西北一隅,屬于抗戰后方,較為安全,建議將藏書保留在天水。邵力子遂同意搶運至天水,1937年10月,馮國瑞在陜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秘書長杜斌丞的協助下,組織了運書事宜。但是,馮國瑞等人面臨交通不暢、運輸工具極度匱乏等運書難題。為了順利將藏書運到天水,計劃先把邵力子的全部圖書緊急運送到陜西省西部的鳳翔縣秦州店,再設法轉運。整個運輸過程非常艱辛,從鳳翔到天水的轉運過程歷經三次才最終成功。首次嘗試由聶幼前前往鳳翔縣組織運書,但未能如愿;第二次馮國瑞派其弟馮國瑛前往,但因物資積壓嚴重、運輸能力有限,轉運任務仍未能完成;第三次亦由聶幼前負責轉運,但途中發現部分藏書已遭盜竊,后經過與秦州店主人多次協商與周旋,最終雇用了鹽商用以馱鹽的駱駝,途經隴縣、清水縣,才將全部圖書安全運回天水,完成了此項重要任務。

2. 1. 2 建設天水縣圖書館

在邵力子的藏書被安全運回天水后,馮國瑞與邵力子函商,希望將書全部捐贈于天水,以助“士民披讀感激,知所奮進”[13]。同時,馮國瑞致信于右任(1879—1964)吳稚暉,請其從旁勸說,最終邵力子同意捐贈。隨后,天水縣政府積極籌措資金,終于在1939年7月成功創建了天水縣圖書館。建成時,馮國瑞擔任館長,與汪劍平(1890—1951)、王新令、聶幼前等人共同承擔起圖書的整理與登記工作。在他們的努力下,藏書得以向廣大讀者開放。為紀念邵力子的慷慨捐贈,馮國瑞等人特別在中院東房設立了邵力子先生紀念館,并請于右任題寫匾額,以白底鮮綠色字跡呈現。后來,因教育部在蘭州籌建國立西北圖書館,金陵大學圖書館館長劉國鈞(1899—1980)受邀主持,邀請馮國瑞赴蘭參與,遂由甘肅省政府參議汪劍平接任天水縣圖書館館長一職。

1941年汪劍平以事去職,天水縣政府委任聶幼時為館長。聶幼時接任后,于館中增設兩個兒童閱覽室,添購了一大批新書,協助推進了天水的社會教育工作。這期間,聶幼前住進館里,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圖書館的建設上。他購置了各種設備,進一步擴大了新館的規模。同時,加強與各中小學校的協商,以定期促進閱覽,推動了全縣學校教育的發展。1943年,除天水縣圖書館外,甘肅省的縣立圖書館全部并人民眾教育館,故天水縣圖書館成為全省唯一的縣級圖書館。在聶幼前及館員的努力下,天水縣圖書館“每日到館閱覽人數,與甘肅省立蘭州圖書館不相上下”[14],這種繁盛的景象一直持續到了抗戰勝利[15]。圖書館的工作經歷給聶幼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晚年曾作詩回憶道:“書城管領匯名流,喜得人幽境亦幽。楊柳樓臺春放燕,芙蓉池館欲盟鷗。山圍廣陌云三面,夜靜身臨月一鉤。忍淚幾回追往事,鄉嬛倘許夢魂求。”[8]188

2.2 助力國立西北圖書館的建設

馮國瑞離任天水縣圖書館館長后,便參與了國立西北圖書館的籌備和建立。1942年9月,國民政府第三屆國民參政會議在重慶召開,通過了創設國立西北圖書館的議案。次年2月,教育部聘定劉季洪、袁同禮、陳東原、劉國鈞、岳良木等人為國立西北圖書館籌備委員會委員,并任命劉國鈞為籌備主任。大抵因為馮國瑞是甘肅學者,且在此之前,已于1940年與劉國鈞在重慶訂交,故聘請馮國瑞為籌備委員會委員。因抗戰停辦的國立西北圖書館于1946年9月復館,1947年2月更名為國立蘭州圖書館,時任館長的劉國鈞聘請馮國瑞擔任編纂職務。

任編纂職務期間,馮國瑞積極投身于圖書館的圖書分類與編目工作。1947年2月,教育部接收文物統一分配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決定將南京、上海地區繳獲的日偽圖書分配給國立蘭州圖書館。同年5月,這批圖書正式被國立蘭州圖書館接收,并于7月成功運送至蘭州,極大地豐富了該館藏書。為了使這批藏書盡快得到使用,劉國鈞帶領團隊不辭辛勞地分類編目,馮國瑞也利用假期時間參與其中,運用其專業知識,鑒別版本和追溯書籍來源。他記錄了整理圖書的過程和情景:“國立蘭州圖書館,由京分配戰后清理圖書一百二十六箱,都六萬余冊。善本有元刻《列子》,明清精塹及手抄本,無慮數百種,媵以日本、高麗本多帙,甚盛事也。溽暑整理,充塞廊宇。得與劉衡如館長及民勤王宇九…諸君子涉獵期間,槐蔭漾午,欣然忘倦”“偶有闕疑翻總目,早因排次作長編。百城據擁輕南面,二酉崢嶸狎委宛。約辟特藏事研訂,楣端漫署五千卷”[16]

在整理這些館藏的過程中,馮國瑞對《附釋音毛詩注疏二十卷》(宋刻本)等33部古籍進行了細致地分類,并深入研讀、考證,撰寫序跋,完成《蘭州讀書記》一書,原始手稿現存于甘肅省圖書館西北文獻室。該書詳細記述了古籍的版式、版刻、年代以及收藏印鑒等信息,是古籍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3馮國瑞、聶幼前對隴地文教事業的貢獻

作為隴地不可多得的人才,馮國瑞與聶幼前不僅推動了天水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還關注著整個甘肅文化與教育事業的進步,并盡其所長,付諸實踐。麥積山石窟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馮國瑞對其的考察、研究與保護為麥積山石窟的保護事業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除此之外,馮國瑞、聶幼前在地方志的編纂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3.1對麥積山石窟的考察、研究與保護

1940年,馮國瑞由重慶回到甘肅后,從史籍與地方志中搜集到有關麥積山石窟的歷史資料,產生了實地考察的想法。1941年,他邀約地方同好趙堯臣、胡楚白、聶幼前、張自振、馮國珍等人,徒步入山考察,克服重重困難,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之后,馮國瑞僅用不足兩月時間,編寫了歷史上關于麥積山石窟的第一部學術專著—《麥積山石窟志》。彼時,西北地區出版印刷業發展水平嚴重滯后,受制于客觀條件,該書僅印制300冊。但發行后,在學術界引發了廣泛關注。《大公報》《益世報》《燕京學報》等重要刊物均在顯著版面,先后刊發專題報道,足見其學術價值與社會影響力。學術界具有權威地位的《說文月刊》,在第3卷第10期,予以全文刊發,使麥積山石窟受到空前關注[10]163 L

為切實推動麥積山石窟的保護工作,馮國瑞傾注全力、積極奔走。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期間,他多次致信政要,懇切呼吁撥款保護;同時,還面向甘肅地方政府部門闡述保護石窟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力求引起足夠重視。1942年2月,為加強政府部門對麥積山石窟的認知,馮國瑞協同劉文炳再度對麥積山石窟展開系統考察,對石窟進行編號,繪制圖紙,并撰寫《調查麥積山石窟報告書》,呈遞給甘肅省政府,以期獲得支持,可惜收效甚微。1946年,為修繕坍塌的東崖棧道,馮國瑞多次與時任天水行署專員的胡受謙進行協商洽談,經過不懈努力,最終爭取到部分資金。1948年,馮國瑞積極聯絡地方有志之士,共同成立天水麥積山石窟建修保管委員會,致力于對麥積山石窟開展全面、系統的修繕與保護工作。

馮國瑞也參與了195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1953年中央文化部組織的勘察活動,為后續麥積山石窟的研究和保護奠定了基礎。1953年,麥積山石窟勘察工作結束后,麥積山石窟文物管理所正式成立。馮國瑞出于對麥積山石窟保護事業的深厚熱忱,將數量可觀的家藏文物慷慨贈予該管理所。時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馮國瑞再次向麥積山石窟文物管理所捐獻文物,以實際行動持續助力麥積山石窟的保護與研究工作,其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石窟保護事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3.2地方文獻的編纂

馮國瑞和聶幼前都參與過《天水縣志》的編纂。1928年,曾任甘肅省教育廳廳長、安肅道尹、涇原道尹的賈緒(1865—1936)倡修縣志,由天水縣學者哈銳“總董縣志之役”,后由任承允繼續纂修,一年后新任天水縣縣長莊以綏正式聘請賈緒為總纂,至1936年脫稿,1939年由蘭州國民印刷局出版。時值抗日戰爭初期,物價飛漲,經費緊張,只印了200 部[3]344。該書分14卷56目,采用分志條目體,大量應用圖表,記述了天水縣各方面的情況。

1932年,聶幼蔚受聘于天水縣政府,擔任縣志局分纂職務,專門負責“教育”部分的編寫,至1936年,他被提升為總校,承擔整部志書的校對工作。在整個編纂過程中,無論身處何職,聶幼前都保持著勤奮與嚴謹的態度,贏得了同仁們的一致好評。

早在1928年,馮國瑞就已經在幫助哈銳與任承允纂修《天水縣志》。1934年,任承允病逝,至1939年,馮國瑞由四川回到天水,出任縣志局總纂職務,又參與完成了《天水縣志》中任承允未完成的部分[17]。與此同時,馮國瑞致力于鄉邦文獻的整理研究,成立隴南叢書編印社,組織出版地方學人著作。這是甘肅歷史上地方行政單位成立的首個圖書出版機構。馮國瑞身體力行,撰寫并先后出版《麥積山石窟志》《秦州記》《天水出土秦器匯考》。

聶幼苛還參與了《秦州直隸州新志續編》的編纂工作。該志書由任承允總纂,蘭州國民印刷局排印,共8卷4冊,分沿革、山水、建置、食貨禮俗、學校、戎政戰防、職官、人物、藝文,為《秦州直隸州新志》的續志。《秦州直隸州新志續編》和《天水縣志》是研究天水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馮國瑞、聶幼前二人的付出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3推動文教事業相關研究的開展

馮國瑞與聶幼薛均非常關注甘肅的文化教育事業,除從事相關的教育工作外,還通過自己的學識和實踐開展研究,以推動文教事業的發展。

馮國瑞通過對鄉賢文獻的整理,以及對甘肅石窟的考察與研究來促進甘肅的文化發展,如考古和輯存秦州遺書,表彰先賢,撰寫《張介侯先生年譜》《守雅堂輯存》等著作;除麥積山石窟外,還考察并寫就《炳靈寺石窟勘察記》。在教育方面,他曾撰寫《開發西北與蒙藏教育》,認為開發西北,首先要從蒙、藏教育入手,進而改造西北的組織與環境[18]

聶幼前任職多所學校的教員和校長,任天水縣督學時,解決了許多鄉區學校存在的普遍性問題。1933年,他到達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對當地有名的中學、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以及圖書館、教育館進行考察,撰寫了一篇6000字的專題論文,提出了“設計教育”的主張和思想,并首先在小學里試行了“小學生制”,深受學生們的喜歡。他還創辦了研究學校管理方法、培養人才的教育類刊物——《鐸聲》。這些均對天水乃至整個甘肅的教育事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4結語

馮國瑞與聶幼苛憑借自身深厚的文史素養,深刻認識到圖書館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圖書館輔助教育的社會職能,故積極推動天水縣圖書館的建立與發展。同時,他們在文獻收集、整理與揭示方面也展現出超越一般管理者的眼光。他們提倡讓飽學之士與當地鄉紳名人捐贈書籍,以豐富館藏資源建設,夯實圖書館的發展根基,其中邵力子捐贈的藏書至今仍是天水市圖書館的珍貴館藏。馮國瑞還依托自身的專業知識,將圖書分類整理、考證,編撰相關書籍、資料。此外,他們將學術成果融入地方文獻研究與教育實踐,為隴地整體的文化教育事業注入活力。他們的行為反映了隴籍文史學人希望通過興辦圖書館來開啟民智的希望,以及保護與傳承隴上文脈的鄉梓情懷。

除了馮國瑞與聶幼前外,以學者身份推動甘肅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還有參與創建甘肅省公立圖書館的劉爾忻,曾任職甘肅省立圖書館館長的施國楨、王鑫潤等人。這些隴籍文史學人雖然經歷各有不同,但對家鄉社會、文化事業的關心,對書籍的熱愛卻是一樣的。

由于受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制約,西北地區的圖書館事業相較于其他地區顯得較為滯后。然而,正是上述這些有著深厚桑梓情懷和卓越才能的先賢們,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如蘭州大學對馮國瑞的評價:“馮國瑞的一生是為國學奉獻的一生,也是為家鄉奉獻的一生。他用生命的燈盞,點燃了國學之光,他的愛國愛家,求真務實影響了一代代蘭大人,激勵著我們在學術的道路上不畏艱險,不畏困苦,永不放棄。”[19]以其為代表的文史學人,在教育和文化領域熠熠生輝,成為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對于圖書館而言,應當深刻認識到文史學人的重要價值,根植于自身的發展脈絡,繼承這些先輩們的奮斗精神,將地方特色文化與圖書館服務深度融合。通過深入挖掘與傳承當地的人文內涵,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特色的服務,為文化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希泌,張椒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M].北京:中華書局,1982:129.

[2]郭向東.甘肅圖書館史話[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0:30.

[3]李寬余.天水大辭典[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20.

[4]吳稌年:劉國鈞創建國立西北圖書館及建館思想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1(1):1-11.

[5]唐紅安,張自福.何日章與民國時期西北圖書館事業[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5,35(4):96-102.

[6]尹瓊.甘肅早期圖書館事業奠基者張繼祖先生[M]/甘肅省圖書館學會:西北地區圖書館發展戰略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276-280.

[7]唐紅安.馮國瑞與圖書館[J].甘肅科技,2015,31(14):73-78.

[8]聶大受,馬英豪.天水文士聶幼[M]//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市州縣文史資料集萃:第三分輯人物故事編.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

[9]劉雁翔,楊皓.梁啟超致馮國瑞手札及學者題跋[J].甘肅社會科學,2007(6):157-161.

[10]鄧炎喜.隴南書院與歷史同行[M].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8.

[11]馮晨.伯父與圖書館[M]//天水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麥積山石窟研究所.天水文史資料:第十五輯馮國瑞紀念集: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0:54-56.

[12]金勇,王樞.邵力子先生與天水圖書館[M]//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市州縣文史資料集萃:第四分輯綜合編.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124-129.

[13]張舉鵬.馮國瑞先生學行簡述[M]//天水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麥積山石窟研究所.天水文史資料:第十五輯馮國瑞紀念集.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0:93-104.

[14]鄭西谷.甘肅省社會教育概況[J].社會教育季刊,1943,1(4) :174-180.

[15]聶大受.民國時期天水圖書文化事業的繁榮[M]//張俊宗.隴右文化論叢:第一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373-380.

[16]張其遵.千載蕓香:城關圖書典籍溯源[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180-181.

[17]馬永惕.天水著名學者馮國瑞[M]//夏曉虹,吳令華.清華同學與學術薪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289-292.

[18]馮國瑞.開發西北與蒙藏教育[M]//馮國瑞.麥積山石窟志.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365-370.

[19]黨委教師工作部.著名學者馮國瑞[N].蘭州大學報,2018-11-15(7).

作者簡介:

伍巧(1999—),女,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圖書館史、書籍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99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午夜毛片免费看|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福利国产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中文字幕 91| 色综合天天操|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99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影院久久|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95在线 |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毛片免费试看|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亚洲—日韩aV在线| 激情综合图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99精品欧美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中文字幕 91|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亚洲无码37.|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天堂av综合网| 亚洲综合九九| 97在线国产视频|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九九九国产| 福利在线一区|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老司机|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3344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999在线|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