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持人作為內容生產與傳播的關鍵角色,其表達方式如何適應并引領短視頻傳播,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本文立足短視頻傳播特點,分析了主持人在短視頻時代面臨的新挑戰,指出傳統主持表達方式在吸引力、共鳴感、感染力、互動性等方面的不足,并從結合熱點設置情境、發起話題討論、運用多媒體手段、樹立個人IP等方面,提出了短視頻時代主持人表達方式創新路徑,以期為主持人轉型升級、提升傳播效能提供參考。
【關鍵詞】短視頻;主持人;表達方式;創新路徑
作為內容生產與傳播的關鍵環節,主持人的專業素養、表達方式決定著短視頻內容質量與傳播效果。相比于傳統廣播電視傳播環境,短視頻時代主持人表達面臨內容碎片化、渠道多元化、互動多樣化等新特點,傳統“臺本式”“說教式”的表達方式難以適應移動化、碎片化、互動化趨勢,需創新表達理念、豐富表達形式,重塑“網紅型”“互聯網思維”的主持風格,準確把握短視頻傳播規律,優化表達方式,提升人格魅力,已成為主持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短視頻時代主持人面臨的新挑戰
(一)受眾注意力碎片化
信息碎片化時代,主持人要直擊人心,“快準狠”抓住受眾眼球,傳統的冗長鋪墊、單向輸出已不能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碎片化、快餐式的信息消費習慣。海量信息轟炸下,受眾的注意力被切割得越來越零碎,稍不留神就會跳轉到下一個視頻,主持人必須以“秒”計算表達時長,力求“短平快”“一開口就是干貨”,迅速吸引受眾注意力。精簡提煉是對碎片化的最佳回應,主持人要迅速切入主題,減少消耗注意力的冗余信息,鎖定最核心、最有價值的部分,深入淺出地將其闡述清楚,內容要凝練,突出重點,把控節奏,以簡潔的語言講明白深刻的道理。除了內容本身,主持人的表達方式也要跟上注意力碎片化趨勢,靈活運用肢體動作、豐富的表情變化,個性化的開場白,制造懸念、調動情緒,牢牢抓住受眾眼球,充分利用字幕、特效等輔助元素,增強視覺沖擊力,巧妙設置“菜單式”標題,讓受眾“看題就知意”。
(二)傳播渠道多元化
隨著短視頻實現了從PC端到移動端、從社交媒體到即時通信工具的全域覆蓋,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帶來了空前的信息泛濫和審美多樣性。主持人面臨跨平臺、跨領域的“多棲”發展壓力,短視頻平臺通過大數據實現精準分發,推送機制直接影響內容曝光和傳播。對于習慣了電視錄播模式的傳統主持人,需建立“上鏡意識”“轉發意識”,提煉標題,編寫文案,設計個性化封面,利用熱點IP、流行元素制造話題,增加曝光率和點擊量。短視頻平臺孕育了大量網紅,他們雖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播音主持訓練,但善于迎合受眾喜好,塑造鮮明人設,成為懂互聯網傳播的“意見領袖”。
(三)互動方式多樣化
互動是短視頻區別于傳統媒體的本質屬性,點贊、評論、分享構成短視頻互動的基本形式,直播、彈幕、投票等插件進一步拓展了互動廣度和深度,互動關系由“點對面”向“面對面”升級,媒介、內容、用戶三者邊界模糊。在互動至上的短視頻傳播中,主持人與受眾間不再涇渭分明,而是互為“參與者”“生產者”,共同締造傳播意義,傳統主持人需盡快適應角色轉換,學會傾聽受眾聲音,在互動中引導話題方向。由于缺乏時空限制,短視頻互動極易泛化為無意義的“鍵盤俠”行為,主持人要有底線意識,在互動中堅持內容本位,將受眾互動引向理性思考和價值引領。在短視頻互動模式下,主持人的遣詞造句、肢體動作都可能被網友放大解讀,成為話題中心,主持人需把控表達尺度,注重互動儀態,提升應變能力,化解負面輿情。
(四)內容呈現形式豐富化
短視頻是音頻、視頻、圖文等富媒體形式的創新組合,多維感官刺激帶來沉浸式體驗,濾鏡特效、背景音樂、字幕旁白等元素的運用,極大拓展了短視頻的表現力。這對主持人的編排策劃、融合駕馭能力提出考驗,傳統主持人善于通過語言組織內容,習慣以“口播”為主,對短視頻的非語言表達關注不夠,在短視頻環境下,僅靠口齒伶俐,難以吸引眼球。主持人需發散創意思維,將語言、音樂、畫面等多媒體元素巧妙融合,用豐富的表現形式增強內容感染力,利用字幕、彈幕等輔助視聽感官,增強畫面說服力。主持人還需提升技術應用能力,學習視頻拍攝、剪輯、包裝等技能,參與內容生產全流程。
二、短視頻時代主持人傳統表達方式的局限
(一)語言表達單一,吸引力不足
從傳統主持到短視頻環境下的主持,語言表達方式需要與時俱進,過度依賴口齒伶俐、聲音多變等技巧,忽視內容本質,只會讓主持人的表達陷入形式主義的窠臼。一味使用網絡流行語博眼球,沒有真正理解其內涵和適用場景,反而會讓主持人的專業形象大打折扣。主持人要認識到,語言只是表達的載體,內容才是根本,要從過度關注語言技巧轉向重視內容質量,以情感力、說服力、專業度作為語言表達的評判標準,對于所討論的話題,要做到內容扎實、論據充分、觀點新穎,讓語言回歸知識傳播與思想引導的本源。主持人要在語言的親和力和專業性之間找平衡,既要用觀眾聽得懂的語言,以幽默、詼諧的方式拉近與大眾的距離,又要在必要時用專業術語闡明觀點,展現獨到見解,樹立專業權威形象。
(二)情感表達不足,共鳴感欠缺
在短視頻時代,主持人要用情感打動人心,引發共鳴,部分主持人的情感表達存在“兩極化”傾向:要么古板矜持、情感缺失,要么夸張造作、情感過度,這都難以引起受眾的情感共振。情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真摯的情感表達,能夠拉近人際距離,觸動心靈;但一些主持人過于注重發音的標準和聲線的優美,忽視了語氣、節奏等情感表現元素,表達方式趨于平淡乏味,難以調動情緒,冷冰冰的表達無法喚起受眾的興趣,更遑論情感上的認同。反之,一味追求“火山式”的情感爆發,動輒眼淚汪汪、聲嘶力竭,生硬地渲染情緒,也會引起受眾的反感,這種夸張造作的“偽情感”,缺乏真實感和說服力,無法與受眾形成情感互動。
在短視頻時代,碎片化、快餐式的信息消費模式,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更加脆弱,主持人要用真誠走近受眾,建立情感紐帶,要學會站在受眾的立場,在充分了解受眾訴求的基礎上,恰如其分地表達情感。對于喜怒哀樂等基本情緒,要做到豐富、到位、有層次,不要矯揉造作,也不要面無表情,要在主持中適時流露真情實感,或歡快幽默,或莊重感人,讓情感成為打動人心的法寶。[1]
(三)肢體語言運用少,感染力不強
短視頻是一個視聽結合的世界,除語言表達外,肢體語言在塑造主持人形象、渲染情感氛圍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少短視頻主持人仍延續傳統播音腔調,站姿端正、表情淡漠,肢體語言缺乏張力,對活潑熱情的年輕群體而言,這種表達方式過于疏離、古板。
肢體語言是主持人獨特個性和豐富情感的重要載體,眼神、表情、手勢等細微動作,都會影響傳播效果,一個輕蔑的眼神,可能帶來負面情緒感染,一個真誠的微笑,則能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在短視頻中,由于時長有限,肢體語言往往成為表意的“快捷鍵”,主持人需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調動肢體語言,增強畫面感染力,比如用夸張的表情、手勢等肢體動作迎合搞笑、逗趣的氛圍,用肅穆、內斂的姿態傳遞莊嚴、悲憫情緒,通過肢體語言與語言表達的有機結合,既能活化畫面,又可精準傳神,提升內容感染力。[2]
(四)缺乏互動意識,觀眾參與度低
互動參與是短視頻的生命力所在,但目前部分主持人仍習慣于“獨角戲”式的表達,缺乏與受眾溝通的意識,表達方式單向度高,缺少互動話題設置,對彈幕、評論等互動反饋重視不夠,致使觀眾參與熱情不高。還有主持人只顧自說自話,罔顧受眾興趣,對負面評價不聞不問,給人冷漠、高冷之感。事實上,互聯網時代觀眾早已不滿足于被動接受信息,而是渴望表達自我、分享觀點,在短視頻中,主持人要給觀眾提供表達觀點的渠道,積極回應觀眾反饋,用平等互動的方式拉近與觀眾距離。
要注重評論區的輿情引導,用機智、幽默的方式化解負面情緒,通過良性互動提升美譽度,主持人還可設置有趣、新穎的互動話題,用頭腦風暴、你畫我猜等游戲形式調動觀眾參與熱情,讓觀眾成為內容生產的“共謀”,只有主動擁抱互動,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待觀眾,才能激發活力,實現內容共創共享。縱觀短視頻背景下主持人傳統表達方式存在的局限,根源在于主持人尚未真正適應短視頻傳播生態,對移動化、碎片化、互動化趨勢認識不足,仍沿襲線性傳播、單向表達慣性。新形勢下,主持人要主動擁抱變革,用“互聯網思維”重塑表達理念,創新表達方式,依托數字技術提升傳播效能,實現從“段子手”到“意見領袖”的蛻變。[3]
三、短視頻時代主持人表達方式創新路徑
(一)結合熱點設置情景,增強話題吸引力
熱點是短視頻的“打開方式”,主持人要對社會熱點、網絡趨勢保持敏銳嗅覺,第一時間捕捉熱點事件,迅速制作內容,搶占輿論制高點,要立足專業特長和個人風格,選取契合定位的熱點素材。如知識科普型主持人可聚焦熱點事件背后的科學原理;脫口秀主持人則可活躍話題,激發笑點;訪談類主持人可邀請熱點人物,深度解讀事件。在內容生產中,主持人要充分利用算法推薦機制,圍繞熱詞、熱句設置標題和話題,增加內容曝光率。還要善于用情景喜劇的方式呈現熱點,設置懸念,制造話題空間,在熱點的基礎上延伸話題,引發討論,形成裂變式傳播。在熱點的選擇上,主持人要把握內容導向,傳播正能量,塑造積極的網絡語境,以專業素養和獨特見解引領社會價值取向。
(二)發起話題討論,激發觀眾分享欲
評論互動是短視頻的重要傳播途徑,主持人要高度重視評論區運營,積極設置互動話題,通過“種草”引導形成話題討論熱潮,要根據短視頻內容,提煉有思想、有價值的話題,化說教為互動,引導觀眾表達觀點。比如針對“躺平”現象,主持人可設置“你怎么看‘躺平’”的討論話題,鼓勵觀眾在評論區分享看法、暢所欲言,對有價值的觀點,主持人要予以點贊回應,對負面評論,要進行針對性引導,澄清事實,化解對立情緒。主持人要注重話題的連貫性和延展性,將單條視頻上的評論,引申到系列視頻中,實現話題的迭代升級,還可設置有獎話題討論,激勵觀眾分享觀點,調動互動積極性,主持人要通過話題設置,構建開放、活躍的互動生態,讓每一個觀點都有被傾聽的機會,只有用心經營好評論區這片沃土,才能收獲轉發量、吸粉量的“漲粉”紅利。[4]
(三)運用多媒體手段,烘托主題
融媒體時代,視聽語言、畫面感、視覺沖擊力成為內容傳播的關鍵要素,主持人要找準短視頻的表現形式,巧妙運用多媒體手段,塑造沉浸式體驗。要精心設計視頻結構,利用倒敘、插敘等手法,打破線性敘事結構,增加懸念感,主持人要提升鏡頭語言駕馭能力,通過特寫、仰拍、順拍等機位設計,表現人物情緒和心理變化。主持人要重視音效的渲染作用,根據短視頻主題風格,適時穿插背景音樂、解說詞旁白,烘托情緒,還可利用快慢鏡頭、分屏疊加等剪輯手法,塑造節奏感。要注重畫面的美術效果,通過布光、色彩搭配等,營造獨特的視覺效果,對于知識科普、產品測評等短視頻,可輔以動畫、圖表、AR技術,直觀形象地呈現關鍵信息,主持人要發揮“一專多能”優勢,將多媒體手段與內容表達充分融合,既增強畫面張力,又突出內容重點,實現形式創新和內容創新的雙豐收。[5]例如,美食探店類創作者拍攝特色小吃視頻時,用倒敘先呈現金黃酥脆的美食特寫制造懸念。鏡頭仰拍攤位上的煙火氣和老板忙碌的身影,穿插食材下鍋滋滋作響的慢動作,加上“咬開瞬間汁水迸濺”的咀嚼音效、吃法揭秘旁白。關鍵步驟加動畫標注調料配比,分屏展示“現做現吃”與“打包后吃”的口感差別,帶觀眾沉浸感受美食魅力,視頻完播率達30%。
(四)樹立個人IP,形成鮮明風格
網紅經濟時代,IP價值是短視頻主持人的核心競爭力,IP塑造關乎主持人能否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形成穩定的粉絲群體。主持人要找準個人定位,聚焦細分領域,打造專業形象,比如律師主持人說法,美妝博主分享變美秘籍。以特長為起點,主持人才能形成標簽效應,吸引垂直流量。主持人要突出個人特色,用獨特視角解讀熱點,以個性化表達彰顯與眾不同,要注重塑造鮮明人設,通過獨特的情緒表達方式,與觀眾建立情感連接。人設既要契合時代主流價值觀,又要貼近網民喜好,用接地氣的方式傳播正能量。要用一以貫之的風格堅守人設,通過良性互動吸粉。還要講究跨界合作,通過與其他領域IP的強強聯合,借勢吸粉,實現多元發展。主持人要在鞏固專業領域話語權的同時,積極拓展IP外延,實現專業價值和商業價值的統一。
四、結語
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短視頻以碎片化、互動化、多樣化特點引領傳播新潮流,也為主持人實現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主持人應順應時代發展,革新表達理念,創新話語體系,用接地氣的語言、表現形式走近大眾。內容上,要緊扣熱點設置情景,用專業視角解讀信息,傳播主流價值;互動上,要積極設置話題,通過評論互動引導觀點碰撞,挖掘內容價值;呈現上,要巧用多媒體手段增強表現力,制造沉浸式體驗;人設上,要立足特長塑造專業形象,以個性表達彰顯獨特魅力。
注釋:
[1]于海歡.短視頻時代主持人定位與發展策略[J].傳媒論壇,2024(06):81-83.
[2]成倍,蘇琪淇.短視頻時代涉農節目主持人的角色轉換[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6):156-163.
[3]郭大偉.短視頻時代播音主持人能力提升的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23(09):187-189.
[4]王語橋.短視頻平臺上主持人自媒體的創作特點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04):157-160.
[5]王高錸.時政新聞短視頻主持人的守正與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23(02):191-193.
(作者單位:霍邱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費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