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發布為小學數學教學指明了新方向,使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數學教學的核心目標.在此背景下,單元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其設計理念和方式亦需有所更新,從傳統的“知識本位”轉向“素養導向”
1核心概念與價值內涵
1.1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新課標提出的“三會”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數感、量感、符號意識等),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推理意識、運算能力等),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據意識、模型意識等).上述素養的培養貫穿數學教學全過程,而單元作業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載體,
1.2課程視域下的作業設計
課程視域強調整體性與系統性思維,主張基于課程的整體目標,系統整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要素,形成相互聯系與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在課程視域下,作業設計不再局限于孤立、碎片化的任務,而是與教學目標及學生認知水平緊密關聯的重要環節.單元作業設計應遵循“目標一內容一評價\"的一致性原則,具體表現為:作業目標與課程目標一致,作業內容圍繞教學內容進行設計,作業評價反映學生對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這種整體性、結構化的作業設計有助于避免作業的碎片化和機械重復,使之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2當前小學數學作業存在的問題
2.1碎片化
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多以單一知識點為單位,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往往側重于特定課時或知識點的鞏固,而忽視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在“三角形的內角和\"相關作業中,多數題目集中于計算三角形內角和本身,而缺乏與其他幾何知識進行關聯整合.這種碎片化的作業設計阻礙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不利于學生形成結構化知識體系,最終影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2.2 機械化
當前小學數學作業存在明顯的機械重復現象.教師往往通過布置大量重復性練習確保學生熟練掌握知識點.例如,在“乘法口訣\"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反復背誦乘法口訣表并布置大量乘法口算練習.這種機械重復的作業雖然能強化知識記憶,但易引發學習倦怠,且往往停留在知識表層,未涉及知識的本質,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與高階思維能力.
2.3 實踐性不足
小學數學作業多局限于書面練習,缺乏實踐性.學生較少有機會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中,相關作業多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而未能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測量.這種作業設計方式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阻礙了學生建立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聯,
3 “因數與倍數”單元作業設計策略
3.1整體性設計:以“單元”為單位統籌作業目標
單元作業設計應以“單元”為整體,以單元核心目標為導向整合單元內的零散知識點,確保作業設計具有系統性.以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單元為例,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時,首先需明確單元的核心目標:讓學生理解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掌握求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并能夠在生活中加以運用.繼而,據此整合單元知識點,并設計如下層次分明的遞進式作業.
(1)基礎性作業.
請寫出18的所有因數,并說明什么是因數.
請寫出12的部分倍數(至少5個),并說明什么是倍數.
這些基礎性作業有助于學生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2)綜合性作業.
請找出24和36的所有公因數,并求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請找出15和20的部分公倍數(至少3個),并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這些綜合性作業有助于學生掌握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應用性作業.
小明有一些蘋果,他想把這些蘋果平均分給他的4個朋友,每人分到的蘋果數相同,且沒有剩余.請問這些蘋果的個數可能是多少?(請寫出3個可能的數,并說明理由)
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都是整數,且長和寬的最大公因數是5,最小公倍數是60.請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可能是多少?(請寫出2組可能的數,并說明理由)
這些應用性作業有助于學生將“因數與倍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情境,培養其數學應用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2情境化設計:聯系現實生活培養數學眼光
情境化設計是核心素養導向下單元作業設計的重要策略之一.[2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結合現實生活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數學思維.以“因數與倍數”單元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情境化作業(1)生活情境作業.
小華的媽媽買了一袋糖果,小華想把這些糖果平均分給他的3個朋友,每人分到的糖果數相同,且沒有剩余.請問這袋糖果的個數可能是多少?(請寫出3個可能的數,并說明理由)
小明的爸爸買了一些蘋果和梨,蘋果的個數是梨的個數的2倍.如果把這些水果平均分給小明和他的2個朋友,每人分到的水果數相同,且沒有剩余.請問蘋果和梨的個數可能是多少?(請寫出2組可能的數,并說明理由)
這些生活情境作業有助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運用“因數與倍數”知識解決問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應用意識.
(2)游戲情境作業.
請設計一個“因數與倍數”的游戲,規則是:兩人輪流報數,每次報的數必須是前一個人報的數的因數或倍數,如果報不出數則輸.請你和你的同桌玩一玩這個游戲,并記錄游戲過程和結果.
設計一個“尋找質數”的游戲,規則是:在 1~ 100的自然數中,兩人輪流找出一個質數,每次找出的質數不能重復,如果找不到質數則輸.請你和你的同桌玩一玩這個游戲,并記錄游戲過程和結果.
這些游戲情境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化對“因數與倍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合作意識
3.3跨學科整合: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跨學科整合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拓寬學生學習視野,轉換學科視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時,要突破學科界限,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融合,設計跨學科作業任務.以“因數與倍數”單元為例,教師可以與美術學科、信息技術學科進行整合,設計如下作業任務.
(1)與美術學科整合.
請用點陣圖表示12的所有因數,并用不同的顏色區分不同的因數.
請用點陣圖表示24和36的所有公因數,并用不同的顏色區分不同的公因數.
通過與美術學科的整合,引導學生用點陣圖表示因數和公因數,既深化數學概念的理解,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審美能力.
(2)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
請使用Excel軟件創建一個“因數與倍數”計算表格,在表格中輸入一些自然數,利用軟件自動計算并顯示出這些數的因數和部分倍數.
請使用編程軟件編寫一個“判斷質數”的程序,輸入一個自然數,讓程序自動判斷該數是否為質數,并輸出結果.
通過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合,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因數與倍數”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4結語
核心素養導向的單元作業設計是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未來仍需在實踐中持續完善設計策略,積極探索創新路徑,培養具備數學核心素養的新時代學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徐亞楠.兒童哲學視角下小學低年級數學繪本教學設計與實踐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