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作為傳統智力玩具,不僅具有認識平面圖形的學科價值,更因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樣的拼搭可能,成為開展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理想載體.“神奇的七巧板\"項目化學習實踐,圍繞歷史文化、美術欣賞、生活應用、實踐活動四個模塊展開課程設計,在培養空間觀念、幾何直觀等數學核心素養的同時,融入美術創作、文化溯源等跨學科元素.這一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形成跨學科應用意識,發展創新能力,培養自主、合作、創新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樂趣,體驗數學的創意與美感,領悟數學文化的價值.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實現了知識建構與素養提升的有機統一.這一實踐充分體現了項目化學習在落實新課標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獨特價值,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展示平臺.
通過“神奇的七巧板\"項目化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圖形的特征,達成了第一學段“認識常見平面圖形\"的學科目標,還初步培養了“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核心能力.這種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效提升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通過學科間的深度融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等跨學科素養,生動詮釋了新課標“課程內容結構化”與“學習方式實踐化\"的改革方向.這一實踐為低年級數學項目化學習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樣本,具有重要的前瞻意義.
1項目化學習的主要原則
1.1趣味性原則
選擇合適的項目是開展項目化學習的重要前提.[1]一個具有趣味性的項目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七巧板作為我國傳統的益智玩具,僅由七塊幾何圖板組成,卻能拼擺出千變萬化的生動圖案,趣味性極強.因此,在七巧板教學中采用項目化學習方式,不僅能引導學生進行趣味性學習,還能將七巧板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通過快樂玩耍,既能感受到組合圖形的奇妙之處,又能體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
1.2豐富性原則
項目化學習活動的內容應當豐富多元,既要涵蓋學科核心知識,又要整合跨學科內容.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實踐經驗,促進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神奇的七巧板\"項目化學習通過整合歷史文化、美術欣賞、生活應用和實踐活動等多個模塊,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認識平面圖形的豐富素材,更實現了多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這種跨學科的課程設計既延伸了知識廣度,又促進了學科間的深度融合,有效拓展了學生的認知維度.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與創新聯想,實現認知水平的躍升,從而全面提升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素養.學習過程具體如下.
(1)“七巧板文化\"模塊融合了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通過介紹七巧板的歷史淵源與發展歷程,滲透數學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2)“七巧板的秘密”模塊引導學生制作與欣賞七巧板,感受其變化魅力,在數學與美術的跨學科融合中提升審美能力.
(3)“拼擺七巧板\"模塊整合英語、科學等學科內容,開展主題拼圖活動.學生通過生活化游戲掌握拼擺技巧與規律,培養創新思維,實現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
(4)通過開展“七巧板創意大比拼\"活動,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擺拼技能,開發創造潛能,發展空間觀念,培養競爭意識,充分體現數學與實踐活動的深度融合.
1.3循序性原則
遵循一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神奇的七巧板\"項目化學習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設計,從具體到抽象,從生活經驗到社會歷史文化知識,體現了學習過程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教學,
(1)從基本圖形到組合圖形.基于學生已認識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通過七巧板的拼組活動,培養學生的組合思維,掌握拼組方法,深化對圖形特征的理解.
(2)從探索秘密到親手制作.學習過程首先通過微課展示“守株待兔\"的七巧板拼圖故事,幫助學生認識七巧板的組成(5個三角形、1個正方形和1個平行四邊形).隨后引導學生探究圖形關系,完成七巧板制作,在實踐中理解圖形的分解與組合.
(3)從模仿拼圖到創作拼圖.拼擺活動采用漸進式設計:先進行主題模仿(建筑、動物等生活事物),掌握基本方法后,再開展創意拼圖,鼓勵學生創作個性化圖案.
(4)從追溯歷史到體現價值.在“七巧板文化\"模塊中,首先介紹七巧板的歷史演變過程,激發文化認同;進而探討其現代應用價值(七巧桌設計、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會標等),幫助學生理解七巧板所體現的創新思維和文化智慧,
1.4有效性原則
項目化學習既注重探究過程,又強調學習成果.在“神奇的七巧板\"項目化學習實踐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探究創作出富有創意的作品.這一過程不僅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更有效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1)學生用現有的七巧板拼出各種圖形(如圖1).
圖1

(2)學生自創拼板玩具擺出各種作品(如圖2)
圖2

1.5激勵性原則
項目化學習強調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和創新,以獲得成就感和成功體驗.針對小學生渴望被認可的心理特點,教師應在學習過程中給予適時的激勵性評價.在“神奇的七巧板\"項目化學習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在給予必要指導的同時注重激勵.通過組織互動交流與合作學習,結合學生自評、互評及家長評價等多種形式,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1.6發展性原則
“神奇的七巧板\"項目化學習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開展的.通過一系列七巧板操作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基本圖形的特征,鞏固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這些內容不僅是\"圖形與幾何\"領域更深層次學習的基礎,更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基石.因此,“神奇的七巧板\"項目化學習應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發展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該項目化學習也能充分體現一年級“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中數學文化的熏陶和滲透.
2項目化學習的基本流程
2.1認知導入,激發興趣
七巧板項目化學習以學生已有的平面圖形認知為基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明確七巧板共七塊,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三種基本圖形組成.通過探究各圖形間的關系,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從而鞏固和拓展其幾何認知.隨后,通過展示“海底世界”和“美麗小屋”等七巧板拼圖作品,讓學生體會簡單的七塊板可以組合出豐富多彩的圖案.這一過程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熱情.
2.2動手操作,培養技能
圖形與幾何項目課程以實踐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通過真實的學習體驗和操作活動,促進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實現個性化成長.以“神奇的七巧板\"項目化學習為例,在\"七巧板文化\"模塊,通過對七巧板的認識及其歷史發展,了解數學文化的濃厚底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七巧板的秘密\"模塊中,學生通過動手制作七巧板,深入理解平面圖形的分解與組合關系;通過“拼擺七巧板\"實踐活動,學生系統認識各種幾何圖形及其特征;在創意拼圖環節,學生嘗試用幾何圖形進行多樣化組合,創作出富有創意的造型.拼擺活動中,學生通過對圖形的不同組合,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七巧板圖案.這一過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組合思維、探索精神、動手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從模仿到創新的實踐過程,學生在拼圖活動中逐步建立起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2.3文化溯源,激發情感
“神奇的七巧板\"項目化學習中的“七巧板文化”模塊,作為滲透數學文化和激發學生情感的載體,通過微課形式系統介紹了七巧板的歷史淵源.其發展歷程可追溯至宋代黃伯思發明的“燕幾\"(由長方形案幾組成),可根據賓客數量拼成不同形狀,開創了七巧板的雛形.至明代,“燕幾\"改良為蝶翅狀的“蝶幾\"可組合出百余種圖形.后經演變,最終形成由七塊小板組成的現代七巧板.通過這一模塊的學習,學生不僅了解了七巧板的演變歷史,更深刻體會到:七巧板以其直觀、可操作的基本形態,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該模塊能夠有效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實現思想品德教育的啟蒙
2.4創意拼圖,體驗美感
在“拼擺七巧板\"模塊中,筆者設計了如下系統的拼圖活動,通過項目化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七巧板的神奇變化,感受數學之美.
活動一:基礎圖形拼擺.學生運用不同拼擺方法,自主組合七巧板拼出基本平面圖形,探索圖形的基本特征與變化規律.
活動二:主題圖案創作.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用七巧板拼出生活中的事物,活動周期為一個星期.第一天用七巧板拼數字,第二天用七巧板拼字母,第三天用七巧板拼建筑,第四天用七巧板拼動物,第五天用七巧板拼人物,第六天用七巧板拼交通工具,第七天用七巧板拼其他事物,如蠟燭、衣服、寶劍等.該模塊通過生活化的主題設計,將七巧板活動自然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在循序漸進的拼擺實踐中,學生不僅鍛煉了空間思維能力,更獲得了審美體驗,深刻體會到七巧板這一傳統智力玩具的獨特魅力.
2.5語言表達,促進思維
在\"七巧板文化\"模塊中,學生了解七巧板歷史文化后,需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與想法,并用語言描述七巧板的歷史演變過程.學生可以選擇文字、語音或視頻等方式進行反饋,這一過程有助于培養其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拼擺七巧板\"模塊的“異想天開\"環節中,學生通過動手拼擺七巧板,創造出生活中的各種圖案,并發揮想象力進行表達.他們可以選擇看圖說話、創作詩歌或講述故事等方式來展示作品.通過這樣的項目化學習活動,學生在交流分享中不僅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還鍛煉了概括、分析和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激發了豐富的想象力.
3項目化學習的效果分析
3.1學習興趣持續濃厚
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對七巧板的興趣濃厚,學習熱情高漲.他們不僅從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還能在創意拼擺中感受數學之美,真正實現“玩中學,學中悟”
3.2認知視野不斷豐富
數學項目化學習構建了多學科融合的學習平臺,通過跨學科整合,打破傳統認知邊界,激發學生的無限想象力.這一過程不僅拓寬了他們的知識視野,更促進了認知能力的飛躍.
3.3關鍵能力逐步提升
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空間觀念、邏輯思維、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素養等關鍵能力均得到顯著提升,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發展.
3.4必備品格得到塑造
素質教育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數學項目化學習不僅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增強對祖國數學文化的熱愛,還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跨學科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得到強化,這些品質正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桑國元,葉碧欣,王翔.項目式學習教師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