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概念是數學邏輯的起點和數學認知的基礎,在數學學習中具有奠基性作用.[在實際學習中,部分學生數學成績不理想,深層原因往往在于概念模糊.當下的概念教學,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重告知,輕感悟;重講授,輕經歷;重結論,輕探索;重練習,輕理解.上述問題導致學生難以靈活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制約了學習效果的深化與提升.為扭轉這一現狀,可以圍繞教學目標和內容,嵌人微項目學習.該模式能夠增強教學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1概念教學中微項目學習的特征與優勢
概念教學中嵌入微項目學習,是指圍繞某一概念的基本要素,通過設計周期短、目標明確的具體任務,引導學生開展持續深人的探究活動.其核心特征可概括為問題驅動、任務聯動與成果帶動,
概念教學中嵌入微項目學習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① 有價值的主題.有價值的項目主題能激發學生對概念的內在興趣與探究動機,驅動學生自主學習.② 有意義的探究過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超越被動接受者的角色,轉化為實踐者與研究者,通過猜想、舉例、驗證等方法,逐步深入理解概念本質. ③ 多元的學習方法.融合獨立思考、小組合作,集體研討等形式,綜合運用操作、實驗、調查、訪談、思辨等方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 ④ 發展性的評價.教師、同學與學生本人多元主體參與,貫穿探究過程和成果,形成協同與多元的評價.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更關注其探究精神與問題解決能力的
持續發展.
概念教學中嵌人微項目學習還具備獨特優勢.優勢之一是“微”,具體表現為:一是內容聚焦,緊扣單一數學概念并將其拆解為若干小項目;二是形式多樣,包括個體自主研究,同伴合作交流,小組思維碰撞等;三是時空便利,可以安插于課前、課中、課后,或利用碎片時間短暫思考.優勢之二是“快”,在40分鐘的常規課堂內,設計圍繞概念學習的微項目學習系列任務,并在不同教學環節實施,學生現場學習,課內匯報,教師即時反饋.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成效顯著,成就感強烈.優勢之三是“靈活”,既可提前預設學案,按步驟推進教學進程,又可根據學情動態調整策略,確保微項目學習有效推動概念教學進程,提高在常規課堂的可操作性
數學概念教學中嵌人微項目學習,旨在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清晰認知、深度理解與靈活運用,最終實現學生數學能力與核心素養的提升.
2概念教學中微項目學習的實踐路徑
項目化學習要指向對概念的本質性理解,就需要讓學生全面、充分地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2如何在概念教學中實施微項目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積極思考呢?
2.1微設計:讓概念從“紙上”走向“手中”
微項目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可以將“紙上\"的靜態概念轉化為學生“手中\"的具身體驗.以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為例,可設計三個微項目任務:“我會做”我會驗\"和“我會想”.具體實施環節如下.
“我會做”:教師提供釘子板、小棒和格子圖等學具,讓學生自主選擇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制作長方形和正方形,在“做\"的過程中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特征.
“我會驗”:教師設計“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特征\"的項目任務,引導學生運用直尺測量與圖形對折的方法驗證長方形“對邊相等\"以及正方形“四邊相等”;通過三角板上直角比對,感知長方形與正方形“四個角均為直角”,最終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特征.此外,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正方形符合長方形的所有特征,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結論,
“我會想”:教師設置開放式問題,如“根據已知的兩條線段畫出長方形或正方形”“根據已知的一條線段畫出長方形或正方形”.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需要借助“對邊相等\"或“四邊相等”畫出圖形;對于第二個問題,其答案不唯一,學生的思維需要更開放.這樣的開放式練習可以深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提升思維能力.
2.2微任務:讓概念從“答案\"走向\"問題”
項目化學習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對概念的思考和探索.換言之,項目化學習通過問題設置指向對概念本質的理解.因此,開展微項目學習時,教師對概念的講解不能局限于單個課時,而應立足整體知識體系,從問題出發,構建概念的整體脈絡,
以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圍繞三個核心問題設計微任務:“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用字母還可以表示什么”“用字母怎么表示”,并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研究.具體如下.
微任務一(“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如圖1,教師提問“擺放5個三角形所需小棒根數是多少”,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個數和小棒根數之間的關系,從而發現用字母可以表示所有的可能性,這個字母可以表示任意自然數.
三角形個數小棒的根數想一想1.三角形的個數和小棒的根數有什么關系? 1 1×3 2.怎樣填能把第5次擺三角形的小棒根數 2 2×3 的所有的情況都表示出來? 3 (20號 3×3 填一填 6 (204號 6×3 擺個三角形,( )根小棒. .....··...··
微任務二(“用字母還可以表示什么\"):如圖2,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用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數或有特定范圍的數,以及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數量關系,豐富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這一概念的深人理解,
如果用 a 表示三角形的個數,小棒的根數是(a)×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數?a可以表示任意的自然數.a×3 a 個三角形 ×1 個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
甲、乙兩地相距28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
你能用式子表示行駛了一段路程后剩下的路程嗎?
甲地 5。 乙地
已經行駛了b千米,剩下的路程是(280-b)千米b可以表示哪些數?b可以表示0~280之間的任意數280-b:總路程-已經行駛的路程
微任務三(“用字母怎么表示\"):如圖3,教師引導學生在探究“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時,歸納含字母式子的簡寫規則及內在規律,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深入理解相關概念.
圖1

在問題驅動學習的過程中,概念從“答案”走向“問題”,學生聚焦問題展開思考,圍繞問題開展研討,在問題解決中逐漸理解并揭示概念的本質.
2.3微環節:讓概念從“單向”走向“對話”
微項目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學生對概念的遷移與重構,即能夠在新情境中遷移、應用、轉化并產生新知識,最終在行動中解決實際問題.反觀傳統概念教學,新舊知識的銜接往往流于形式,通過師生回憶對答便一帶而過.如何才能引導學生真正建立概念的整體框架呢?
以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分配律”的教學為例,可以設計如下微項目學習環節.
籃球場長28米,寬15米.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你準備怎樣算?
長+寬+長+寬 先算出2條長、2 先算長加寬的和,
=長方形的周長. 條各是少, 再用和乘2.N8選擇一種方法算出籃球場的周長,和同學交流.答:籃球場的周長是 米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怎樣算比較簡便?
幼兒園購進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個.一共有多少個?8 元24×12=lt;你想怎樣算?和同學交流.
有多 先算10箱盒2箱各有N..T
可以用豎式計算。24 24 24
×12 ×12 ×12482箱的個數 48 48240…10箱的個數240288··12箱的個數
如圖4、圖5所示,教師選擇三年級“長方形的周長”“兩位數乘兩位數”中這兩道學生熟悉的例題,并提示學生其中均包含了乘法分配律,同時明確這個環節的學習任務為“找一寫一說”
找:要求學生任選一道例題并找出其中隱藏的乘法分配律,檢查學生對分配律的辨識度.
寫:要求學生用等式規范表達上述乘法分配律,促進對公式和規律的理解內化.
說:引導學生表達對圖、算式、規律與公式間關系的理解,實現知識整合與融通.
針對傳統概念教學中流于形式的環節,微項目學習模塊的設計促使學生回憶與整合知識,并通過知識共享與“有意義表達”,感悟知識深層脈絡,實現真實情境下的深度學習.這種數學知識與具體項目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材料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將數學課堂的每個教學環節都轉化為學生的有效“認知節點”
3概念教學中微項目學習的實踐思考
3.1以生為本,關注差異
概念教學中開展微項目學習,需遵循“以生為本\"原則.教師應充分把握學生學情(認知水平、學習過程、知識邏輯、能力表達等),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主體性,精準定制項目內容.在分組協作中,教師應基于學習能力差異分組,確保組內水平均衡;采取“兵教兵”策略,促進學生互學互助,在思維碰撞中共同進步.
3.2真實情境,貼近學生
概念教學要注重真實性,強化項目與現實世界的關聯.教師需深入挖掘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創設兼具生活味、數學味、探究味、文化味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沉浸式學習.例如,在“認識負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創設“同一天南京、三亞和哈爾濱的最低氣溫”這一真實場景,引導學生思考表示“0℃\"\"20℃\"和“零下 20°C ”的方法,從而引入負數的概念;再進一步延伸到電梯樓層、股票漲跌、財務賬表等生活實例中的正負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3.3問題驅動,促進提升
教師在微項目中需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驅動性問題.例如,在“認識周長”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什么是周長”“找圖形的周長”“怎么求圖形的周長\"三個遞進式問題,促使學生不斷內化與理解概念.學生只有深刻認識到概念的必要性,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概念,并轉化為實際技能
3.4范式引領,靈活評價
概念教學需遵循清晰的項目范式,基本流程如下,
項目確立:教師基于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立足課程標準、教材意圖、單元主題等確定學習主題
項目啟動:創設情境,設計驅動性問題和任務,激發學生興趣與思考.
項目開展:組織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促進知識理解.
項目成果:學生展示項目完成度與相關成果(個人或小組代表).
項目評價:個體自評、組間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 合的多元評價體系.
4結語
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嵌入微項目學習,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感悟、思考和碰撞,積極主動地學習;能培養學生對概念的歸納提煉能力,厘清概念內涵和外延;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對概念的質疑、思辨和分析,實現概念理解與問題解決的一致性,最終建構清晰準確的數學概念,
參考文獻
[1]吳晨婷.在微項目學習中促進數學概念理解—以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教學為例[J].中國數學教育,2025(5):14-18.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