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知識是小學數學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貫穿學生對現實世界的量化認知過程.[1]“度量衡\"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從測量鉛筆長度,感知1厘米的等效寬度,到計算教室地面的面積,運用長方形面積公式(長 × 寬);從估計書包的質量,建立對1千克的直觀感受,到規劃校園花壇的建造,權衡體積與空間布局.然而,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局限于機械背誦單位換算公式與概念定義,面對真實復雜的生活情境,諸如測量不規則花壇邊界、給形狀各異的快遞包裹計費等實際問題,難以靈活遷移與運用所學知識.知識碎片化與實踐能力薄弱,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教學問題.項目式學習憑借其綜合性、情境性以及探究性的獨特優勢,為突破這一困境提供了全新方向.本研究闡釋了項目式學習的核心理念,呈現出項目式學習從設計、實施到評估的全過程,有效促進“度量衡\"知識的系統性整合,助力學生構建穩固知識結構,激發數學思維潛能,提升實踐操作技能,為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提供重要參考.
1項目式學習理論基礎
項目式學習是“主動學習\"的一種形式,其方法論主要來源于杜威(J.Deway)、皮亞杰(J.Piaget)、維果茨基(L.Vygotsky)等人主張的建構主義理論成果,強調學習者通過獲得新知、體驗、反思,主動建構知識.[2項目式學習基于這一理論,創設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為學生提供知識“腳手架”,鼓勵學生在具體任務驅動下,激活已有認知經驗,主動整合新知識,實現知識理論框架的初步建構.以筆者所在學校五年級學生開展的“校園操場面積測量”項目為例,學生基于對操場的直觀感知,應用所學的面積測量方法,使用卷尺測量操場的長寬,記錄數據并依據公式計算面積,將抽象的面積概念具象化.這個案例生動體現了“做中學\"的經典理念,即學習源于實踐,最終又服務于實踐.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周長、面積公式和面積單位的理解,也體悟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2小學數學“度量衡”知識特點
在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度量衡”知識具有以下顯著獨特性:其一,概念抽象性高.以體積為例,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建立三維空間認知來理解物體所占空間大小,這對以具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構成較大認知挑戰.其二,單位換算復雜.不同量級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和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極易導致混淆.其三,知識實踐性強.要求教學活動必須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無論是測量尺寸,還是稱量質量,均需學生動手操作.項目式學習的特點能有效契合上述需求.
3項目式學習實例設計
3.1“校園改造規劃”項目
本項目以優化校園環境為目標,規劃學校新建花壇的最優位置并設計最合適尺寸.具體環節如下.
項目啟動:教師展示校園待改造區域實景照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明確目標為運用所學面積知識設計實用美觀花壇.
知識導人:教師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介紹測量工具的使用規范.
項目實施:教師設計項目式學習主題作業(見表1),學生做好活動準備,每4人一組,每組配備卷尺和記錄表,分工合作確保測量結果準確.詳細記錄數據,并結合采光條件、通行便利性要求和美觀性要求,設計多套花壇方案,運用面積公式進一步計算所需花卉數量及土壤體積,通過比較與論證確定最佳方案.
表1吳淞江實驗小學項目式學習主題作業

項目成效: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深度整合面積知識,提升審美素養與優化決策能力,深刻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印證了建構主義“知識源于實踐”的核心觀點,
3.2“小小物流員”項目
本項目模擬物流作業場景,要求學生扮演物流員,依據相關知識完成物體打包、體積測算、稱重、計費等一系列任務.
項目啟動:教師播放一段物流運轉視頻,引出“如何實現合理包裝與精準計價”的核心問題.
知識導入:教師講解質量單位(克、千克)與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換算,以及長方體體積公式在物體體積估算中的應用.
項目實施:學生測量規則物體的長、寬、高并稱重,面對不規則物體,教師指導學生采用排水法測量體積(使用裝有水的量筒,物體浸沒前后水位差即為物體體積),結合運費標準核算不同包裝方案的成本.
項目成效:學生深刻理解“度量衡”知識在解決經濟生活問題中的作用,有效強化了數感與量感
4項目實施流程
4.1啟動階段
教師借助多媒體資源(校園設施現狀短片或度量衡應用視頻),激發學生好奇心與探索欲3,明確項目主題、學習目標與關鍵知識要點,為項目后續推進奠定基礎.
4.2 規劃階段
學生依據興趣分組,通過組內討論確定分工(工具管理、數據記錄、首席設計等),制定涵蓋測量、數據處理、方案設計的時間表,在交流協作中培養團隊合作與規劃統籌能力,
4.3執行階段
學生在不同空間(校園、教室等)開展實踐活動,熟練測量工具的操作方法.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答疑,并鼓勵學生探索解決方案,如測量彎曲花壇邊界長度時采用分段測量、借助柔性卷尺貼合等策略,深化對度量知識的理解.
4.4收尾階段
各小組通過海報、PPT等形式展示項目成果,包括花壇設計方案、面積計算流程、物流方案優化等.同學參與互動互評,教師總結項目亮點與不足,鞏固知識掌握,提升學生表達自信.
5 項目學習效果評估
5.1知識掌握
項目開展前后單元測試成績對比顯示,“度量衡\"知識相關單元測試分數顯著提升:單位換算準確率從 65% 提升至 85% ,生活場景應用題的正確率提高了 20% ,課堂隨機提問中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精準,應用靈活.
5.2能力發展
觀察顯示,學生在操作復雜測量工具、解決設計沖突、應對數據異常等挑戰時表現突出,邏輯推理與批判性思維得以鍛煉提升.
5.3態度情感
課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 90% 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顯著提升,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與趣味性.小組互評表也反映了成員間協作默契度與溝通交流效率明顯提高,
6 挑戰與應對
6.1時間把控
項目周期較長,易擠占常規課時.教師需整合課程資源,將部分理論融入項目準備階段,把實踐總結與常規復習有機結合,確保教學進度,按照預期計劃進行.
6.2小組協作失衡
個別小組存在成員參與度不均的現象.教師應強化分工培訓,在此過程中明確角色任務,通過建立
監督機制,確保全員深度參與并均衡發展,
7結語
項目式學習通過精心設計的項目活動,為小學數學“度量衡”知識整合與實踐運用提供了有效路徑,全方位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數學思維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培育數學核心素養.盡管項目式學習在時間把控和小組協作等方面存在實際挑戰,但通過教師精細化項目設計與過程管理,將有效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蕓璐.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行動研究——以上海市S小學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5
[2]黃紅.高職公共藝術選修課項目式學習教學設計[J].呂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25(2):61-64
[3]王延龍.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5(1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