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與現狀
1.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一2025年)》,明確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變革,大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就業競爭、人際關系等問題復雜多樣,心理健康問題頻發。高校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場所,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更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態、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于營造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維護社會穩定也具有重要作用。
2.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的角色定位
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主要扮演四個角色。一是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現者。輔導員深入學生群體,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能夠第一時間察覺和掌握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二是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者。通過團體活動、心理健康講座、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我調適能力。三是學生心理困境的疏導者。憑借與學生建立的信任關系,及時為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導,幫助他們緩解壓力、解決困惑。四是心理危機干預的協調者。在發現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時,輔導員還需及時與專業心理教師或醫療機構溝通協作。
3.輔導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盡管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在實際開展工作時,卻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問題。一是輔導員工作事務繁雜,難以專攻心理工作。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輔導員承擔,而輔導員除了承擔心理工作外,還兼任黨建、就業等專項工作。二是輔導員流動性大,培訓成果很難維持。當前,輔導員以青年教師為主,部分輔導員為應屆畢業生。對他們來說,職業選擇更趨多元,在從事一段時間的輔導員工作后,其可能會轉崗,導致心理工作經驗無法長期積累。三是輔導員職業發展易遇瓶頸,專業發展受阻。輔導員崗位變動大,隊伍缺乏穩定性,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輔導員開展心理工作只是一項工作內容而非一種職業選擇,再加上部分輔導員在對“教師”與“行政人員”雙重角色的認同上,有時限于對自身職業規劃的困惑,從而對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產生一定影響。
新實踐:輔導員心理育人能力路徑的實踐探索
1.優化頂層設計,加強目標引領
一是機制全面改革。北京林業大學心理中心調整為副處級機構,同時將心理系專業教師納入心理輔導教師隊伍,構建心理系與心理中心優勢互補、學科建設和服務學生融合發展的工作機制,同時形成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二是構建協同體系。設立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任組長,由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務處、保衛部、黨委宣傳部、黨政辦公室、校醫院、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等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定期召開全校工作會議,傳達上級文件精神,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計劃。三是打通育心鏈條。設立16個二級心理輔導站,由各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任站長,心理輔導員任副站長,班主任導師等人員為二級輔導站成員,落實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心理危機預防干預、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等任務,形成校、院、班、宿舍“四級”預警防控體系。
2.健全工作體系,完善核心機制
一是完善分級分類培訓工作體系。根據工作年限及心理工作經驗對輔導員進行分類,開展“初級、中級、高級”心理專題培訓,收集典型案例和優秀做法整理成冊,供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借鑒。經過調研,輔導員對培訓“滿意”以上的評價達到 100% ,表示“希望能聽到更多心理輔導的案例或模式分享”。二是打造協同交流平臺。一方面,建立心理健康月研判工作機制,中心教師每月與學院輔導員就重難點工作進行會商研討;另一方面,組織心理系研究生對接學院提供專業協助,提升輔導員科學、專業、規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將輔導員隊伍建設要求納入《二級心理輔導站建設標準》,對輔導員在參加培訓、組織例會、工作研究等方面進行全面要求。另外,還要求學院配備在編輔導員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證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
3.強化育人意識,打造育心隊伍
一是打造心理育人核心工作隊伍。選拔一批熱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責任心強、具備一定學生工作經驗的輔導員組成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隊伍。二是強化專業賦能。將心理學領域前沿理論落實在培訓工作中,幫助輔導員掌握精神障礙識別、心理危機干預、談心談話技術等核心技能。三是培育育心情懷。一方面,關注輔導員的自身心理建設,聯合北京市工會為輔導員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每年開展輔導員減壓沙龍;另一方面,鼓勵輔導員將育心理念融入日常學生工作中,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心靈引路人。
新路徑: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心理育人能力實踐路徑的思考
1.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
在開展心理育人工作時,要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核心自標,不僅僅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更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秉持育人育心相結合
在心理育人實踐中,應深刻認識到育人與育心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在育人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狀態;在育心過程中,融入育人的元素,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重視輔導員職業長期發展
加強對輔導員職業發展的跟蹤和評估,根據輔導員的職業發展需求和表現,及時調整職業發展計劃,激發輔導員的工作熱情和職業認同感,使他們能夠長期穩定地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責任編輯:苑聰雯;見習編輯:張睦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