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5)21-0024-05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以質圖強,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行動計劃》還提出,國家、省、校三級職業教育標準體系逐步完善,評價體系更具職教特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全面深化;職業學校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整體提升;實施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攻堅行動,提升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教學質量。在提質培優的大背景下,推動高校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建設的內在支撐和智力保障[]。這需先破解教師隊伍建設困境,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對于職業院校電力專業教師隊伍而言,構建科學的、以提質培優為導向的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更好地發現傳統電力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不足,明確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方向,高效達成教學改革目標。本研究基于提質培優背景,探索職業院校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路徑。
一、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背景及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意義
(一)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背景
評價指標體系作為多學科交叉的研究課題,核心價值在于通過系統性設計實現對組織或項目績效的綜合評估,其構成包括指標名稱與定義、計量方法、權重及關聯性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時需明確目標以梳理指標層級與關聯。當前,教學團隊績效評價領域已形成成熟的方法體系,孫健、柯忠義等[2]構建了地方高校產業學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運用層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標權重,并對某大學的產業學院進行了量化評價。龔琬婷、陳菲、柳衡等3采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實踐能力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實踐教學基地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質量評價提供參考依據。張炳赫、陳霧、張金琦等4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醫工融合專業醫學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為醫工融合專業醫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在構建指標體系時常用到德爾菲法。德爾菲法是指通過專家討論和反復調查,收集專家意見,達成共識,確定最終的結論。黃倩、陳鈞涵、賀舒凝等5運用德爾菲法進行2輪專家咨詢形成公共衛生博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CIPP(決策導向型評價模型)是一種常被用于評估教育項目的模型。黃玲芳、王宗華、孔德輝等以CIPP模型為理論框架,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指標權重,構建了軍校護理本科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王小麗、雷微等78采用了CIPP模型與德爾菲法相結合的辦法。吳燕萍分析了提質培優背景下高職國際化辦學水平提升的四項原則,為本文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提供了思路。任占營[10]梳理了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現實意義、實踐方略和效驗表征,對推動職業教育戰線落實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盧躍茹以高質量發展為切入角度,構建了用于“雙高”院校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錢敏[]構建了一套符合高等院校部門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集中在政策及邏輯梳理上,在方法上并未做過多討論。
(二)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意義
績效是衡量個人、團隊或組織在特定任務中表現的指標;教學創新團隊績效指團隊在既定條件下的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涵蓋基礎任務質量與特色目標達成度。而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需在科學原則指導下,通過科學、客觀的指標對上述表現進行評估,其核心目標是通過標準化框架精準衡量教學目標與創新舉措,為教學改革路徑優化和資源配置提供依據。在深化“三教”改革、推進提質培優的政策背景下,職業院校電力專業作為服務能源行業的關鍵領域,其教學創新團隊績效水平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與產業服務能力。科學構建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破解團隊建設中目標模糊、評價滯后等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提供量化評估工具、驅動教學創新的關鍵路徑。
一是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缎袆佑媱潯诽岢鲂枰罁覒鹇院蛥^域產業需求優化專業設置,提升教學質量?;诤侠淼脑u價指標,對教學目標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量化,能夠直觀地找出教學短板。同時,指標體系能反映團隊優勢,助力實施特色化教學。
二是結合獎懲機制,激勵團隊創新。通過體系化評價獲取教學改革、產教融合、學生發展等維度結果,以此建立獎懲機制。如對優秀團隊給予經費傾斜,對存在短板的團隊啟動整改,可激勵團隊成員參與教學創新,提升團隊整體創新能力。
三是為提質培優背景下其他課題的研究提供依據。在提質培優的大背景下,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改革需要多元主體協同參與,該指標體系的構建邏輯與方法,不僅服務于高校教學團隊建設,還能為用人單位、企業等其他機構更新評價體系提供方法論與實踐參照。
二、職業院校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構建原則
教育組織的辦學目的受到社會和國家需求影響,構建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盡可能反映《行動計劃》的指導精神和內在要求,還應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團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經驗??傮w而言,職業院校構建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唯有遵循以下原則,方能體現其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
一是全面性與針對性原則。評價涉及授課效果、考試成績、專業就業率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需從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全面性要求覆蓋關鍵評價內容,通過提煉核心因素確保結果全面準確;針對性要求指標適配院校及電力專業特性,與評價對象的目標和環境相契合。
二是客觀性與可測量性原則??陀^性需要采用多元化數據來源和獨立性驗證的方法。在指標選擇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不同來源的數據和信息,避免過于依賴單一來源。此外,研究者可引入專家打分和層次分析法等方法,以減少主觀性干擾,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可測量性要求明確指標的度量方法與數據來源,便于對評價對象進行量化分析和比較,保障評價結果準確。
三是泛化性與可推廣性原則。當前,基于提質培優背景進行評價指標構建的研究較少。在進行分析實驗時,雖然要結合學校專業特點進行針對性指標構建,但是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應當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能夠推廣到其他學院、學校以及組織機構,從而方便相關學者進行參考研究以及橫向對比。
(二)指標選取及框架構成
為了更好地指導實際工作,職業院??梢园凑丈鲜鋈齻€原則構建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評價指標體系(見下頁表1)。
表1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背景評價
背景評價可細化為辦學目標、黨的領導、制度建設等二級指標。學校辦學應突出學校的管理哲學及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的愛國心、奮斗精神和實踐能力。黨的領導方面,重點關注在黨的領導下學校辦學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引導。評估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黨對教育的領導的情況,以及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制度建設聚焦于學校的制度框架和管理機制,考查學校是否有健全的制度體系支撐教育教學活動。
2.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指標包含團隊構成、教學能力、教學投入、教師發展、教學創新等二級指標。團隊構成關注教師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及年齡結構,評估團隊教學科研能力是否滿足多元教學需求;教學能力主要評價教師教學技巧、課程設計、內容解讀、學生指導及研究能力;教學投入考查教師參與教學研究、課程開發等投入情況;教師發展側重政策支持、“雙師型”隊伍建設、學術交流機會,以及教師對機會的利用、發展計劃適配性和個人規劃與學校目標的匹配度;教學創新聚焦教學方法、模式及內容創新實踐,考查新技術新理念應用效果、教學成果獲獎及學校資源支持情況。
3.培養過程
培養過程包含專業建設、實踐教學、課堂教學、科研培養4個二級指標。專業建設主要考查專業設置及建設與國家重大戰略、社會創新型人才需求的契合度,確保課程內容能夠反映學科前沿與技術進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未來適應性。實踐教學強調理論與應用結合,考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成果,要求教學團隊系統規劃實驗、實訓、實習等活動,保證其在培養方案中的合理占比并與理論教學互補。評估實踐教學改革及活動開展情況,可以提升學生實踐技能與創新能力。課堂教學考核需綜合評價教師課程準備、教材管理、教學方法、師生互動及信息技術應用等表現,關注知識傳遞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主動參與引導、個性化學習支持??蒲信囵B涵蓋科研資源、科研成果及學科排名,科研資源側重實驗室設備現代化與經費使用,科研成果關注論文、項目、獎項及競賽成績,學科排名參考國內外權威機構評定結果。
4.教學成效
教學成效指標包含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人才效益等二級指標。社會效益主要包括社會評價、媒體評價等,經濟效益主要包括研究成果轉化為專利或產品的實際收入、高科技技術獲得的服務性收入或科研成果獲獎收入等,人才效益主要包括就業率、企業用人滿意度、升學率等。
三、職業院校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體系的測算
上文基于德爾菲法構建職業院校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為各指標賦值。為契合提質培優背景,本研究將《行動計劃》指導原則與該評價體系對齊,以實現指標合理賦值。層次分析法通過分解問題為不同層次準則并逐層比較分配權重,從而輔助決策。該方法涉及構建判斷矩陣、計算特征向量和一致性檢驗等步驟,以確保決策過程的合理性和穩健性。
(一)構建判斷矩陣
由于本研究提出的指標體系包含兩個層次的指標,因此應首先構建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判斷矩陣的階數與某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個數是否相同。為了更加全面、客觀地獲取各元素的標度大小,筆者采取了一種細致而系統的方法。首先,邀請了一批在績效評價和提質培優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和較高權威的專家參與評價體系的建設。這些專家不僅在學術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而且在實踐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為評價體系提供深刻的洞見。專家對各指標進行兩兩打分,標度一共分為5個等級,其中也包括中間值。判斷矩陣中每個元素的標度方法如表2所示。
表2判斷矩陣元素標度方法

《行動計劃》中提到的重點任務包括了10項任務27條舉措,本研究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針對這些任務進行了優化。在構建判斷矩陣時,如某二級指標的評價要素與《行動計劃》中的任務相同,則該指標的標度值會相應提高,以證明其更加重要。
(二)計算權重
權重的計算有多種方法,本研究使用較為簡單的和積法。和積法是指對任意一個判斷矩陣,對每一列的元素進行列歸一化,再對每一行的元素進行求平均值。最終得到的每一行的平均值即為該行對應的指標的權重值。
(三)檢驗矩陣一致性
在得到指標的權重之后,需要檢驗矩陣的一致性以評價指標權重的合理性。矩陣的一致性通過一致性指標 CI 判斷。
CI=(λmax-n)/(n-1)
其中 λmax 表示矩陣的最大特征根。計算得到的 CI 代表了矩陣的不一致程度。 CI 值越大矩陣越不一致。
CR=CI/RI
其中 RI 為隨機一致性指標。一般認為,當 CRlt; 0.1時,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本研究通過計算各層次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然后進行特征向量標準化,從而得到各指標的權重大小,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在具體計算過程中采用了群決策方法,這種方法考慮了不同專家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差異性,通過數學手段將他們的意見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更加全面和可靠的評價。以 H 專家給出的結果為例,其中 B1 一 ?B4 代表一級指標, Wi 代表各指標的比重。具體結構如表3所示。
表3一級指標H專家判斷矩陣

λmax=4.174 2 , CR=0.0645lt;0.1 ,通過一致性檢驗。分別對二級指標的各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均通過。采用群決策方法分別計算各二級指標權重大小。經過計算,最終得到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值如表4所示。
表4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權重

在得到績效評價體系權重排序后,通過收集各指標的數據,可以對教學創新團隊績效進行客觀評價,主要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主要過程包括先建立模糊關系矩陣,反映各指標對評價對象的影響;然后通過模糊合成計算綜合評分;最后根據評分進行排序,得出各教學創新團隊的績效水平。
設定評判集合:指標權重集
,單一對象的評判集設為 Qi=(q1,q2,q3,…,qn) ,其中 i=(1,2,3,…,m),m 為樣本數量, n 為評價指標的數量。由公式知 P=Qi×GT ,獲得的各教學創新團隊綜合評價集為 P 。
在進行創新教學團隊的績效評價研究時,問卷調查是一種常用的數據收集方法。通過設計合理的問卷,可以獲取到關于教學團隊的培養過程、教學效果、團隊協作、背景評價等多個維度的評價數據。利用上述方法獲得各教學創新團隊的綜合評價集,對所有調研對象進行排序,并按表5進行5個層次評價等級劃分。
表5各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分級

四、職業院校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績效評價體系的應用
基于層次分析法得到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該結果對職業院校電力專業教學創新團隊決策過程具有指導意義。
首先,培養過程的高權重意味著教學創新團隊應優先聚焦于優化教學內容、方法和增加實踐機會,將資源配置重心向“教與學的過程質量”進行傾斜。如:圍繞電力行業崗位能力需求動態優化課程體系,對接智能電網、新能源發電等產業前沿,確保教學內容與技術升級同頻,實踐環節與生產流程對接;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標準化實訓基地,增加實踐課時占比,由此提升學生職業能力與學習成效。
其次,教師隊伍和教學成效權重相同,意味著教學創新團隊應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激勵機制以及創新教學方法的引入,確保教師隊伍能夠有效支持教育目標的實現,并通過持續評估和調整教學活動,確保教育成果能夠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教師隊伍建設維度,需要建立專業發展體系,一方面可以通過如“企業技術專家駐校授課”“教師定期實踐培訓”等措施,提升教師團隊對前沿技術的認知水平與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實施發放“教學創新團隊專項獎金\"等鼓勵政策,引導教師將產業案例轉化為教學項目。在教學成效提升層面,可以通過調查畢業生就業及企業需求,反向校準教學,對接新型電力系統崗位需求。
最后,教學創新團隊需明確辦學方向并完善制度支持,須緊扣“提質培優”政策導向,立足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的辦學定位,將教育專業教學標準與崗位實踐技能標準作為團隊建設核心指標。同時,健全內部治理制度,如設立“教學質量監控委員會”,將指標體系納入年度考核與資源分配標準,評估結果作為團隊負責人考核及專業動態調整的依據,為團隊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董彥宗.提質培優背景下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的邏輯、困境及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2(16):72-77.
[2孫健,柯忠義.地方高校產業學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3,12(6):13-18,27.
[3]龔琬婷,陳菲,柳衡,等.新醫科建設下MPH實踐能力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基礎醫學教育,2024,26(1):86-90.
4張炳赫,陳,張金琦,等.基于AHP醫工融合專業醫學課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16):82-84.
[5]黃倩,陳鈞涵,賀舒凝,等.應用德爾菲法構建公共衛生博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J].現代預防醫學,2023,50(20):3834-3840.
[6]黃玲芳,王宗華,孔德輝,等.基于CIPP模型軍校護理本科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軍事護理,2023,40(8):105-108.
[7]王小麗,費素定,王艷,等.基于CIPP構建高職醫藥衛生專業課程思政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現代職業教育,2023(20):89-92.
8」雷微,韓燕紅,譚繼平,等.基于CIPP評價模式構建臨床護理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護理學雜志,2023,38(8):84-86.
[9]吳燕萍.提質培優背景下高職國際化辦學水平提升的價值、原則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2(1):53-57.
[10]任占營.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現實意義、實踐方略和效驗表征[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33):5-9.
[11]盧躍茹.高質量發展視域下“雙高”院??冃гu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3,12(5):38-43.
[12]錢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施過程:基于高職院校部門績效考核[J].質量與市場,2023(12):145-147.
注:本文系2021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提質培優背景下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以為例”(GXG-ZJG2021B023)的研究成果。
(責編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