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文獻綜述
預算管理是管理會計中的重要工具,具有組織、控制、調節、監督、考評等多重功能,在應對形勢變化、落實戰略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內部控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國務院國資委提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中央企業完善縱橫貫通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開啟了國有企業預算管理數字化變革的新征程。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不少國有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長期存在“兩張皮”現象,全面預算保障體系不健全、全面預算管理機制不閉環、全面預算數字平臺不完善,導致不少企業對全面預算看不清、控不了、做不好,未能充分發揮全面預算助力精益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內控管理、支撐戰略規劃的功能,全面預算建設管理仍任重而道遠。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大數據運用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實施基于數據驅動的智能預算成為預算改革創新的破局之道。
國外預算最早萌發于英國,其后法國和其他國家相繼采用預算,最終演變為費用預算制度。隨后,全面預算管理被運用到企業管理中,成為現代企業的標準作業程序,標志著預算管理理論成熟。隨著創新周期的加快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預算程序和方法也在不斷改進。Cooper和Kaplan[1]提出了新的預算方法作業基礎預算(Activity-BasedBudgeting,ABB)法,力求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Tanaka[2]提出了目標成本和持續改進預算(Better Budgeting);Hope 和Fraser[3]提出了超越預算(BeyondBudgeting)的概念,并對預算管理模式進行了重構。隨著企業資源計劃(ERP)出現,形成了面向整個價值鏈的全面預算管理。
我國預算最早出現在清末光緒年間,引入企業管理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將預算管理用于企業管理,學者也在不斷完善和豐富預算管理理論體系。對于預算管理概念,強調全面預算是對企業未來經營規劃的總體安排,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對于預算管理策略,主要是將IT工具、平衡計分卡、EVA、價值鏈等引人預算管理體系。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與預算管理的融合也有不少研究,李培清4提出要構建以數據中臺為核心的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劉吉文等[5]設計了基于大數據驅動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框架;劉梅玲系統總結了信息化環境下中鐵置業全面預算管理建設實踐。
當前學術界對全面預算相關理論研究較多,從不同層面探討了預算管理體系建設的創新理念和框架、預算管理策略等,但與企業實踐和新技術應用結合不夠緊密。本文基于現有理論研究,以中城環境的智能預算建設案例為切入點,討論企業搭建智能預算體系的實施路徑,總結相關實踐經驗,為企業在數字化時代構建智能預算體系提供參考與借鑒。
2 理論分析
作為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具,全面預算在企業運用非常普遍,都在不同程度的使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出現較多問題,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全面預算管理的定位不清晰,系統性和權威性不夠,從而導致全面預算保障體系不健全、全面預算管理機制不完善、全面預算數字平臺流程不閉環。為有效解決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應有的作用,智能預算體系建設的核心思路在于融入精益理念,利用數字技術,重新搭建智能預算體系框架。
具體而言,以“縱橫貫通”為目標方向,健全一套保障體系,優化一種閉環機制,完善一個數字平臺,即健全“預算理念、責任網絡、流程標準、預算制度”全方位保障體系,優化“目標設定、預算編制、監控調整、預算考核”全過程閉環機制,完善數據驅動的全面預算數字化平臺,最終構建基于戰略導向的智能預算體系。通過基于戰略導向的智能預算體系構建,推動全員貫徹預算理念、全公司統籌治理、全過程智能管控、全方位戰略支撐,有效提升企業價值創造力,保障公司持續健康發展。見圖1。

2.1 縱橫貫通
所謂縱橫貫通,就是縱向以業務預算、財務預算及關鍵績效指標為公司管理抓手,打通公司與各部門預算管理流程,落實公司管控要求。橫向覆蓋全價值鏈,明確各部門預算管理責任的歸口,強化業務動因挖掘,發揮預算賦能業務的服務能力。
2.2 保障體系
智能預算建設的基礎支撐是健全全方位的保障體系,由“預算理念、責任網絡、流程標準、預算制度”四大保障構成,預算理念營造良好預算實施氛圍、責任網絡明確各級預算組織職責分配、流程標準提供運作載體提高預算效率、預算制度明確預算管理各業務各環節的具體行為規范。
2.3 閉環機制
智能預算四大管理過程設定為“預算目標設定—全面預算編制一執行監控調整一預算考核評價”。其中:全面預算管理采用“四下三上”的預算審核編制流程,遵循“以經營目標為起點,以業務預算為基礎,以資金預算為核心,以財務預算為結果”的預算編制思路,形成全過程閉環管理。
2.4 數字平臺
智能預算體系建設的關鍵支撐是要完善基于數據驅動的全面預算管理數字平臺,借助智能軟件和智能硬件,融合大數據分析技術等,進一步集成信息系統、重塑預算流程、梳理數據體系,構建以業財融合與數據共享為依托、流程管控及決策支持為核心的智能預算數字平臺,推動預算工作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
3中城環境智能預算建設分析
3.1 案例簡介
中城環境隸屬于某國務院國資委直屬骨干科技型中央企業,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批“雙百”改革試點單位,承載著落實國有企業改革行動的重要使命,聚焦固廢領域,定位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型領軍企業。近年來,隨著全面預算管理在中城環境的逐步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包括初步搭建了全面預算組織體系、制定了全面預算管理辦法,統一了全面預算管理標準等,但也存在諸多不可忽視的管理短板。在具體預算實施過程仍存諸多問題,如對全面預算保障體系不健全、全面預算管理機制不閉環、全面預算數字平臺不完善等,導致企業對預算看不清、控不了、做不好,全面預算管理的功能未能有效發揮。
一是全面預算保障體系不健全。具體體現為:對全面預算的認知偏差,企業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職能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預算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全面預算責任網絡搭建不合理,全面預算委員會設置不健全,難以真正發揮職能,業財難以有效配合,預算管理責任難以落實到位;預算制度流程不健全,雖制定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但不成體系,仍需進一步修訂完善,專業預算管理標準和要求不夠明確,專業預算對應事項落實不夠清晰。
二是全面預算管理機制不閉環。具體體現為:預算編制與戰略關聯度低,由于缺乏戰略導向,與戰略關聯不緊密,導致預算指標與戰略指標“兩張皮”;預算編制不科學不合理,預算編制主要通過手工完成,導致預算數據準確度不高、邏輯勾稽關系不合理,經常出現低級錯誤;預算執行控制不力,執行過程缺乏有效監控,預算執行分析周期長且不深入;預算考評機制不完善,考核和獎懲措施落實不到位,影響了員工參與預算的積極性。
三是全面預算數字平臺不完善。具體體現為: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系統支撐,難以統籌各單位及員工在統一的標準和平臺環境中工作,也難以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及統籌協調,往往導致全面預算編制周期長、工作量大、準確性差,預算編制需要持續幾個月時間;缺乏利用數字技術的能力和意識,企業對大數據技術不熟悉,或者利用大數據技術意識不強,沒有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來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水平。
3.2 建設實踐
中城環境遵循“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的邏輯,聚焦數字時代背景下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難點,融入精益理念,利用數字技術,通過健全全面預算保障體系、優化全面預算閉環機制,完善數據驅動的預算數字平臺,探索智能預算的實施路徑及應用效果。
3.2.1健全全面預算全方位保障體系
一是推動全面預算理念變革。中城環境領導及員工秉承全員參與理念,發揮全員協同效應,凝聚企業資源,共同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統籌實施。重點是落實3種意識:第一,領導推動意識,強化全面預算管理“一把手”工程定位,推動全面預算理念變革,建立全面預算管理文化。第二,全員參與意識,通過多形式、多層面的預算溝通會,強化對全面預算管理理念的傳遞,通過績效考核引導員工積極參與預算,主動控制預算。第三,財務統籌意識,財務部門作為全面預算管理的牽頭部門,主動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幫助員工更好地了解預算、接納預算,降低全面預算開展工作難度。
二是構建全面預算責任網絡。遵循全面預算管理目標定位,秉承“組織層次更高,協調能力更強,更具權威性”原則,在公司層面建立總經理辦公會、預算委員會、預算歸口部門三級預算管理體系,在各預算單元層面成立“一把手”任組長的預算組織,層層落實,在組織機構和人員配備上保證全面預算工作順利實施。通過責任網絡的構建,第一,對各預算組織的責權利進行嚴格界定,明晰了權限空間,有效保障了預算決策、預算行為和預算結果的高度協調統一;第二,確保了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落地,使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層層有負責、事事有跟進、時時有監控。
三是規范全面預算流程標準。數字化時代,標準化思維已成為提高效率和效果的關鍵因素,在智能預算建設過程中更需要運用標準化思維來提升其準確性和有效性。標準化思維的核心在于“標準”,體現在全面預算中主要包括預算管理標準、預算管理流程、成本費用標準等。中城環境積極開展預算管理標準化建設,對預算相關流程及標準進行系統梳理、調整、優化,推動實現業務數據化、流程規范化和系統自動控制。通過制定統一的成本費用標準,更加精確地估算和分配預算資源,避免因標準不統一而導致的預算偏差和浪費。
四是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中城環境按照規范預算管理過程和保障體系建設的需要,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一整套預算管理規章制度,形成完整的全面預算規章制度體系。規章制度體系以《全面預算管理辦法》為總則,從管理過程和保障體系兩個維度分別建立相關辦法或實施細則,包括《全面預算組織管理辦法》《全面預算編制管理辦法》《全面預算會議管理辦法》等,同時在全面預算規章制度基礎上,建立一整套預算涉及經營、投資、籌資、基建、薪酬、科研等相關業務的流程標準,做到有總綱、有細則、有辦法、有指引,為全面預算開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3.2.2優化全面預算全過程閉環機制
一是優化全面預算目標設定。為使全面預算管理更好發揮戰略支撐作用,中城環境預算目標設定與戰略目標緊密對接,使全面預算目標準確反映和支撐企業戰略目標。以戰略為核心,推進全面預算管理;以全面預算管理為主線,落實戰略是全面預算管理的出發點。中城環境全面預算圍繞戰略規劃,以經營指標、財務指標、資金指標、投資指標、科研指標、人力指標等關鍵績效指標為載體,通過目標分解模型,將預算年度目標分解至各預算單位,形成并下達各預算單位的預算年度目標。中城環境在確定年度預算目標時,既要考慮公司戰略目標,也兼顧各部門的發展態勢。年度預算目標確定后,根據各部門經營狀況及發展預期,確定各部門的關鍵績效指標,建立自上而下的預算目標分解模型,并將關鍵績效指標分解各部門,設定各部門年度預算目標。
二是完善全面預算編制模式。第一,進行預算立項審批,預算立項審批主要根據業務優選依據、優選模型等對業務是否進入預算編制、對預算項目進入預算編制如何進行篩選,以確定是否最終納入預算;第二,制定預算工作方案,全面預算工作方案包括全面預算編制組織領導、全面預算編制主體、全面預算編制內容、全面預算編制要求、預算審核審批程序、預算編制注意事項等;第三,優化編制與審核流程,為更好地貫徹預算管理理念,適應新形勢下預算管理需求,改用“四下三上”的預算審核編制流程。
三是改進預算執行監控調整。第一,建立標準化預算報告體系,財務部門牽頭聯合各預算歸口部門建立一套標準化的預算報告體系,完善預算執行報告機制,實現預算執行有效監測;第二,建立多方位數據分析體系,例如制定相關制度,開展預算執行考核,或者通過信息化系統之間的數據集成進行事先、事中、事后的控制;第三,規范中期調整的預算機制,預算是剛性的,但不是僵化的,在出現編制預算時無法預計的情況,通過制定相關制度來規范預算調整流程,嚴格控制預算審批權權限,使預算管理有適度彈性,同時也維護預算剛性,杜絕預算外事項。
四是強化全面預算考核評價。財務部門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共同制定全面預算考評辦法和考評機制,確定考核指標,實施預算考核,促進全面預算閉環管理。第一,構建公平合理的預算考評機制,建立預算考評管理辦法和考評機制,設計全面預算考評指標體系,進行預算考評結果應用。第二,建立科學完整的預算考評指標。指標體系設計要覆蓋各個層級,分為基本運營指標、戰略引領指標和管理控制指標,基本運營指標包含新簽合同額、到賬收入、營業收人、利潤總額、勞動生產率等;戰略引領指標主要起引導企業行為的作用,如引導科技創新的科技收人及研發投入指標、引導創新業務發展的專項合同及到款指標等;管理控制指標是引導企業不應該做什么,如安全、質量、工程墊資、應收賬款清欠等指標。
3.2.3完善全面預算管理數字化平臺
一是規劃全面預算數字平臺架構。中城環境預算數字化平臺架構包括:第一,建立覆蓋各預算主體的預算編制模塊(包括年度預算、項目預算、月度預算3類預算),保障各部門通過全面預算數字平臺共同參與預算編制,實現全面預算編制的統一管理;第二,建立覆蓋各預算主體的預算執行分析模塊,通過預算與報銷的實時聯動,實現年度預算、項目預算、月度預算三維管控,并自動顯示各類預算執行情況,滿足各部門對預算執行結果的需求;第三,建立覆蓋各預算主體的全面預算大數據模塊,推動與業務相關系統、財務相關系統集成,通過業財數據集成,為預算管理各環節提供數據支持,實現數據共享。
二是推動系統互聯實現資源整合。在系統集成方面,中城環境秉承大數據思維,立足財務管理工作實際和內在需要,滿足業財資稅協同管理要求,通過建立與已有業務系統、財務系統之間的連接,利用統一的數據標準、規范和接口實現系統集成貫通,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降低系統間數字轉換成本,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與業務相關系統集成,包括對接人力資源系統、運營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等,與財務相關系統集成,包括對接財務報銷系統、資金管理系統、報表管理系統對接等。
三是強化數據管理實現數據共享。智能預算建設對數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具體包括:第一,統一標準。通過夯實數據基礎,實現數據和指標的口徑一致。第二,融合共享。在統一的數字平臺進行預算編制、預算監控、預算分析、預算考核等,需確保具有規范的標準和統一結構,實現數據融合共享。第三,及時高效。業財融合力求財務信息及時準確反映業務活動,除了事后核算監督,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也是管理要旨,財務數據的時效要匹配業務發生速度,縮短信息差和時間差。第四,數據挖掘。立足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通過數據收集、管理和應用,踐行數據挖掘賦能決策。
四是運用數據技術實現精益管理。智能預算建設過程中,中城環境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及大數據手段。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將預算報表嵌入數字化平臺,完善預算報表取數、運算、稽核公式,編制可視化邏輯框架導圖,可視化展示預算編制進度,智能化判斷數據完整性、業務規范性、勾稽關系合理性,大幅減少預算編制工作量,提升預算編制效率。預算執行過程中,強化預算科目與核算科目銜接,推動實現預算執行情況實時獲取。借助大數據可視化技術清晰地呈現各類預算執行情況,幫助預算執行部門及時了解預算執行動態,幫助預算控制部門進行預算執行監督控制。預算分析過程中,借助大數據可視化技術進行展示,形成數據看板。
3.3 應用效果
3.3.1提升管理效率
數據驅動的全面預算數字化平臺建立,重新定義了預算管理流程和方式,將線下流程轉變為線上流程,實現了數據標準化、預算自動化、審批移動化,預算管理工作被注入強勁的動能,切實提升了員工參與度和管理效率,有效落實了全員參與預算管理。通過將預算報表嵌入數字化平臺,完善預算報表取數、運算、稽核公式,編制可視化邏輯框架導圖,可視化展示預算編制進度,智能化判斷數據完整性、業務規范性、勾稽關系合理性,大幅減少預算編制工作量,提升預算編制效率。通過業財融合、多維數據建模、靈活預算管控,以業務為導向的預算編制和預算控制流程,讓預算真正成為企業管理的工具和實現戰略目標的抓手。
3.3.2促進資源配置
智能預算建設過程中,數據驅動的全面預算數字化平臺的建立,橫向將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融會貫通,縱向推動總部與分公司信息互通,打造了共享、透明的管理環境,為預算目標下達及預算編報,資源協調配置打造了系統基礎。基于目標一致、相互配合的預算管理機制,實現了覆蓋各級單位各級部門的全面預算管理,基本做到了縱橫貫通?;诮y一的全面預算數字化平臺,數據在公司內部的傳遞速度得到有效提升,業務變化得到及時反映和處理,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公司能夠迅速地調整相關政策舉措,從而適應市場發展,讓全面預算管理真正成為公司資源調配、統籌管理的工具。平臺化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預算決策效率,強化了預算實施效果。
3.3.4 實現過程管控
以全面預算數字平臺作為核心樞紐,通過打通預算系統、業務相關系統、財務相關系統,有效解決了“數據孤島”問題,真正實現預算對業務的過程控制,以及系統間的數據傳遞和共享。通過打通與業務相關系統的關聯,預算目標測算來源業務驅動,預算編制更加合理可行,預算控制前置至業務系統,在業務進展過程中實時控制,全面預算管理落到實處。通過打通與財務相關系統的關聯,實現資金從申請到支付的系統化自動化操作,單據經預算控制審核后,自動推動生成財務單據和憑證,實現全流程自動管控。借助大數據可視化技術清晰地呈現各類預算執行情況,幫助預算執行部門及時了解預算執行動態,幫助預算控制部門進行預算執行監督控制。
3.3.4支撐戰略落地
智能預算建設過程中,數據驅動的全面預算數字化平臺的建立,為業財數據沉淀奠定了基礎,借助大數據可視化技術進行展示,形成數據看板。在執行層,借助大數據可視化技術實現日常數據統計和多維查詢,減少人為手工加工操作;在控制層,對預算執行數據進行可視化展示并進行風險預警;在決策層,對領導關心的經營指標進行可視化展示,輔助領導決策。在戰略實施過程中,通過全面預算合理配置企業的人、財、物等各項內部資源,借助全面預算指標作為戰略執行管控的基準和參照,通過全面預算的執行控制、分析評價、有效考核來保證企業戰略目標實現
4 研究結論與啟示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大數據運用為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提供了新思路,通過實施基于數據驅動的智能預算成為預算改革創新的破局之道。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以“縱橫貫通”為目標方向,健全“預算理念、責任網絡、流程標準、預算制度”全方位保障體系,優化“目標設定、預算編制、監控調整、預算考核”全過程閉環機制,完善數據驅動的預算管理數字化平臺,是智能預算建設的有效路徑。
參考中城環境智能預算建設過程中的經驗,得出以下幾條啟示:推動預算理念變革是智能預算建設的前提,頂層設計總體規是智能預算建設的關鍵,夯實各項職能管理是智能預算建設的基礎,財務團隊工作成效是智能預算建設的保障,業財有效協同聯動是智能預算建設的難點,財務集中數字手段是智能預算建設的支撐。
5 結語
基于當前的理論和應用水平,對智能預算建設提出了有效實施路徑,特別是提出構建基于數據驅動的全面預算管理數字平臺,但智能技術和數字平臺只是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手段,但仍需要單位內部做充分準備,需要做好信息化建設,需要技術手段支撐。由于受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影響,不同的企業在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路徑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真正做到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全面預算管理仍有很大難度,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道路仍然是艱辛而曲折的。未來在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的路上,需要與時俱進,繼續探索智能數字技術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交叉融合點,進一步促進預算管理精細化、內控管理信息化、數據應用價值化。
參考文獻
[1]COOPER R,KAPLAN R S. 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integrated costsystems[J].Harvard BusinessReview,1998(7-8):109-119.
[2]TANAKA T. Kaizen budgeting:Toyotas cost control system underTQC[J].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1996(3): 56-62.
[3]HOPE J,FRASER R. Beyond budgeting: how managers can-break free from the annual performance trap[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2.
[4]李培清.大數據時代國有企業集團預算管理改進探索[J].財會刊,2021((20):63-67.
[5]劉吉文,陳婕妤,張高高.大數據驅動下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構建研究[J].財會通訊,2023(12):165-172.
[6]劉梅玲.中鐵置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建設與實踐[J].商業會計,2018 (6):8-12.
收稿日期:2025-03-20
作者簡介:
康智勇,男,1984年生,碩士研究生,正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財務、智能預算、司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