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6月10日,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合肥舉行。與會嘉賓表示,網絡是精神文明建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的廣闊舞臺,為文化創新和繁榮打開了巨大空間。要鞏固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充分激發網絡文化發展活力,改革完善網絡空間治理制度機制,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空間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好學重文的網絡文明環境,讓廣大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縱深剖析
1.旗幟鮮明,立場明確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內容繁雜。網絡亂象,首當其沖就是解決人們反映的突出問題,確保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法治在網絡文明建設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必須在健全完善網絡法律體系、加大網絡執法力度方面下功夫,推動全社會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不斷提升。
2.求新圖變,科技向善
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推廣應用,理應成為我們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擴展器”。一方面要積極運用各種技術手段,探索形成更具開放性、交互性的文明培育新模式;另一方面,有必要充分認識到技術背后還存在不少未知領域、不確定因素以及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在科技突飛猛進的同時注入文明力量。
優質內容以多元方式充盈網絡空間
當“傾寧夫人”的AI形象出現在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現場時,臺下的觀眾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今年3月,一場黃梅戲《六尺巷·寬》的豎屏高清直播在網絡上收獲大量點贊,一系列以“傾寧夫人”為原型的AI人物普法短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新穎的傳播方式和傳統符號的創意表達,讓六尺巷“張吳禮讓”的故事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在屏幕上火起來,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群體關注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劇協副主席、著名黃梅戲演員韓再芬說:“今天,我們借黃梅戲讓六尺巷的故事跨越時空;明天,期待年輕人帶著文化自信,將‘以和為貴’‘德法共治’精神融入新時代?!?/p>
◆解讀
從記錄凡人善舉的“暖新聞”,到展現家國情懷的“正能量”,再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國潮”,一批批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優秀網絡文化產品不斷涌現,讓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氛圍在網絡空間愈加濃厚。
讓技術創新與人文關懷同頻共振
在敦煌莫高窟,“數字敦煌資源庫”共享了30個洞窟的高精度壁畫資源和全景漫游資源,“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利用區塊鏈技術開放6500份數字資源……“數字敦煌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互聯網空間的傳播與弘揚,有效促進了網絡文化的繁榮發展和網絡文明的進步?!倍鼗脱芯吭狐h委委員、副院長俞天秀認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平臺讓全世界了解敦煌、研究敦煌、分享敦煌。
在國家大劇院,借助4K+5G、8K+5G直播,運用VR、AR、XR及全景聲等新興技術,一場場基于舞臺又超越舞臺的沉浸視聽體驗,也打動了越來越多觀眾?!八囆g是文明的火種,科技是傳播的薪柴?!眹掖髣≡狐h組書記、院長王寧表示。
◆解讀
科技與網絡發展齊飛,共創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科技是文物修復的利器,網絡為文化傳播的翅膀,讓千年文明與經典藝術突破時空邊界,抵達更廣闊的天地。
技術賦能匯聚網絡向善力量
◎魏遠哲
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加速創新發展,網絡空間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從中,我們看到不斷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也看到技術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發揮的重要作用。以技術之力匯聚網絡向善力量大有可為,也應大有作為。
先進的技術會為網絡生態建設提供豐富的工具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網友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網絡文明。當大數據攜手城市治理,解決復雜的城市問題有了新的可能性?!熬W上之城”助力城市治理更高效、城市生活更文明。網絡平臺推出未成年人保護模式,通過技術創新,為青少年營造綠色健康的上網環境。許多APP紛紛進行適老化改造,助力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同享技術便利。種種做法,充分彰顯了網絡技術的人文關懷,向網友展示了技術的“正確打開方式”。
(摘編自“人民網”2025年6月11日)
為共建共享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貢獻青春力量
◎嘉 樂
互聯網無遠弗屆,影響著人,塑造著人。以網絡獲取信息,借網絡交流思想,在網絡交友互動,用網絡購物消費……隨著青年一代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日漸“網絡化”,有人說互聯網已是當代青少年的“第六感官”。毫無疑問,互聯網深刻塑造了青年,青年也深刻影響了互聯網。
縱觀網絡空間,青年是主要的信息生產者、服務消費者、技術推動者。日常生活工作中,每一次指尖滑動屏幕的觸及,都離不開青年的參與。從電商平臺到直播間,從知識分享到網絡博主,從創意視頻到科普分享,從記錄生活到創新創業……當青年一代開始深刻影響互聯網發展潮流,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面對形形色色的網絡風潮,廣大青年在網絡上積極弘揚正能量、為青年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才能共同推動這一“精神家園”向善向好。
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在網絡空間依舊如此。激發廣大青年的內生動力,實現網上網下的良性互動,大家攜手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定能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絡空間,守護好共同的網上精神家園。
(摘編自“人民網”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