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考銜接”已成為高中學段的重要教學理念,高考作文與高中教材的單元寫作任務關聯也日益緊密,而教學實踐中卻存在兩個問題:一方面,學生“讀”教材的選文與“寫”自己的文章是分離的兩張皮,學生不知選文可以如何啟發自己的寫作;另一方面,教材的部分寫作任務難度較大,或設置的限制條件較少,與單元選文關聯不夠充分(也有各地學情差異大、教材留有重構空間的原因),難以直接轉化為教學內容。這兩大問題的本質是寫作任務未與學生所讀的文本充分匹配,即選文內容未轉化為寫作訓練點,寫作情境不夠貼切單元情境和選文情境,學生也因此難以在日常訓練中培養“讀寫一體”的意識和能力。基于該背景,筆者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旨歸,以落實“讀寫一體化”為目標,探索重構單元寫作任務的策略。
一、上層設計:緊握課標和教材要求
(一)對標:關注核心素養和學習任務群要求
新課程強調,一切學習的發生都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獲得。教材各單元分屬不同學習任務群,單元寫作任務可在培養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基礎上,兼顧不同方面的素養訓練。如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其寫作任務應更多指向“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的提升,而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其寫作任務就應更多指向“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的落實。教師設置單元寫作任務時,首先應明確這一單元屬于哪一學習任務群、該任務群更傾向對哪一方面素養的培養,檢驗寫作任務是否符合這一素養的培育。
除了核心素養外,課程標準的學習任務群也為單元寫作任務的設置提供了參考依據。以“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為例,該任務群的“學習目標與內容”中提出,“學習表達和闡發自己的觀點,力求立論正確,語言準確,論據恰當,講究邏輯。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學習反駁,能夠做到有理有據,以理服人”,這對教師設置單元寫作任務作出了至少兩點提示:一是寫作任務要能為學生提供多角度思考的空間;二是寫作材料最好提供不同立場的觀點,或有意識地提供有邏輯漏洞的觀點,引導學生在寫作時生發出“反駁”的內在需要。
(二)對本:挖掘統編教材寫作要素
1.縱向聚焦:確立單元寫作訓練點
在以“雙線組元”為編排特點的統編教材中,寫作素養的培養有相對獨立的序列,要關注某單元在高中寫作序列中的定位,才能在有所為、有所不為中提高寫作訓練實效。一般來說,單元寫作任務會體現單元訓練目的,單元知識卡片則以更為直觀的形式呈現了訓練點的陳述性與程序性知識,整合后可聚焦本單元在高中階段寫作訓練體系中的地位和使命,確立寫作突破點。
以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為例,整合教材中與寫作有關的單元任務和知識卡片,可發現本單元含四個寫作訓練點(見圖1),其中任務2指向單元兩篇史傳作品,屬于相對獨立、不易整合的任務,可獨立作為《燭之武退秦師》《鴻門宴》的對比閱讀任務;結合圖1訓練點的提煉過程可發現,任務3.1建立在任務1.1基礎上,任務3.2通過激發學生個性化思考的問題情境可落實。綜上所述,本單元可通過設置一個能引導學生對三篇諸子散文個性化思考的問題,同時落實三項教材任務,實現“讀寫一體化”。

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想清楚觀點”“想清楚提出觀點的意圖”(對應知識卡片 A+B ),又因該任務的思考問題較多,學生需通過梳理觀點、列提綱來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并選擇合適的寫作結構(對應知識卡片 D+E )。學生在此過程中,既能實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提升,也能增強“文化傳承與理解”和實現“思維發展與提升”。
2.橫向勾連:尋找寫作借鑒點和勾連處
一個好的單元寫作任務應該突出單元的“整合性”,引領學生完成單元學習后,能形成對單元多篇選文的整體認識,打通選文的關聯點;通過預設學生完成單元寫作任務時可借鑒哪些選文和選文的哪些部分,深度落實“讀寫一體化”。
除此之外,每一課末尾處的“學習提示”也可為尋找勾連處提供參考依據。
以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為例,該單元的選文均體現“學習之道”的主題,在寫作特色方面,《勸學》和《拿來主義》的比喻論證特點較為突出,《反對黨八股》和《拿來主義》駁論特色鮮明,可考慮將“比喻論證”“駁論”納入單元寫作要求。結合單元任務和知識卡片的要求(思路同“縱向聚焦”部分),可將本單元寫作任務重構如圖2。
重構后的任務保留了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的要求,解決了原任務引導語清晰度不高、難度較大的問題,也將“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拆解為更易落實的小任務。
二、底層落實:關注學生主體求
(一)凸顯寫作任務的生活價值
設計一個能凸顯生活價值的真實寫作情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和語文核心素養有重要意義,這需要我們對寫作任務進行“包裝”,而這也是最考驗教師創造力的一步。

以必修下冊第五單元為例,教材提供的單元寫作任務和知識卡片均與演講稿有關,該單元的選文也呈現了兩篇經典的演講稿,因此該單元勢必要完成演講稿的訓練。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演講的情境較為陌生(高一學生中發表過個人演講的是少數),而在學生看來,演講稿又是容易“唱高調”的,這就需要教師對演講稿這一寫作任務進行相應的包裝。在學習該單元前,筆者在周隨筆中發現許多同學不約而同地對當周初中部舉辦的“百日誓師大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回憶了一年前的難忘時光,因此筆者將這一情境嵌入單元寫作,設置了如下的寫作任務,為學生創設有話可說的情境。
單元寫作任務
情境:你的初中母校邀請你作為優秀學生代表出席百日誓師大會,并發表“抱負與使命”的主題演講,以激勵初三學子們積蓄力量,奮斗不止。
要求:1.使用本單元素材作為論據。2.有對時代背景的明確認識和論斷。3.明確展現青少年應做的符合現實、合乎歷史發展趨勢的選擇。
(二)重視預期成果的綜合性
傳統的“讀寫一體化”的寫作任務多為仿寫、擴寫、續寫,形式較為單一,不利于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有必要設置綜合性的寫作活動,設置更具挑戰性的寫作目標。
以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教材設置的單元寫作任務如圖3。
這兩項任務的寫作訓練目標稍有不同,任務3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的新聞選篇做結構性分析,并用制作優秀新聞評選標準的任務推動學生對新聞進行深度閱讀,為個性化寫作準備支架,“推薦書”則要求學生進一步將自已的思考過程外化成書面語言,鍛煉學生的實用類文本寫作能力,落實“讀寫一體化”。任務4呼應了單元人文主題“勞動光榮”,引導學生模仿本單元的人物通訊寫作形式,寫一名勞動者的
事跡,寫作知識卡片也為學生完成任務4提供了支架。這兩項單元寫作任務均與單元主題、選文和所屬學習任務群密切相關,很好地呼應了單元的教學點。但在實際教學中,一個單元包含兩個寫作任務,對學生而言略顯繁重,且任務4的寫作限制較少,任務較常規,致使挑戰性不足,故筆者考慮將兩項寫作任務合并為一個寫作綜合活動,提高任務的整合性,通過引導學生解決陌生的、結構不清晰的問題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任務設置如下:

單元寫作活動
本單元我們通過三篇人物通訊認識了三位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涌現出的杰出勞動者。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默默無聞的、辛勤奉獻的勞動者,為了讓更多同學認識到你身邊的勞動者,請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份勞動主題的報紙。1.為小組的報紙擬一個與“勞動”主題相關的標題。2.擬定優秀新聞評選標準,據此推薦好新聞,附上點評語,放入報紙的薦讀版塊。3.小組合作撰寫一篇勞動者的人物通訊。
【注:本文系廣東省2023年度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一般課題“個性化閱讀視域下的讀寫一體化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3YQJK030)、廣州市2025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萌芽課題“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讀寫一體化寫作任務設計研究——以高中統編必修教材為例\"(課題編號:202419281)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