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網絡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平臺賦能我們的班級管理,實現班級管理的信息化和家校溝通的數字化,從而高效地管理班級?顯然,這已經成為了班主任們熱烈探討的話題和課題。
一、構建班級自主管理共同體
將班級自主管理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有機融為一體,促進小組成員形成相互聯系、休戚與共的成長共同體,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構建班級網上自主管理共同體即學生小組合作參與班級管理,利用互聯網發掘學生自主管理和班級建設能力,促進班級效能。班干部在“優課”系統中創建班級網頁,展示班級表現、考勤、獎勵等,成員可點評討論并提出建議。班干部收集意見完善管理模式和活動方案,促進班級發展。班主任可組織學生在“優課”平臺上討論班級現象和熱點問題,讓學生在管理中思考和優化管理方式,培養集體主義精神,促進心理品質與思想道德成長。
二、建立個體成長電子檔案
班主任通過“優課”系統建立學生電子成長檔案,記錄學生課堂作品、作業成績、活動照片等,實現信息化成長記錄。學生間可查閱檔案,促進自我定位與調整。家長可隨時查閱,了解孩子成長動態。教師則能全面了解學生各階段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與引導,助力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與生活態度。
三、創新網絡班會課堂模式
主題班會能夠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學習自信與興趣,提升表達的勇氣與能力、促進自我省思與道德成長,對班級團體能夠帶來積極發展的成效。通過巧借慕課APP、微課等創新網絡班會課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臺,可以張貼優秀的學生作品,如手工、繪畫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展示自我的機會。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學校的班級活動不再僅僅是娛樂方式,更成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重要途徑。例如,組織開展超市購物活動,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溝通好需要購買的物品,給予一定數額的金錢,讓學生體驗購物的全過程,提高他們適應社會和參與社會的能力。
班主任可以圍繞文化素養、自主發展能力和社會參與素養等方面精心設計和實施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可以獲得更全面的發展,為他們未來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與支持。班主任向家長全面反饋學生在校的情況,包括學習上的點滴進步、情緒狀態的變化以及社交互動的表現,同時家長也應多和班主任溝通學生興趣愛好等。如有的學生特別喜歡車,看到各種車輛不僅喜歡圍觀,還喜歡獨自跑到車里去。教師了解后會特別留意該生經過車輛時的情況,并進行針對性的安全教育,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環境。
情感支持也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內容,特殊學生在成長中會遭遇更多挫折與困難,更容易產生自卑、焦慮等情緒,家長應給予更多的愛與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班級則應創造包容、友愛的氛圍,組織各種集體活動,如親子運動會、親子文藝表演等,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增強親子間的情感連接,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不斷增強自信心。
(五)發揮評價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和表現的判斷,更是引導和促進學生成長的有利工具。我們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評價注重日常觀察,教師可以準備一個觀察記錄表,隨時記錄學生的點滴進步和問題。終結性評價可以在學期末進行綜合評估,但這種評估也要結合平時的觀察記錄,不能僅憑一次測試。此外,可以嘗試引導學生自我評價,比如通過簡單的圖畫或者表情卡片,讓學生評價自己的一天上課情況。
培智學校班級管理涉及學生和家長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細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給予學生熏陶與感染,在平凡的工作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責任編輯 王思靜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1.巧借慕課APP,開展主題班會
借助慕課平臺開展主題班會,可突破時空限制,提升班級建設效率。班主任在慕課APP建班級數據庫,學生網上參與活動,學習德育課程并互動提問。如,在《誠信伴我行》慕課中,我設計了說文解字釋“誠信”、百花齊放講“誠信”、繪聲繪色演“誠信”、七嘴八舌話“誠信”、陶冶情操立“誠信”等五個環節。
2.妙用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模式
通過精心設計的微課,我們能夠更為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班會課的核心要點與難點。利用微課創設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例如,在學習《地球媽媽的眼淚》時,我采用Flash動畫技術,塑造了“地球媽媽”的形象,并設計了《水質的變化》這一微課。隨著水質的不斷變化,“地球媽媽”的語言、神情和動作也相應變化,從喜悅到憂慮,再到憤怒和淚水,最后流露出對美好未來的期待。這種形象生動的呈現方式深刻觸動了學生們的內心,使他們深刻認識到水資源的珍貴性,積極成為節約水資源的踐行者和監督者。
四、搭建網上家校溝通橋梁
在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家校溝通早已不是傳統的家校溝通,我們需要通過互聯網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提高家校溝通的能力,豐富家校溝通的內容,建立起網絡溝通平臺的保障機制。
1.依托微信公眾平臺,推送集 體成長動態
瑞吉歐教育理論以皮亞杰理論為基礎,把教育信息環境定義為“一個可以支持社會互動、探索與學習的容器”,其關鍵在于“師生之間、家長和社區其他人之間的每日互動”。微信公眾號在家校溝通領域取得了顯著突破,其構建的新型互動網絡環境,極大地增強了學校與家庭、社區之間的緊密聯系。班主任通過創建班級公眾號,展示了“數字化班級”的新模式,有效推送班級活動通訊稿,從而有力促進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家長們通過公眾號及時了解班級動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家校和諧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2.利用圖文編輯APP,分享家校共育成果
借助應用軟件如美篇、易企秀等,班主任可以圖文并茂地分享家校共育成果,使班級活動更有趣味。這些APP功能強大,操作簡便,模板精美。我常用它們精選活動圖片,搭配文字,添加音樂,制作精美的學生活動美篇。自一年級起,我就用“易企秀”展示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帶動家長委員和其他家長參與制作分享電子成長手冊,助力家校共育。
3.應用微信班級QQ群,拓寬家校溝通渠道
微信與QQ平臺以其高效、即時、便捷的特點,有效推動了班級管理的信息化。如用“班級小管家”小程序收集各類表格。通過微信與QQ這兩種平臺,班主任可以跨越時空界限,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彌補傳統家訪、面談等溝通方式的不足;可以即時分享班級活動的照片、視頻等資訊,讓家長們更及時地了解孩子們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和風采花絮;還可以借助這兩個平臺向家長普及科學的育兒知識,推薦免費且優質的家庭教育講座、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引導家長形成正確的育兒觀念,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提升自身的育兒水平,成為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的研究型家長。拓寬網絡溝通渠道,家長們可以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從而提高全體家長的整體素質。
4.創立班級“抖音號”,注入班級互動活力。
以抖音為代表的移動短視頻以其內容有趣好玩、時間簡短碎片、實時交流互動等特征受到大眾喜愛,成為知識分享傳播的重要領域。在教育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抖音憑借其獨特的吸引力和多樣化的功能,成為管理班級的新穎有效工具。
教師們可利用抖音平臺發布班級動態、校園活動及教學成果等,使家長們得以更直觀、更生動地了解學生在校的日常生活與學習情況。抖音的時效性與趣味性為班級管理形式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當學校舉行大型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抖音直播平臺宣傳班級的教育教學成果,充分展示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以校園藝術節為例,我通過抖音直播實時分享孩子們的演出盛況,選出一名學生當小主播,詳細地向直播間的家長們介紹班級節目的文化內涵、演出的技巧和排練小花絮等,既能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學習到的知識適應社會的需求,又能讓家長們和孩子們同頻共振。
結語
在“互聯網 + ”環境下,班主任應該更新班級管理理念,建設班級網絡管理新模式,構建班級自主管理共同體,建立個體成長電子檔案,巧借慕課APP和微課創新班會課,依托微信公眾平臺推送集體成長動態,利用圖文編輯APP分享家校共育成果,應用微信、QQ群、抖音等拓寬家校網絡溝通渠道。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