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精神世界的享受,音樂是人們感情的語言,在無形中放松人們的身心,洗滌人們的靈魂,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在當今社會,教育部門大力宣傳美育,社會也愈發重視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是從幼兒、少兒、青少年直至成年都應持續重視的核心素養,需要真正采取行動,不斷培養與提升這些素養。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發展,無論青少年還是成年人在不同領域,都或多或少承受著由環境產生的無形壓力。表面問題往往體現在學習或工作中,但更深層、更關鍵的根源——對自我的不自信解讀以及缺乏自我肯定的情緒價值卻常常被忽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音樂療愈的價值顯得尤為突出。它并非簡單的音樂欣賞或娛樂,而是一門嚴謹的、以音樂為媒介的科學干預手段,其核心目標之一便是觸及并療愈那些被忽視的深層心理根源,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音樂療愈是一門涉及音樂學、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種學科的新興邊緣交叉學科,具有極大的應用前景。當前,美育的發展方向愈發明確。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學校美育工作,強化學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教育部決定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行動確定主要任務和目標:以美育浸潤學生,全面提升學生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學生身心更加愉悅,活力更加彰顯,人格更加健全。基于此,本文從美育視角出發,淺談音樂療愈,尤其是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與實踐。
1美育發展的核心要義
1.1美育的概念
美育是審美教學與美感教學的有機融合,旨在通過系統教育,有效提升人們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以及創造美的綜合能力。在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征程中,美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獨特作用。藝術作為美育最為集中且典型的呈現形式,承載著美育的核心價值。蔡元培對美育的概念進行了系統闡述,深刻強調了美育在塑造個體精神世界方面的關鍵作用[1]。
1.2推動美育發展的核心
美育作為全面發展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涉及藝術創作、藝術欣賞以及審美體驗等多個維度。其核心作用在于培育個體美的情操與審美意識,深度提升其對美的認知與感受能力,大力激發創造力與想象力,進而促進心理健康與個性的完善發展。美育的內涵不僅局限于對視覺、聽覺等感官層面美的培養,更延伸至對道德、情操等精神層面美的不懈追求。它既高度關注個體美育素養的提升,也積極推動社會文化層面美育的整體進步。
1.3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及意義
美育教育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通過積極參與各類藝術活動,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認識自我、調節情緒,以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從而全方位推動身心健康發展。在當前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下,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成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綜上所述,美育教育不僅是教育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高度重視美育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的成長成才,還能為社會注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推動社會的持續進步與和諧發展。
2美育領域中的重要部分 音樂
2.1音樂
音樂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它借助有組織的樂音,生動地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類現實生活中的情感世界。在由旋律與和弦構成的音樂作品中,和弦通常由“協和”音組成,這些音聽起來悅耳、平和、穩定,不具有刺激性。音樂以聲音作為表現手段,通過有組織的音來塑造獨特的意象。與文學作為語言的藝術相對應,音樂堪稱聲音的藝術,這是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征之一。于潤洋對音樂的本質與特征進行了深入剖析,充分闡述了音樂作為聲音藝術的獨特魅力[2]。
2.2學習音樂的目的及作用
音樂具有培養多種能力的顯著功效。周海宏指出,音樂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兒童注意力、想象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3]。音樂通過獨特的音符、節奏與旋律,激發大腦思維,鍛煉孩子的認知與思維能力。音樂還能為孩子帶來無盡的樂趣,極大地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音樂作為一種情感與創造力的表達方式,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驗到豐富多彩的情感與多元文化,從中獲得愉悅與滿足。而且,通過學習和演奏音樂,孩子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氣質,規范行為舉止,同時調節情緒,增強學習能力。長期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能夠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與審美品位,使他們在行為上更加優雅得體。音樂還具有調節情緒的功能,幫助孩子放松精神,增強記憶力與學習接受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3美育視角下用音樂療愈心理問題
3.1心理問題的產生
人的心理健康受到生理、社會環境、認知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深入了解心理問題的成因,對于有效預防和療愈至關重要。
(1)生理因素是影響心理健康的基礎層面。大腦化學物質失衡、神經遞質紊亂等生理狀況,都可能誘發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重視身心之間的緊密聯系,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是預防心理問題的首要前提。(2)社會環境因素也是滋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源頭。家庭關系緊張、工作壓力過大、人際沖突頻繁等不良社會環境因素,都會給個體心理帶來沉重負擔。因此,構建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對于維護個體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3)認知因素認知偏差是引發心理問題的關鍵因素之一。過度的自我否定、過度關注負面信息等不良認知傾向,容易導致消極情緒的產生與加劇。因此,培養積極樂觀的認知模式,及時調整扭曲的信念體系,對于改善心理狀態具有重要作用。
3.2音樂療愈
音樂療愈是一種借助音樂獨特的治愈力量,滋養身心、改善健康狀況的有效方法。音樂能夠喚起人們內心深處最細膩的情感共鳴,引導人們進入寧靜祥和的精神狀態,從而釋放負面情緒,緩解壓力與焦慮,撫慰受傷的心靈。
高天詳細闡述了音樂療愈的原理與方法[4]。音樂通過與人體生理和心理的共鳴,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促進身心的放松與平衡。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等元素能夠深刻影響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幫助人們緩解壓力、改善情緒、增強心理韌性。
音樂不僅對情感層面具有顯著影響,還能作用于生理層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能夠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等“快樂”化學物質,提升情緒狀態。同時,音樂還可以調節呼吸節奏,使身體進入放松狀態,實現身心的和諧統一。因此,音樂療愈已成為一種備受推崇的保健方式。它不僅能夠給予人們心靈慰藉,還能有效改善身體機能,為人們的生活注入更多積極能量,引領人們走向內心的美好世界,讓生活更加精彩動人。
3.3音樂療愈的實施方法
音樂療愈的具體實施方法豐富多樣,除了集體音樂欣賞、個人創作、音樂律動運動外,還有音樂引導想象、歌曲討論等方法。
(1)集體音樂欣賞:能夠讓患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放松心情,真切感受音樂的強大力量。例如,醫院可以為住院患者定期安排集體音樂欣賞活動,讓他們共同欣賞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等不同類型的音樂,從中獲得心理上的慰藉與舒緩。在集體環境中,患者們還能通過分享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增強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結,減輕孤獨感。(2)個人創作:鼓勵患者親自參與音樂作品的創作,如作詞、作曲、演奏等。這種方式能夠充分激發患者的創造力,讓他們通過音樂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實現情感的宣泄與釋放。比如,一位長期受焦慮困擾的患者,通過創作一首節奏明快、充滿希望的歌曲,將內心渴望擺脫焦慮束縛、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感融入其中,在創作過程中逐漸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與力量。(3)音樂律動運動:將音樂與身體活動有機結合,如跟隨音樂節拍進行舞蹈或體操運動,能夠有效激發患者的運動欲望,促進身心健康。同時,這種方式還能培養患者的節奏感與音樂感知能力。對于一些因心理問題導致身體機能下降、缺乏活力的患者,音樂律動運動能幫助他們重新找回身體的活力,增強自信心。(4)音樂引導想象:是一種有效的音樂療愈方法,在舒緩的音樂背景下,療愈師引導患者放松身心,展開自由聯想和想象。例如,播放一段輕柔的、帶有流水聲的音樂,患者可能會在腦海中浮現出寧靜的溪流、美麗的森林等畫面,從而達到深度放松,緩解緊張和焦慮情緒的效果。(5)歌曲討論:選擇與患者情緒、經歷相關的歌曲,在聆聽后與患者一起討論歌曲的歌詞、旋律以及所傳達的情感,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找到情感的共鳴點。例如,對于一位因失戀而陷入痛苦的患者,選擇一首關于愛情失落與重生的歌曲,通過討論引導患者正視自己的情感,走出失戀的陰影。
3.4音樂療愈的具體案例
32歲女性職場白領李女士,長期高壓工作導致嚴重倦怠,情緒低落,常感空虛、無意義。初期,治療師選擇了一段略帶憂傷但旋律優美的樂曲。李女士在聆聽過程中默默流淚,表示音樂“說出了她說不出的疲憊和委屈”,這實現了情緒的安全釋放和確認。之后,治療師用一段溫暖、充滿希望的音樂引導她想象一個“能讓她感到完全放松和有價值的地方”。李女士想象出童年家鄉的小溪邊。在音樂的伴隨和引導下,她重新連接了被遺忘的寧靜感、單純的快樂和對自然的熱愛。治療師引導李女士為“工作中的壓力”和“內心渴望的平靜”各選擇一段音樂片段。通過對比聆聽和討論,她更清晰地識別了兩種狀態下的身體感覺和情緒需求,意識到過度工作如何吞噬了她的核心價值感。治療結束后,李女士報告情緒狀態明顯改善,倦怠感減輕。她學會了在高壓下利用音樂進行短暫的自我調適,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找回了工作之外對自我價值的定義。
4結語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璀璨瑰寶,在人類生活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不僅能夠帶來美妙的聽覺享受,更具有強大的疏導功能,幫助人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尋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力量。音樂能夠刺激大腦分泌神經遞質,調節情緒、緩解壓力與焦慮,增加多巴胺和血清素的釋放,進而改善注意力、專注力、記憶力與學習能力。同時,音樂還能調節大腦皮層的活動,改善睡眠質量,增強免疫功能。應當高度珍視音樂的價值,大力推廣音樂教育和音樂康療。一方面,通過教育讓更多人從小接觸音樂,培養對音樂的熱愛,為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和個人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進一步推動音樂康療在臨床、社區以及各類心理輔導機構中的應用,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受益。讓我們用心聆聽音樂的語言,用實際行動傳播音樂的魅力,共同創造一個因音樂而更加美好的世界,讓每個人都能在音樂的滋養下,綻放出自信與活力的光彩。
引用
[1]蔡元培.美育與人生[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20.
[2]于潤洋.音樂美學史學論稿[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3]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4]高天.音樂治療導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作者簡介:劉欣(1989一),女,陜西西安人,本科,二級演奏員,就職于陜西歌舞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