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留守兒童較多,有限的閱讀積累限制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發展。傳統的“輕閱讀積累,重知識講解”的教學方式,也造成了學生讀寫“兩張皮”的現象。如何實現讀寫融合,從知識輸入轉化到能力輸出呢?通過幾年實踐探索,筆者構建了“四環節\"讀寫融合教學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明確主題,群文薦讀
筆者首先立足教材單元目標或社會熱點,與寫作指導課結合起來,明確主題。其次,根據主題精選 3~5 篇關聯文本,形成“ 1+X ”群文閱讀體系。最后,推薦不同作者相同主題的文本,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敘事技巧;對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中的素材進行整合,幫助學生從多個層面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寫作特點,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根據某一細節片段,整合具有此細節特點的文章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發現寫作規律,為后續寫作提供素材與范式。
美文回放,多維互動
筆者采用“三階展示法\"安排閱讀匯報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發展核心素養。
基礎層:通過思維導圖、讀書卡、讀書小報等梳理文本脈絡,展示好詞佳句。進階層:通過自由誦讀、小組合作演課本劇、唱誦等形式,展示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創新層:通過繪本、短視頻等進行跨媒介表達,展示獨特解讀。
三個階段的展示活動,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深度賞析,方法提煉
筆者圍繞單元目標,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從布局謀篇、內容情節、寫作特點等方面開展多元對話,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語言特點及飽含的情感,提升寫作能力。
類似點撥法:通過例文精講,品析語言,把握寫作方法。例如,《詹天佑》一課\"勘測線路\"部分的3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先講詹天佑遇到的困難,再講他如何渡過難關。在講授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先讓學生通過“讀(初步感知)一思(遇到哪些難題,如何克服)一議(分組交流,各抒己見)一悟(感悟詹天佑品質)\"四步閱讀法學習其中1個自然段,再用此法學習另外2個自然段。然后,筆者出示類似結構的文章,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自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片段分享法:分享細節描寫的片段,聚焦關鍵詞句,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例如,教學《鳥的天堂》一文中描寫榕樹葉子的一段話時,筆者讓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榕樹枝繁葉茂、生命力旺盛的詞語,體會細節描寫中一字傳神的表達效果。
思維建模,遷移創新
筆者通過資源整合,讓學生將所學的方法、積累的素材定義建模,經歷從“技法模仿\"到“個性創作”的轉化過程。這一環節,筆者注重隨文寫作訓練,將閱讀和寫作有效融合。
仿寫訓練。一是仿寫句段。捕捉精彩生動、描繪形象的句段,讓學生進行仿寫,掌握片段描寫的方法。二是仿寫課文。從課文的立意、選材等方面進行仿寫,掌握文章的寫作技巧。
擴寫訓練。針對課文中的詞句進行擴寫訓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錘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
想象訓練。讓學生以原文為起點,展開合理想象,為寫想象作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讀后感訓練。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找出感受深刻的句段,結合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感悟。
經過幾年實踐,學生的閱讀參與率、語言表達合格率、優秀習作獲獎率直線上升。當學生的讀書筆記開始出現個性化的批注,作文頻頻出現在各級報刊上時,筆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四環節”讀寫融合教學模式煥發出的強大生命力。它不僅重塑了“輸入一轉化一輸出”的學習閉環,形成了合二為一的高效訓練模式,更讓學生在文字世界里找到了情感共鳴和表達自信,真正實現了核心素養的內化與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