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23年的教學經歷,讓我在語文課堂上逐漸成長起來,課改理念也不斷更新。
有這樣一句話:“我的地盤我做主。\"那么,課堂究竟是誰的地盤?相信大家會異口同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我讓自己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不斷探索適合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敢說敢言”到\"能說會言”。
一、作文教學顯合作
(一)作文課堂小合作
我讓學生互評互改作文,是培養他們評改作文的能力。我提出評改要求:1.不改。不改動文章原意,尊重小作者想法。一邊朗讀,一邊批改,仔細推敲。2.改。統一修改符號:錯別字畫“圈”,病句畫問號,好句畫曲線。3.評。小組合作,每個成員各抓住一個方面,說出感受,進行匯報。
(二)作文課堂大合作
從小組評到全班評。每一輪選出兩個小作者的作文,進行全班評講。以“你更欣賞誰的作文,談談感受\"為主題,指出優點,現場評價。在作文講評中,我經常聽到學生發言:“我欣賞A的作文,語言平實,感情很真實。\"“我欣賞B的作文,他的一連串動詞用得很準確,讓我能夠想象到當時的情景,我會跟著做動作。\"\"C對考試前的心理描寫讓我想到了自己。”這使作文課堂成為學生傾聽、交流的輕松課堂。
作文分享從課代表開始,以“我想聽一聽某同學的作文”過渡到下一輪。這樣,讓傾聽者更加認真,讓小作者更加重視。我發現,小作者往往挑選自己的競爭對手或好朋友的作文來展示,通過欣賞、點評,大家既增進了友情,又調動了寫作的積極性,同時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二、優化作業為減負
(一)考前無作業
考試前無作業,在我的班級已實踐了4個學期。通過調查,我發現學生復習時的課業負擔很重,優等生也要透支精力來完成作業,何況中等生、學困生,寫作業簡直成了“熬夜戰”。復習期間作業多成了普遍現象。學生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哪個教師嚴,哪科作業就完成得好;教師略有放松,學生也隨之放松。但仔細想,海量的作業能收到好的復習效果嗎?就連學生第二天上課的精力都得不到保證。我越想越肯定——作業改革勢在必行。
考試前無作業的大膽嘗試,讓我和學生嘗到了甜頭。當然,考試前無作業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制訂科學、系統的復習計劃,抓好課堂教學。
(二)量身定作業
我常常在課改中聽到“彈性作業”“階梯作業”,也在平時的教學中努力實踐。去年暑假,我大膽地嘗試了“量身定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期末考試的答題情況,定制專屬暑期作業,如:“搜集50個病句,進行修改練習”“搜集20道排序練習題”“讀2本好書,寫出讀后感\"“把本學期的四字詞語抄寫一遍,并填空運用”之后,我對每一項作業進行審批,達到要求的給予簽名;達不到要求的,我引導學生修改。這一項活動,讓我看到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興趣,看到了他們滿滿的收獲。
三、課堂改革因“道德”
在語文課堂中,一篇課文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幅美麗的畫卷,一個深刻的道理…這一切的美好,都在40分鐘課堂中展現,不要讓不和諧的因素影響了課堂。我的課堂中沒有“請坐”,那是因為我讓學生養成了回答完即坐的習慣。
一次,D同學回答問題錯誤,我看到了他眼神中的膽怯和緊張,簡直無法再投人學習。而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學到知識,鍛煉能力,得到發展。只有讓學生的心情平靜下來,他才能更好地投人學習。教師的疾言厲色,只會讓課堂教學與“道德\"擦肩而過。選擇合理的方式、冷靜的態度來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原則就是“打造有道德的課堂”。在我的課堂上,無錯誤、無批評,有的是交流、認可、欣賞,這也是教師的智慧。
(責編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