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起始階段,計算能力是他們未來數學學習的基石。然而,傳統計算方法教學往往過于注重機械記憶和重復練習,忽視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還影響他們后續的數學學習和整體發展。因此,如何聚焦算理算法,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理念與實踐:共研共進,理法入心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關鍵時期,但傳統教學方式忽視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為解決此問題,筆者作為學校二年級數學學科組組長,牽頭在本年級組建了一支研讀課標、集智磨課、共研共進、啟智創新的數學教師團隊。團隊成員深人研讀課標,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同時,團隊成員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借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摒棄了傳統的機械記憶和重復練習,轉而注重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學中,我們創設真實情境,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探究算理,理解算式的意義和運算規則。同時,在匯報交流中,我們特別強調算法的多樣化和優化,并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算法,引導他們選擇最優的算法進行計算。
二、調查與反饋:雙向互動,定標定向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教師的教學現狀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在本學期初、中、末分別制作了教師計算教學現狀調查問卷和學生計算能力現狀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問卷,我們掌握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后續的教學策略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在掌握教情、學情的基礎上,我們年級數學組動態設定了小目標,并不斷改進算理算法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
三、策略與探索:“動·畫·說·用”,算理明心
(一)動手操作:直觀理解,動中學算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易分散。為了規避算理算法的枯燥性,我們在探究過程中注重讓學生“動\"起來。如探究時借助小棒、圓點、鐘表等學具,我們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擺一擺、圈一圈,幫助其直觀地理解算理。
(二)畫圖表示:形象展示,畫中解算
除了動手操作,我們還注重引導學生將數學“畫”出來,通過畫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例如,在教授“加減混合運算”時,學生畫小棒圖、條形圖、線段圖來表示數字,通過畫圖來理解加減法的運算過程及運算順序。學生通過畫圖,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圖形,從而更加直觀地理解算理。在乘法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理解算理。例如,在教授\"2、3、4的乘法口訣”時,讓學生畫出相應的圖形來表示乘法算式,如用三角形表示3個4相加,用小花朵表示5個2相加等。
(三)言說算理:邏輯表達,說中悟算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說\"算理,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算理,并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初學階段,學生可能會“亂說”或“無章法”地說算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教師的引導,他們逐漸學會了“有理有據\"地說算理。在課堂上,我們更是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算理,培養他們的多樣化思維和創新能力。在“說”算理的過程中,我們還自然地引導學生進行優化選擇。通過比較不同算法的優點和缺點,學生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進行計算。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選擇能力和優化意識。
(四)趣味應用:拓寬思維,用中深化
在掌握了基本的算理算法后,我們進一步引導學生玩轉算法,拓寬思維,通過趣味化練習和應用,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計算能力。如課后設計了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玩”來尺、“玩”小報、“玩\"漫畫等,學生在玩中鞏固所學知識。這些活動既有趣又富有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同時,我們還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創設小超市真實情境,學生計算購物時應找回的金額;創設觀察本班課程表的真實情境,學生計算一周上課的總節數等。這些應用活動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又能夠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成果與反思:數說成長,共促發展
(一)教師成長:理念升華,教學共進
在教學過程中,組內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本學期我們深入對照課標,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觀看名師講座和培訓,拓寬了視野和思路,獲得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組內教師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課堂變革:互動合作,研中共進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課堂互動和合作學習。我們創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探究算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我們還注重課堂觀察和反思,通過互相聽課和評課等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合作學習方面,我們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等方式,鼓勵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借鑒,共同解決問題。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還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三)學生進步:法中有理,思維拓展
通過“一動二畫三說四用\"的教學策略,本組教師的教學實踐收到顯著成效,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高。他們不僅能夠準確、迅速地完成計算題,還能夠運用所學的算理和算法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趣味“畫數學”趣味“說故事”趣味“巧應用\"等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他們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在實踐中拓寬思維。
(四)資源豐富:實用多樣,支持教學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教學課件、教案、練習題庫、教學視頻、拓展課程等。這些資源不僅為本年級教師開展計算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還為其他年級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參考和借鑒。我們團隊制作的教學課件圖文并茂、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設計的教案規范具體、易于操作,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匯總的練習題庫題型多樣、難度適中,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錄制的教學視頻直觀形象、易于理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開設的拓展課程豐富多彩、富有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五、總結與展望:持續研究,共創未來
本研究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教學策略和實踐,有效提高了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年級基本功素養比賽中,學生達標率在 98% 以上。這一成績不僅體現了教學策略的有效性,也反映了學生在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方面的顯著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動手操作、畫圖表示、言說算理和趣味應用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在實踐中拓寬思維。然而,教育的征途從未停歇。我們深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只是數學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讓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繼續深化對算理算法的研究,探索更多元、更生動的教學方法,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打破學科壁壘,讓學生在跨學科的學習中體驗到數學的廣泛應用和無窮魅力。同時,我們還將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數學實踐活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責編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