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當下,提升教育質量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成為關鍵任務。名師工作室作為教育領域的重要力量,在教育生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一方面,它通過開展教學示范、組織專業研討、實施師徒結對等多元活動,助力教師突破專業發展瓶頸,實現職業生涯的進階;另一方面,教師的成長又直接作用于學生,有利于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教師與學生的生命活力被充分激發,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綻放出獨有的光彩,共同推動教育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一、與夢想一起遠航
夢想是放飛未來的翅膀。從小,我就懷抱“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的情愫。1996年畢業后,我帶著對教育的簡單理解,懷著滿腔的熱情,與學生共苦樂,享受著初為人師而又擺脫不了煩惱的一段美妙時光,于懵懂中度過了最初10年教育生涯。
2010年,我開始擔任學校副校長,意識到單憑一腔熱情和踏實工作還不夠,于是更多關注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我先后主持參與了16項課題,并多次參加省市優質課、示范課、觀摩課教學活動。在實際工作中,我注重將德育和心理教育相結合,于2009年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2012年被評為河南省名師,2016年建立自己的工作室,2021年工作室被評為市三星級名師工作室,個人也獲得多項榮譽。
截至目前,29年的教育生涯,驗證著我對教育事業的一片丹心,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教育要與時俱進。我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也曾多次被學校派到外地做學術交流。我把壓力變為動力,從不斷的學習、嘗試、反思中收獲教育的快樂。我想,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份美好的愿景,平凡的工作需要有偉大的追求來定航,平靜的生活需要用滿腔熱血去沸騰,平常的日子需要用責任感去改寫。
二、與同伴一起成長
作為“我能”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我以多種形式開展教研交流活動,發揮工作室的引領、輻射作用。每當回憶起到洪河屯、上毛儀澗、安豐等地的送教活動,我都記憶猶新。帶著對教育的一顆赤誠之心,以及精心準備的教學課程,我到偏遠地區去送教交流。學校的熱情支持、同行的智慧碰撞、師生的課堂互動,都給予我一種做教育人的深深滿足感。我覺得自己的價值有了更高體現,更增加了做一名有教育溫度的教育人的決心和信心。
作為安陽市“星火計劃”的導師,我緊緊圍繞“星火計劃\"培育活動幫扶工作的相關精神,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有效引導和促進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幫助他們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加快他們成為專業化教師的步伐,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作為安陽市“鄉村首席教師工作室\"建設的指導教師,我與洪河屯鄉、安豐鄉、磊口鄉及龍安區首席教師工作室聯動,對工作室的前期建設和后期工作開展做出具體指導,發揮名師、首席教師的輻射、引領作用,不辱使命,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三、突破瓶頸,不斷創新
(一)明確工作室理念,加強工作室建設
1.做好工作室成員梯隊建設
第一梯隊,精選思想素質硬、業務能力強、積極追求上進的學科帶頭人和省市級骨干教師擔任聯盟學校工作室和學科工作室的主持人,主要負責工作室的工作對接和教研開發工作。第二梯隊,選擇學校骨干教師,不僅學科業務強而且組織能力強,負責組織各學科工作室日常的教育教研實踐活動。第三梯隊,選擇青年教師和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工作室為年輕教師搭建更多參加各類活動的機會平臺,發揮年長教師的教學經驗優勢,促其傳經送寶,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和干勁兒。
2.建設工作室聯盟
在“我能”名師工作室的總體指導下,我們建立了多個學科的工作室聯盟,如初中語文“一滴水\"工作室、初中數學“數獨\"工作室、初中英語“Twinkle\"工作室、初中文綜“德宏\"工作室、初中理綜“博揚\"工作室、初中體衛藝“乘風破浪\"工作室、小學語文“向陽花開”工作室、小學數學“七巧板”工作室、小學綜合學科“三草兩木\"工作室、水冶鎮第一實驗中學“啟能\"聯盟工作室、安豐第一中學“星火燎原\"聯盟工作室、洪河屯第一中學“靜心”首席教師聯盟工作室、安陽市第十四中學“新起點”工作室。工作室結合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校本教研,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3.創新工作思路
抓思想:用思想指引工作室成員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建立“紅馬甲”志愿者服務隊,參加多種志愿活動,心理健康服務、名師送教服務、校園建設義務勞動我把其看作提升工作室成員師德修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不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的考驗;組織引領工作室成員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師德師風主題活動,開展師德征文、朗誦、案例評選和思政課題研究,增強成員文化自信,加強心理建設,實現自我成長。
帶隊伍:按照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自然之道,構建“1239”工作模式,實現塔式輻射帶動作用,吸收一批、發展一批、壯大一批、帶動一批、影響一批,引領和帶動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確保工作開展的延續性,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找問題:以探究的方式捕捉新課程教學問題,開展草根化研究,把問題變話題,以問題做課題,踐行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科學研究。近期,工作室的主要工作是結合“雙減\"減負增效要求、結合新課標在教學中的落實、結合“我能”思維課堂、結合我校常規管理提升年的要求等,開展各項教學研究活動。
抓落實:開展寒暑假主題讀書交流活動,提升內涵;與身邊的名師、骨干教師結對,利用網絡資源拓寬教師視野;開展專題教研活動,把日常工作科研化,把科研工作實踐化,先后開展“落實新課標”“課堂行為規范”“教學常規”“關注課堂中的學生成長\"等專題實踐研究;開展送教下鄉、示范課觀摩等,加強與同行的交流與切磋,博采眾長。
(二)開拓創新工作模式,彰顯教育教研活動特色
1.特色一: *1239* 工作模式
“1\"即一個“我能”總工作室,“2”即中小學兩個學段,“3”即三個聯盟工作室,“9”即中小學共九個學科的工作室聯動模式。具體而言,“1239”工作思路,一是實現點的聚集,夯實底盤,完善個人成長檔案,督促個人成長;二是實現線的延伸,捋順并規范各學科工作室活動,為個人成長提供平臺;三是實現面的輻射,共享智慧,分享各科、各部、聯盟學校的工作室成果,最終實現“我能”相互鼓勵、相互欣賞、組團發展、共同前行。
2.特色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實踐,以愛育愛
實施“從‘心'出發”校本課程,借助市心理健康志愿者活動、學校心理咨詢室,以及名師課堂、心理沙龍、心理團建等活動,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學習,引導大家加深自我認識,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并通過改變自已來改善工作和生活狀態,提高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數,努力實現工作室的行動誓言:我能用主體喚醒主體,用心靈呵護心靈,用智慧點燃智慧,用生命照亮生命。
工作室以“專業引領、同伴互助、交流研討、共同發展”為宗旨,以校本教研為先導,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網絡為交流載體,以師德修煉、理論學習、教學研討、課堂觀摩、網絡教研、心理沙龍、專家引領為主要研修形式,融科學性、實踐性、研究性于一體,展示教師精彩紛呈的教育教學和生活風采,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助力教師幸福生活。“我能”是一種積極的自主創新精神,更是一種勇敢承擔責任、踐行教育初心使命的行走方式。我想,能不能成為教育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走在通往教育家這一目標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