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打造一支具備高水平職業道德素養的教師隊伍,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要求“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為加強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近年來,黨組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從高位引領筑師德根基、鑄魂賦能探培育路徑、嚴管厚愛強考評約束、典型引路營尊師風尚四個方面系統謀劃,綜合施策,持續發力,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新鄉共涌現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1名、全國最美教師1名、河南省師德標兵2名、河南省教書育人楷模5名、河南省最美教師13名。
高位引領,筑牢師德建設的發展之基
壓實領導責任,引領師德“正能量”。新鄉市教育系統領導班子積極踐行教育家精神,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堅持問題導向、基層導向、效果導向,創新實施以市縣校教育部門領導班子“聽一次課、陪一次餐、推一次門\"為核心內容的“三個一\"調查研究活動。通過一系列\"微改革\"舉措,及時發現學校在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專業成長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推動全市教育系統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和治理模式上實現轉變。如市教育局領導在新鄉市實驗小學聽課后,立即幫助青年教師分析教學得失,明確改進方向。截至目前,“三個一”活動已覆蓋1753所學校,累計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1000余項,挖掘基層典型經驗100余例,有效營造了務實敬業的干事氛圍。
健全長效機制,確立師德\"硬標準”。研究制定《新鄉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實施方案》《新鄉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實施細則》等多個文件,為教師職業行為劃清底線、明確紅線。將師德師風建設成效納入對縣(市、區)教育局及局屬學校年度目標考核體系,作為各級文明校園評選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重要內容,充分發揮目標管理的“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
形成教育合力,實現監管“全覆蓋”。著力構建“教育行政部門主導、學校主責、家庭參與、社會監督”的多元共治體系,明確各方在師德師風建設中的責任邊界,通過定期召開專項會議、強化家校溝通等方式,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如衛輝市頓坊店鄉前稻香完全小學創新推出“星空家長會”一利用夜間田間座談的形式,讓教師與家長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中深入交流,打破傳統會議模式的局限,有效促進家校共育。此外,全市暢通師德投訴渠道,建立定期通報和典型案例曝光機制,實現社會監督有途徑、違規行為有震懾。
鑄魂賦能,深化師德養成的培育路徑
構建全鏈條師德培育體系。嚴把“人口關”,將師德規范作為新人職教師崗前培訓必修課;強化“發展關”,將師德教育貫穿于教師日常研修、名師骨干培養等各個環節。按照省教育廳統一部署,每年設定師德教育主題,各縣(市、區)及學校結合實際,廣泛開展主題征文、案例征集、演講比賽等多樣化活動,實現師德教育“年年有主題、校校有活動、人人受教育”。如新鄉市第一鐵路小學為新人職教師配備師德導師,通過“五個一”成長工程,即每日一次教育觀察、每周一次談心交流、每月一次家訪實踐、每季一次師德反思、每年一次成長敘事,快速提升新教師的育人能力。
強化價值引領與文化浸潤。深入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教師日常言行。鼓勵縣(市、區)和學校發掘本地本校的師德先進典型,提煉具有區域、校本特色的師德文化,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努力使高尚師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廣大教師共同的精神追求。如新鄉市金龍學校將9月定為尊師文化主題月,構建“表彰一互動一傳承\"三位一體活動體系:舉辦教師節表彰活動,學生為受表彰教師繪制師德畫像,美術教研組利用教師紀念照及優秀畫像打造“師德長廊”,成為校園文化新地標。
搭建平臺賦能教師專業成長。新鄉市注重教師業務能力持續提升,激勵教師秉持勤學篤行的躬耕態度,以輝光日新的精神踐行以文化人的使命。2025年,市本級安排教師培訓資金800余萬元,專項用于教師繼續教育,計劃培訓學科教師5000余人次。構建市級中小學教師梯隊攀升體系,強化名師工作室建設,為工作室成員開辟成為市級骨干教師和名師的綠色發展通道。截至目前,中原名師、市掛牌名師已累計培養市級骨干教師200余名。同時,新鄉市開展“百位名師進千校\"活動,組織中原名師、省市級名師及新鄉師德先進群體對口支援薄弱學校,以高尚師德引領教師群體思想進步,以精湛業務助推一線教師成長。2025年已舉辦師德宣講1場、名師大講堂2期,各級名師約190人參與送教,以公開課、示范課和專家講座的形式為鄉村師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嚴管厚愛,強化師德考評的剛性約束
嚴格落實師德考核“第一標準”。建立多維度、全過程的師德考核評價體系,綜合采用自評、同事互評、學生評議、家長反饋、學校考評等多種方式,力求全面、客觀、公正。一些學校還積極創新實踐,如長垣市南蒲街道樊屯小學為教師建立“師德成長檔案”,實施“正向行為積分\"和“預警指標監測”,并通過“綠、黃、紅”三色動態預警機制,實現師德表現的可視化、過程性管理。
堅持推動結果應用“動真碰硬”。將師德考核結果切實運用到教師職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聘、表彰獎勵、教師資格定期注冊的首要依據。嚴格執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制,確保標準不降低、執行不走樣。對師德表現優異者,在晉升、評優中予以傾斜,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對存在問題者,依法依規予以約談、調崗乃至清退,堅決維護師德標準的嚴肅性。對于師德問題頻發的學校和縣區,若相關單位和責任人落實師德師風建設責任不到位、造成嚴重后果或惡劣影響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典型引路,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系統選樹與立體宣傳。通過有計劃、分層次、多角度的方式,深入挖掘和生動講述新鄉教師故事,持續打造和提升新鄉師德品牌的影響力。近年來,新鄉市相繼推出幼教楷模郭文艷、“小麥專家\"茹振鋼、特崗教師任明杰、“廚師校長\"趙有尚、“改革先鋒”蔡瑞昌等一批覆蓋各學段、代表性強、影響面廣的先進典型。他們生動展現了新鄉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胸懷大愛的精神風貌,成為新鄉閃亮的教育名片。我們綜合運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平臺,深入報道他們的感人事跡與崇高精神,并通過組織巡回宣講、專題學習等活動,生動講述新時代教師的育人故事,有效引導廣大教師見賢思齊。近3年來,累計舉辦師德主題巡回報告20余場,積極營造了崇德向善、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
健全表彰與長效關懷。新鄉市構建常態化、梯次化的表彰獎勵體系,學校每年教師節表彰優秀教師、師德先進個人等,市級每5年由市委、市政府進行高規格表彰,增強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獲得感。同時,持續完善教師關懷機制,在醫療健康、文化提升、交通出行、生活服務等方面,為廣大教師提供優惠政策。如每年組織教師免費體檢,開展心理健康講座與輔導,建立健康檔案;新鄉市新華書店為教師提供購書優惠,平原博物院為教師提供免費參觀服務,新鄉市工會開展教師群體單身聯誼等活動,切實提升教師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未來,將繼續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鞏固現有師德師風建設成效,深化制度創新,強化典型帶動,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師隊伍,為河南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新鄉力量!
(作者系黨組書記、局長)
(本欄責編 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