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學習主題,深度參與、構建、反思而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學習進階理論是一種關注學生學習發展和認知能力提升的教育理念,它強調教育者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合適的教學資源和活動,以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化學閱讀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讀懂特定的化學信息。學習進階理論下的化學閱讀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最終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一、化學閱讀教學現狀
一是缺乏對學生化學閱讀方法的指導。化學獨特的學科特質,決定了化學閱讀不同于通識閱讀。有效的閱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獲取知識。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師缺乏幫助學生掌握科學且有效的閱讀方法的意識,認為閱讀和化學學科無關,對學生閱讀方法缺乏有效指導。
二是缺乏對學生學科閱讀思維的培養。教學實踐發現:學生最怕文字、圖像多的題目。很多學生表示:在閱讀化學題目時,只能識其字而無法解其意,挖掘不到重要信息,從而導致做題的效率和準確度都比較低,最終導致喪失學習化學的信心。教師在進行化學閱讀教學時缺乏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建立化學學科領域閱讀思維的意識。
三是缺乏對學生化學閱讀興趣的培養。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大多數化學教師認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文科教師的事情,忽視化學閱讀的重要性,缺乏培養學生化學閱讀興趣的意識。
二、指向深度學習的化學閱讀教學策略提出與實施
指向深度學習的化學閱讀是對化學特定領域內容的識別、提取與應用,是在通識閱讀的基礎之上、具有化學學科思維的閱讀,在不同時期教師應采取不同的閱讀教學策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一)教學策略一: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術在閱讀初階,教師引導學生適時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化學閱讀,逐漸掌握閱讀技術。
1.運用問題引導閱讀法
通過設置問題引導閱讀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內容。如在布置閱讀任務時,教師通過“這部分內容講述了什么?怎么講述的?講述的目的和價值是什么?”三個問題幫助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由淺人深,調動學生的思維,引發深度思考。這種以問題為載體的閱讀方法,指向性強,避免泛泛而讀所導致的讀后不知所云的問題,很好地提升了閱讀效率。
2.運用分層次閱讀法
依據具體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檢視閱讀、分析閱讀、輔助閱讀。當學生只需要了解知識輪廓時進行檢視閱讀,做基本概括性架構。當內容需要深層次理解時,學生需要做分析閱讀,內化知識、寫出大綱、整理知識架構。當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學生需要進行輔助閱讀,通過查閱其他的文獻資料來輔助閱讀學習內容。通過分層次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內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3.運用提出問題閱讀法
提問題能夠體現一個人的思考力、洞察力,反映了一個人快速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體現一個人積極的態度。《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幫助學生發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閱讀前,教師給學生布置提問任務,閱讀后讓學生依據內容列出問題并互相解答。學生為完成提出問題任務會對文中信息進行推理、歸納和演繹,從而更深入理解文章的意義和結構。
(二)教學策略二:培養學生建立學科閱讀思維
在閱讀中階,培養學生運用化學學科領域思維進行閱讀,建立學科閱讀思維。加強學科思維模型訓練,能培養學生學科思維習慣,增強化學語言辨識力,提升大腦的觀察力與判斷力。
1.通過學科大概念引領構建知識體系的閱讀思維
閱讀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建立物質的組成、類別、結構、性質、用途、制備等之間的關系。通過閱讀了解物質之間的轉換關系,結合物質的分類,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由某元素構成的物質之間的關系圖:在認識某物質的過程中,從組成該物質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入手,去閱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也就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到的“位、構、性\"認知模型。學生通過各種認知模型去閱讀,不僅能夠準確把握知識點的聯系,還能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思維。
2.化學實驗閱讀思維
綜合類實驗題是高考的必考題型之一,其特征是綜合性強、難度大。在進行專題訓練時,對于不同類型的實驗題,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閱讀思維的培養。例如,無機制備類實驗,學生在做這類題時,首先要明確要制備的物質是什么,再根據實驗原理選擇適合的試劑,根據試劑的狀態及反應條件,選擇反應裝置,最后對應的是產物的凈化、收集、尾氣處理。
3.化學工藝流程閱讀思維
閱讀化學工藝流程時,一是了解生產什么產品,反應物是什么,發生了什么反應,該反應造成什么后果,對制造產品有什么作用;理解流程的含義和所解決問題的思路。二是可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工藝流程中的各個步驟和反應過程。閱讀時抓住關鍵點:一切反應或操作都是為獲得產品而服務;從問題中獲取信息,幫助解決問題。
4.采用文字內容與實驗、模擬、模型相結合的閱讀思維
學生在閱讀關于分子結構和化學反應的知識時,利用分子模型來直觀展示分子的三維結構和原子間的相互關系。教師還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來模擬分子的行為和反應過程配合閱讀,這種模擬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分子的性質和反應路徑。學生在遇到習題中設計的實驗,通過文本閱讀很難理解時,教師通過演示真實實驗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建立圖形、文字語言與實際實驗聯結的思維。
(三)教學策略三:強化學生養成化學閱讀習慣
一是在閱讀中階,教師通過化學閱讀作業量化設置,強化鞏固學生掌握閱讀技術、建立學科閱讀思維,激發化學閱讀興趣,養成化學閱讀習慣。
對中學生化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應從合理設置閱讀作業,進行刻意閱讀練習開始。課堂上,教師依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思維進行精讀。學生閱讀的同時逐漸形成閱讀技巧、方法和學科領域閱讀思維。課外采取多種內容形式進行作業布置。另外,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閱讀,了解前沿科技成果,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
二是在閱讀高階,教師通過實施交互式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養成化學閱讀習慣。
交互式閱讀教學是一種可以用來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技術。教師通過組織化學閱讀經歷體驗課,學生分組討論、展示化學閱讀經歷、方法、思維過程等開展交互式閱讀教學。師生之間共同閱讀,建立共同體感的學習,會產生一種學習的興奮感。師生通過交流討論、傾聽,與他人對比、共情等,避免將個人體驗絕對化,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
三、化學閱讀教學策略實施總結與反思
基于學習進階理論,通過開展指向深度學習的化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與實施工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技能,還提升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從教師引領閱讀的初階,到依據方法、學科思維對所閱讀的內容提出問題,整理自己的思想,詮釋關鍵字詞,清楚能解決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未解決,進行自我閱讀訓練的中階,再到自我閱讀后能與其他人深人交流自己的收獲,同時也能傾聽他人的見解與收獲,產生互相激勵功效的高階的發展,較好地呈現了學生認知發展的過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落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一般課題“指向深度學習的化學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的成果。立項編號:JCJYC2207150001)
(楊玲單位系信陽市源河區教育體育局教研室,陳義云單位系信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責編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