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強調:“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p>
我們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發現:一些學生忽略了生活,不能真實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總是人云亦云,更談不上創意表達。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成為一線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著力探索在小學習作教學中進行創意表達能力訓練的策略。
走進教材,學習表達方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經過很多語文教學專家和編輯精心篩選的文章,在寫作方法上有獨到之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最佳范本。教學中如何利用好教材,是教師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如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花生與人”之間的相似之處,以及作者這樣寫作的妙處,進而引導學生在課后的小練筆中,有效地使用這種方法描摹一種事物。很多學生以竹子、梅花、路燈為寫作對象,寫出了精彩的段落。葉圣陶整理的故事《牛郎織女》很受學生喜歡,大大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還要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復述課文,把習作的方法融入自己的表達之中。
走出教材,探索創意表達的密碼
一些孩子讀了很多書,習作水平卻沒有明顯的提升,究其原因是不具備鑒賞能力,不知道該讀什么書,更不知道什么是創意表達。創意表達是指學生通過創意的思維方式,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觀點以新穎、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
鑒于此,我們可以把已經接受過重重檢閱的課內作家從嚴肅的課堂引向活潑的課外。課余時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葉圣陶文集》《琦君散文集》《許地山散文》等,同時推薦其他名家作品,如汪曾祺的《人間滋味》、沈從文的《邊城》,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為創意表達提供更多素材和靈感,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寫作的密碼,進行創意表達的嘗試。
如有學生在閱讀琦君的《月光餅》、汪曾祺的《故鄉的食物》之后,寫出了媽媽做的美食《小炒辣子雞》,用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寫出了美食給自己味蕾帶來的刺激與誘惑。一句\"聞到那飄出的略帶椒香的氣味,我直接打了一個噴嚏,口水都忍不住要流出來了”,一下子把讀者帶入了文章描寫的美食中。“吃一口,酥酥麻麻的,辣得眼睛直掉淚,渾身有一種說不出的爽快,真過癮!”“辣得我趕緊喝一口冰水緩緩氣,片刻之后又夾起一塊繼續吃起來…\"這樣的表達中有琦君的語言特色,又有汪曾祺的風格,還有學生自己對美食的品味與感受。
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創意表達能力
想要提升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要給學生創設自由表達的環境,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論是課堂討論還是習作創編,都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發揮想象力。
教師可以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進行創意表達。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一次旅行,讓他們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創意表達。教師還可以創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進行創意表達。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然后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師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通過詩歌創作、故事編寫、繪畫、戲劇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他們的思維邊界,增強學生創意表達的能力。在習作教學中,教師也要經常改變策略。有的習作重在課前指導,有的習作卻比較適合采用“情境前置,先寫后教”的策略,以此來降低寫作難度,讓學生能夠自由暢快地表達。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我的奇思妙想》,如果教師在課前做過多的指導,學生的思維就會被禁錮,可能就寫不出“奇”和“妙”,很容易出現內容雷同的現象。故而在指導課上,我重在啟發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說出自己想發明什么,它是什么樣子,有哪些功能,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創意表達的質量。學生的暢所欲言,為多樣化的寫作內容和創意表達提供了可能。隨后的習作講評課上,我及時鼓勵學生的豐富想象和創意表達,讓學生在點評中找到寫作的興趣,激發創作的欲望與熱情。
搭建展示平臺,激發學生寫作欲望
在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寫作不僅是溝通的橋梁,更是個人思想、情感和創造力的體現。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和創作欲望,我們需要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臺。它是學生展示才華的窗□,可以是校園內的文學社、校報或社交媒體等。這些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讓他們有機會將自己的作品呈現給更多人。通過展示平臺,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才華被認可,從而激發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同時,我們可以定期舉辦習作展示活動,如優秀作文展、童話創編比賽等。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創意作品,還能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和競爭意識。通過展示活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借鑒,并接受來自教師和同學的正面反饋,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在我們班,為了鼓勵學生,每次習作之后,我都會選擇優秀習作發表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或校報《寶葫蘆報》上,并擇優推薦給《天中晚報》《作文周刊》《小學生學習報》,讓更多學生在寫作中找到信心,激發表達欲望,為創意寫作提供無限的可能。
建立良好的習作評價機制,讓學生愛上寫作建立良好的習作評價機制,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寫作水平,激發寫作興趣,并不斷提升寫作能力。
首先,要制定清晰、具體、可操作的習作評價標準。此標準應包括內容的豐富性、邏輯性、創新性,語言的準確性、流暢性,以及格式和標點的正確使用等方面,應符合學生的年齡和水平,確保評價公正、客觀。
其次,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方式不應僅限于教師打分或寫評語,而可以采用自評、互評、小組評等方式,如自我反思、同伴互評、家長評價等。自我反思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主動改進,同伴互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家長評價則能讓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鼓勵。
最后,評價要及時反饋。評價是為了幫助學生改進,因此及時反饋至關重要。教師應盡快完成習作批改,并在第一時間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同時,評價內容應具體、有針對性,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以及如何改進。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鼓勵和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即使學生的習作存在不足,也應先肯定其優點和亮點,再提出改進建議,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寫作興趣。
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建立習作成長檔案,記錄其習作的每一次進步和變化。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軌跡,還能為教師提供更全面的學生習作情況,以便更好地進行個性化指導和評價。
評價機制并非一成不變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和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評價機制。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適時調整評價標準或評價方式;或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調整評價的難度和深度…
創意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它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通過各種教學策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