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建構游戲是幼兒通過操作各種建構材料,如積木、積塑、紙盒等,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生活的游戲。它對于幼兒的認知發展、空間感知、社交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要讓建構游戲充分發揮教育價值,教師有效的指導是關鍵。
一、建構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認知發展
在建構游戲中,幼兒需要對建構材料的形狀、大小、顏色等有清晰的認識,這有助于發展他們分類、比較和匹配等邏輯思維能力。建構游戲還能促進幼兒對空間關系的理解,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幼兒在搭建過程中需要考慮如何擺放積木才能使結構穩定和美觀,這是對空間認知的實踐。
(二)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
建構游戲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搭建。他們可以將幾塊積木想象成超級英雄的秘密基地,或者把紙盒組合成一個宇宙飛船。這種自由創造的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能夠突破常規思維,嘗試新的搭建方法和組合方式。
(三)社交能力發展
當幼幾進行集體建構游戲時,他們需要與同伴交流、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意見,協商分工,共同解決問題。這有助于他們提高溝通、合作和解決沖突的能力。
(四)情感表達和情緒調節
建構游戲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情感宣泄和表達的途徑。幼兒可以通過搭建來表達自己的快樂、悲傷、恐懼等情緒。在建構過程中,幼兒專注于完成任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緊張和焦慮情緒,提高情緒調節能力。
二、幼兒園建構游戲的現狀與問題
(一)教師指導不足或過度指導
有些教師對建構游戲缺乏重視,在建構游戲過程中只是簡單地提供材料,沒有給予幼兒必要的指導,導致幼兒在建構游戲中出現盲目搭建、遇到困難無法解決等問題。而有些教師可能過度指導,限制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如教師直接告訴幼兒應該怎么搭建,按照什么模式搭建,使建構游戲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二)材料投放不合理
一是材料種類單一,不能滿足幼兒多樣化的建構游戲需求,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二是材料數量不足,幼兒在建構游戲過程中會因為爭搶材料而產生沖突,影響建構游戲的順利進行。三是材料缺乏更新,建構游戲長時間使用相同的材料容易使幼兒失去興趣。
(三)建構游戲時間安排不當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由于教學任務安排緊張,給予幼兒建構游戲的時間過短,導致幼兒無法充分展開想象和完成搭建,只能倉促結束建構游戲。這不利于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獲得完整的體驗。
(四)評價環節缺失或不完善
目前,很多幼兒園在建構游戲后缺乏有效的評價,或者評價方式單一。一些教師僅關注幼兒的作品成果,而忽視了幼兒在建構游戲過程中的表現,如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無法為幼兒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
三、幼兒園建構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
(一)建構游戲前的準備指導
豐富建構知識。在開展建構游戲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觀當地的古建筑、高樓大廈等,讓幼兒直觀地感受不同建筑的風格、結構和特點。教師還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資料向幼兒介紹不同類型的建筑,引導幼兒觀察建筑的形狀、顏色、材料等,為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創意搭建提供靈感。
合理投放材料。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游戲需求,選擇投放合適的材料:對小班幼兒,可以投放一些色彩鮮艷、形狀簡單、體積較大的建構材料。對中班幼兒可以增加一些小型積木、插塑等材料,豐富建構的形式。對大班幼兒則可以提供更復雜的材料,如齒輪、滑輪等。園所要保證材料的數量充足,避免幼兒因爭搶材料而產生沖突。
激發游戲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幼兒的建構游戲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講述一個森林里小動物們需要新家園的故事,引導幼兒思考如何為小動物們搭建房子。教師可以展示一個未完成的建構作品,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讓他們想要參與到建構游戲中去完成這個作品。教師還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扮演建筑師、工程師等角色,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責任感。
(二)建構游戲中的過程指導
觀察與等待。在建構游戲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學會觀察,要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興趣點、遇到的困難等。教師通過觀察,可以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和游戲需求。同時,教師要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要急于干預,否則可能會打斷幼兒的思維和探索過程。
適時介入指導。當幼兒在建構游戲中遇到困難,或者出現危險行為時,教師需要適時介人。教師介人時要注意方法,可以采用啟發式提問,引導幼兒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幼兒之間出現沖突,教師要引導幼兒通過溝通協商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
鼓勵合作與分享。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合作建構,如幼兒園、動物園等,可以將幼兒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部分的搭建,然后再組合在一起。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材料,學會分工協作。教師可以通過表揚、獎勵等方式強化幼兒的合作行為,讓幼兒感受到合作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三)建構游戲后的評價指導
多元化評價主體。教師的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評價幼兒的作品,又要評價幼兒在建構游戲過程中的表現。幼兒自評可以回顧自己在建構游戲中的行為和想法,增強自我意識。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在建構游戲中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幼兒互評可以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多樣化評價方式。除了口頭評價,教師還可以采用作品展示、記錄幼兒建構游戲過程等方式進行評價。作品展示可以讓幼兒有機會向其他幼兒和家長展示自己的建構成果,增強自信心。教師可以設置建構游戲展示區,定期更換展示的作品。記錄幼兒建構游戲過程可以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在評價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回顧建構游戲過程,分析幼兒的行為和發展情況。這種方式更加直觀生動,有助于幼兒理解和接受評價結果。
反饋與改進。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要根據評價結果給予幼兒有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對于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優點和進步,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強化幼兒的積極行為。對于幼兒在建構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和幼兒一起分析原因,提出改進的建議。教師也要根據評價結果反思自己的指導策略是否合適,是否需要調整和改進,以提高建構游戲的指導效果。
四、結論
幼兒園建構游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教師需要掌握有效的指導策略,充分發揮建構游戲的教育價值。在游戲前,教師要做好知識準備、材料投放和興趣激發等工作;在游戲中,教師要善于觀察、適時介人和鼓勵合作;在游戲后,教師要進行多元化、多樣化的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給予反饋和改進。這些有效的指導策略,可以提高幼兒園建構游戲的質量,讓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獲得更全面的發展,為幼兒的未來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和實踐,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變化,靈活調整指導策略,以適應幼兒教育的新要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幼兒園建構游戲指導策略研究”的成果。課題批準號:2021YB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