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直播、短視頻平臺的興起,人們貌似習慣了離譜的標題和勁爆的內容,卻忘記了真實、誠信的原則底線。這不,9月4日,陜西西安就有5人因推廣帶貨策劃炒作低俗“求婚”視頻被行拘。根據(jù)通報,今年8月以來,網名“劉增慫”“蘇建武”等5人為吸粉引流、推廣帶貨,共同策劃低俗求婚劇本,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持續(xù)進行炒作,在網絡空間起哄鬧事。
為了一點流量,連求婚都可以弄成“劇本”來引流,“流量至上”思維又為大家上演了一個非常驚人的反面案例。
前不久,貴州貴陽街頭上演所謂“情侶吵架損壞豪車”的一幕,視頻中一女子貌似為“抓小三”怒踩保時捷擋風玻璃,事后警方通報顯示,那是某租車公司老板策劃并演繹拍攝的虛構情節(jié)。今年上半年,多次發(fā)布外賣小哥送餐時和顧客發(fā)生奇葩遭遇的網紅博主“眾包仔小王”也被證實其所謂“外賣員被刁難”情節(jié)基本都是虛構。
在市場逐利的沖動下,內容創(chuàng)作領域已成為“劇本化”操作的重災區(qū)。一個更比一個獵奇、無腦、爛俗的“故事”,不斷地鑿穿道德底線、降低創(chuàng)作水準,而流量卻洶涌地奔向這些“道德新洼地”,縱容著這些“劇情”泛濫成災。
“劇本化”炒作行為對社會各方面都會產生負面影響。發(fā)布者為了博眼球、賺流量而拋棄自己的誠信與道德,無下限地編撰虛假內容,惡意操弄公眾情緒,當公眾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同情心、同理心被愚弄,這些珍貴的感情會變得越來越稀缺。
虛假劇本憑借其博眼球的特性,迅速占據(jù)了大量的網絡資源和用戶注意力,致使那些真正有價值、有深度的內容反而被淹沒。當流量成為唯一的追求目標時,誠信就會被拋諸腦后。如果讓戲劇性與沖突性成為算法的根本邏輯,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網絡生態(tài)將被嚴重破壞。
面對炒作劇本亂象,需要多方合力,齊抓共管。對監(jiān)管部門而言,遏制此類亂象必須嚴監(jiān)管、重拳出擊。一方面,列出負面清單明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另一方面,要保持“零容忍”的執(zhí)法態(tài)度,此次西安公安的做法,正是執(zhí)法必嚴的體現(xiàn)。當全社會明確接收到網絡違法必被追責的信號,強大的震懾力方能形成。
法律是底線,是紅線,創(chuàng)作者的自律與社媒平臺的管控同樣重要。創(chuàng)作者應加強自律,對“虛假流量”不眼紅、不眼饞,對身邊人“虛假擺拍”的言行堅決說“不”。平臺方應優(yōu)化算法邏輯,不能僅以流量作為評價內容的門檻,同時也應收緊審核標準,對博眼球式的演繹、擺拍等視頻精準識別、限流限播。社媒平臺作為內容傳播的“把關人”,不能只追求流量收益而忽視社會責任,要建立更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對“虛構人設”“惡俗劇本”等違規(guī)內容,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攔截、早處置。
從西安出現(xiàn)的低俗“求婚”劇本炒作,到各地發(fā)生的各種虛構情節(jié)博流量事件,這些行為不僅污染網絡空間,更是對社會公序良俗的挑戰(zhàn)。
真實自有千鈞之力,它所帶來的驚喜與溫度,遠勝于任何處心積慮編排的劇本。受眾的感動,應來自未經設計的真誠與不期而遇的共鳴,而非刻意設計的“淚點”“怒點”“燃點”。
唯有堅守法治底線、恪守道德準則,讓優(yōu)質內容代替低俗炒作,讓理性傳播代替起哄鬧事,從根本上重塑價值觀念,形成崇尚真實、尊重誠信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才能真正讓網絡空間回歸清朗,讓誠信理念充滿每個人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