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我完全是個‘小白’。工作一段時間后才發現,紀檢監察工作跟想象的不一樣,并不都是刻板的。更多的時候,既要守住紀法底線的‘剛性’,也要傳遞出組織關懷的‘溫度’。”日前,通過緊缺選調進入西部某市紀委監委工作的李瑩瑩回憶起剛工作時的情景說。
近年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不斷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將一大批高素質干部充實進紀檢監察隊伍。跟李瑩瑩一樣,許多名校畢業生通過選調或公招的方式進入紀檢系統。
985或211名校、黨員、法學專業、法律職業資格證書(A?類),這些標簽成為李瑩瑩等紀檢系統新進人員的重要“入場券”。此外,還有不少人是從其他單位、其他崗位或通過人才引進方式進入該系統。
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對紀檢監察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強調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鍛造高素質專業化紀檢監察隊伍。那么,新入職紀檢系統的干部,要經過哪些“關口”,才能在實戰中錘煉出本領?
“我原來是政法干警,前年通過公開遴選進入區紀委監委工作,后面又去了鎮上當鎮紀委副書記。”某鎮紀委副書記劉杰介紹,之前身邊有不少同事通過遴選進入紀檢監察系統。
除了政法部門,還有一些年輕干部通過商調等方式進入系統,減少了“從零開始”的時間成本。
“我之前在鄉鎮黨政辦,后來被抽調到縣上參與巡察工作,在日常監督檢查、查找問題線索等方面有一些經驗積累。”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劉濟說,去年自己被調到縣上,從事日常監督、材料撰寫方面的工作。
某市紀委監委組織部負責人劉暢介紹,以往地方紀委監委“進人”方式主要是遴選、商調、考調。近年來,隨著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紀檢監察干部的政治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相關政策影響下,紀委監委機關“進人”方式正在發生變化。
以劉暢所在的市為例,今年其紀檢監察系統所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了16人,公務員招錄了3人。其中,大多數為法學專業,也有部分人為財政、金融、偵查、會計、審計等專業,覆蓋本碩層次。
“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剛好在人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把派駐在醫院和學校、國企紀檢組的事業編制收回市紀委監委進行了統一管理,所以就拿出來公開招聘。在這之前,我們一般還是以公務員招錄為主,人才引進或公開招聘為輔。”劉暢表示,公務員招錄、人才引進這兩種方式,可以讓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紀檢監察隊伍,提升隊伍整體素質。
蘇吉晨便是通過人才引進進入體制的。“我是2023年通過眉山市彭山區的高層次人才引進進入到紀檢系統的。學的是新聞傳播專業,前期在信息技術中心工作,后面又到黨風政風監督室輪崗學習。”
交通的便利也讓一些想考公回家的高校畢業生有了更多選擇。“可能畢業的那年老家剛好不招人,也可能不好考,她就選擇了考高鐵沿線的縣城。比如,我們這到云南昆明就兩個小時的高鐵,很方便。”宜賓市長寧縣紀委常委楊蓉提及,去年公招了一名老家是昆明的畢業生。這名畢業生直言不諱地表示,之所以考入長寧的紀檢機關,就是看中了這里的區位優勢。
與之形成對比,一些區縣因為沒有高鐵站,區位優勢不明顯,人才流失較嚴重。“我們每年都有人考走。今年加上考走的,一共空了7到8個編制出來,打算今年底拿出來公招。”某縣紀委常委表示。
而除公務員招錄考試、人才引進外,有的地方還探索其他“進人”方式,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紀檢監察隊伍。比如,去年山東省縣級紀委監委開展專項招錄,通過限定招錄對象的范圍和報考門檻,可以實現簡化流程,周期更短、匹配度更高。
確定渠道后,如何進入體制?從筆試、面試到政治審查、體檢,紀檢監察機關都有著嚴格的程序。除了遵循一般程序外,紀檢監察系統招錄人員還有其他考量。
“如果是走公招、選調這些渠道,那么筆試內容就是公務員考試的內容。筆試考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以及申論合卷或綜合能力測試,面試多為結構化。”劉暢表示,但紀委監察機關在招考時,一般會限定專業。
“對一些專業的限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是有要求的。這也是紀檢監察工作‘三化(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的一個部分。”劉暢說,紀檢監察機關近年來更傾向于選擇復合型專業化人才,比如以法學為基礎,疊加審計、財會、信息技術、公安偵查、金融學、計算機等專業。
劉暢介紹,比如在招錄緊缺選調生的過程中,其所在機關限定了法學等專業。單位把對專業的需求報給市上,市委組織部統一組織考試。選調生進來后,再根據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并結合選調生的意愿來進行統一分配。
李瑩瑩表示,當時自己考入后,填報了三個意向單位,包括檢察院、法院和紀委。“可能是檢察院和法院的名額比較少,也可能是紀委更缺人,總之最后被分配到了紀委。”
此外,在人才引進中,專業能力也是考察的重點。在某市紀委監委組織的一次人才引進面試中,就設置了專業能力測試環節。“我們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評委團,對考生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進行現場考核。比如,對于學金融專業的考生,會讓他們分析一些金融領域的腐敗案例,考查其對金融知識的運用和對腐敗問題的分析能力。”該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被招錄后,單位會根據新進人員的專業能力來匹配崗位,達到人崗相適。“我們一般會根據其所學的專業,安排合適的崗位。”楊蓉表示,比如,對案件審理崗位,會重點關注新進人員的法律專業知識和運用能力;對于紀檢監察信息化崗位,需要新進人員具有計算機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專業能力。
今年8月,進入某市紀委監委機關的徐可,研究生畢業于西南交大信息安全專業。其進入機關后,從事的便是大數據分析與輿情監測方面的工作。“我們是通過面試的方式直接進來的,因為這個崗位有專業限定,報考的人比較少,最后通過結構化面試進來的。”徐可說。
“我是學漢語言文學的,去年7月份通過省考進入單位時,因為之前沒有接觸過法學、監察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所以在面對大量的黨紀法規條文時,感覺有些無從下手。幸好有領導和同事的指導,讓我逐漸熟悉了工作的內容。”眉山市彭山區紀委監委干部趙明林說。
“一般三年才能入門,五年才能帶隊內審。”某縣紀委常委表示,紀檢監察工作專業性強,要求高,既考驗人也鍛煉人。對于新入職的干部來說,如何盡快提升能力素質,適應工作要求,是擺在其面前的重要課題。
為盡快讓其熟悉紀檢監察業務,趙明林被安排到有“小紀委”之稱的黨風政風監督室鍛煉。這一年時間里,她廣泛接觸到紀檢監察的監督執紀業務,比如參與“四風”監督檢查、正風肅紀督查、推動專項整治以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等方面工作。“這讓我對紀檢監察工作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今年7月底,趙明林開始在辦公室進行輪崗鍛煉。“其實通過招錄考試,只是第一道‘門檻’,更重要的是入職后在實踐中的不斷學習和歷練。”
“只要是剛進機關的新人,我們都會安排其先到黨風政風監督室鍛煉半年,先熟悉我們面上的一些工作。然后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到其他科室輪崗。”宜賓市長寧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彭劍文說。
在多地紀委監委機關,導師幫帶制成為培養年輕干部的重要舉措。“我記得當時我們還舉辦‘拜師儀式’,特別有儀式感。我的老師紀檢監察工作經驗豐富,現在是縣監委委員,他手把手教我如何開展日常監督、線索處置、撰寫調研報告等。”劉濟說。
與之類似,彭山區紀委監委充分發揮“1+1”幫帶成長行動的作用,組建“老帶青”“骨干帶新兵”幫帶小組,一對一、心貼心交流指導。
“每個季度我委都會組織召開一次‘清風化語育廉苗’座談會,組織單位20多個年輕干部座談,讓他們做定期的工作總結,了解其思想動態和成長情況。”彭山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伍懿說。
除了導師幫帶,各地紀檢監察機關還通過開展培訓、組織實戰鍛煉等方式,提升新入職干部的能力素質。“我們定期組織新入職干部參加業務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案件審理、信訪舉報等。同時,我們還會邀請業務專家、辦案能手授課,分享工作經驗和技巧。”某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導師帶徒”的基礎上,四川遂寧市船山區紀委監委還建立了“復盤點評”的培養體系,由紀檢室業務骨干全程聯系幫帶,對鄉鎮(街道)案件辦理情況進行“解剖麻雀式”分析,圍繞證據鏈完整性、程序合規性、文書規范性等開展“一案一評”,幫助兼職紀檢干部快速掌握辦案要領。
帶好更要管好。“在干部入職之初,我們還會開展廉政教育,通過學習黨紀法規、觀看警示教育片、簽訂廉政承諾書等方式,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某市紀委監委干部監督室負責人表示。(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