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一種多聲部織體,是由個體聲音組合起來的。是一種多聲部的音樂(歌曲)演唱形式,合唱作品的內容表現與音響的協調是分不開的,而音準則是構成音響協調的基本條件之一。
音準是進行合唱的基礎,合唱的隊員必須形成較好的音高概念,才能在合唱中準確把握音準,從而進行正確的演唱。在合唱的過程中,無論是唱者還是演奏者,都要嚴格把握整個過程,而最需要大家重視的就是音準
根據學生在合唱過程中音準方面的種種問題,著重尋找合適的訓練方法,形成較為科學的訓練策略。通過“借助手勢訓練”、“樂器輔助訓練”加強學生的音高的聽辯能力、正確的呼吸方法歌唱狀態、建立學生良好的音準概念,利用樂器的固定音高讓學生把握音準。
一、借助手勢訓練
達爾文手勢是柯達伊教學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手勢借助七種不同手勢和在身體前方不同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音高、音準的調整交流的一個身體語、言形式。
(1)手勢導出高音。能夠很好的把音高和這個音的傾向和特性形象得表示出來使抽象的音高關系變得直觀、形象。所有合唱隊員邊唱邊做手勢,把抽象的音高關系變為了直觀形象,幾遍下來就看到了滿意的效果
(2)手勢畫出旋律。教師不出聲歌唱,僅僅用手勢表示出一個個短小的樂段,要求學生唱出它們的音高。例如教師用手勢做出某一樂句,讓學生邊看邊記但是不準唱出聲音,當教師每做完一組之后,再讓學生唱出這一片段,練習時教師可以哼唱出各片段第一個音的音高,然后讓學生邊看老師手勢邊唱,或自己做手勢唱,如果學生音準較好還可以讓學生直接唱長期訓練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內心聽覺,培養學生的音準。在歌唱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熟悉手勢,形成良好的音高概念。例如教師可創造簡單的視唱曲,學生跟琴演唱,并伴隨相應的手勢。在練習時要求學生不看譜,不使用鋼琴,只是按照教師的手勢歌唱,僅僅用手勢表現出一個小小的樂匯片段,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手勢唱出音高,做內心的聽覺訓練。
(3)手勢引領聲部訓練。教師用兩只手的手勢表示不同聲部音高,調整音準訓練聽覺,使學生學會互相傾聽、配合。或者是選擇學生二聲部歌唱中困難的片斷單獨進行練習。練習時不看譜,不使用鋼琴,只是按照教師的手勢歌唱。可以在齊唱的時候,采用“交換接力唱”的方法,即:唱一首齊唱歌曲時,兩個組輪流各唱一句的辦法,培養相互傾聽對方歌聲的習慣,這對于合唱的導入是重要的環節。在使用手勢進行簡易的二聲部合唱訓練時,學生用單手做手勢,教師在訓練二聲部音準時用兩只手的手勢表示不同聲部的音高,指揮兩部分學生做二聲部練習,調整音準,訓練聽覺。教師也可以利用手勢配合,與學生做即興的卡農(輪唱)練習,教師歌唱旋律并伴隨手勢,學生在教師歌唱兩拍(或一小節)后模仿,做二聲部的卡農練習,鍛煉音樂記憶。
二.樂器輔助訓練
(1)口琴輔助。讓學生用口琴吹奏樂曲。學生在吹奏的過程中,內心自然就產生了對高聲部音高的概念。再用口琴吹奏低聲,就會明顯發現與高聲部音高的差距。再進行兩兩分組演奏的方式,1、2組吹低聲部,3、4組唱高聲部,依次交換。久而久之兩聲部合唱也就水到渠成了。進行合唱練習時,音準問題隨時都可能存在,恰當的使用樂器既可以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又可以有效保證音準的質量,提高合唱訓練的質量。
(2)鋼琴輔助。在合唱過程中出現音準偏高或偏低時,也可以用樂器來進行糾正。鋼琴就是一種保障音準的好辦法。首先,對于合唱歌曲的音階,要爭取多通過鋼琴練習每次或者上升或者降小二度,要邊唱邊彈,對每個音的把握都要非常]練習的過程中,無論是從高音到低音,還是從低音到高音,都要多練習幾遍,熟練掌握。其次,可以在鋼琴的幫助下用自己的耳朵反復聽不同音程發出的不同聲音人的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得提升的。
(3)打擊樂器輔助。打擊樂器當中的鋁板琴它的音和鋼琴上的音一樣,學習歌曲之前的導入部分我先是用鋁板琴敲出了歌曲中的基礎的羊鈴聲讓學生模唱。鋁板琴音色與羊鈴聲非常相似,學生聽了之后興趣十足,學習起來就輕松來,很快就把歌曲的基礎音唱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