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具有獨特的優勢,能夠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學習情境,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開辟新的途徑。然而,現階段英語課堂教學在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深入探究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信息技術和英語學科“語言建構和運用”核心素養融合的策略
采用網絡廣播教學的形式進英語語言教學,借助軟件用聲音、動畫顯示英語單詞的結構和讀音,通過不同顏色的動畫變化,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單詞的讀音、詞義等方面的知識,刺激學生的感官,多層次活動,掌握英語單詞學習、識記的規律,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借助多媒體誦讀英語課文,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語言理解能力:準確理解文本內容,了解文本表達上的特點;積累優美的、有新鮮感的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
以七年級下冊《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為例,本單元核心是學習表達動物偏好及原因的形容詞(如cute, interesting, smart, beautiful, scary等)和句型“Why do you like...? Because they are...”。在課前預習(詞匯感知)環節,教師可使用詞匯墻等在線工具,制作交互式單詞學習游戲。創建一個“單詞-圖片-聲音”配對游戲:頁面一側是panda, tiger, giraffe, elephant等單詞和cute, scary, tall, strong等形容詞,另一側是相應的動物動態圖。學生點擊單詞時,不僅能聽到標準發音,單詞本身還會以不同顏色動畫拆分音節,同時配對的高清動物視頻片段開始播放。在課中操練(句型內化)環節: 可利用短視頻平臺,教師發布主題:“Introduce Your Favorite Animal”。學生需錄制一段短視頻,視頻中必須出現該動物的圖像,并運用所學句型說出:“My favorite animal is... Because they are...and...I think they are...”。其他同學可以觀看視頻并留下語音或文字評論進行互動。這種方式將單詞的“音、形、義”和句型的“用”在沉浸式情境中緊密結合。在課后鞏固(語感培養)環節: 教師可用剪映制作提供一篇關于“國寶”大熊貓的拓展閱讀微課視頻,視頻中包含課文錄音的跟讀環節,字幕隨錄音高亮顯示,并穿插熊貓的實拍紀錄片片段,讓學生在多模態輸入中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英語學習思維發展和提升的策略:
(1)運用多媒體教學,對英語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形象逼真模擬,對抽象事物進行生動直觀的表現,對復雜過程進行簡化和再現。化小為大、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遠為近、快慢可調,既可連續演示,又可分步演示。融圖、文、聲、像于一體,以聲感、形感、色感、動畫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溝通語言文字和客觀事物的聯系,增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使其在大腦中形成鮮明的印象,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功效,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
(2)運用白板的交互功能,使教學活動成為智能化的雙向教學過程,促進感知,調動情感,發展思維,產生在傳統教學中無法達到的知識表達及傳遞的效果,真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3)強調創造性與開放性思維的培養。借助信息技術提供海量信息資源和時時更新的知識,引導學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人的思維和語言是相關互聯、協調發展的。通過各種媒體啟發學生對獲取的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以促其思維向深層發展,激活思維,讓學生通過思維把直觀感知形象和抽象語言材料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抽象語言材料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協調發展。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審美鑒賞和創造策略
(1)多媒體技術是實現英語學科美育的最佳手段之一。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產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感受、理解、欣賞、評價作品,使學生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和正確的審美觀。
(2)課余時間,指導學生在互聯網上收集各種資料,開英語辯論會、英語小故事、辦英語手抄報等實踐活動。
(3)創新英語作文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攝像機拍攝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和事件,為學生的英語寫作提供生動活潑的新鮮素材,培養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以九年級《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詩歌賞析部分為例,該單元涉及詩歌(如“Mom Knows Best”),是進行審美教育的絕佳材料。在感受與欣賞時:,教師不是干巴巴地讀詩,而是用一個剪輯精美的視頻來呈現詩歌。視頻背景是匹配詩歌意境的唯美畫面(如溫暖的廚房、母親的背影、成長的片段),字幕采用動態字體和排版,關鍵押韻詞(如right/night, cry/why)用相同顏色高亮。同時,配上舒緩的背景音樂和聲情并茂的朗誦(可以是教師自己錄的或找的專業音頻)。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深刻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在評價與創造時,可利用騰訊會議的分組討論室功能,在線舉辦“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英語辯論賽。學生課前在網上搜集資料,形成論點。在創新寫作時,布置任務:“Create a Digital Poem”。學生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中文短詩或自己創作幾句,將其翻譯或改寫成英文。然后使用小影等視頻創作APP,為這首詩配圖、配樂、配上自己的英文朗誦,并添加文字特效,制作成一個30秒左右的詩意短片。這個過程完美融合了“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表現、創造”的審美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