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如何利用有限的作業時間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實效,成為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大課題。英語跨學科作業設計成為教育改革的焦點。教師應立足課標、教材,秉持育人性、整體性、實踐性原則,基于學科調研、學情分析,制訂跨學科作業目標,并根據目標規劃作業內容和形式。英語跨學科作業設計追求不同學科知識體系、思維方式的整合,具有多元性、趣味性、互動性,增強學生批判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并應用于其他學科。在有效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本研究通過分析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結合學科融合理念,設計了具有創新性的跨學科作業方案,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該方案旨在實施該方案可有效推動多學科互動,為英語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啟示。
關鍵詞:英語;作業設計;跨學科;學科融合
引言: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大力推行“雙減”政策。在這一背景下,如何設計能夠滿足新的教育要求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方案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初中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此,跨學科教學是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和培養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相關理論探討
(1)“雙減”政策背景。“雙減”政策是指國家在教育改革中推行的減負和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政策。該政策旨在解決學生過多作業和考試壓力大的問題,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培養綜合素質。此政策的背景是為了讓學生享受更加輕松和有趣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廣泛參與體育、藝術、社會實踐等活動,培養他們全面發展的能力和素質。
(2)跨學科教學概念和原理。跨學科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創造性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其原理在于認識到學科之間的相互依存性和關聯性,通過跨學科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跨學科教學強調知識的融合和交叉,并通過多元的學習活動和項目,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
(3)初中英語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初中英語與其他學科存在緊密的關聯性。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可以與其他學科相互融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歷史學科中,英語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在地理學科中,學生可以通過英語學習了解不同國家的地理特點和環境問題;在科學學科中,英語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文獻和研究報告。除此之外,英語還與藝術、音樂、體育等學科有著交叉點,可以加深學生對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理解。
(4)學科融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學科融合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學科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可以通過融合教學實現知識的交叉和整合。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促進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跨學科的學習活動和項目,學生可以獲得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學科融合也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創新和教學資源,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方法。學科融合的可行性需要教師的積極與同事合作,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個性化指導。
二、初中英語跨學科作業設計方案
(一)目標設定
初中英語跨學科作業設計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跨學科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具體目標包括: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在其他學科中運用所學英語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實施跨學科作業設計方案,達到這些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活動設計
(1)設計生活化作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教育要走向生活。設計英語作業時,要體現出知識的實用價值,提高作業的實踐性,給作業增添生活味。在“雙減”理念下,英語作業設計要體現靈活性,多元化,創新性的優化特點。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性及生活化的作業,給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機會,將語言學習和勞動教育進行有效地結合。
(2)設計選擇類作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每個學生的思維和能力都各不相同,每個學生的關注點也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布置不同的作業讓學生進行選擇,這也是一種學生自主作業的嘗試,讓每個學生都能選到自己擅長的區域,練有所得,學有所獲,取長補短。傳統的英語作業設計以理解和記憶為主,輔之以少量的應用性作業,主要以低階思維訓練為主,與新標準所提出的英語教學可以對學生高階能力進行培養有所差距。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能力,布置分層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進行選擇。比如,布置有關制作思維導圖的作業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來設計不同層次的思維導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思維品質的提升。
(3)設計體驗式作業,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設計體驗式作業,可以通過讓學生制作邀請卡、海報、手抄報等形式來了解民俗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新課標也首次將增強國家認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初中英語作業的設計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三、實施與評價
實施跨學科作業設計需要明確目標、組織活動、指導學生,并及時收集反饋。最后,通過學生作品展示、學業成績提升、學生反饋調查和綜合能力評估等方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可以指導教師改進方案,提高教學效果。實施與評價的緊密結合可以確保跨學科作業設計的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結束語:通過實施跨學科作業設計方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提高學習效果和興趣。學科融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知識視野和學習途徑,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跨學科作業設計也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方法,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體驗。盡管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面臨挑戰,但合理的評價和改進方法可以幫助教師不斷完善方案。期待跨學科作業設計在初中英語教育中的推廣與應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導。總之,“雙減”背景下,基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的理念,優化作業形式,為學生設計有助于自身發展的作業尤為重要。減負不減效,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多元化設計的原則,對作業進行精心設計,設計更多樣、更實用、更有針對性和創造性的作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天亮.跨學科思維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創新人才教育,2023(03):53-56.
[2]齊瑾.“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跨學科作業設計[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教師發展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五).2023:3.DOI:10.26914
[3]吳麗紅,石丁宇.課程視域下初中英語跨學科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29):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