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在緊跟前沿理論的同時,對于較為傳統的朗讀重視度不夠,弱化了其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在英語課堂中,課堂四十分鐘時間里學生的純英語表達時間較少,且表達多以零散性的詞匯或短語為主;英語晨讀效率較低且沒有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培養,這樣有助于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朗讀;重要性
《英語新課程標準》將語言技能分為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根據各個層次的目標描述,讀主要是注重信息獲取和理解,此“讀”非“朗讀”,部分教師對此有誤讀之嫌,教學中對前者關注更多,尤其是學科核心素養中更加突出了“讀”的思維品質培養;而關于語言知識板塊,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被傾注了較大的關注度,往往忽略了關于語音的要求。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要著力培養中小學生英語朗讀能力。鼓勵、指導學生朗讀字詞,短語以及句子和短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朗讀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通過朗讀進行內化,只要反復進行大聲的朗讀實踐,并注意運用,到一定程度,就會自然而然地記住所讀的內容,并將其說出來。朗讀時,腦、眼、心、口、協同并用,是一系列復雜的心智過程,能培養學生的技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朗讀可以訓練正確的語音和語調,培養口頭上運用語言的能力。朗讀的過程其實也是自我欣賞的過程,可以通過朗讀去體驗,感受學習外語的樂趣。 有了這種能力,就為大膽地說英語奠定了基礎。增強了自信心,從而越學越想學,越學興趣越濃厚。
二、朗讀有利于幫助規范英語語音語調
單詞讀不準或不會讀是背誦的一大障礙。一篇課文中如果有太多生疏的單詞,就會影響同學們背誦的信心。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聽錄音或聽教師的示范朗讀來幫助自己找出這樣的單詞,糾正發音。同時,還要注意句子的語調、不完全爆破、重弱讀等語音現象,增強誦讀節奏,提高背誦的效果。
三、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語感對學好一門語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英語學習的途徑就是通過聽說讀寫技能的有機結合,而其中朗讀和背誦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背誦或朗讀英語對話和文章,并注意模仿語音語調,使文章中優美的句子深入他們的腦海之中,從而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型,為培養語感和提高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日積月累,語感會極大增強。
四、朗讀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聽說能力
從教學實踐中看出,一個學生只要能連續跟讀模仿十段標準錄音,其發音和語音語調則可能出現飛躍性的進步。掌握了正確的語音語調,學生聽力會提高得很快;二是能培養語感,增強記憶。
五、朗讀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語法結構知識
語法支撐著整個語言的體系,但同時語法也一直被認為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在學習中很難讓人提起興趣。主謂賓的排放,倒裝句式還是虛擬語氣,往往折磨得英語學習者暈頭轉向。朗讀有助于幫助解決這一難題。朗讀賦予枯燥的語法以鮮活的生命力,從朗讀的樂趣和對語句的琢磨中理解語法,從對語法的理解中掌握其體系結構,便不會再讓人過于頭疼。在朗讀過程中,不經意間習慣了英語的詞匯:表達次序,習慣了英語的句式結構,在提升語感的同時也規整了腦海中的語法體系。
六、朗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讀課文時,教師如果帶表情朗讀,以至聲情并茂地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就能從教師的朗讀中產生聽的興趣,進而從聽的過程中把握文章思路、行文特點、獲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蘊,形成自己的觀點、思想,從而構建起寫作的框架。
七、朗讀有助于培養英語思維能力
學習英語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培養英語思維能力。思維層面得到提升才能真正理解和運用英語。達到自信地用英語表達和交流的效果。英語與漢字不同,每一個字母,每一個組合都有其發音的規則,依據聲音便可以進行書寫。這是表音文字的一個特征。
學英語時一定要大聲朗讀,不要害羞。大聲朗讀可以刺激自己的聽覺器官,提高聽力。大聲朗讀既能練就正確的語音、語調,又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記憶、鞏固所學內容,從而提高朗讀技巧,加快學習速度。
要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并非一日之功。所以教師首先要提高認識,明確朗讀的重要作用,正確引導學生堅持朗讀訓練,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并要科學地整合教材,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真正做到如新課標所要求的那樣: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讓學生敢于說英語。教師在教英語時,除了會講語法,會語篇分析等拿手好戲之外,更要提升自己的英語語音意識,提升自己的語音水平,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敏感度,有助于習慣和培養英語的思維模式,從而讓小學生真正從根本上掌握英語。
參考文獻:
[1]張偉.淺談朗讀與英語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08).49-50
[2]李偉琴.小學英語朗讀教學初探[J].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