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確定了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3項主要任務,下設健康知識普及行動等15項專項行動任務,標志著健康中國行動全面實施。作為關系民生的基礎性工程,健康中國行動聚焦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突出問題,秉持“普及知識、提升素養”“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預、完善服務”
“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強調衛生健康工作方式和服務理念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號召居民主動參與健康中國行動,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從而提升健康素養,增進全民福祉。
目前,關于健康中國行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中國行動的知曉和態度對居民生活方式1-2]、健康素養[3-4]與健康促進[5]等方面的影響,沒有落實到參與行動中。其研究結果雖體現了健康中國行動的效益,但較少關注居民主觀福祉的增進。居民生活滿意度與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緊密相關[],是主觀福祉的重要測量指標之一[7]。現有研究多從心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角度探究居民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心理學從主觀情緒和客觀條件出發探討生活滿意度,認為其受個人情感、行為結構和社會環境的影響[8];經濟學多探討生活滿意度與宏觀經濟和失業率、微觀個體收人和消費之間的關系[9-10];社會學側重從社會、家庭和個體三重維度考察社會網絡、家庭環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11-12]。在衛生健康領域,現有研究多關注健康教育[13]、膳食平衡[14]、運動鍛煉[15]、家庭關系[16]和居住環境[17]等因素對居民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健康中國行動倡導合理膳食、科學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些核心理念與影響居民生活滿意度的關鍵因素高度契合,進一步凸顯了健康中國行動在提升居民生活滿意度方面的重要性。然而,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和生活滿意度的關系尚不明晰。基于此,本研究運用有序Logit模型探究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及其性別和城鄉差異,并利用工具變量法進行穩健性檢驗,為優化健康中國行動策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自健康中國居民參與調查,該調研嚴格遵循健康中進行設計和論證:首先,提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等政策中涉及的健康中國行動工作要點,初步提取589條要點;其次,篩選出171項政策明確要求或鼓勵居民參與的行動,合并同質化內容后概括得到81項行動要素主題;再次,嚴格遵循“政策是否要求參與 $$ 居民是否知曉 $$ 居民是否參與 $$ 參與后健康意識或行為是否有變化 $$ 參與滿意度”的調查路徑設計問題;最后,經國家及地方衛生健康部門和高校科研機構的20余位專家論證后,課題組修改并確定問卷,包括基本信息、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健康意識和行為等5個部分234道題項,系統調查居民對健康中國行動的知曉率、參與度和滿意度。該調查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為參照,采用概率與規模成比例抽樣、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于2023年11月—12月在A省B市、F省S市、J省Y市進行調查。首先在各市分別隨機抽取10個 ~ 11個村莊或社區,然后在每個村莊或社區調查居民43名 ~47 名,要求每個村莊或社區至少調查婦幼群體、中小學生、老年群體、職業人群、慢性病患者各6名,以確保樣本結構能夠符合調研地區第七次人口普查相應群體比例特征。共調查1257名居民,刪除有重要缺失值、存在邏輯錯誤的無效問卷后,共獲得有效問卷1211份。
1.2 變量選取
1.2.1因變量
選取生活滿意度作為因變量。借鑒DienerED等[18]的研究,將生活滿意度分為家庭關系、居住環境、健康狀況和文體活動4個維度。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受訪者回答1分~5分依次表示“非常不滿意”“不太滿意”“一般”“比較滿意\"\"非常滿意”。
1.2.2自變量
選取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作為自變量。逐一詢問受訪者是否參與過或享受過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下設專項行動任務相應的健康活動或服務,其中: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防控重大疾病的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控為必答模塊,共有31項健康活動或服務;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模塊面向婦幼群體、中小學生、職業人群、老年群體,分別設有11項、13項、9項、7項健康活動或服務;防控重大疾病的系列慢性病防治模塊面向慢性病患者,設有10項健康活動或服務,由符合條件的重點人群填寫。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是指居民實際參與健康活動(含享受健康服務)數量占全人群需參與健康活動(含享受健康服務)數量與所屬重點人群需參與健康活動(含享受健康服務)數量之和的比例,取值范圍為[0%,100%] 。
1.2.3控制變量
包括性別、年齡、戶口類型、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月收入水平、政治面貌、就業情況、慢性病數量和自評健康狀況。
1.3 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Stata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值和標準差表示。利用皮爾遜相關性分析考察各連續性變量間的相關性。以生活滿意度和各維度滿意度為因變量,以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為自變量,并添加控制變量后構建有序Logit模型,探究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為進一步檢驗不同群體間健康中國行動參與度對生活滿意度影響的差異性,為制訂更具針對性的干預策略提供依據,本研究以性別和居住地[19-20]為分組變量進行分組回歸。
居民參與健康中國行動不可避免存在內生性問題,一方面健康中國行動參與度和生活滿意度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關系,另一方面生活滿意度高的居民可能具有與生活滿意度低的居民不同的性格特征、社會活動參與意愿及影響參與社會活動的資源(如時間成本、信息獲取和經濟條件等),而這些因素將影響健康中國行動參與情況,從而導致自選擇偏誤。為解決這一內生性問題,本研究采取工具變量法進行穩健性檢驗。有效的工具變量需要同時滿足相關性和外生性假設。一方面,工具變量需與居民個體健康中國行動參與度強相關。居民作為社區(村莊)的組成單位,社區行動可能會帶動居民參與,其參與度與社區(村莊)平均參與水平高度相關。另一方面,生活滿意度作為個體主觀情感,與社區(村莊)層面的平均參與度無直接關系,社區(村莊)層面的平均參與度只能通過影響居民層面的健康中國行動參與度來對個體生活滿意度產生作用。因此,借鑒楊華磊等[21]的思路,使用社區(村莊)健康中國行動平均參與度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兩階段回歸。第一階段探討社區(村莊)健康中國行動平均參與度對居民健康中國行動參與度的影響,第二階段以社區(村莊)健康中國行動平均參與度作為工具變量,探討居民健康中國行動參與度對其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表1)
2.2 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和生活滿意度情況
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平均參與度為 41.10% ,處于中等水平。居民生活滿意度總分為 (4.08±0.77) 分,各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家庭關系( 4.22±0.86) 分、居住環境 (4.09± 0.81)分、健康狀況 (3.88±0.85) 分、文體活動 (3.87±0.83) 分。
2.3 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和生活滿意度相關性
皮爾遜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與生活滿意度、家庭關系滿意度、居住環境滿意度、健康狀況滿意度、文體活動滿意度均呈正相關( Plt;0.001? ,見表2。
2.4 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對生活滿意度影響
2.4.1回歸分析
表1 健康中國居民參與調查項目211)

有序Logit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控制變量后,居民參與健康中國行動對生活滿意度有正向影響 (β =1.020,Plt;0.001) ,其中對文體活動滿意度影響作用最強( β=1.163 .Plt;0.001) ,然后依次是居住環境滿意度 (β=1.060,Plt;0.001) )、家庭關系滿意度 (β=0.747,Plt;0.001) 和健康狀況滿意度( β=0 .721, Plt; 0.001),這表明參與健康中國行動能夠全方位提升居民的生活滿意度,促進家庭關系和諧,改善其居住體驗,督促其主動落實健康行為,激發其對文體活動的參與熱情。
2.4.2異質性分析
結果顯示,居民參與健康中國行動更能提升男性群體( β=1.597 ,Plt;0.001 和農村居民( ?β=1,218 ,Plt;0. 001? 的生活滿意度,見表4。
2.4.3穩健性檢驗
經過檢驗,工具變量的第一階段回歸結果顯示 F 值為48.97,遠大于10,可以排除弱工具變量問題,即表明工具變量與內生變量的相關性較強,能夠顯著解釋內生變量。同時,社區(村莊)健康中國行動平均參與度與居民健康中國行動參與度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 (β=0. 943 ,Plt;0. 001) ,表明社區參與度高,可以帶動居民個人的參與積極性。第二階段回歸結果(表5)顯示,其結果仍然顯著( Plt;0. 01; ,證明了原結論的穩健性。
3 討論與建議
3.1居民參與健康中國行動能提升生活滿意度,但需提升居民參與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與居民生活滿意度具有正相關關系,且參與健康中國行動能夠提升居民生活滿意度。健康中國行動強調以健康為中心開展健康促進行動,通過培養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健康服務、增強社會互動等方式,強化居民自身健康責任,提高其健康素養[22],從而提升其生活滿意度,因此應大力倡導居民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然而,本研究發現,居民健康中國行動參與度處于中等水平,仍有上升空間。對此,一方面,建議在政策設計上將居民參與度納入健康中國行動考核指標,激勵政府創新活動形式,增強健康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數據反饋,幫助政府更準確地調整健康行動推廣策略,確保健康中國行動全面、有效落實。
3.2參與健康中國行動對居民文體活動滿意度提升最高,但需加強家庭健康管理
本研究發現,參與健康中國行動對居民文體活動滿意度提升最高,其次是居住環境滿意度,而對家庭關系滿意度和健康狀況滿意度的提升相對較低。環境的改善通常是居民最易感受到的變化,健康中國行動在自然環境、居住環境、社會環境等多方面采取優化措施,為居民創造一個健康、可持續的生活環境。文體活動方面,健康中國行動注重滿足居民的文體活動需求,建設和維護公園、體育館和其他公共空間,為文體活動的開展提供場地支持,營造全民健身的社會氛圍。居住環境方面,健康中國行動實施后,居民更加關注衛生問題,改變自身衛生習慣,向外能夠自主創造利于健康的居住環境,向內對居住環境的改善感受明顯。家庭關系方面,盡管居民對家庭關系滿意度的得分最高,但健康中國行動參與度對家庭關系滿意度的影響較小。這可能是因為家庭關系是親屬之間的聯絡互動關系[23],雖然參與健康中國行動能夠改變健康行為、改善生活方式,減少因不良習慣(如抽煙、喝酒等)導致的家庭爭吵,但家庭關系更多受血緣、文化、經濟等影響。健康狀況方面,積極參與健康中國行動,主動獲取健康知識或參與健康體檢,促使居民對自身健康有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從而主動進行健康管理,提高自身健康認可度。但家庭關系和健康狀況滿意度的改善具有長期性特征。2024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印發《關于全面開展健康家庭建設的通知》,指出要提升家庭健康素養,培育優良家庭文化,以家庭為單位制訂健康管理規劃,以家風為媒介開展健康促進行動。對此,建議以健康中國行動為契機,融合家風家訓,深入家庭開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促進行動,引導居民重視個人和家庭健康。
表2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與生活滿意度相關性分析結果

注: **Plt;0.001
表3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對生活滿意度影響有序Logit回歸結果

表4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對生活滿意度影響異質性分析結果

表5健康中國行動居民參與度對生活滿意度影響穩健性檢驗結果

注:**Plt;0.01,***Plt;0.001。 R2 表示回歸模型解釋因變量有序類別不確定性值。
3.3參與健康中國行動對不同群體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有異質性,需針對人群精準實施
本研究發現,參與健康中國行動對居民生活滿意度影響具有異質性,即男性居民相較于女性居民生活滿意度提升幅度更大,農村居民生活滿意度的改善幅度也高于城市居民。相較于女性居民,男性居民長期暴露于風險行為下,如吸煙、喝酒等;相較于城市居民,農村居民健康資源相對匱乏,且衛生保健支出負擔較重[24],因此男性居民和農村居民存在更明顯的健康“赤字”。而健康中國行動通過系統性政策干預有效填補了健康“赤字”缺口,促使這兩類群體表現出更大程度的生活滿意度提升。因此,要考慮各群體的特定需求和健康狀況,針對不同群體制訂不同的行動策略,進行精準干預,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政策實施效果,從而實現健康中國行動“全人群、全周期”覆蓋,進而促進整體生活滿意度提升。
4 本研究局限與展望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一是調研規模和范圍有限,不同地區居民健康中國行動參與情況不同,對生活滿意度的提升效果可能存在差異,其異質性亟待更深入全面地剖析,以拓展研究的普適性。二是對居民健康中國行動參與度的測量指標僅涉及參與次數,還有待探究參與時長和頻率、活動質量和規模等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三是在問卷調查過程中,調查對象的回答可能存在回憶偏差和迎合偏誤,可能對數據質量造成一定影響。
參考文獻
[1]李爽,張蕊,禮彥俠,等.遼寧省城鄉居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效果評估[J].中國公共衛生,2017,33(12):1693—1696.
[2]張燕茹,章劍,劉 娟,等.中國居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知曉情況的Meta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9,46(20):3758—3763.
[3]郭泰鼎,秦雪征.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的水平、差異及影響因素[J].人口與經濟,2024(2):124—139.
[4]盧曦.人民日報微博健康傳播的特點、問題與改進建議[J].傳媒,2025(2):37-39,41.
[5]王虎峰,郭勝鵬.全民健康覆蓋視域下健康中國行動政策演進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24,41(1):41-44.
[6]SHIN DC,JOHNSON DM. 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J].Soc IndicRes,1978,5:475-492.
[7]葉安琪,李適源,任 強.鄉城流動如何影響勞動者的主觀福祉?基于CFPS多期縱向數據的實證分析[J].人口研究,2025,49(2):117—132.
[8]PROCTOR CL,LINLEY PA,MALTBYJ.Youth life satisfac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HappnessStud,2009,10:583 -630.
[9]FRIJTERSP,HAISKEN-DENEW JP,ShieldsMA.Moneydoes matter!Evidence from increasingreal incom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East Germany following reunification[J].Am EconRev,2004,94(3):730-740.
[10]WELSCH H. Macroeconomics and life satisfaction:revisiting the“Misery Index” [J].JAppl Econ,2007,10(2):237—251.
[11]CHATFIELD WF.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influencing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aged[J].JGerontol,1977,32(5) : 593-599.
[12] LIM C,PUTNAM RD.Religion, social networks,and life satisfaction[J].Am SociolRev,2010,75(6):914-933.
[13]趙楚英,張國芬,張玉婷,等.健康教育護理對下肢開放性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5,10(2):129—132.
[14]朱帥豪,張克瑩,雷 雨,等.口腔衛生行為與老年人抑郁水平之間的關系:膳食多樣性和生活滿意度的鏈式中介作用[J].現代預防醫學,2025,52(2):240-245.
[15]王新利.運動干預對大學生生活滿意度的影響:自尊和心理彈性的鏈式中介作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4,32(12):208-210.
[16]潘英明,徐繼紅,閆盼盼,等.孕婦生活滿意度與家庭功能的關系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22,49(22):4099-4105.
[17]孫鵑娟,冀云.居住方式、居住環境與農村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基于CLASS2016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社會建設,2022,9(4):19-30.
[18] DIENERED,EMMONSRA,LARSENRJ,et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scale[J].JPers Assess,1985,49(1):71-75.
[19]趙奉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戶籍身份變動與居民生活滿意度[J].中國農村觀察,2016(4):56—71,96.
[20]何鈺,陶之乘.民生領域公眾生活滿意度差異性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西北人口,2021,42(3):106—116.
[21]楊華磊,王嘉昊,肖文靜,等.互聯網使用對婚姻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人口學刊,2023,45(1):96-112.
[22]黃澤成,郭彩琴.國家健康治理:邏輯基點、現實困境與應對策略[J].東岳論叢,2025,46(2):149-155.
[23]顏濤,顏 宇,吳秀琴.分而不疏:家庭關系對居民生育意愿的影響[J].財經科學,2025(5):137-148.
[24]鄧峰,呂菊紅,高建民.我國城鄉居民衛生保健負擔回顧性分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23(1):114—116,120.
通信作者:
王虎峰: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
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健康與醫改政策
實驗室主任
E-mail:wagnhufeng6l6@ruc.edu.cn
收稿日期:2025-03-26修回日期:2025—06-01本文編輯:任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