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音樂教學對趣味化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口風琴憑借易操作的特性,在三年級音樂教學里價值凸顯。本文聚焦運用手風琴推動音樂趣味教學的有效路徑,把樂器技能訓練和音樂感知培育相融合,讓學生在輕松互動中,提升識譜能力、強化節奏感知,實現“玩中學”,為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音樂" 口風琴" 趣味教學" 有效策略
小學三年級是音樂學習從感性體驗邁向技能啟蒙的關鍵階段,學生對具象化、互動性強的教學形式需求迫切。口風琴兼具鍵盤樂器的音準優勢與吹奏樂器的表現力,體積小巧、操作簡便,適配低學段學生實踐,能有效打破傳統音樂課堂中“被動聆聽”的局限。但當前三年級音樂教學中,存在學生參與度不均、識譜興趣低落、節奏感知薄弱等問題,單純的歌唱練習或抽象的樂理講解,難以激發學生持續投入專注力。口風琴作為“可移動的音樂工具”,能讓學生通過吹奏直接感受音高、節奏,還能通過小組互動、情境表演等形式,將音樂要素轉化為可操作的趣味體驗。探索利用口風琴優化教學的策略,不僅能豐富課堂形式,更能幫助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建立音樂自信,為后續音樂素養的提升筑牢基礎。
一、設計游戲化練習,將技能訓練轉化為趣味互動?
(一)旋律接龍游戲:激活課堂競爭活力
三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對競賽類活動興致濃厚。在教授《兩只老虎》旋律時,教師先用口風琴吹奏前兩小節,營造“音樂開場”的氛圍。隨后將學生按座位相鄰原則,每4-5人分為一組,明確分組接力原則:每組第一位學生需延續前兩小組旋律,用口風琴吹奏出后續合理銜接的一小節,接著下一位學生接力,依此類推完成整首旋律演繹。若吹奏旋律符合音準、節奏要求, 組內獲得一顆“音符勛章”,若出現錯誤,本輪接力暫停,由教師引導其他小組糾錯,糾錯成功小組可額外獲得勛章。課程結束后,統計各組勛章數量,為勛章最多的小組頒發“旋律小達人”稱號,獎品可設置為定制的口風琴造型書簽,激發學生榮譽感。
(二)節奏模仿秀:多感官聯動強化節奏感知
為解決三年級學生節奏感知薄弱的問題,開展“節奏模仿秀”活動。教師提前準備豐富節奏的素材,教學時,教師先用口風琴以單音形式吹出節奏型,同時配合拍手、跺腳打出節奏,為學生建立 “聽覺 + 視覺 + 動作”多維度感知通道。學生需同步模仿,一邊用口風琴吹奏,一邊用拍手、跺腳復刻節奏,通過動手操作深化節奏記憶。
(三)音符尋寶:情境化突破識譜難點
針對學生識譜興趣低落問題,創設“音符尋寶”情境。教師提前在教室各處隱藏寫有簡譜音符的卡片,卡片背面標注“寶藏線索”。上課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后需在教室尋找卡片,找到后,根據卡片音符,用口風琴吹奏對應音高與節奏,吹奏正確即可解鎖“寶藏”,寶藏包括小貼紙、迷你樂器模型等。若吹奏錯誤,需重新尋找其他卡片,直到正確吹奏解鎖寶藏,最后依據各組收集寶藏數量,評選“識譜小能手”小組,強化學生識譜動力。[1]
二、創設情境化表演,讓吹奏體驗融入故事與場景?
(一)星空音樂會:《閃爍的小星》沉浸式演繹
三年級學生對故事與角色扮演興趣濃厚,教授《閃爍的小星》時,打造“星空音樂會”情境。提前布置教室,用藍色幕布營造星空背景,懸掛塑料星星貼紙,學生分為“流星小隊”“月亮樂團”兩組。“流星小隊”負責用斷奏表現星星閃爍的輕快節奏,“月亮樂團”用連奏演繹月光流淌的舒緩旋律,營造月光傾瀉的氛圍。最后兩組合作,為故事《小星星的旅行》伴奏,使口風琴成為敘事工具,深化學生對歌曲情感與旋律的理解。
(二)森林舞會:《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角色互動
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學中,構建“森林舞會”場景。將學生分為“洋娃娃”組和“小熊”組,“洋娃娃”組的學生用高音區輕柔吹奏,“小熊”組的同學用低音區厚重吹奏。表演中加入互動,配合拍手、跺腳打出節奏,仿佛真的在舞會中與伙伴共舞,增強了表演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角色中感受音樂表現力。
(三)配樂創編:為課本劇打造專屬音效
鼓勵學生用口風琴為課本劇《小兔子乖乖》創編音效。根據課本劇情節,設計開門、關門的音效旋律。通過情境化表演,使學生從音樂“學習者”轉變為“創作者”,深化對音樂結構與情感的理解。
三、開展分層化實踐,以階梯式任務激發全員參與?
考慮到三年級學生音樂基礎存在差異,需設計分層遞進的口風琴實踐任務,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基礎層:針對膽小或音準弱的學生,設計“敢吹奏”任務,從單音練習入手,通過簡單旋律建立自信。進階層:針對中等水平學生,設置“會合作”任務,組織中等水平學生進行小組合奏,配合手勢指揮練習默契,感受和聲效果。提高層:針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設置“能創造”任務,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嘗試改編旋律。這種分層實踐策略,既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任務中獲得進步,又通過互助合作營造包容的課堂氛圍,使口風琴成為促進全員參與、共同成長的“音樂伙伴”。[2]
四、結語
要想利用口風琴優化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需緊扣“趣味互動”與“全員參與”核心及游戲化練習、情境化表演、分層化實踐三大策略,將樂器技能轉化為可感知的趣味體驗。這樣,既解決了識譜難、節奏弱等問題,又讓學生在吹奏中建立音樂自信。這種“玩中學”的模式,不僅豐富了課堂形態,更讓音樂要素從抽象符號變為具象體驗,助力學生在輕松氛圍中夯實音樂基礎,為終身音樂素養的培育注入持久動力。
參考文獻:
[1]張彩霞.口風琴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2025(03):16-17.
[2]楊云鵬.如何將口風琴引入小學音樂課堂[J].琴童,2024(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