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1991),女,一級教師,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經典的寫景抒情散文,其語言優美,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是學生學習散文寫作和語言表達的優秀范例。“五感”教學法是一種以激發學生“五感”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它強調通過創造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多樣的感官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增強學習體驗與記憶。將“五感”教學法應用于《春》的教學中,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春》的文本內涵,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細膩情感和獨特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另一方面,能讓學生學習作者如何運用“五感”進行生動的描寫,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調動“五感”去感知和體驗學習內容,能順應其感知覺發展規律,促進知識的理解和吸收[1]
一、《春》之解讀
(一)視覺之春
在《春》中,朱自清先生運用豐富的視覺描寫,為讀者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春天畫卷。“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從宏觀角度描繪春天,“朗潤”一詞生動展現出春天里山巒在陽光照耀和春雨滋潤下,由冬日的蕭瑟變得潤澤、富有生機的視覺變化;“水漲”直觀呈現出春天冰雪消融、水流增多的景象;“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將太陽擬人化,賦予其人類害羞臉紅的神態,形象地描繪出春日暖陽的溫暖和柔和,讓讀者仿佛能看到那紅彤彤、充滿活力的太陽高懸天空,給大地帶來光明與希望[2]
(二)聽覺之春
《春》中有不少對春天聲音的描寫,為讀者營造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氛圍。例如,“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鳥兒清脆的啼鳴聲是春天里最具代表性的聲音之一,作者用“賣弄”一詞,賦予鳥兒活潑俏皮的形象,仿佛鳥兒在為春天的到來而盡情展示自己美妙的歌喉。除了鳥兒的歌聲,還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牧童短笛的聲音為春天增添了一份歡快、質樸的氣息。“成天嘹亮地響著”表現出牧童在春日里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春天給人們帶來的愉悅心情,那清脆嘹亮的笛聲仿佛在訴說著春天的喜悅,使整個春天的畫面更加生動、鮮活。這些聲音相互交織,構成了春天獨特的聽覺景觀,讓讀者在文字中聆聽春天的旋律,感受春天的魅力[3] C
(三)嗅覺之春
《春》中通過對泥土、青草、花香等氣味的細膩描繪,讓讀者仿佛能嗅到春天那獨特而迷人的芬芳氣息,深切感受到春天的清新與美好。“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此句為經典的嗅覺描寫。“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是春天大地復蘇、農民開始春耕勞作時散發出來的氣息,它帶著泥土特有的質樸與厚重,蘊含著生命的希望,讓人感受到土地孕育萬物的力量;“青草味兒”是春天里青草生長時散發的清新味道,充滿生機與活力,讓人聯想到那一片片嫩綠的草地,仿佛能觸摸到青草的柔軟;“各種花的香”則是春天里百花盛開的芬芳,它們交織在一起,在微微潤濕的空氣中相互融合、發酵,形成一種獨特而濃郁的香味。“醞釀”一詞用得極為精妙,將春天的氣息比作美酒的釀造過程,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各種氣味在空氣中逐漸濃郁、醇厚的狀態,讓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是如此的豐富和誘人。
(四)觸覺之春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是《春》中關于觸覺描寫的經典語句,將春風比作母親的手,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春天給予人們的溫柔觸覺感受。“吹面不寒”直接點明春風的溫度適宜,不像冬日寒風那般凜冽刺骨,給人帶來寒冷和刺痛,而是帶著一絲溫暖與柔和,輕輕拂過臉龐,讓人感覺舒適愜意。“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一比喻極為精妙,母親的手是溫暖、柔軟且充滿愛意的,將春風賦予母親手的觸感,讓讀者能真切地體會到春風的輕柔與慈愛,仿佛母親溫柔的撫摸,傳遞著無盡的關懷與呵護,使讀者在閱讀中能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深切感受到春天的溫暖與美好。
(五)味覺之春
“花里帶著甜味兒”這一簡潔而富有韻味的描寫,從表面看,這是對春花味道的直接描述,讓讀者仿佛能品嘗到花朵中蘊含的甜蜜滋味,但深入探究,它更像是一種基于視覺和嗅覺體驗的延伸與升華。當讀者讀到“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樣絢麗多彩的春花視覺描寫,以及“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的嗅覺描寫后,“花里帶著甜味兒”這一味覺描寫就像是一個連接點,將之前的視覺和嗅覺感受進一步融合,形成一種全方位的感官體驗[4] 。
二、“五感”教學法在《春》教學中的應用
(一)感受語言美和韻律美
在教學時,學生要能掌握文中的生字詞,如“朗潤”“醞釀”“抖擻”“黃暈”等,深入理解其含義并能熟練運用。通過對文本的研讀,學生需透徹識別文中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如“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等語句,深人分析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效果,體會其對描繪春天景象、抒發作者情感的重要作用。教師需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觀察景物,如文中從視覺顏色“嫩嫩的,綠綠的”描繪春草,從觸覺描寫“草軟綿綿的”展現春草的質地,學習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景物描寫,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為了讓學生深人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韻律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教學。首先教師范讀,學生需標注重音(如“鉆”)、停連(“坐著,躺著”間停頓),初步感知文章的節奏和情感基調。然后讓學生分組扮演“春草”“春花”等景物,進行配樂表演朗讀,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最后鼓勵學生將段落改編為詩歌形式進行朗讀,體會語言的節奏感和表現力。
(二)感受“五感”之美
1.視覺:捕捉色彩與形態之美
教師可帶領學生聚焦文中如“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類具有較強畫面感的視覺描寫語句,引導學生發現比喻與排比等修辭帶來的獨特效果—將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分別比作火、霞、雪,展現出春花絢爛繽紛的色彩層次,排比的運用更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與氣勢,仿佛讓讀者置身于繁花似錦的春日盛景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展示相關春花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春花的形態與色彩變化。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見春花之美,鼓勵學生運用課上所學的比喻和排比手法進行描寫,鍛煉其語言運用能力。
2.聽覺:聆聽春日的交響樂章
教師以問題“文中藏著哪些春天的聲音?”為引導,帶領學生找出“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等描寫聲音的語句。同時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鳥鳴與流水音頻,營造出沉浸式的聽覺環境。教師讓學生閉眼聆聽,想象自己身處春日山林之中,并用“我仿佛看到了…”的句式分享腦海中浮現的畫面。通過這些聲音的描述與分享,可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春日中聲音的多樣與和諧,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幅生動的春日畫卷。通過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從聲音中捕捉情感,提升對文學作品深層含義的理解能力。
3.嗅覺:品味春的芬芳氣息
教師帶領學生閱讀“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這些經典嗅覺描寫語句。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根據文字描述想象三種氣息混合后的獨特味道,思考“醞釀”一詞為何用得精妙一一就像美酒在時光中慢慢發酵,春日里的各種氣息也在濕潤的空氣中不斷交融。為了讓學生獲得更真實的嗅覺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到戶外尋找春天的氣息,比如剛翻過的泥土、嫩綠的青草以及盛開的花朵。學生可以親自聞一聞,感受這些氣息在濕潤空氣中的交融,體會“醞釀”一詞所蘊含的深意。在感受氣味的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用細膩的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如“青草的味道清新又充滿活力,仿佛能聞到陽光和雨露的滋養”“泥土的氣息厚重而溫暖,像是大地母親沉穩的呼吸”等,拓寬學生的感官體驗,提高他們的感知能力和審美情趣。
4.觸覺:感受春風的溫柔輕拂
教師著重講解文中“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類觸覺描寫語句。
通過“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一比喻,引導學生感受春風的柔和與溫暖。學生閉上眼晴,用手輕輕觸碰自己的臉頰,體會文中描寫的春風拂面的感覺。教師可播放背景音——輕柔的風聲營造氛圍。隨后,教師可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觸覺體驗,如“我感覺到了一種輕柔的觸感,就像是微風在輕輕地撫摸我的臉龐”“我仿佛能感受到春風帶來的溫暖,就像是母親的手在呵護著我”等。通過這些體驗與分享,學生能深人地理解觸覺描寫所帶來的獨特感受,學會運用細膩的觸覺描寫來豐富文章的表現力。
5.味覺:探尋春天的甜蜜意蘊
教師以“花里帶著甜味兒”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為何作者未直接寫花香卻以味覺收束?通過討論讓學生領悟,這抹“甜”實則是情感的外化一是春風吻過花瓣的溫柔,是陽光釀在花蕊里的蜜,更是作者對春天蓬勃生機的沉醉。隨后,教師可讓學生回憶春天里最難忘的花香(如校園玉蘭、鄉間油菜花),并嘗試用通感手法將味覺轉化為其他感官體驗(如“槐花香是淺粉色的氣泡,在舌尖輕輕炸開”),讓學生在聯想與想象中豐富對春天的感知,讓春天的形象更加立體、鮮活。
在《春》的教學過程中,“五感”教學法能夠成功將學生帶人朱自清先生筆下那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天世界。通過視覺感受春天的色彩斑斕,聆聽春天的自然交響曲,嗅到春天泥土的芬芳、花草的清香,觸摸到春風的溫柔、春草的柔軟,想象春天花朵的甜蜜、果實的鮮美,這種全方位、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對《春》的文本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夠真切地體會到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參考文獻]
[1]白以丹.“五感法”在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23.
[2]葉冬波.“五感”教學法在文學類文本閱讀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1).
[3]張萍.調動感官助力習作教學—五感法在習作教學中的運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4(12).
[4]馮漪雯.“五感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外國語大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