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蹄類動物最常感染的一種疾病就是口蹄疫,其具有急性、熱性和接觸性傳染特點。引發該疾病的主要病毒為口蹄疫病毒,嚴重危害著牛的健康。一旦牛只感染口蹄疫,其體溫將迅速上升,并且在蹄部、舌及口腔等部位出現水皰。水皰破裂后,將導致嚴重的潰瘍現象。不僅如此,病牛的采食欲和精神狀態會受到嚴重影響,并因嚴重的疾病問題而引發死亡。因為該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若是缺乏及時有效地防治和處理,會造成疾病的大范圍傳播和流行,威脅牛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使其經濟效益受到影響。對此,應提高對??谔阋卟×餍汹厔莸牧私庵匾暎⒓哟髮υ摷膊〉姆乐瘟Χ?。
一、??谔阋叩牧餍汹厔?/p>
1、病原學特點
(1)病毒屬性
口蹄疫病毒是引起??谔阋叩闹饕≡w,其具有烈性傳染性特點。該病毒為單股正鏈、沒有囊膜存在,外形呈現出二十面體的對稱球形。同時,該病毒的基因組有 8500bp 長度以及22~28mm 直徑。
(2)血清型和亞型
全球范圍內的口蹄疫病毒以血清學特性進行類別劃分時,主要分為南非I、II、Ⅲ型(SAT-I、SAT-I、SAT-II)亞洲I型(Asia-I)O型、A型、C型等7個主型。而現階段全球范圍內O型口蹄疫為流行最為廣泛的一種病毒主型。A型、O型、C型和云南保山型(ZB型)等是我國最常見,且有較強傳染性和致病性的病毒。另外,不同的血清型還分為許多種亞型?,F階段,全球范圍內發現的口蹄疫病毒亞型超過了65個。因為口蹄疫病毒擁有許多的血清型和亞型,所以,其病毒的遺傳呈現出多樣性,進一步增加了疫病的防治難度,使疫苗研制更加困難。
(3)病毒抵抗力
口蹄疫病毒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其不僅可以在干燥的環境條件下生存,還可在低溫環境存活。如外界處在 -70~50% ,其依舊具有較強的毒性和活力。若是處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口蹄疫病毒可存活在糞便、毛皮、血液、墊料、運輸工具、飼料、醫療器械等物體表面處約20~60天,并有較高的口蹄疫病毒暴發和大范圍傳播風險。不僅如此,在采用氯仿、蛋白酶、乙醚、丙酮等藥劑對其進行消毒處理時,殺滅效果不佳。
但口蹄疫病毒自身缺乏較強的耐高溫特性,當其在超過85℃環境中,1分鐘以上時,感染力會喪失;在陽光充足、紫外線強烈照射的條件下時,病毒活性會受到嚴重的抑制;此外,持續進行15分鐘 ,72% 的巴氏消毒處理,亦可實現對口蹄疫病毒的滅殺。不僅如此,強酸強堿環境均會給口蹄疫病毒存活帶來影響。
2、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
口蹄疫病毒的主要感染群體就是偶蹄類動物,其中有較高發病率的動物為牛,駝科類動物感染率較低。另外,在對野生動物進行調查研究時可以發現,黃羊、鹿、麝、大象、駝羊、巖羚羊、野牛、野豬等均有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情況,而馬則有較強的病毒抵抗能力。對于牛來說,其感染情況與品種和年齡有直接的關聯性,不同的品種和年齡感染程度和感染風險有較大的差異性。在不同品種的牛中,黃牛表現出最高的感染風險,牦牛和水牛的感染風險則相對較低。對于不同年齡的牛來說,感染風險最高的則為犢牛,約達到 50%~80% 的死亡率。而成年牛感染口蹄疫病毒以后的死亡率通常處在 10% 以下。除此之外,牛感染口蹄疫的風險還與日常養殖管理水平、自身營養狀況以及生長發育階段等有關。通常處在亞健康狀態的病牛,病毒的感染率會大幅度提升;存在基礎代謝問題的牛或處在妊娠期、哺乳期的母牛等均有較高的病毒感染風險。并且,母牛在感染口蹄疫病毒以后,其流產概率會大大增加。同時,還會給母牛的乳汁產量帶來影響,使乳房炎癥的發病率大大增加。
(2)流行特點
① 傳播途徑多樣性
口蹄疫病毒的傳播途徑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同因病死亡的牛、處在發病或潛伏階段的病牛發生直接接觸,或與相應的分泌物接觸,均有感染口蹄疫疾病的風險。并且,病牛恢復健康以后,依舊排出口蹄疫病毒。在對患病的牛進行檢查時可以發現,其口中涎液、眼淚、水皰液、乳汁、糞污、體液、精液、肉及相關產品等都有口蹄疫病毒檢出的情況。病牛日常在排出糞污、流鼻涕和眼淚以及打噴嚏時,口蹄疫病毒都會隨之而被排出體外,并開始大范圍的傳播,在各類介質中附著。如運輸車輛、醫療器械、飼料、水源、蠅、蜱、老鼠、鳥類等,當健康牛同其發生接觸以后,會引發疾病感染。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傷口感染處等是口蹄疫病主要的感染途徑。此外,該疾病的病毒也會在一定距離內借助空氣的飛沫或粉塵等進行傳播,并隨著風、空氣流動和鳥類等大范圍、遠距離傳播。
② 發病急
一般情況下,牛在感染口蹄疫疾病以后,僅有2~3天左右的潛伏期,具有較急的發病特點。若是動物自身具備較強的免疫能力,潛伏期可延長至7~21天左右。若是剛出生的犢牛感染該疾病,會在染病后的1~2天左右出現心肌炎。
二、臨床癥狀
當牛感染了口蹄疫疾病以后,其精神出現萎蔫的表現。此時,體溫會升高至 40~41°C 左右。疾病發作以后的1~2天左右,有大小各不相同的水皰出現在病??谇火つの恢煤妄X齦處。同時,伴有大量白色泡沫狀涎液流出的情況。直接給采食欲望和采食量帶來影響,嚴重的會有反芻停正的情況發生。一般1天以后水皰會逐步破裂,該處開始有潰瘍的情況發生。在此過程中,病牛的體溫會降低。當水皰出現在牛口腔內時,也會有不同大小的水皰出現在蹄部,并逐步破裂,形成潰瘍。整個蹄部的病程時間約為2~3周。部分病牛存在嚴重的疾病問題時,會有機體衰竭、停止采食、心律不齊、行走困難等方面的表現,最終因心臟停搏突發死亡,約為 25%~50% 的死亡率。若是犢?;疾?,其不會出現顯著的水皰癥狀,主要的臨床癥狀為心肌炎、出血性腸胃炎等,極易引發死亡問題。
三、??谔阋卟【C合防治技術
1、預防策略
(1)做好疫病監測和預警工作
為確保牛口蹄疫病的發生得以被及時發現和處理,降低其給牛養殖業帶來的影響。應對有效的疫病監測和預警制度進行全面的構建。在此過程中,應確保相關制度內容包含牛從農場至屠宰場的所有過程,促使可能存在口蹄疫問題的病牛被及時發現。隨著科技水平的持續提升,在對疫病進行監測的過程中,積極應用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等現代先進技術手段,保證牛養殖階段得到實時監控。若是監控期間,牛有發熱、流涎、口部和蹄部水皰等癥狀出現,可保證上報疫病的及時性。例如,在養殖的過程中,借助智能耳標、項圈等設備及時了解和掌握牛體溫、活動量以及其他生理指標情況。當這些指標數據出現異常時,系統可以自動進行預警,使養殖人員得以及時對牛的情況進行檢查。同時,將傳感器安裝到圈舍、飼料槽、飲水點等區域內,可實現對養殖環境中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指標的有效監測和管理。這些監測的環境指標被物聯網設備收集上傳以后,經過機器學習算法處理,構建牛口蹄疫發病預測模型。此時,養殖人員根據其模型可掌握口蹄疫病的發病率以及發病趨勢,為后續預防和應對提供重要參考。
(2)保證引種的科學性
日常對牛進行養殖的過程中,養殖場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盡量采取自繁自養的方式。若是對外來牛品種進行引進,應保證引進過程中防疫檢測工作的有效性。同時,需要全面明確和了解引進牛只的渠道。嚴禁從已經發生疫病的疫區購入牛只。并在牛引入到養殖場內以后,將其單獨飼養約1~2個月。在此期間,應定期對其進行觀察,判斷是否有異常問題。待無任何疾病癥狀出現以后,可同養殖場內原有的牛群進行混合養殖管理。
(3)維護圈舍的衛生
由于??谔阋卟∽陨泶嬖陲@著的傳染性特點,會給養殖場帶來嚴重的危害影響。同時,處在合適的環境條件下時,口蹄疫病發病率會呈現出上升趨勢。所以,日常在養殖牛的過程中,養殖人員應重視對圈舍內環境衛生的清潔,并做好消毒工作。在此過程中,需要制定相應的標準,以此為基礎,定期對圈舍進行清洗。清洗的過程中,除了要及時清理掉牛的糞便,還應沖刷墻面和地面。與此同時,清理以后,還需要開展消毒作業,以確保圈舍內存在的細菌和病毒等被全面殺滅處理,為牛群提供一個健康生長的環境條件。消毒時,可選用 1%~2% 氫氧化鈉 ,30% 草木灰水 ,10% 石灰乳 ,4% 碳酸氫鈉液 .1%.2% 甲醛溶液 0.02%0.05% 過氧乙酸等消毒藥劑。
(4)保證養殖管理的科學性
養殖人員日常在對牛群進行飼養時,需要確保牛群養殖密度的合適性。在確定養殖密度時,應建立在牛群日齡的基礎上,既要確保養殖密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又要避免牛群養殖前存在嚴重的擁擠問題。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提高牛群的疾病抵抗能力,需要保證日常飼料供給的營養均衡性。同時,與牛群的實際生長和養殖情況相結合,在飼料當中適量地對各類營養物質進行添加,如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確保疫病的發生風險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抑制。另外,喂飼牛群的過程中,應選取新鮮的飼料,并重視日常飼料的儲存工作,避免飼料發霉而給牛群健康帶來損害,從而導致口蹄疫疾病發生率提升。
(5)加大免疫接種力度
日常對口蹄疫疾病進行預防時,最有效方法就是免疫接種。當前,主要選用的疫苗為牛0型口蹄疫滅活疫苗和??谔阋逴型病毒樣顆粒疫苗。其中,牛0型口蹄疫滅活疫苗可在黃牛、水牛、奶牛、耗牛等多個不同品類的牛中進行使用。既可用于預防接種,又可用于緊急接種。該疫苗在接種以后,能夠持續6個月左右的免疫。通常在對成年牛進行免疫接種時,每頭牛接種量為3mL ;對1歲齡以下的犢牛進行接種時,每頭接種量為 2mL 注射時,主要采取肌肉注射方法。為保證疫苗效果,應將疫苗放入溫度為 4~8°C 的環境中。而??谔阋逴型病毒樣顆粒疫苗主要對牛的O型口蹄疫進行預防,注射以后可維持6個月左右的免疫效果。通常每頭牛注射的量為 2mL ,但注射后常有注射位置腫脹、體溫異常反應、1~2天采食量降低或停止采食得癥狀出現。上述不良反應癥狀會在疫苗接種后的3~5天得到緩解。
(6)從根本上阻斷傳染源
隨著牛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為避免口蹄疫疾病造成大范圍傳播,日常在養殖的過程中,需要對牛群的實際情況進行密切監測。若是有疾病發生,應將患病牛及時隔離,并制定單獨的飼養計劃。同時,將該疾病及時上報,并將有疫病問題的區域實施全面封鎖,使感染的病死牛全部隔離。病死牛處理時可采取深埋的方式,深埋之前應使用 2% 氫氧化鈉溶液對其皮毛實施浸泡處理。另外,應無害化處理病牛的糞污。解封之前,也應提前進行全面、細致的消毒,確保病毒得以被全部殺滅,避免病毒再次傳播。
2、治療策略
(1)常規治療
對于處在初期患病階段的病牛來說,可用口蹄疫高免血清、弱毒疫苗、滅活疫苗和康復動物血清等進行緊急注射,以此保證緊急被動防疫的效果。在對嚴重的口蹄疫病牛進行治療時,應采取結晶樟腦內服的方式。通常每次使用劑量約為 5~8g ,每天應采取2次治療,從而進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2)針對性治療
① 口腔癥狀的治療
針對牛口腔中的疾病癥狀進行治療時,應先在患處位置使用 0.05%~0.1% 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沖洗,每頭約使用 5mL 左右。在沖洗的過程中,應確保高錳酸鉀溶液對整個患病位置進行全面性的覆蓋。另外,也可在沖洗時對 0.2% 福爾馬林溶液或 2% 23% 明礬溶液進行使用。當口腔內沖洗工作完成以后,應將 10% 220% 碘甘油涂抹到口腔中已經出現潰爛的位置,每次約使用3~5mL 同時,也可在潰爛位置涂抹 1%~3% 的硫酸銅,每次約使用5~10mL。
② 蹄部癥狀的治理
一般情況下,在對病牛的蹄部位置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實現對蹄部位置進行消毒處理。在此過程中,主要對 3% 來蘇 .1% 福爾馬林或 3%~5% 硫酸銅溶液,每次約使用1~2L對病牛的蹄部進行浸泡。每天需要浸泡1~2次,并持續開展3~5天的治療。另外,在對蹄部進行治療時,也可對青霉素軟膏或 20% 碘甘油進行使用,每次每頭牛約涂抹 3~10g 的藥。之后,使用繃帶對該位置進行包扎處理。若是對 20% 碘甘油進行使用,則每次約涂抹3~10mL ,并持續進行5~7天的治療,待傷口徹底愈合為止。通常蹄部的潰瘍會因過度潮濕而導致愈合受到影響,因此應保證浸泡的合適性,避免出現過度浸泡和清洗的情況。此外,在對蹄部的疾病癥狀進行治療時,還可對中藥進行使用。如,每次分別選取 15g 的生姜、甘草、金銀花等中藥,煎煮以后,將藥渣全部過濾,并在患處位置使用藥液進行擦拭。通常每天應擦拭3次,持續進行3~5天的治療;選取 30g 雄黃 60g 大黃 ?30g 冰片
黃連以及 30g 明礬等藥物,混合均勻后研磨成細粉,之后使用開水進行調和。然后,在患處涂抹藥糊,每天涂抹3次,持續使用7天。
③ 乳房癥狀的治療
實際進行治療時,應選用 0.1% 高錳酸鉀溶液或 1%~2% 來蘇水清洗病牛乳房的破潰處。在此過程中,應充分擠出牛乳。最后,在破潰的位置均勻涂抹 3% 甲紫、抗生素軟膏或 10% 磺胺膏等藥物。
④ 體溫高、停止采食癥狀的治療
部分病牛患病以后,會有體溫明顯升高以及停止采食的情況,為使可能出現的繼發性感染問題得到有效避免,應借助肌肉注射的方式,對磺胺類藥物或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使用。另外,也可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在牛的飼料內添加阿莫西林、強力松、清瘟敗毒散、口服葡萄糖等藥物。在對藥物的添加量進行確定時,應與病牛的體重、飼料質量等充分結合。通常阿莫西林應使用 0.3kg/t 的劑量、口服葡萄糖應使用 20kg/t 的劑量、清瘟敗毒散應使用 2kg/t 的劑量。而強的松使用時,應依照牛的體重,每50kg 使用1片強的松。
總之,現階段??谔阋呒膊≈委煏r缺乏特效藥物。當其傳播以后,會給牛養殖產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影響。對此,養殖人員應全面了解和掌握??谔阋叩牧餍汹厔?,重視日常對疾病的防治。同時,加大對口蹄疫疾病的監測力度,確保疾病發生時得到及時控制。另外,還應掌握病牛的治療方法,以此使其癥狀得到緩解,降低病牛的死亡率。
(作者單位:034400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上寨鎮便民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