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對于食品的質量和品質要求也隨之提高,在這樣的條件下,黃瓜在人們生活中起到重要的關注,溫室大棚的大量應用在黃瓜的發展上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溫室大棚為黃瓜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進而也提升了黃瓜的品質和質量。溫室大棚在黃瓜生長條件方面較為優越,這也使得溫室大棚病蟲害對黃瓜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溫室大棚相對溫暖環境之中,黃瓜的生長速度較快,但是黃瓜生長期之間,其生長時間的長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病蟲害發生的風險。溫室大棚黃瓜在條件上對于土壤、溫度、光照、濕度等環境方面的要求提高,為了保證黃瓜的生長環境以及高質量生長,需做好觀察和及時調整,營造出黃瓜能夠健康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生和滋生的大棚生長環境。
一、溫室大棚黃瓜主要病蟲害
在溫室大棚中種植的黃瓜與戶外種植的黃瓜,其生長環境有極大的差距。溫室大棚種植環境能夠提供比戶外種植環境中更加高的溫度與濕度。這樣的生長環境雖然會對黃瓜生長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也有諸多不利于黃瓜生長的地方。在溫室大棚里種植的黃瓜,會讓更多的病蟲害侵入到黃瓜的生長植株中。例如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薊馬、粉虱、蚜蟲、瓜絹螟等等這些不同的病蟲害在溫室大棚當中生長環境比較適宜。不同的病蟲害環境不同,造成的危害也具有多樣性。因此在溫室大棚環境中的病蟲害容易爆發出來,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黃瓜的產量。病蟲害的發生不但會影響黃瓜的生長,還會使得部分黃瓜嚴重減產甚至于出現絕收的現象。因此對于溫室大棚當中黃瓜的病蟲害防治,必須要采取正確的管理措施進行防治,讓黃瓜健康生長,實現黃瓜的高產穩產。
1、霜霉病的發生與防控
黃瓜霜霉病俗稱跑馬干,是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黃瓜上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莖和花序,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特別是黃瓜進入收獲期發病較重。黃瓜霜霉病是日光溫室黃瓜生長期最嚴重的流行性病害,發病后能在1~2周內使黃瓜大部分葉片枯死,黃瓜田一片枯黃。葉片染病,由下部葉片向上蔓延,發病初期時僅在葉背產生水浸狀受葉脈限制的多角狀斑點,以清晨高濕棚或田塊內明顯,上午溫度升高、濕度下降后,水浸狀病斑消失。發病中期葉面病斑褪綠成淡黃色,葉背呈黃褐色,病斑擴大后仍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多個病斑可匯合成小片,病健邊緣交界明顯。潮濕時,葉背病斑部生成紫灰色至黑色霜霉層。發病嚴重時,病斑連結成片,使全葉變為黃褐色干枯、卷縮,整株除頂端保存少量新葉外,全株葉片均發病,田間一片枯黃,喪失正常光合作用的能力,但病葉不易穿孔、腐爛。
黃瓜霜霉病的出現早晚和嚴重程度與溫度和濕度條件緊密相關。病原菌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寬,而濕度則是影響病害嚴重性的關鍵因素。在 5°C~30°C 時均可發育,以 15°C~25°C 最適宜, 20% ~25% 時潛育期最短,氣溫高于 30% ,病害受抑制。在有水滴的適溫條件下,發展更快。在濕度較小時,病斑水漬狀不明顯或較小,濕度大或雨后,水漬狀明顯且迅速擴大。在多雨多露的情況下,晝夜溫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當棚內濕度大,溫度在 16°C 以上時,便可出現發病中心。病害發生的早晚與氣溫的回升有直接關系。溫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溫濕度控制不當,通風不及時,造成棚內濕度過高,夜間溫度低,濕度大,容易結露;葉片上長時間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發生與流行。
黃瓜霜霉病防治措施:優先選擇具有抗病能力的黃瓜品種進行種植,并通過科學的培育方法,促進黃瓜幼苗的健壯生長,從而降低霜霉病的發病幾率;調控溫度、濕度,減少葉面結露時間,注意氮、磷、鉀元素的合理施用,創造不利于發病的環境;一旦發病應及時施藥,一般可選用 52.5% 抑快凈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2、白粉病的發生與防控
黃瓜白粉病又被稱為白毛病,屬真菌性病害,發生在黃瓜上。黃瓜白粉病發生危害的主要部位為葉片,其次為葉柄與莖,為日光溫室栽培黃瓜發生較廣的病害,發病高峰期在生長的中后期,造成發病嚴重甚至提前拔桿。
病初,黃瓜秧苗葉片上出現白色近圓形的粉斑,不但出現在葉片正面,還會出現在葉片的背面。隨著病害的發展,病斑不斷擴大變成較大的白粉病斑,嚴重時,整個葉片幾乎全部蒙上一層白粉,好像均勻地在整個葉片上撒了一層白粉。如果用手輕輕地抹去黃瓜葉片的白粉,可以看到感病葉片整體呈黃枯色,非常脆嫩。由于白粉病導致的病斑嚴重地影響著黃瓜秧苗的光合作用,影響黃瓜秧苗的正常生長發育,當病害發展嚴重后,整個葉片變為灰白色,并枯黃而死。黃瓜白粉病的發生與溫度和濕度有關,15°C~30°C 的溫度最易發病,隨著濕度的增大,空氣郁閉,發病重,蔓延流行迅速。如在雨后轉晴、田間濕度大時,或在高溫干旱與高溫高濕條件下交替出現時就會發生白粉病的流行。高溫干旱病菌受到抑制,發病輕。白粉病發生和流行與肥水不足、秧苗生長瘦弱、栽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和排水不良有密切關系。
黃瓜白粉病初期感染要及時施藥。在黃瓜白粉病發病前期或未發病時,用保護性藥劑預防控制病害發生蔓延。選用 25% 嘧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 50% 醚菌酯懸浮劑3000~4000倍液,或 7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當黃瓜葉片出現白粉病癥狀時及時噴藥防治,選用 25% 腈菌唑乳油2000~3000倍液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 15% 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間隔7~10天噴1次,以達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3、薊馬的發生與防控
薊馬是黃瓜上常見的害蟲,薊馬以銼吸式口器銼破植物的表皮組織吮吸其汁液,引起植株萎蔫,造成籽粒干癟,影響產量和品質。薊馬成蟲怕強光,多在背光場所集中為害,陰天、早晨、傍晚和夜間才在寄主表面活動。薊馬喜歡溫暖、干旱的天氣,其適溫為 23°C~28°C ,適宜空氣濕度為 40%~70% ;薊馬防治,利用薊馬趨藍色、黃色的習性,在田間設置藍色粘板,誘殺成蟲進行防治,粘板高度與作物持平;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蟲源;一般選用內吸性較強的藥劑,如啶蟲胖、吡蟲啉,以及多殺菌素等稀釋噴施葉面。
二、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1、前期防治
(1)栽培前消毒
黃瓜定植后開始進行病蟲防治的措施,其中消毒工作從定植開始,然后進行消殺土壤和床土,同時也要對大棚進行消毒,蓋地膜時在大棚內部的消殺之后,應該選擇一個有陽光的地方,盡可能使得陽光充足,并且在蓋膜的過程中要趕在下午16點以后,之后要立即封棚,加熱進行二次消毒,此時還要對大棚里面的病菌進行消殺,防止病菌滋生,以此確保黃瓜可以健康地成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病蟲害的危害。除此之外,還有土壤的消殺,在對土壤的消殺中,同樣不可以忽略其中的環節。因此需要用藥物進行噴灑,在噴灑之后立即使用地膜,保證地膜覆蓋在整個地表,借助溫度進行轉化,使其蒸騰氣化,有利于整個土壤對消殺劑的吸收。再對種子進行消毒,其中要在消殺過程中,減少藥量和時間,盡量做好劑量適中并且嚴格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消毒,消毒后再用清水對種子進行2次清潔,避免藥劑的存留。對于種子的消殺也并非只有化學方法的使用,也有曬種的方法,這樣在使用過程中,不僅能夠將其中的病菌殺死,也會使得黃瓜綠色無污染,從而有利于其整體的產量。
(2)選擇健康的栽培品種
黃瓜種植中,溫室大棚所種植黃瓜品種要引起高度重視。 ① 要種植抗蟲抗病性較強的品種,此類品種一般對常規蟲害和疾病有較為良好的抵御能力,可減少對農藥的使用量,有利于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保證種植出來的農產品較為安全。 ② 種子品種的選配也要結合溫室大棚的實際種植條件,溫室大棚是一個較為封閉且可控的生態系統,溫室大棚內的光照、溫濕度環境條件會對黃瓜的生長產生較為直接影響,因此在種子選擇中必須根據溫室大棚的種植條件,盡可能滿足當地的氣候條件與種植管理模式。
(3)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秸稈反應堆是一種較為綠色的病蟲防治措施,是利用植物免疫系統代替農藥來防止植物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在黃瓜大棚種植過程中,應用秸稈反應堆具有明顯的優勢;在溫室大棚中需要控制好溫度,保證黃瓜不受外界影響,使黃瓜正常生長,就必須保障黃瓜生長期間棚內的溫度適宜;在溫室大棚內還需適當供應二氧化碳,增加黃瓜產量與品質的關鍵就是通風效果,利用田間管理為黃瓜提供良好的生長空間,并提高黃瓜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實踐證明利用秸稈反應堆結合溫度及二氧化碳處理可以對黃瓜進行良好的病蟲害預防,并可促進黃瓜的發育與生長,保證黃瓜的品質。同時可以達到綠色驅蟲的效果,符合現代化對綠色環保的要求。
2、中期防治
(1)培育健壯的秧苗
在培育秧苗期間,要將營養土和藥土進行正確配比。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秧苗在生長期間得到足夠的營養,提高秧苗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在選擇育苗場地時,應選擇具有較強透光性能,并且方便操作的育苗大棚,透光能力強的大棚才能夠使秧苗的光合作用得到更充分的表現,而且方便操作也能夠讓育苗的工作變得更加便捷,不會浪費額外的人力。另外,要想保證黃瓜苗的質量,一定要將秧苗大棚的溫度進行控制,溫度也是影響秧苗生長發育的因素之一,只有通過調節溫度才能夠使秧苗的生活環境更為適宜,從而為培育強壯的秧苗奠定良好的基礎。
(2)選擇適合黃瓜生長的環境條件
黃瓜生長的溫度條件比較苛刻,黃瓜植株最適生長溫度區間為 18°C~30°C 黃瓜植株在這個區間里生長發育呈現出較強的生長態勢、植株根系發育良好及結瓜數多等特點。如果黃瓜植株生長發育所在的環境溫度高于 30% 或低于 18°C ,都會使黃瓜植株生長發育嚴重受阻。同時,在寒冷的冬季如果黃瓜植株生長發育時所處環境溫度過低,容易使植株遭受凍害,直接導致黃瓜植株減產。反之,如果黃瓜植株生長發育時環境溫度過高,致使植株光合作用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黃瓜屬短日照作物,其生長發育對日照長度和強度有依賴性,黃瓜植株生長發育的狀態直接受黃瓜植株生長發育時日照強度的影響。為了讓黃瓜植株保持正常生長,增強黃瓜產量,必須使黃瓜植株生長發育所需充足的光照條件得到保持。在大棚生長發育階段,可在必要的情況下采取遮光、補充光照等措施保持大棚內的光照條件符合黃瓜生長發育光照需求。黃瓜生長發育過程對水分的需求量極大,而黃瓜植株生長發育所處土壤內水分含量水平也與其生長發育狀態有著直接關系。由于黃瓜植株的根系水平比較弱小,且其對水分肥力的吸收能力不是很強,因此在黃瓜植株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需根據不同需求加以合理灌溉水分。此外,空氣相對濕度條件同樣對黃瓜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黃瓜植株根系水平比較弱,其根系發育能力弱小且有限,對土壤條件的要求很高。王質疏松、有機質含量高、孔隙度較大的土壤條件對黃瓜根系生根下扎有利,可以有效地促使黃瓜產量提升。
3、后期防治
(1)適時施肥
后期施肥在后期黃瓜病蟲害防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治黃瓜發生病蟲害。黃瓜生長后期時土壤中營養物質逐漸被植株吸收,此時需要施肥,其主要目的是及時補充營養元素,保持黃瓜植株的正常生長和發育。黃瓜作為根系淺的蔬菜作物,其根系非常敏感,所以土壤的透氣性非常重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可以使根系呼吸良好,對保持黃瓜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非常重要。黃瓜是喜肥的蔬菜植物,在溫室大棚中種植的黃瓜,光照、溫度等與自然環境不同,黃瓜生長速度與消耗生長元素的速度也相應加快,所以需要通過施肥,及時為溫室大棚中種植的黃瓜補充生長所需要的營養,保障黃瓜植株正常生長與發育。針對黃瓜后期施肥,應結合其生長狀況和需求進行合理施肥。結合黃瓜各個時期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的不同,在施肥時應該選用不同種類的肥料進行補充,這樣不僅有利于黃瓜生長,還能提高黃瓜本身的抗病、抗蟲能力。
(2)溫度控制
黃瓜一般是生長在較高的溫度當中才會更加茂盛,當室內的溫度在 30cC 左右時,黃瓜果實的生長速度會更快。但是溫室大棚中室內溫度高于 33°C 之后,黃瓜的光合作用受到的影響很大,這樣就會影響黃瓜的生長速度。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溫室大棚中栽種黃瓜時,控制好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步驟。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調節的辦法以及科學的通風方式來合理控制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為黃瓜的生長提供合適的生長環境,這樣就能夠大大減少黃瓜發生病蟲害的可能性。當然,在此還要盡量避免黃瓜葉片上的露水,因為當黃瓜葉片上滋生有露水之后,很容易引起葉片腐爛的情況,這樣就會導致黃瓜的生長受到很大的影響。需要強調的是,大棚內的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引起黃瓜病蟲害的發生,因此對棚內的濕度時刻進行監控,一旦發現棚內的濕度過高就應該及時開棚進行通風排濕。具體的通風時間則需要根據大棚的狀態進行隨機應變,只要保證黃瓜的生長狀態一直處于最佳狀況就可以。
綜上所述,溫室大棚內種植的黃瓜,在種植過程中要求越來越高。大棚內黃瓜的病蟲害問題,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均是影響黃瓜健康生長的一大威脅。為了更為有效地防止大棚內黃瓜病蟲害的發生,實現黃瓜的大豐收和高品質高產出,應在黃瓜種植前期、中期以及后期進行相應的防治,以及定期對黃瓜病蟲害的發生狀況進行監測,保障后期黃瓜健康生長。
(作者單位:122304遼寧省喀左縣公營子鎮蔬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