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是歷史的初稿,歷史是新聞的定稿。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歷史節點,我們翻開1945年9月4日的《新華日報》,回看80年前的9月3日,毛澤東、蔣介石如何度過這特殊的一天。見微知著,在歷史軌跡與歷史史績的交織中,分析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成功,國民黨為什么注定會失敗的歷史之必然。我們打開2025年9月4日的人民日報,喜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招待會、文藝晚會在京隆重舉行。以史鑒今,在歷史敘述與歷史闡釋的結合中,昭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的光明前景。
毛澤東:重慶談判連軸轉,修改意見守底線
從1945年9月4日《新華日報》刊登的《王世杰部長和毛澤東暢談》一文中可見,9月3日毛澤東的行程很滿,十分繁忙:上午十時往訪王世杰,暢談很久;下午三時以后往訪于右任、戴季陶、白崇禧、吳稚暉;下午五時,晤韓國臨時政府張先生;六時又接見文化界郭沫若先生;七時半,赴蘇聯大使館宴請并觀電影。這些行程里,還沒包含《毛澤東年譜》中記載的“同日,擬定的中共十一條意見略加修改后,由周恩來、王若飛面交張群、張治中,邵力子轉蔣介石”等事項。
置身重慶談判現場的毛澤東,既見國民黨談判代表,又見國民黨各派人物;既見國民黨政要,也見文化界與各民主黨派人士;既見韓國臨時政府官員,又見美、英、法、荷、比等國大使和官員。這些行程,體現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戰后和平、民主與團結的期盼。毛澤東修改后的十一條意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進行面對面談判的合法平等地位。意見中提出的堅持長期合作、和平建國方針,主張在和平、民主、團結基礎上實現全國統一,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的追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潮流,堅守歷史初心的政治立場;而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黨派平等化等核心訴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風骨。
正如《新華日報》在社論《走向和平的新中國》中所言,“復員不是復原”,“中國人民必需也必然會克服各種障礙,走向和平自由的新的天地”。
新華日報:重慶人民慶祝勝利,萬人空巷
1945年9月4日,《新華日報》以《八年抗戰大功告成 陪都昨日熱烈慶祝國民黨中樞昨舉行慶祝勝利會》為題,報道了重慶人民慶祝勝利的情景:晨九時警報長鳴,禮炮聲也陣陣傳來,全市響聲齊作,市民幾已萬人空巷,街上擁擠不堪,馬路上臨時途為之塞。男女幼童多新裝過市,參加成人行列慶祝。會場上空系一活動地球,上書“世界和平”等字樣,懸有同盟國巨幅領袖畫像,和用電燈懸成的大“V”字。大會開幕時,天空中,有一架飛機在散發傳單。不久,又有七架一隊空軍飛成“V”字形凌空而過。據其他媒體報道:上午八時半,蔣介石主持遙祭國父孫中山儀式。十一時三十許,蔣介石率政要乘敞篷車巡視市區,十二時四十分結束。蔣介石在當天日記中不無自矜地記道:“十一時半由軍委會起檢閱,沿途民眾其發乎內心之一種情緒,對余所表示敬慕愛戴之精神,狂歡熱烈,實非筆墨所能形容,卅年之苦心與奮斗,惟見此略得寬慰耳。”從媒體報道及蔣介石日記可見,其貪抗日之果的自矜自得之態躍然紙上。
此外,《慶祝勝利典禮蔣主席致詞全文》提出的“與民休養生息的機會”“還政于民,及早實施憲政”“以軍隊國家化為前提,完成國家的統一”三項宣示,既顯露了蔣介石說一套做一套的慣常伎倆,也暴露了其在重慶談判中所強調的軍令政令統一的底牌。
歷史是無情的,更是公正的,蔣介石罔顧民意的倒行逆施,最終換來敗退臺灣的失敗命運。
人民日報: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
2025年9月4日,人民日報以8版要聞、8版特別報道、1版副刊的超大容量,專題報道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招待會與文藝晚會《正義必勝》,全景式報道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會見外賓及檢閱受閱部隊等系列重要活動,既真實記述了系列紀念活動,又形成了翔實的文獻史料,留下了歷史的跫音與回響。
昨日的呼喊,已化作今日的強音;今日的強音,又將激蕩明日的回響。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大會與招待會上的講話,字雖少,卻力透紙背,話不多,卻一字千鈞,是中國共產黨人紀念抗戰,眾志成城、矢志復興的重要歷史文獻,是中華民族以史為鑒、以和為貴的世界宣言,既回應了歷史,也將傳向未來。這兩篇重要文獻,點明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紀念目的,總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艱苦卓絕的偉大戰爭: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取得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提出歷史警示與告誡: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維護共同安全,消弭戰爭根源,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正義的信念不可動搖,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站在“兩個一邊”,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定守護世界和平安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讓世界正氣充盈、乾坤朗朗,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既要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為增進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夯實執政根基;又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集中展示了我軍體系作戰能力、新域新質戰力、戰略威懾實力,集中體現了我國武器裝備自主創新能力。這支曾靠小米加步槍取得勝利的軍隊,已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正如網友所言:“過去我軍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如今鋼更多、氣更盈、骨更硬了!”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歷史無法改變,但未來可以塑造。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為戒。傳承歷史,不是為了糾結過去,而是要開創未來,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
作者周廷勇系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楊蘇系重慶市特級教師、重慶市渝北職教中心質量管理處副主任
基金項目:
2025年度重慶市語言文字科研項目(YYK2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