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5)09-0063-03
1背景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應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相適應,其水平是學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發展迅猛,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管理效率、資源利用效率等產生深遠影響。高校圖書館在音樂類圖書、多媒體資源和設備等方面擁有優勢,隨著廣大讀者對音樂資源需求的增多,音樂館應運而生。高校設立音樂館,既可有效整合利用音樂資源,發揮音樂素養教育功能,又可推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升讀者的綜合素養,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助推高校發展。
2 研究現狀
筆者采用文獻調查法,以人工智能、圖書館為關鍵詞,在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進行搜索發現,近年來以人工智能和圖書館為主題的研究成果較多。黎意慧探討了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的角色轉變與發展趨勢,分析了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提出了應對策略[2];王蕾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在挖掘基礎服務新的意義和價值、創新與優化服務內容、拓展業務深度與廣度,以及引入人工智能素養能力培育等方面的思路[3];翟雯介紹了我國圖書館線上平臺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現狀,并從技術、市場、運營三個層面提出了應用策略[4];左靜遠等選取16家圖書館作為樣本,調研和分析了圖書館融合人工智能的現狀,分析了智慧化建設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建議[5]。同時,筆者在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以音樂館為篇名進行檢索,時間范圍不限,研究對象多為公共圖書館。焦佳音以浦東圖書館音樂館為例,從資源建設、設施設備、服務模式、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未來發展規劃°;楊雪從空間建設內容、途徑、價值三個方面闡述了天津圖書館音樂館的建設實踐情況[7]
雖然人工智能在圖書館領域的研究成果較多,但以音樂館為主題的研究成果較少,一般以公共圖書館為研究對象,目前缺乏針對高校圖書館音樂館建設發展的系統性研究。因此,針對高校圖書館音樂館建設和發展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3清華大學圖書館音樂館建設基本情況
2017年,清華大學批準由校圖書館建設音樂館,音樂館既是提升大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場所,也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12月,清華大學圖書館音樂館綜合區面向廣大讀者試運行開放;2021年3月,音樂研討間和音樂講堂陸續向廣大師生開放。
3.1 空間合理化
清華大學圖書館音樂館分為綜合區、音樂研討間和音樂講堂三大部分,集館藏、多媒體資源與不同功能空間于一體,是讀者賞析音樂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其中,綜合區面積約500平方米,根據音樂的英文詞語\"Music\"分為 M,U,S,I,C 等五個區域,M區(單人欣賞區)提供靜音電腦,配備音頻解碼器、高品質耳機,供讀者欣賞音樂。U區(團體視聽區)提供四人沙發,配備液晶電視、音頻解碼器、耳機分配器,可供2~4位讀者團體視聽。S區(電子閱覽區)配備16臺電腦,提供光盤借閱、校外人員上機等服務。I區(音樂圖書區)現有5,000余種音樂類圖書,實行開架借閱。C區(圖書閱覽區)配備休閑沙發,無需選座,供讀者瀏覽音樂類館藏。音樂研討間共有兩個,分別為高山音樂研討間和流水音樂研討間,高山音樂研討間配備環繞聲音響,可供5~18人同時使用;流水音樂研討間配備立體聲音響,可供3~9人同時使用。音樂講堂配備Hi-Fi音響、鋼琴,可放映音視頻,舉辦音樂講座、小型音樂會等活動。
3.2 服務多樣化
音樂館結合讀者需求,線上以開設資源推介專欄、發布音樂活動宣傳為主,引導讀者欣賞音樂,提升音樂素養;線下開展音樂會、沙龍、經典放映、主題講座等活動,如:在音樂講堂舉辦“音樂與大腦”鋼琴家孔祥東與清華大學科研協作沙龍,開展專題放映—“音樂館里的聲影魅力:音樂舞臺上的文學經典”等。
3.3 資源多元化
音樂館配備音樂類圖書、CD、DVD、黑膠唱片及數字音樂資源庫等,目前有5,000余種音樂類紙質館藏開架借閱,線上數字音樂資源庫——清華大學圖書館音樂資源平臺擁有超過2,000張專輯、25,000個曲目資源,讀者可在音樂館綜合區使用蘋果一體機、專業解碼器和高品質耳機在線賞析音樂。此外,讀者還可在音樂館訪問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世界的記憶一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世界音樂在線等數據庫資源。
3.4體驗智能化
清華大學圖書館推出“ AI+ 工作坊”增強閱讀的“AI閱讀助手”增強問答的“AI導航助手”“靈犀薦書”智能體,持續滿足讀者的智能化體驗需求。
4高校音樂館人工智能試用實踐
音樂館作為融合館藏、多媒體資源服務與文化交流的綜合性空間,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但在音樂資源推薦和個性化服務方面還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讀者體驗。此外,音樂館部分設施設備陳舊、技術更新緩慢,影響了服務質量和效率。因此,高校音樂館的智慧化轉型迫在眉睫。人工智能技術在音樂館智慧化服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高校音樂館要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出智能化應用程序,推動傳統服務模式向智能化、個性化服務模式轉變。
4.1AI工具助力智能檢索與個性化推薦
音樂館借助AI大數據系統,能夠精準配置音樂類資源,提供個性化音樂推薦和智能化音樂檢索等服務,提高資源利用率。例如,音樂館可利用AI算法分析讀者的聽歌歷史和偏好,精準推送符合其審美傾向的音樂作品;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分析讀者特征,為下次訪問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資源推薦服務;利用AI音樂試聽和介紹功能,幫助讀者快速了解音樂資源的主要內容;引入先進的大模型,如DeepSeek-R1和Kimi,推出AI智能引導員,通過智能檢測,主動識別讀者并打招呼,協助讀者快速了解空間布局、資源分布和座位占用情況,提供基礎引導和咨詢服務,實現智能交互,提高咨詢服務效率,減輕人工負擔;利用AI技術及時更新音樂資源庫,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
4.2引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服務管理模式
音樂館可引入人臉識別系統,優化服務流程,確保師生人身和館內資源安全;通過智能網絡系統調節館內溫度、濕度等,營造舒適的閱讀環境;利用智能機器人直接將讀者所需書籍資料送到座位處;利用智能機器人,承擔音樂類圖書上架、分類整理等任務;更新升級信息技術系統,提高系統的穩定性,提升智能化服務管理水平。
4.3利用AI技術為音樂療愈、輔助教學提供支持音樂館可利用AI人臉識別技術分析讀者在演奏、欣賞音樂時的面部表情,識別他們即時傳達的情感,或利用AI聲音情感分析技術,實時“評估”讀者的音高、節奏、音色等聲音特征,分析讀者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通過AI深度學習、算法,創作表達特定情感(如活潑、安靜)的音樂旋律,自動生成符合讀者特定心境的音樂,幫助他們緩解心理壓力、穩定情緒,獲得心理上的慰藉和情感療愈。
此外,音樂館可利用AI技術輔助音樂教學,為音樂專業的師生提供支持。在輔助教學方面,音樂館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讀者的音樂偏好、演奏準確率、練習時間等,設計個性化學習方案,建立即時反饋機制,及時識別并糾正錯誤。
5 思考與啟發
5.1 思考的問題
5.1.1AI機器人無法完全取代館員。音樂館可利用AI機器人處理一些簡單、重復性工作,如自助借還書、資源檢索推薦、基礎性咨詢服務等,但并不意味著AI機器人能完全取代館員。在AI機器人的幫助下,館員能從繁瑣重復的事務性工作中抽出更多時間,開展深度參考咨詢服務、音樂閱讀推廣活動、信息素養教育等,以及提供人文關懷、加強情感交流、靈活應對復雜問題等。
5.1.2讀者隱私與數據安全問題。音樂館在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收集和處理讀者數據時,應加強數據安全管理,避免數據泄露;明確告知讀者有關AI工具的隱私政策,并建議他們謹慎提供個人信息,確保隱私信息和個性化數據資源的安全。
5.1.3倫理和法律問題。音樂館應為讀者提供關于人工智能倫理方面的咨詢和指導服務,涵蓋數據倫理、技術濫用等問題,引導他們正確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避免因技術或資源限制而出現侵權等法律問題。
5.2啟發
5.2.1加強館員培訓,促進人才隊伍建設。音樂館要加強頂層設計,為館員提供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激發其主動學習AI相關知識的熱情,根據館員的年齡、教育背景、工作情況進行差異化培訓,幫助館員從普通管理員轉變為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者、前沿技術應用的探索者、服務創新的引導者,從而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注重培養館員的
AI應用思維,鼓勵并支持館員參與國內外AI領域的學術講座、研討會等,引導他們及時了解和掌握AI最新前沿技術與發展趨勢,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加強與讀者的溝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的多元化需求。
5.2.2拓寬渠道,完善機制。音樂館應加強與計算機科學學院、信息技術部門的合作,完善合作機制,促進音樂資源的共建共享。例如,清華大學圖書館音樂館加強與學校腦與智能實驗室的合作,聯合藝教中心建立了跨學科的音樂與腦科學研究合作機制,多次在音樂館舉辦音樂腦科學科研沙龍、心理關愛周音樂療愈講座、暑期訓練營等特色活動,有效推動了學校跨學科的人才培養、創新研究與合作,以及科學與藝術的深度融合。
5.2.3建立持續溝通機制,開展讀者需求和滿意度調查。音樂館可聚焦讀者對AI個性化推薦、智能檢索、互動等服務需求和使用體驗,采取線上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郵件或電話交流、座談研討等方式,及時了解和掌握讀者滿意度;利用AI技術進行數據分析,全面了解讀者需求,高質量做好讀者體驗和滿意度調查,根據反饋情況及時完善資源、設備設施和服務等,與讀者持續保持互動溝通,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共享的AI服務共同體,促進服務體驗不斷優化和讀者滿意度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通知[EB/OL].[2025-07-05].http://www.moe. gov. cn/srcsite/A08/m0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 html.
[2] 黎意慧.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的角色轉變與發展趨勢探究[J].蘭臺內外,2025(1):81-83.
[3] 王蕾.高校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服務的探索與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4(4):26-32.
[4] 翟雯.圖書館線上平臺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4(6):107-108.
[5] 左靜遠,顧曉寧,李剛.人工智能在圖書館智慧化服務中應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4(10) :52-56.
[6] 焦佳音.試析公共圖書館音樂館的發展:以浦東圖書館為例[J].蘭臺內外,2022(14):61-63.
[7] 楊雪.公共圖書館特色主題空間建設探究:以天津圖書館音樂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S1):73-77.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