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5)09-0097-04
1背景
聯合國資料作為極具價值的信息資源,在學術研究、政策制定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圖書館作為聯合國文獻托存圖書館之一,經過長期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聯合國特藏資源。深入研究這些資源的管理與服務模式,對于充分挖掘其價值,推動知識傳播與學術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2國家圖書館聯合國特藏資源概述
2.1 發展歷程
早在1947年4月,依據《聯合國文獻托存圖書館章程》,當時的北平圖書館(即現在的國家圖書館)就被指定為“聯合國文獻托存圖書館”,自此開啟了接收聯合國資料的歷程。歷經70多年的不斷發展,國家圖書館從單一的“聯合國文獻托存圖書館”,逐步發展成為國際勞工組織(IL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銀行(WB)等15家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指定的文獻托存機構。這一發展過程不僅體現了國家圖書館在國際資源收藏領域的不斷拓展,還反映了其在全球知識交流與共享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2.2 館藏情況
國家圖書館的聯合國閱覽室負責聯合國特藏資源的保管和利用,收藏上述15家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的出版物,以及歐盟(EuropeanUnion,EU)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美國政府及美國國會信息服務公司(CongressionalInformationService,CIS)出版的各種載體出版物。截至2024年12月,國家圖書館收藏的這類出版物總量已達80多萬冊(件)[且文獻內容豐富,涉及政治與外交、經濟與金融、法律與法規、科教與衛生、人口與人權及統計資料等領域,為學術研究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
2.3聯合國特藏閱覽室的重要地位
國家圖書館作為我國首批“聯合國文獻托存圖書館”,在聯合國資源收藏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是我國托存聯合國資源量最大的托存館。聯合國出版物以其穩定、高質、權威的內容,深受廣大學者及科研人員的青睞。2024年,聯合國特藏閱覽室共接待讀者3,007人、累計3,822人次,文獻流通開架11,859冊件、閉架89冊件,專業咨詢95件。這一系列數據充分顯示了該閱覽室在服務學術研究和知識傳播方面的重要作用,反映了其在滿足讀者對聯合國特藏資源需求方面的積極貢獻。
3聯合國特藏閱覽室讀者信息行為的特點
3.1 偶遇性特點
聯合國資源作為一種特藏資源,在廣大讀者中的認知度較低。在參考咨詢過程中,部分讀者通過網站瀏覽或館區指示牌偶然發現這個閱覽室。這些讀者往往帶著模糊的需求來到閱覽室瀏覽文獻,需要借助文獻咨詢和文獻導航服務,才能逐漸了解這部分特藏文獻。這種偶遇性特點表明,聯合國特藏資源的宣傳推廣工作仍有待加強,以提高其在潛在讀者群中的知曉度。
3.2 互動性特點
讀者在信息獲取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互動性。一方面,讀者可借助圖書館網絡平臺查找所需資源,通過回帖、評論、留言、私信和點贊等方式與平臺互動,發表建議;另一方面,在實際借閱過程中,讀者與館員的互動十分重要。讀者期望通過與專業人員的交流,獲取更精準的信息。這種互動性不僅影響信息的獲取效率,還直接關系到讀者的體驗。
3.3 信息覓食特點
在社會科學領域,聯合國特藏資源具有權威性、高質量和穩定性等特點,是重要的信息來源。然而,由于其專業性和小眾性,并不為廣大讀者所熟知。在參考咨詢過程中,讀者常常像覓食一樣,向工作人員詢問相關問題,期望工作人員能夠主動為他們提供所需信息[2]。這種信息覓食特點反映出讀者在面對專業性較強的聯合國資源時,對信息引導和推薦的迫切需求。
3.4信息追蹤規律性和時效性
聯合國特藏資源的目標群體是某個領域的研究人員,他們需要持續追蹤業界的政策法規、統計年鑒等信息。在多次查詢和獲取文獻的過程中,這些讀者會形成特定的信息查詢路線和文獻獲取渠道,表現出規律性和時效性的信息行為特點。例如,他們可能會定期到館查閱資料,或定期向工作人員咨詢業界動態,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追蹤信息。這種行為特點要求圖書館能夠提供持續、穩定的信息服務,以滿足研究人員對信息時效性的需求。
3.5信息需求集成化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讀者對信息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希望信息服務機構能夠結合數據分析挖掘技術,提供一個精準、權威的搜索系統。這個系統應具備跨學科、跨語種的能力,打破資源類型的壁壘,實現一站式的資源檢索、結果分類、數據再加工,為讀者提供有一定分析結果的集成信息群。這種信息需求集成化的趨勢,反映了讀者在面對海量信息時對高效、全面獲取信息的迫切期望。
3.6精品信息需求
讀者面對海量的資源,期望工作人員能夠對資源進行綜合分析和加工,為其提供針對性強、專業度高的綜述、報告類參考資料。這種精品信息需求要求圖書館在信息服務過程中,不僅要提供豐富的資源,還要注重資源的篩選和深加工
4聯合國特藏資源信息服務中的不足
4.1普及度不高,大眾認知度低
雖然國家圖書館早在1947年就與聯合國建立了托存關系,擁有數量最多、類型最全、收藏時間跨度最長的聯合國文獻,但目前仍存在資源利用率和普及度低的問題。由于宣傳推廣力度不足,許多讀者對聯合國特藏資源并不了解,對這些資源的價值和獲取途徑缺乏認識。此外,資源的專業性和小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普及度。
4.2一線工作人員不固定,業務水平參差不齊
一線工作人員在聯合國特藏資源服務中起著關鍵作用。他們需要了解閱覽室收藏文獻的組織機構和出版機構,熟練掌握各種檢索途徑和方法,為讀者提供高效、精準的信息服務。目前,一線工作人員既有新員工,也有經驗豐富的老員工,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讀者的服務體驗,降低了資源利用率。
4.3特藏出版物年代久遠,信息時效性差
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大多數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為了節約成本、加速流通、擴大影響力,利用互聯網發布信息,網絡甚至成為某些機構出版物唯一的發布渠道,讀者可通過網絡免費獲取一些重要的文獻資源。因此,聯合國寄存給托存圖書館的實體書越來越少。國家圖書館館藏的聯合國文獻多數年代久遠,信息時效性較差,難以滿足讀者對最新信息的需求
4.4網絡服務平臺信息顆粒度較粗,目錄可視化程度較低
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出版物網絡資源整合服務平臺具有聯合國特藏資源的文獻檢索、讀者咨詢、資源整合、內容揭示、信息服務等重要功能。該平臺始建于2013年,信息顆粒度較粗,目錄可視化程度較低,無法清晰展示資源的詳細內容和內在關聯。隨著數字圖書館和智慧圖書館的發展,讀者的閱讀喜好和借閱模式發生了改變,該平臺在界面呈現和功能服務方面都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圖書館的服務要求,無法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
4.5 借閱途徑單一,流程繁瑣
聯合國特藏資源載體多樣,包括印刷型資料、縮微平片、光盤、磁盤等多種形式。以縮微平片為例,讀者必須到館借閱,并借助縮微平片機閱讀所需資源[3]。如果讀者要對縮微平片進行還原,就需要到館預約提取,先由工作人員陪同到縮微制品閱覽室登記數據還原申請,在縮微制品數字化還原后再由工作人員進行郵寄。目前,聯合國特藏閱覽室僅支持到館閱讀,不支持圖書外借,這種單一的借閱途徑和繁瑣的借閱流程,給讀者帶來諸多不便,降低了讀者的借閱意愿和資源利用率。
4.6規范控制不完善,難以實現一站式檢索
數據后臺編目完善度、文獻內容的揭示程度及主題的規范控制等因素,都會對文獻的檢索結果產生影響。目前,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出版物網絡資源整合服務平臺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無法實現跨語種檢索,無法實現跨數據庫檢索,信息檢索精準度不高等,影響了讀者獲取信息的效率和準確率。
5聯合國特藏資源服務新模式
5.1擴大宣傳,提高聯合國特藏資源的影響力
針對讀者偶然性發現聯合國特藏資源的問題,閱覽室應充分利用國家圖書館的各種網絡服務平臺,策劃一系列推介聯合國文獻資源及文獻使用技巧等服務項目,并轉變服務理念,主動到高校、科研院所推廣這些學術資源。在推介形式上,閱覽室可制作生動有趣的短視頻,以直觀的方式展示聯合國特藏資源的內容和價值:發布詳細的PPT,詳細介紹文獻的使用方法和檢索技巧;舉辦線下教學說明會,與讀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解答他們的問題,通過這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聯合國特藏資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5.2強化學習,加強一線人員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
對于圖書館來說,一線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直接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針對目前工作人員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閱覽室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開展“科組業務大講堂”活動,通過定期授課的方式,組織全科組人員參與培訓學習。文獻采選人員可詳細講解閱覽室的藏書情況,如不同機構出版物的特點和收藏重點,文獻編目人員可介紹文獻信息組織的方法和文獻內容關聯控制的技巧,一線服務經驗豐富的人員可分享服務中的注意事項和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閱覽室通過這種“采一編一閱\"全體系的培訓,可引導工作人員學習科組業務,提升整體業務水平。二是實施“師傅帶徒弟”的閱覽值班制度,讓新員工與經驗豐富的老員工搭配值班。在實際工作中,老員工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幫助新員工扎實掌握業務技能,從而提高整體服務質量。
5.3打破藩籬,打造智慧化網絡資源信息服務平臺
目前,國家圖書館在網絡資源的長期保存方面還未制定完善的制度,隨著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出版物實體文獻到館數量的遞減,多數機構已轉向利用在線數字資源[4]。因此,國家圖書館在特藏資源的建設過程中應逐步將數據庫和在線資源等電子型和網絡型文獻納入采選范圍,打造智慧化網絡資源信息服務平臺,制定相應的保存策略,確保網絡資源的長期可用;抓住開放獲取這一機遇,建立開放獲取專題資源知識庫,借助大數據技術,根據讀者的個性特點和實際需求,為其提供深層次的智慧服務。
5.4加強合作,參與“《聯合國憲章》圖書館知識網絡”項目
達格·哈馬舍爾德圖書館在2024年年底宣布將逐步終止聯合國托存圖書館方案,并自2025年1月1日起暫停收取會費。
雖然這一歷史性方案即將落幕,但該圖書館仍致力于保持和加強與托存圖書館的合作關系,推出了“《聯合國憲章》圖書館知識網絡”項目。在項目說明中,達格·哈馬舍爾德圖書館鼓勵個人、圖書館、專業組織和其他知識組織通過在線提交表格的方式,對提案內容進行反饋。國家圖書館應抓住這一機遇,積極參與“《聯合國憲章》圖書館知識網絡”項目,與其他聯合國托存圖書館共同努力,構建一個新的、強大的、包容的知識網絡;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服務模式,提升自身在聯合國特藏資源管理與服務方面的水平。
5.5強化揭示,細化信息組織顆粒度
針對文獻檢索結果不全、信息檢索準確率低、信息關聯性差等問題,強化文獻主題標引,細化文獻書目信息顆粒度是關鍵舉措。國家圖書館要高度重視外文文獻主題編制工作,制定詳細的主題標引工作規范,并開展主題標引系列培訓,逐步提升編目員的標引水平;在確保新入館文獻 100% 標引率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開展回溯標引工作,從整體上提升書目數據質量;建立多語種主題詞表,實現不同語種之間的語義關聯,使讀者能夠通過不同語種的檢索詞獲取相關文獻,提高信息檢索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5.6優化借閱流程,實現無感借閱
聯合國特藏閱覽室現有的借閱流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科技的進步,國家圖書館可優化借閱流程,借助RFID、感應偵測、生物識別等技術,實現無感借閱,縮短讀者的借還書時間,提升信息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出版物網絡資源整合服務平臺[EB/OL].[2025-07-10]. http://www. nlc.cn/gjzzy-wgzfcbw/.
[2] 鄧小昭.學術用戶網絡信息查詢行為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22-25.
[3] 王萌萌.國家圖書館的特藏文獻收藏:以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出版物為例[J].科技資訊,2015(16):193-194.
[4] 喬洪奎.試論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出版物網絡資源長期保存策略[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12):150-151.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