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5)09-0073-03
為進一步加強我國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涵養大學精神,培育高素質人才,教育部持續推進本科院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不斷促進高校辦學條件、教學水平和辦學層次的提升。本科院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結果對于高校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迎接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已成為各類新建本科院校的重要工作。圖書館是高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既是服務學校教學、科研的重要機構,也是本科教學工作評估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理應深人了解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配合學校出色完成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推動自身的智慧化發展。
1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中的圖書館相關指標解讀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通知》和《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部分評估指標的調整說明》指出,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包含7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和39個觀測點(民辦高校40個)。針對高校圖書館的評估指標主要體現在“教學條件與利用”下的“圖書資料和校園網建設與利用”方面,其中,圖書館生均藏書量和生均年進書量是硬性量化考核指標,綜合類本科院校生均藏書量應達100冊,生均年進書量應達4冊,該指標要求學校依據辦學規模和學科發展情況,加大對文獻資源建設的經費投人,滿足教學科研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另外,“學風建設與學生指導”部分也涉及圖書館閱讀氛圍營造、圖書流通與圖書館利用情況(含數字資源訪問)的相關要求。調整后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的評估指標內涵豐富,涵蓋了圖書館的館舍、機器設備、管理服務、規章制度、自動化智能化建設情況、人才隊伍、閱讀氛圍營造等方面,主要考察圖書館是否能充分發揮作用,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2高校圖書館與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關聯性分析
2.1高校圖書館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中的重要性
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水平是衡量學校總體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中的重要觀測點。在評估過程中,評估專家會實地參觀和考察圖書館的辦館條件,具體包括圖書館的軟硬件設施、文獻資源建設情況、管理服務水平、師生對館員各項工作的評價等;與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交流,了解圖書館的教學科研服務效果、隊伍建設情況,以及工作人員的精神風貌、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等;抽查在校學生的圖書借閱情況、每日到館率及零借閱學生占比,并考察圖書館的數據庫建設情況、電子資源下載利用情況等,以判斷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水平,評價學校的學風和辦學成效。
2.2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對于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影響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要求高校圖書館的圖書總量和年進書量達到指標要求,且藏書應與學校開設專業相匹配。因此,高校圖書館應“以評促建,評建結合”,在配合開展評價相關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優化館藏資源結構,使館藏資源布局更加科學、合理。數智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應依托豐富的館藏資源、智能化的設備、新的服務模式等,滿足師生的多元化需求,把自身打造成為高校的知識傳播與文化傳承陣地。
3基于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路徑
3.1優化館藏資源結構
高校圖書館可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和師生需求等,建立科學的館藏資源評估和更新機制,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開展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不斷調整優化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的比例,提高館藏資源建設水平。在紙質資源建設方面,高校圖書館應多渠道征求讀者的意見建議,秉持“針對性、學術性、特色性和系統性”的原則開展文獻資源建設,如:與學院教學秘書溝通交流,為其提供書單,方便學院師生選書;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學科服務群等線上渠道與讀者互動交流,征求他們的薦購意見;搭建云采購平臺,為讀者線上提交購書申請提供便利。在電子資源建設方面,高校圖書館應加大資源共享力度,通過建立“大館藏”資源體系的方式,擴大資源獲取范圍[2],在實現文獻傳遞的基礎上,豐富專業數據庫資源,并積極挖掘網絡開放資源,解決館藏電子資源不足的問題。此外,在準備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應不斷完善《文獻資源采購管理制度》《圖書館文獻資源驗收管理辦法》《捐贈圖書管理辦法》等文獻資源建設相關的規章制度,為構建科學的文獻資源體系提供制度保障。
3.2促進文獻資源流通利用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中的“閱讀氛圍營造”指標是對高校學風的考察,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流通利用情況是學風的重要體現。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開展新書通報、好書推薦、書香班級和讀書之星評比等閱讀活動,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并制定學科館員制度,主動與院系溝通協調,定期公布學生的借閱統計分析報告,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圖書借閱率,在彰顯優良學風的同時,推動全民閱讀進程。
3.3數智技術賦能圖書館建設
高校圖書館應緊跟科技發展步伐,持續更新技術設備,優化空間布局,營造舒適、智能的閱讀環境,提升讀者的入館體驗。在智慧圖書館建設方面,高校圖書館應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AI科研服務體系,創新學科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為學校教學科研人員提供參考咨詢、論文查重、引文追蹤、學術推送等個性化、嵌人式服務,構建“智能 + ”智慧服務模式,滿足讀者的多元化、個性化信息需求。此外,高校圖書館還應開展智慧化管理及相關服務工作,并開辟朗讀區、研討區等功能區域,以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3]。
3.4創新文化傳承和多元化閱讀推廣模式
高校圖書館應在做好館藏資源建設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功能,根據讀者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開展閱讀推廣工作,為他們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如:以“文化育人”為宗旨,以書香校園建設為主題,以“讀書月”系列活動為抓手,策劃開展經典導讀、名師講座、主題征文、經典朗誦、讀書沙龍等校園閱讀推廣活動;結合地方文化特色,開展書畫大賽、文化藝術展覽等形式的美育活動,提升讀者的審美能力,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3.5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高校圖書館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支持。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組建專業的人才隊伍,建立薪酬激勵機制,持續優化人才結構,培養和留住高素質人才;重視館員的人工智能素養[4],引導館員樹立敏銳的數據意識,不斷提升數據獲取、理解、使用和評價等能力[5]。在實際工作中,館員應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要求及自身發展需要,積極主動參加線上或線下的人工智能相關課程,以及相關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以提升自身的人工智能素養、數字素養和信息素養。
4結語
筆者提出的基于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路徑,不僅有助于高校圖書館有效應對相關考核,還有助于其全面提升服務、教學和科研能力,為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和科研創新提供支持,對高校圖書館正確、有效參與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推動自身的智慧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徐玉梅.本科高校水平評估與高校圖書館建設[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6(2):146-148.
[2] 魏家濤.民辦高校圖書館應對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4(1):75-77.
[3] 陳加新.“智能 + ”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建構與協同創新研究[J].傳媒論壇,2024(8):108-110.
[4] 羅國鋒,劉清生,易童.新質人才培養視域下高校圖書館人工智能素養教育內容與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5(1):85-93.
[5] 鐘慶虹,查穎,羅靖琳,等.高校圖書館館員數據素養培育體系的構建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3(2):34-44.
(編校:馮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