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922.2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25)03-0092-09
Abstract:Thelack of effectivepre-registration verification mechanisms in China’scommercialregistrationsystem isasignificantreason for thefrequentoccurrenceof1registrations.Civillawjurisdictions incorporatemandatory notarizationinto commercialregistration,whereanotary publicnotarizes allorpartof theregistration documents. Commonlaw jurisdictions incorporate signature witnessing intocommercialregistration,whereawitnessatests tothe signatursonthecommercialregistrationdocuments.Both models leverage third-party forces toenhance theauthenticity ofcommercialregistrationsandare increasingly showing trends ofconvergence.Constrained by practical factors in China-such as the vast number of market entities,varying competency levels among notary ofices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the time-consuming nature of notarization,and relatively high notarization fees-incorporating mandatory notarization intocommercialregistration presents considerable diffculties.However,introducing signature witnesing into commercialregistrationcould notonly efectivelyreduce 1 signatures in theregistrationprocessbutalso compel applicants to submit authenticregistration documents,therebyhelping tocurb 1registrations.BasedonChina’sactual circumstances and comparative legal experience,alocalized framework for this systemcanbe developed,focusing on aspects suchastheeligible witnesses,thesubjectmaterofwitnessng,specificcontent,formalprocedures,legaleffects, and liability for breaches of trust.
Key words:commercial registration;1 registration; 1 signature;witness;signature witness
一、引言
近年來,登記機關通過減少商事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實行證照分離、壓縮商事登記辦理期限等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簡化了登記流程、提高了登記辦理效率,這對于完善商事登記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具有積極作用,但虛假登記依然屢禁不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第17條規定:“申請人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負責。”為了逃避虛假登記法律責任,申請人通常會通過虛假簽字的方式騙取登記辦理,導致商事登記中由虛假簽字引發的法律糾紛時有發生。在這類糾紛中,有的當事人對虛假簽字不知情,是他人通過冒用其身份、偽造簽字而辦理登記;有的當事人對虛假簽字知情,或一開始不知情,后來通過實際行動予以追認,在需要承擔登記所引發的法律責任時,又主張簽字非本人所為,不認可登記文件內容。登記機關為了減少虛假登記采取過一些預防性措施,譬如,要求股東到場簽字、通過人臉識別等生物技術進行實名認證等,但是效果不甚理想,由虛假簽字引發的糾紛還是持續發生。
其實,我國商事登記制度缺乏有效的前置性審查手段是虛假登記泛濫的重要原因。我國商事登記采用形式審查模式,將制度視野聚焦于商事登記文件在形式上的相關性、齊全性及完備性,旨在縮短商事主體設立、變更、消滅等環節信息審核公示的周期,提高商事登記的審查效率。然而,單純的形式審查由于缺乏前置性審查手段,既難以保證登記申請人身份及簽字的真實性,也難以保證登記內容的真實性,虛假登記也就難以得到有效攔截,交易相對人更是難以發現虛假登記的事實,導致市場交易安全受到威脅。目前,有學者注意到形式審查的不足,認為引入社會第三方力量進行登記前置性審查具有積極作用,但如何引入尚未形成共識。有的學者認為,應將大陸法系的法定公證引人商事登記,以保證登記內容的真實性[1-3];有的學者認為,在商事登記中不但需引入公證制度,還需引入見證制度[4]296-300,[5];還有的學者認為,應將公證制度或見證制度擇其一引入商事登記。因此,本文旨在通過比較域外商事登記前置性規制措施,為解決我國商事登記中屢禁不正的虛假登記現象提供參考。
二、域外預防虛假商事登記的模式
不少大陸法系國家在商事登記中引入公證制度,要求公證人對商事登記文件進行實質審查,以保證登記文件內容的真實性。英美法系國家在商事登記中引人簽字見證制度,見證人對商事登記文件中的簽字進行見證,以保證登記文件中簽字的真實性。目前,這兩種模式有逐漸融合的趨勢。
(一)大陸法系國家:將法定公證引入商事登記
大陸法系國家在商事登記中引入公證制度,賦予商事登記較高的可信度。為了提高企業開辦質量,預防虛假登記,德國1897年頒布的《德國商法典》,最早將公證制度引入商事登記[7]。而后,法國在1984年頒布的《關于商事及公司登記的法令》,也將公證制度引入商事登記[8。公證人具有從國家層面獲得驗證法律關系真實性和為特定交易提供證明文書的專屬權力,是“誠信”“信任”的象征,是經過篩選的、值得信任的、不偏不倚的文件真實性的證明人。公證人所出具的公證文書具有法定證明力,既可以作為法院的裁判依據,也可以為公眾提供“法律關系的真實、合法、有效”的法律信仰。譬如,在墨西哥的公證文書中,公證人簽名的旁邊就有“DoyFe”字樣,翻譯成中文是“我給予信仰”[10]。在大陸法系國家的商事登記中,公證人在審查登記文件實質內容后會出具公證文書。公證文書賦予商事登記文件以真實性和可信度,這有助于捍衛商事登記的嚴肅性和公信力,減輕登記機關的審查負擔,保護債權人和股東的權益[1],滿足社會公眾對降低商事登記欺詐的期待。
大陸法系國家對商事登記法定公證范圍的要求不完全一致。在德國,申請辦理商事登記的公司,需將其公司章程、公司章程修正案,以及有限責任公司變更公司章程的股東決議、增資/減資決議、公司形式轉換的決議、股權轉讓協議、股東協議、股東大會會議記錄等文件進行公證[12-13]①。如果這些文件未經公證,將被登記機關拒絕接收。投資人在設立公司時,需要將申請材料交給公證人,以方便公證人了解其所設立公司的相關情況。具體流程如下:(1)公證人在公證前應明確公司的注冊資本、股東或組成人員身份、股東應繳納的出資份額,以及對外承擔責任的比例、股東家庭住址等信息,并制作登記表。(2)公證人需在全體股東面前宣讀公證書,股東和公證人需在公證書上簽字。(3)公證人需監督投資人將公司的注資資金存入銀行賬戶。(4)公證人需將所有商事登記文件掃描成電子文件,并通過電子密碼將公證信息和登記文件上傳至主管公司注冊登記的法院。如果法院在審查商事登記文件時存在疑問,可找到公證人加以詢問[4]。在法國,申請辦理商事登記的公司,需將公司章程、重要合同等文件進行公證,未經公證不得作為有效文件提交登記。以股份公司為例,公司章程、公司決議、股份轉讓是必須公證的事項,若未公證,則被視為無效[15]。
大陸法系國家公證人的法律素質與商事登記文件實質審查的現實需求相契合。在德國,公證人選拔條件較為嚴格,只有法官和律師才可以擔任公證人。而且,律師申請擔任公證人,還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至少從事五年法律工作,并曾為不同的委托人辯護。(2)所從事的法律工作應當屬于其職權范圍,且至少有三年是連續從事法律工作。(3)通過公證職業考試。(4)通過公證職業考試之后,每年至少要參加15個學時的公證繼續教育課程。不僅如此,在被任命為公證人之前,法官和律師還必須進行80小時~160個小時的公證實習,以證明其對公證實務已經具有相當的熟練程度[1。不過,公證人審查商事登記文件這一工作的技術性較強,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公證收費相應地也就比較高。
(二)英美法系國家:將簽字見證引入商事登記
英美法系國家在商事登記中引人簽字見證制度,為商事登記提供了簽字真實性驗證。大陸法系國家將公證制度引入商事登記,在公司數量相對較少、公證人業務量不至于太過龐大、公證人法律素養高的國家和地區行得通,但在商業活動無比繁榮、公司數量過多、公證人業務量過于龐大、公證人法律素養不足以執行實質審查的情況下,拉丁公證模式就會失靈①。在商業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簽字真實比登記文件內容真實具有更加重大的法律意義,只要簽字為真,當事人身份的真實性就能得到保證,此時即便登記文件內容虛假,也有實施欺詐行為的當事人承擔法律責任。于是,簽字見證制度應運而生。見證人的核心職能是見證當事人的簽字行為,確保登記文件中簽字的真實性。簽字見證制度使得登記文件在提交至登記機關之前的簽字真實性得到了保證,適應了英美法系國家經濟蓬勃發展、企業大量涌現、商業活動中驗證交易真實性需求日益增多的現實情況。
英美法系國家有關商事登記簽字見證的規定不盡一致。在英國,具有特定法律效力和形式要求的書面契約(deed)必須進行簽字見證②。英國《1948年公司法》第3條和第9條規定,公司章程和公司章程大綱必須像契約一樣蓋章,簽字時必須進行見證③。但英國《2006年公司法》第9條取消了公司章程和公司章程大綱中的簽字必須見證的規定,并在第44條規定,公司可以通過兩種形式簽署文件:一是公司加蓋法人印章;二是由兩名獲得公司授權的人(董事和公司秘書)簽署文件,并要求公司董事在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簽字④。在美國,各州雖未強制要求商事登記文件必須執行簽字見證,但是美國大部分的法律體系都以簽名真實性和可靠性為基礎,美國社會整體上對簽字見證寄予了很高的期望[17],而見證人也憑借其簽字見證職能被認為是現代商業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在美國,每天有幾十萬份商業文件在進行簽字見證,商業社會所需的高安全性通過簽字見證得到了保證[7]。商業文件中的簽字只要經過見證,即使交易雙方相隔甚遠,第三人也可以對簽字的真實性產生合理信賴[18]。澳大利亞《2001年公司法》未強制要求公司登記文件進行簽字見證,公司章程可約定進行簽字見證①。新西蘭《2007年財產法》第9條規定,個人簽署契約必須進行簽字見證。如果公司章程授權由一名董事簽署或其他成員簽署,那么被授權人員的簽字必須經過見證②。愛爾蘭《2014年公司法》第19條規定,公司章程中的所有簽字主體必須在至少一名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簽字,見證人必須見證簽字過程③。此外,也有部分地區,例如中國香港《1997年公司條例》第6條和第12條規定,公司章程大綱和公司章程細則中的股份認購人必須在見證人面前簽字[19],但中國香港《2014年公司條例》第69條效仿英國《2006年公司法》第9條做了相同的調整,取消了簽字必須見證的規定④。在英美法系國家,不管法律是否強制要求當事人在辦理登記前進行簽字見證,當事人普遍傾向于進行簽字見證,見證人的簽字通常被視為登記文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英美法系國家,見證人的工作內容簡單、見證耗時較短、見證費用較低,這很好地適應了商業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實需求,為商事登記形式審查的運轉提供了制度保證。在英國,見證人的工作內容較為簡單,僅見證簽字的真實性,無需對登記文件的內容進行實質審查,簽字見證服務的耗時也較短。根據英國2016年《領事費用令》(ConsularFeesOrder2016/373),見證一個簽名的收費標準為25英鎊。在美國,見證人只對簽字進行見證,當事人在接受簽字見證服務時無需耗費過多時間。2025年《愛達荷州法典》第51條規定,任何公證行為的收費不得超過5美元,2025年《阿拉巴馬州法典》第45條規定公證行為的收費不得超過4美元?,2018年特拉華州高等法院發布的民事訴訟規則中規定公證行為可收取7.5美元
(三)兩種模式融合的趨勢
意大利將拉丁公證契人商事登記的同時,也授予公證人或其他被授權的公共事務官員以見證簽字的權利。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第2703條規定:“公證人或其他被授權的公共事務官員對簽字進行認證。認證以公共事務官員證明簽字人是在其面前完成簽字行為為證據。公共事務官員應當事先核實簽字人的身份。”[20]公證人或其他被授權的公共事務官員的認證行為被賦予了公共信仰[21],若當事人在私人合同上的簽字行為是當著公證人或其他被授權的公共事務官員的面實施的,那么其簽字就獲得了真實性推定力。2008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法典》在采納簽字見證制度的同時,也采納了拉丁公證制度[22]09 。
三、虛假商事登記預防性規制措施的比較與借鑒
無論是將法定公證制度引入商事登記,還是將簽字見證制度引人商事登記,都是由商事主體、第三方見證組織和政府共同參與,對商事登記虛假簽字亂象進行協同共治的私法治理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是借助第三方見證組織的資質、資格、信用、信譽等對商事登記文件特定事項的真實性提供擔保,確保商事登記文件在進入登記機關時,特定事項的真實性得到保證。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大陸法系國家強制要求公證人對商事登記中部分或全部文件進行實質審查,以保證商事登記文件內容的真實性。而英美法系國家的見證人只對商事登記中的簽字進行見證,僅保證商事登記文件中簽字的真實性,不保證商事登記文件內容的真實性。商事登記中的造假法律責任由當事人承擔,從而倒逼當事人提交內容真實的登記文件。
(一)我國商事登記中引入法定公證的難度較大針對我國商事登記中不斷涌現的造假現狀,有部分學者提出將法定公證引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①,然而這種方式并不符合我國國情。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就工作量而言,強制公證會造成公證機構的工作量極其繁重。公證人在對商事登記簽字進行公證時,負有對登記文件中法律關系的真實性進行實質審查的義務。我國企業數量眾多,強制由公證人對登記文件進行實質審查,會使公證機構的工作極其繁重。二是就工作勝任度而言,除了個別發達城市的公證機構外,其他各地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公證機構難以承擔這項工作,這是因為商事登記涉及公司的很多專業知識和技術性事項。實踐中,一些沿海城市的上市公司會選擇對公司章程進行公證。中小型公司大都不會選擇公證,通常是法定代表人或股東去世,而公司又需要辦理變更登記時,才不得不進行公證。三是就公證流程而言,公證人對商事登記文件進行實質審查的流程比較長,強制公證在提高登記真實性的同時,也會大大延長登記前置性程序所需的時間。四是就公證費用而言,實行強制公證的國家的商事登記公證費用較高。這是因為公證人不但需要對登記文件內容進行書面審查,還需要前往公司住所、股東住所、開戶銀行等進行實地調查核實,這對想要走上正規化經營道路的小微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負擔。正因如此,我國《公司法》和《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并未規定商事登記文件必須進行公證。
(二)我國商事登記中引入簽字見證的必要性分析
1.商事登記中簽字真實的重要性
“商事登記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經濟制度中最具基礎性、初始性、源頭性的制度安排,是市場準入環節中最初級的一道門檻”[4]129,是公司“生”(成立)、“死”(破產)、“存”(維持、變更)、“亡”(解散)的必經步驟。商事登記是基于公示交易行為人的重大營業信息和降低第三人信息搜尋成本的需要而產生的。登記機關為交易行為人提供信息公示平臺,交易行為人通過登記機關主動向第三人告知自己重大營業信息,第三人通過登記機關受領有關營業信息。第三人有理由相信商事登記信息的真實性,并據此做出交易決策。商事登記文件中的簽字是表明商事主體意思的外在表示行為。簽字是現代書面商業交易中最常見的外觀形式,不僅可以驗證交易中當事人的身份,還是使各方當事人之間的書面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強制性要素[23]。在商事契約中,簽字既是表明當事人意思的外在表示行為,也是商事契約的關鍵因素,正因如此,全體股東在公司決議中簽字可以治愈程序瑕疵[24]。具體到登記領域,法定代表人在登記文件中的簽字是公司意思形成過程合法、合規的重要外觀,第三人可根據簽字對公司意思的真實性、有效性產生信賴。股東在登記文件中的簽字是股東對登記文件內容知情且同意的重要外觀,第三人可根據簽字對股東意思表示真實、有效形成合理信賴。
然而,商事登記中的簽字真實性問題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簽字文義的外觀塑造功能未在商業社會中得到彰顯,商事登記中屢禁不止的虛假簽字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其一,商事登記中的虛假簽字嚴重危害交易安全。商事登記虛假簽字可能會引發有關決議/協議的成立或效力被否定的法律后果,信賴商事登記的第三人會因此遭受經濟損失。如果是冒名注冊成立的公司,即使窮盡各種手段仍有可能難以聯系到實際經營者[25],追責難度極大,很容易陷入無人對商事登記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的境地,第三人所遭受的損失很可能難以追回。其二,商事登記中的虛假簽字造成登記機關公信力的流失。近年來,商事登記中因虛假簽字引發的糾紛層出不窮,而登記機關也因辦理股權變更登記而頻繁招致行政訴訟[26]。在虛假登記引發的行政訴訟案件中,雖然登記機關盡到了形式審查的義務,但是由于登記內容虛假,不少法院判決登記機關敗訴,要求登記機關承擔案件受理費、鑒定費等費用①。這給登記機關帶來極大困擾的同時,也造成登記機關公信力的流失。其三,商事登記中的虛假簽字耗費了大量司法資源。一些當事人對虛假簽字知情,但為了事后逃避登記法律責任而放任虛假簽字的發生,在公司經營出現問題時,又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本人對簽字不知情、不認可登記內容,請求法院撤銷登記。雖然法院在查明事實后會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但是案件的審理也耗費了大量的司法資源②
2.商事登記中引入簽字見證的功能
第一,有效減少商事登記中的虛假簽字。《道德經》有言,“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英國也有“預防勝于治療”(Anounce of prevention isworth apoundofcure)的古老諺語,有效的前置性預防措施比事后的制裁和處罰更加有效率[27]。簽字見證作為商事登記前置審查程序,在登記申請人將登記文件提交至登記機關之前,可以為簽字的真實性提供有效保證。登記機關在對登記文件進行形式審查時,簽字見證配合人臉識別等實名認證技術已鎖定當事人身份及簽字的自愿性、真實性,因此無需再對簽字進行形式審查。
第二,建立簽字與法律責任的高度關聯性。經過簽字見證的登記事項,一經載人登記簿就被推定為真實可靠,由當事人對登記文件內容的真實性負責。若當事人以登記文件中的簽字非本人所簽,本人對登記事項不知情或不認可為由,否定有關決議/協議的成立或效力、申請撤銷商事登記,必須拿出充分的證據推翻簽字見證的真實性推定,而這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經過簽字見證的當事人一旦親手簽字,就表明其對文件內容知情、理解并自愿受到登記文件的約束,這是當事人做出意思表示的有形證據。
第三,倒逼申請人提交真實的商事登記文件。商事登記中的簽字未經見證的,第三人會對商事登記內容的真實性產生懷疑,進而放棄與交易行為人合作。為獲取第三人的交易信任,交易行為人會積極地進行簽字見證。而登記文件中的簽字經過見證后,就表明當事人知曉且同意登記文件的內容,并自愿承擔因登記所引發的法律責任。在這種情況下,申請人為避免承擔因虛假登記造成的法律責任,自然會選擇主動提交真實的登記文件。申請人若偽造見證人簽字和虛假《在場簽字見證書》,將構成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需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這對申請人來說是個有力的威。
第四,改善市場信任環境,提振投資者信心。商事登記簽字的見證規制可以保證簽字的真實性,而投資人在查詢商事登記信息時,看到登記文件經過簽字見證,就能夠相信當事人身份真實且對登記文件知情同意,進而相信商事登記內容的真實性。即使商事登記內容為虛假,導致登記被撤銷,投資人也能找到相應的責任主體,這將使投資人對交易環境形成穩定預期,從而放心投資。提振投資者對交易環境的信心,這是商事登記簽字見證規制最顯著的功能。
(三)我國商事登記中引入簽字見證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與當下制度環境相融合。商事登記簽字見證能夠較好地融人我國的公證制度、律師見證制度、商事登記制度。縱觀英美法系國家,提供簽字見證服務的人員主要是公證人、律師。對于我國公證人而言,如果由其提供簽字見證服務,那么其僅需見證簽字,保證商事登記中簽字的真實性即可,無需進行繁重且復雜的實質審查,這實際上是一種減負。因此,為公證人增加簽字見證職能是現實可行的。對于律師而言,提供商事登記簽字見證服務的內容明確、單一、具體、簡單,只要律師嚴格履行了簽字見證義務就可以免責,法律風險會比較低,加之簽字見證又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律師提供簽字見證服務能為律所帶來額外收入,律師提供簽字見證服務的積極性會比較高①。因而,為律師明確設立簽字見證職能是現實可行的。在商事登記中,登記機關在審查商事登記文件時,簽字經過見證的,無需再對簽字做出審查,登記效率將進一步提高。因此,簽字見證與我國的商事登記制度融合度較高。
第二,與我國市場環境相融合。目前我國市場信用體系尚不完善,各種商業欺詐行為時有發生[28]市場上各種注冊代理公司良莠不齊,缺乏行業自律,有些注冊代理公司甚至會協助市場主體辦理虛假登記,只要委托人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為委托人提供所需的虛假登記材料②。在登記糾紛發生之時,有些冒名登記注冊的公司早已注銷,冒名者更是無從查找。這是我國虛假登記時有發生的重要原因。而具備法律職業素養的見證人具有較高的社會信譽,能夠為商事登記中簽字的真實性提供擔保,提高商事登記信息的真實性,從而凈化市場交易環境,實現市場主體的互利共贏。再者,簽字見證內容較為簡單、單一,市場主體尋求簽字見證服務所需花費的時間、費用、精力也就較少,這與我國大量的企業是中小企業,無力在辦理商事登記時尋求公證服務的市場現狀相適應。
第三,與現有法律規定相融合。見證人實施虛假見證、錯誤見證等違反見證義務的行為屬于驗證機構提供虛假材料的情形。根據《公司法》第257條的規定,見證人違反簽字見證義務的行為給公司債權人造成損失,見證人將依法受到處罰,除非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下文簡稱《刑法》)第229條的規定,見證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見證文件且情節嚴重,或索取他人財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并故意提供虛假見證文件的,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見證人提供見證服務時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文件存在重大失實并造成嚴重后果的,即構成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因此,在商事登記中引入簽字見證后,上述法律規定可有效約束見證人的行為,無需增加相關立法成本。
第四,國內相關實務經驗可資借鑒。20世紀80年代,深圳律所率先開展涉外商業合同的法律見證業務,律師不但負責商業合同的起草、審查、出席和見證雙方當事人在商業合同上簽字,還需批注法律意見、簽字并加蓋律所公章[29]。隨著見證業務的發展壯大,律師的見證業務范圍已經不再局限于涉外商業合同的簽訂,還擴展至對各種法律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見證。雖然相關立法始終未對法律見證的范圍、證明效力做出明文規定,律師見證的發展也主要是基于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律師協會、律師事務所、基層組織的零星探索,律師見證(尤其是文書簽字見證)并未受到重視和推廣,仍然是法律服務市場中的新興業務,但是我國相關的實務經驗仍可供借鑒。
四、我國商事登記簽字見證的制度建構
將商事登記簽字見證制度引入我國,在理論層面,首先,需明確其制度模式;其次,需從其主體范圍、見證對象、具體內容、程序、法律效力、違信責任幾個方面加以建構。
(一)商事登記簽字見證的模式選擇
我國商事登記簽字宜實行自由見證模式。“市場經濟有兩個基本的法律要素,一個權力有限的政府和一個權利充分的市場”[30]。自由見證就是要充分尊重市場主體的意愿,賦予其是否進行簽字見證的選擇自由。不過,自由見證必須輔之以及時的公示才能發揮效用。“公開是最好的制約機制”[31],一切欺詐行為都是“見光死”。選擇簽字見證的交易行為人可以通過商事登記向第三人傳達出交易行為人身份真實、登記信息值得信賴的信號,從而吸引第三人與之合作;不進行簽字見證的交易行為人,第三人有理由懷疑其商事登記的真實性,那么交易行為人可能會因此錯失商業良機。“法律的經濟目標就是盡最大可能促進和實現人們之間的合作”[32]。簽字見證信息的公示將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自治功能、激發人們合作的積極性,出于對重復博弈機會和持續營利的追求,市場主體會主動選擇對商事登記中的簽字進行見證,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會將那些不積極進行簽字見證的市場主體過濾和驅逐出去,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二)商事登記簽字見證的具體建構
第一,簽字見證的主體范圍。簽字見證的適格見證人是律師和公證人。縱觀英美法系國家,見證人基本上由律師和公證人擔任①。在簽字見證中,律師和公證人能夠以其法律從業資格、見證資格、見證資質等為公眾提供商事登記簽字真實的信用擔保,這類群體具有可信任性、可信賴性和高度信用性。其一,可信任性。帕爾薩·達斯古普塔在“作為商品的信任”中稱信任是所有交易的核心[33]。律師和公證人是公眾較為信任的第三方主體,能夠為第三人提供真實的簽字信息,在交易行為人和交易相對人之間建立起信任的橋梁。其二,可信賴性。律師和公證人違反見證義務會產生相應的法律責任,還會減少業務來源,這就決定了律師和公證人在通常情形下會正確履行見證義務,確保商事登記中的簽字見證信息真實、可靠。其三,高度信用性。律師和公證人長期從事法律工作,積累了較高的信用度,能夠謹慎、誠實地履行簽字見證義務。
第二,簽字見證的見證對象。簽字見證的見證對象是商事登記文件中的簽字。“公司組織的意思表示構造源于自然人又超越自然人”[34],自然人的內心意思不具有可視性,公司的意思則是以書面形式、可視化形式呈現出來。公司在辦理商事登記時,需提交公司章程/合伙協議、股東會決議、登記申請書等書面文件,這些書面文件中的簽字是否真實,既關系到商事主體是否為虛假設立,也關系到已設立商事主體合并、分立、解散、資本變動、股權轉讓等重大信息的真實程度。律師和公證人對登記申請人欲提交的登記文件中的簽字進行見證,能夠確保簽字的真實性。
第三,簽字見證的具體內容。見證人應見證如下內容:(1)當事人親自出現在見證人面前。當事人出現在見證人面前是便于見證人識別當事人的身份并見證簽字過程②。(2)當事人是親手在登記文件上簽字。親手簽字既可以是在紙質登記文件中附上手寫簽字,也可以是在電子文件中附上可靠的電子簽名。(3)當事人簽署的是自己的姓名。當事人簽署的應當是自己的真實姓名,而不能是昵稱或他人姓名。(4)當事人是自愿簽字。見證人無需確認當事人是否真正理解登記文件內容(事實上這也很難做到),但是應當確認當事人是自愿在登記文件上簽字,因為非自愿簽字可能會涉及欺詐或脅迫。
第四,簽字見證的程序。“程序一般是指實施一定行為的方式、步驟、順序以及時間的延續性”[35],程序在程序法中被廣泛提及,事實上簽字見證程序也是程序的一種。簽字見證程序是指見證人進行簽字見證時必須遵守的步驟,遵守這些步驟是簽字見證行為合法、合規的前提,是見證人合法、充分、準確地履行見證義務的推定性證據,只要見證人按照見證程序執行簽字見證就無需擔心訴訟問題。見證人必須遵循的見證程序包括:(1)見證人的選擇與確定,(2)見證人在場見證當事人在登記文件上簽字,(3)見證人制作并出具簽字見證書,(4)其他見證輔助程序。這四個程序是檢驗見證人是否盡到簽字見證義務的關鍵指標。
第五,簽字見證的法律效力。簽字見證的法律效力表現為私法效力、證明效力、推定真實效力。其一,私法效力。簽字見證行為具有私法屬性,產生私法上的效力。商事登記簽字見證行為的效力獨立于商事登記文件的效力,其效力不會因商事登記文件不成立、無效或被撤銷而受影響。其二,證明效力。當事人的身份被證明為真實,登記文件中的簽字被證明為真實,當事人的簽字行為被證明為自愿。其三,推定真實效力。簽字見證行為一經實施就被推定為真實,任何人不得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推翻。如果有足夠的證據將簽字見證行為的真實性推定推翻,那么就會產生簽字見證行為效力遭到否定、簽字真實性被推翻、觸發違信責任的法律后果。
第六,簽字見證的違信責任。簽字見證的違信責任是指見證人因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實施違反簽字見證義務的行為而引發的法律責任。誠實信用原則既是民法中的“帝王條款”,也是市場經濟活動的道德準則[3。簽字見證是見證人以自己的職業信譽、聲譽為擔保,向第三人證明商事登記簽字真實性的行為。每一項見證行為都有著觸及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無形“觸角”,若見證服務操作不當會削弱社會對商業文件的信心和對法律體系的信心[37]。因此,見證人必須誠實地、謹慎地履行簽字見證義務。見證人若實施虛假見證、錯誤見證等違反見證義務的行為,就應當承擔違信責任。見證人的違信責任依據其行為性質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其中,民事責任體現為,第三人因信賴虛假的簽字見證信息而遭受損失的,賠償善意第三人的信賴利益損失;行政責任體現為,見證人提供虛假簽字見證文件的,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吊銷見證人資格證書、吊銷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等,且見證人所在機構會被警告、處以罰款、責令停業等;刑事責任體現為,見證人提供虛假簽字見證文件且情節嚴重的,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應當被處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
五、結語
我國虛假商事登記預防性規制措施的缺失是導致商事登記形式審查運轉失靈、虛假登記時有發生的重要原因。比較世界各國預防虛假登記的模式發現,大陸法系國家在商事登記中引入法定公證的模式,不符合我國實際情況;而英美法系國家將簽字見證引入商事登記當中的做法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制度路徑。將簽字見證引入我國商事登記當中,可以提高商事登記簽字的真實性,建立簽字與法律責任的高度關聯性,進而達到遏制虛假登記的效果。也許有人會質疑,在數字時代,商事登記是否還需要簽字見證規制。需要明確的是,技術在為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的同時,技術造假也變得容易。相較于造假所帶來的收益,造假成本更低。事實上,虛假登記泛濫的主要原因并非技術的不完善,而是商人誠信意識的缺失。這就需要不能完全被技術取代的人類法律和各種為法律正常運作而存在的中介機構發揮作用[3]。因此,承載公眾信任的見證人將會在提高商事登記真實性、改善市場信任環境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參考文獻]
[1]楊遂全.民商事登記改革與法定公證[].法學研究,2006(2):33-42.
[2]葉林.公司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17-422.
[3]王妍.我國企業登記形式審查制的社會福利損失.當代法學,2020(1):98-107.
[4]肖海軍.商事登記論:營業進入的宣示、確認、公開機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3.
[5]肖海軍.論我國《商事登記法》的制定與體例: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事登記法》(學者建議稿)D].時代法學,2020(5):1-32.
[6]劉凱湘.我國商事主體登記制度改革的難題與路徑:以登記效力的考察為中心[.中國法律評論,2022(3):37-52.
[7]德國商法典[M].杜景林,盧諶,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7.
[8]Décretn°84-406du 30mai 1984 relatfauregistre ducommerce etdes sociétés,Article27(abrogé)[EB/OL].[2025-07-24].hts://www.legifrance.gouv.fr/loda/id/JORFTEXT000000882403/?isSuggest=true.
[9]MALAVET PA. Counsel for the situation:the Latin notary,a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model [J].Hastings International andComparative LawReview,1995,19:389.
[10] ZAHRALDDIN-ARAVENAR X,LEDUC A,ANTLE O.COVID-19:acatalyst of modernization acrossjurisdictions [].American Bankruptcy Institute Journal,2020,39(7):12-42.
[11]NOACK U,BEURSKENS M.Modernizing the German GmbH-Mere window dressing or fundamental redesign ?[].European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EBOR),2008,9(1):97-124.
[12]德國商事公司法[M].胡曉靜,楊代雄,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25-30.
[13]FRECKMANN A.The incorporation of a German limitedliability company [].International Company and Commercial LawReview,2000,11(6):210-216.
[14]王京.走進德國公證業[].中國公證,2010(10):23-28.
[15]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中外公證法律制度資料匯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83.
[16]蘇國強,湯慶發,劉志云.歐洲公證法匯編[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7:423-424.
[17]BRUNO K L,CLOSEN M L. Notaries public and documentsigner comprehension:a dangerous mirage in the desert of notariallaw and practice [J].South Dakota Law Review,1999,44:494-551.
[18]BRUNOKL. To notarize,or not to notarize..is not a questinof judging competence or willingness of document signers ]. JohnMarshallLawReview,1997,31:1013.
[19]王叔文,許崇德,等.最新香港民商法律(公司法卷/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48-52.
[20]意大利民法典[M].費安玲,丁玫,張宓,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721.
[21]《意大利民法典》第2703條釋義[EB/OL].[2023-11-20].https://www.brocardi.it/codice-civile/libro-sesto/titolo-ii/capo-ii/sezione-ii/art2703.html.
[22]STEPHENSON G S.Contemporary isues in Louisiana Law:Louisiana Civil-Law Notaries [J].Southern University LawReview,2015,43:11.
[23]KANIAED.The ABA’s digital signature guidelines:an imperfectsolution to digital signatures on the internet [J].CommLawConspectus,1999,7:297.
[24]趙心澤.股東會決議效力的判斷標準與判斷原則D].政法論壇,2016(1):150-159.
[25]李偉.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騙取商事登記行為的思考[N].中國工商報,2018-10-18(3).
[26]劉俊海.論股權轉讓時的股權變動規則:契約自由、公司確認與登記公示的三重維度[.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22(5):98-113.
[27]NASTRI M.Telematic land registers:the role of the civil lawnotary[].Digital Evidenceamp; Electronic.Signature Law Review,2007,4:19.
[28]孫久文,胡恒松.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與經濟發展:基于國內大循環視角的思考[].甘肅社會科學,2021(1):123-129.
[29]徐建.涉外經濟合同律師見證初探[].法學,1985(5):36-37.
[30]周小明.宋爐安,等.法與市場秩序:市場經濟法律機制研究[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112.
[31]沈貴明.論公司資本登記制改革的配套措施跟進[].法學,2014(4):98-107.
[32]湯自軍.法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63.
[33]威廉姆森.治理機制[M].王健,方世建,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321-322.
[34」蔣大興.公司組織意思表示之特殊構造:不完全代表/代理與公司內部決議之外部效力[].比較法研究,2020(3):1-17.
[35]江國華.法治政府要論:程序法治[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21:1.
[36]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0.
[37]SPYKE N P.Promoting the intermediate benefits of strict notaryregulation[].JohnMarshallLawReview,1997,31:819.
[38]鄭戈.區塊鏈與未來法治[].東方法學,2018(3):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