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期
刊物介紹
本刊是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學報級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緊密圍繞我國重大的環境問題開展學術研究與討論,包括環境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環境戰略思想、環境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區域性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等。 《中國環境科學》近年來對環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諸多學科如環境地學、環境化學、環境生態學、環境醫學、環境工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各種環境污染物的監測、分析及其防治;對區域環境的綜合整治與規劃;以及對全球環境問題等多方面的研究進行了全面綜合報道,反映了中國環境科學的發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與突破性進展。 《中國環境科學》2002年榮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并榮獲第三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獎一等獎。目前《中國環境科學》在國內外環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對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中國環境科學
- 近10年長江三角洲對流層NO2柱濃度時空變化及影響因素
- 北京冬季嚴重污染過程的PM2.5污染特征和輸送路徑及潛在源區
- 合肥城區PM10及PM2.5季節污染特征及來源解析
- 廈門市大氣PM2.5中水溶性離子污染特征及來源解析
- 天津市春季樣方法道路揚塵PM2.5粒度乘數特征
- 基于建筑外窗縫隙通風的室外PM2.5滲透與沉降特性評價模型
- 上游阻擋建筑間距對街谷內空氣環境的影響
- 北京地區第五階段在用輕型車OBD監測頻率的特征分析
- 揮發性有機物在活性炭纖維上的吸附和電致熱脫附
- AAO污水處理工藝中厭氧氨氧化效能及微生物交互作用
- 后置缺氧UCT分段進水工藝處理低C/N城市污水
- 溫度降低對厭氧氨氧化脫氮效能及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響
- 紫外/過硫酸鹽工藝降解水中氯貝酸的研究
- 氨基修飾磁性氧化石墨烯吸附離子型染料性能
-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中藥物和個人護理品的存在與去除
- 污染源區結構特征對Tween 80去除DNAPL效果的影響
- 沈陽黃家傍河水源地河水入滲過程中氧化還原分帶規律
- OH-濃度對地下水中鐵碳酸鹽沉淀形成的影響
- 滹沱河沖洪積扇地下水中多環芳烴的污染特征
- 基于徑向基函數模型的優化方法在地下水污染源識別中的應用
- 辣椒秸稈不同部位化學組分及厭氧發酵產沼氣潛力
- 不同發酵方式對污泥厭氧發酵性能的影響及其發酵液利用
- 煤矸石在新型動態循環淋溶裝置中的淋溶特性
- 基于高通量測序的微生物強化污泥減量工藝中微生物群落解析
- 鐵基固體材料對釩礦污染土壤的固化效果研究
- 黃渤海氮磷營養鹽的分布、收支與生態環境效應
- 太湖不同生態型湖區懸浮顆粒磷空間分布和降解速率
- 洪湖沉積柱中重金屬的歷史分布特征及來源
- 福建泉州灣有機氯農藥的多介質遷移與歸趨
- 晉北地區1986~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驅動力
- 黃河三角洲土壤古菌群落結構對鹽生植被演替的響應
- 廢棄場地修復的微尺度生態安全評估優化體系
- 北京主城區人為熱排放的時空特征研究
- 南京市春節前后大氣PM2.5中重金屬來源及健康風險評價
- 民用固體燃料及烹調油煙雜環胺排放及健康風險評價
- 三唑酮對青鳉魚和大型溞不同測試終點的毒性效應評價
- 環境稅征收對小微企業的影響
——基于湖南省小微工業企業實證數據分析 - 電子廢棄物回收產業鏈協同治理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 - 經濟結構、增長方式與環境污染的內在關聯研究
——基于時變參數向量自回歸模型的實證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