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擠兌風波
----54歲的郝繼根在邢臺市典當行隔壁的一家美食城打工。或許考慮到方便,更主要的是利率要比銀行高得多——一般年息可達4到4.5厘,一年多來他一直把生活積蓄存到這家典當行。至于存款的安全性,他的理解是“都開了七八年了,從沒聽說出過什么問題。”但是時近8月下旬,郝先生慌了。
----報紙上登了消息,典當行的主管部門由中國人民銀行改換成了國家經貿委。隨著“金融機構”一夜間變成了“特殊的工商企業”,已隱藏多年的典當行違背金融管理法規、高息攬儲的瘡疤也終于被揭破。
----這一體制變故驚懵了邢臺市大大小小典當行的儲戶,一場金融擠兌隨即成為街頭巷尾的主要新聞。8月下旬的一個上午,聞訊趕到邢臺市的記者在規模較大的邢臺市典當行門前目睹了這樣一幕:一位中年男子急不可耐地喊道:“我在8月15號還在這里存了1000元錢。典當行到底歸誰管了?”
----8月21日,地方政府機關報《邢臺日報》刊登了人民銀行邢臺中心支行的公告,強調根據人行和經貿委的文件精神,邢臺中心支行仍然是當地各典當行的主管部門,“監管體制不變”,“群眾在金融機構的存款受法律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損失”。明眼人一下就看得出來,公布此文的實際意義主要在于穩定社會情緒。
----典當行在國內實在只能算是一個小行業,登記在冊者總共1300多家,約有1100家在經營,但其分布與規模因所在地區金融市場發育水準的不同而呈現出相當大的差異。在擁有1200多萬人口的北京只有4家典當行,而小小的邢臺市卻達到了21家,其中十五六家為銀行所辦,其余的也歸屬于信用社,總注冊資金12億元,竟相當于全國的1/8。到市內轉一轉,會發現幾家大型商城、酒店、展銷中心等都是典當行這兩年投資興建的,其主要資金顯見來自社會儲蓄存款。
----對于邢臺典當行的尷尬局面,邢臺中心支行辦公室主任范古林告訴記者:“典當行從事存款業務屬于歷史遺留問題。人行已經發布公告安撫群眾,現在看來擠兌風波已平靜下來。鑒于金融風險問題,我們不便向媒體作更多的說明。”
----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處一位負責人則向記者透露:“我們對于邢臺典當業的注冊資金、存款規模等數字都沒有準確的掌握。”8月31日,人行天津分行組成60人的工作組入駐邢臺開始清查,具體工作包括核對存款和貸款及投資的數額,查處當地人行監管部門負責人以及為典當行出具資產證明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格,查處當地典當行業同業組織等。
----此時,距宣布典當業的監管職責從銀行向經貿委過渡剛好40天。
----與此同時,“邢臺事件”一點也沒有影響全國其他地方典當行變更身份的速度。到8月20日,除河北省因邢臺21家典當行涉及違法高息攬儲而作為遺留問題暫緩移交外,其他省市的移交工作都如期完成。
----8月12日至14日,來自全國18個省、區、市的56家主要典當行的代表齊聚北京,共議未來發展之計。這本是一個民間自發的聚會,但國家經貿委、中國人民銀行的相關官員都出現在會場。8月29日至31日,國家經貿委在京舉辦了省一級經貿委干部“典當監管工作研討培訓班”,70多名官員在培訓中被告知要做到“四個抓緊”:抓緊培訓干部、抓緊出臺新的《典當行管理辦法》、抓緊成立典當業協會、抓緊培訓典當從業人員和典當師。
----一位在典當業干了多年的人士不禁感慨道:“人民銀行在主管的位置上坐了這么多年,和經貿委的態度比起來要冷淡多了。”他甚至有了一種“找到了組織”的感覺。
一塊“金字招牌”
----邢臺的麻煩對經貿委確顯得有些出師不利,但回顧典當行在中國的經歷,又讓人感到這一金融業的“老資格”始終未能擺脫一波三折的命運。
----據北京華融天成典當研究中心李沙教授考證,中國最早在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寺院就出現了典當機構。1949年10月新中國建立,診治戰爭創傷任務緊迫,人民政府采取靈活政策發揮多種經濟成分作用,在金融領域也采取了區別對待的方針,因而當鋪并沒有被視作舊社會的“贅疣”馬上革除。1956年,私人典當業實行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在一些城市,典當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分、支行領導下的專門辦理小額質押貸款業務的經營機構——小額質押貸款處。至此,當鋪在中國大陸徹底絕跡。
----到了1987年,典當行奇跡般地復活了。
----這一年的9月,成都市華茂金屬絲網公司經理黃福玉和副經理趙克強從報紙上看到一條介紹日本東京一家當鋪的短消息,從中受到啟發,產生了“創辦一家當鋪”的念頭。在“改革無禁區”的大背景下,成都市體改委和國家體改委先后對此表示出欣賞與支持的態度。1987年12月30日,成都華茂典當行正式掛牌營業,標志著沉寂了幾十年的典當業重現生機。
----然而,此后直到1993年6月的6年間,被后人認為是典當業一個“大發展”又是一個“最為混亂無序”的階段。
----典當行屬于高獲利行業,盯上它的人很多。依照當時的審批手續,典當行只需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再拿到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和公安局的特種行業執照,就可以開門納客了。迅速發展的態勢到90年代初期達到了高峰。銀行部門為了分流富余人員,舊貨系統打算業務轉型,政府部門要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供銷社系統強調支持農民購買生產資料等等,理由都很充足;工商、公安、稅務、國資、海關、財政、信用社、保險公司、審計、工會甚至居委會、老齡委、機關單位的“三產”,紛紛涉足進來。而由于典當業并沒有可作為監管依據的法規或條例,又直接導致了一些地區典當行超范圍經營,變相高息攬儲成了公開的秘密。
----據調查,山西省于1988年出現典當行,到1993年4月已經發展到51家,其中有18家是個人開辦的;其他的雖然以集體名義開辦,但實質上也是個人的買賣。運城地區最大的一家典當行的分支機構多達750個,相當于在每個村設立了一位代辦員吸收存款。
----河北邢臺的情況與運城類似。擠兌事發后,一位因取不到錢心如火燎的儲戶對記者說,他在典當行已經存了很多年的錢,利息最高的1991年,年息曾高達40%!就在8月間,一位央行的主管官員也在邢臺進行暗訪。他拿著司機的鉆戒和手表到典當行要求典當,卻遭到當面拒絕。這位官員后來感嘆道,這分明是掛著“典當”招牌的變相非法銀行。
整頓,再整頓
----1993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兼央行行長朱杌在北京主持召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一場“大力整頓金融秩序,嚴肅金融紀律,強化宏觀調控”的行動會后立即在各地展開。“整頓金融秩序”的利器之一,就是清理、裁撤、取締非法金融機構。
----同年8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關于加強典當行管理的通知》,明確三點要義:第一,典當行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其主管機關是中國人民銀行;第二,各地人行應對轄區內典當行的數量、審批機關、質押的利率、當期等進行全面清查,在此基礎上提出撤、并、留的具體意見;第三,在年底前暫停對新典當行的批設。至此,全國各地對典當業的第一次清理整頓全面鋪開。
----但這時不少典當行由于都有了為自己撐腰的“婆婆”,對人行表面敷衍實則不予配合的不在少數。有鑒于此,1994年又有了以國務院名義下發的“54號文件”,以更加權威的聲音宣布中國人民銀行是典當行的主管部門,旨在加大行業監管的力度。
----事實上,以“正名”為開端的第一次整頓并不順利。
----1996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典當行管理暫行辦法》,并以此為契機對全國的典當業進行了第二輪較大規模的清理整頓。但《辦法》剛出臺就遭到不少方面的詰問。“那時候仍然有一些典當行不買人行的賬。比如內貿部與供銷總社下屬的許多單位都設有典當行,數量有五六十家之多。”一位知情者說。
----紛爭的焦點仍然是典當行的歸屬問題。同年9月,國務院有關部門不得不出面調停,并提出三條協調意見:第一,基本上確認人行仍為典當行的監管部門;第二,其他部門在執行過程中確有道理的意見和建議應當考慮,故《辦法》應做變通處理;第三,在清理整頓后再修改《暫行管理辦法》,暫不制定條例。
----第二次清理整頓應當說取得了成果:全國3013家典當行一多半被淘汰,人民銀行對其中的1304家核準發放了《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并將其正式納入自己的監管序列;典當行的注冊資本金總額核定為80億元,直接從業人員1萬多人。
----包括人民銀行總行在內,誰都說“估計不出全國1000多家典當行每年業務量的具體數額”。不過有心人算了一筆賬:一個典當行每個月150萬元業務量是投資平衡點,在大量開辦典當行的申請書背后,一定是高利行業的事實。其實,全國典當行有80億的注冊資本金,如果按每三個月周轉一次的速度,全年下來也有240億。當然,人們有理由認為實際數額只多不少,因為不少人只典當10天,就贖當了。
----關于典當行的產權組成,也是個說不清的事情。不過,人行官員與研究學者的估計倒是非常一致:國有、集體成分的與私有經濟成分各占50%,只不過在地域分布上差異很大。例如江浙一帶非公經濟非常活躍,因此當地私人開辦的典當行就更多些。
----據人民銀行官員在一些公開場合披露的數據,全國范圍內已被發現非法吸收存款的典當行約有四五十家,實際上形成支付風險的約20家。類似邢臺那種完全不做典當業務而只吸存的違法典當行,在全國也是特例。多數典當行的非法吸存都是以入股的方式操作,通常承諾一年內支付股東一定數額的利息。
----據悉,對于已經發現的違法吸存的典當行,人行的處理方法將分成兩種:對那些“資能低債”的就理清債權債務,或關閉或重組或改制。對那些“資不低債”的,則要看涉及程度,如果確屬股東入股行為,將依照“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由股東首先支付儲戶的存款;但對那些涉及面寬、確已釀成地方性金融風險而典當行又無法支付儲戶存款的,地方政府有責任出面化解風險,解決的辦法不外乎政府自己籌集資金或向銀行舉債。
怎么就被交出去了
----從典當行明確由人民銀行監管到移交給經貿委,中間又經歷了4年多的時間。業內不少人思來想去,覺得有兩個問題至今仍存有疑問。
----其一,業界對《典當行管理暫行辦法》多處存在不同意見,但幾年來人民銀行新的《典當行管理辦法》一直遲遲未能出臺。難道4年還不足以修訂、出臺一個部門級別的規章?
----對此,來自人民銀行內部的解釋說,新《辦法》“難產”確有偶然原因:人民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司自1996年到1998年間司長更換了3次,主管行長也更換了3次。每一次人事變動,新領導都要對《辦法》(修改稿)重新過一次;而每過一次,都會嚴格一次。而且典當行越是出問題,有關領導的態度就越是審慎。而到1999年8月,人行已經有意將典當行“交出去”時,新《辦法》的修改工作就自動停止了。
----另一個讓人不解的問題是,既然典當行從事質押貸款業務是典型的金融業務,理應負有監管職能的人民銀行為什么還要放棄這塊“金字招牌”?一些頗感失落的典當業內人士抱怨人民銀行“先是把典當行管死了,現在又開始甩包袱”。對于這一點,人行某些官員私下也向記者表示默認。
----人民銀行非銀司綜合處原典當行主管官員馮樹德則在公開場合否認了這種分析。他指出,典當行屬于小型金融機構,在我國過多地強調了它的金融性。他解釋說,國外的典當行也都不隸屬于央行管理。央行的主要職責是制定貨幣政策,實現大金融的監管;央行關心的是金融政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金融體制的改革、化解金融風險等等。特別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后,以及國內信托業、信用社業已經出現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央行在監管原則上采取了“抓大放小”的處理原則。
----因此,人行此次將“監管權”交出,馮樹德認為對典當業來說“是件好事”。因為擁有“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招牌的典當行在央行的管理下整頓了秩序,規范了經營,提升了整體形象;但由央行監管,與典當行在金融體系中所處的地位相比顯得偏嚴,業務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這種移交會“有利于對典當行的松綁”。
----但上述解釋并沒有得到廣泛認同。李沙教授認為,1998年頒布《金融違法處罰辦法》以及《非法金融機構以及非法從事金融業務的處罰辦法》是非常嚴厲的兩項法規,假如人民銀行出現監管不力的現象,它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生存空間在哪里
----典當行被人民銀行交出以后,其身份已被定性為“特殊的工商企業”。但目前各方尚未對“特殊”二字給出一個解釋。
----人民銀行的《貸款通則》早有明文規定:非金融機構不得從事貸款業務;《刑法》中涉及非金融機構犯罪部分也有相關的約束條款。典當行被置于尷尬處境:做典當業務,屬于違法行為;不做業務,典當行不就死了嗎?盡管經貿委有言在先,在新的《典當行管理辦法》出臺之前,原有的人行發布的《辦法》繼續適用,但是未來典當業的生存依據呢?典當行如何跨越法律死亡交叉點?
----在國家經貿委今年8月底舉辦的省級干部典當監管工作培訓班上,人民銀行一位熟悉典當業的官員就這一問題給經貿委“支了一招”:即使是既定的規章,也有破例的辦法。說白了,只要能以國務院的名義發一個文,“特許”典當行開展一部分金融業務,就能使典當行的法律問題“解困”。當然,這還需要會同人民銀行、經貿委、公安部門、工商部門、稅務部門等多個方面聯合解決——這主意聽起來像是玩笑,但認真地說起來又像是最便捷的解決之道。
----此外,典當行到底面臨什么樣的市場需求,今后拓展哪些業務領域,將是更換主管部門后更現實的選擇。
----新中國的典當行在具體業務上與歷史相比并沒有大的變化,從事的依然是質押貸款業務,只是范圍擴大到了房地產的不動產內容以及權利質押內容;權利質押包含了股權、債權、無體財務權(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三大類。按照市場需求,典當又可劃分為生產型典當、消費型典當和商業型典當。依據地方的借貸習慣,不同地區的典當行的服務對象有所不同。以工商業高度發達的溫州地區為例,為中小企業、私人作坊提供生產和商品流通應急性的質押貸款,已經成為當地典當行的主要業務。
----引人注意的是,從整個典當行業看,房地產抵押業務雖然發生筆數較少,但業務量已經占到了總業務量的50%;權利質押(主要以股票質押為多,還有銀行存單、債券等)也占到了總業務量5%左右。這兩項業務由于地區經濟發達的程度不同,分布也不盡相同,例如股票質押業務多數發生在省會級以上城市,使用這項業務的多數為中小股民。有關專家認為,從市場需求看,未來的典當行最有潛力的業務就來自房地產和權利質押兩項業務。
----從人民銀行掌握的情況來看,在非公有制經濟相對活躍的一些地區,民間借貸實際上一直未曾停止。早在1984年,溫州就出現了由地方政府批準成立的私人錢莊。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主要領導曾專門前往考察,并欲采取措施關閉,但這些錢莊最終被改制為信用社。兩三年后,就在成都的典當行剛剛出現40天,溫州市政府也在該市批準成立了典當行。
----人民銀行的有關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商業銀行出于對資金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的考慮,一般不愿向信譽度低的中小企業發放貸款,這部分企業對資金的急切需求很難滿足。而民間借貸這些年始終在運行,也說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民間對資金的需求隨之提高,而這正為典當行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同時,通過質押可以立即取得貸款,也是典當行的一大優勢。記者在北京華夏典當行聽到了類似的例子:一個私營業主急需5萬元周轉資金,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汽車開到典當行,不出半個小時就能把所需要的錢拿走。而這在目前的銀行是不可能辦到的。
----據介紹,國家經貿委接手典當業以后,把歸口管理工作交給了綜合司和中小企業司,日常管理以中小企業司為主。已經有跡象表明,經貿委有意將典當行“搞得更活一些”,甚至有關“經貿委打算把典當行作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說法,也在業內廣為傳播。
----另一個信息是,最快到10月底,新的《典當行管理辦法》有望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