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筆記本珍貴,我想主要是上面有60年前毛澤東的題詞:“碰了釘子時,就向釘子學習,問題就解決了。”這題詞是毛澤東用毛筆書寫在于江筆記本上的,言簡意賅,極富哲理。筆者現就這筆記本征集過程引述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
這要回溯到1985年。當時,我在河北從事黨史研究工作,為了“搶救”黨的歷史資料,我的足跡遍及全國許多地方。例如,為了征集于江烈士生平史料及遺物,我曾先后在北京訪問了外交家王國權、老將軍羅元發、已故賀龍元帥的夫人薛明。薛明告訴我,于江的愛人任致在西安,你一定要去拜訪她。
1985年初夏時節,我在解放軍后勤部駐西安辦事處見到了病中的任致同志,她欣然拿出從延安珍藏至今且完好無損的只有十幾頁的筆記本,這是于江生前專門用作請別人題字、同學臨別贈言的,筆記本上除毛澤東的題詞外,還有艾思奇、郭林祥等用鋼筆寫的贈言,還有于江的同學于振海寫的催人奮進的歌詞:
“黎明即起,自強自立,歲計在春,日計在晨,空氣鮮,精神振,男兒起舞在雞鳴;刻苦奮斗,決志盡忠,團結對敵,協力同心,報國仇,雪國恥,做民族復興的先鋒。”
任致思維清晰地談了許多她和于江在革命斗爭中結成永恒友誼的往事。
于江,河北滄州人,1914年生。1935年就讀于天津高職學院,其間與任致相識,共同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參加過“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不久,又同時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6年2月,于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后,天津淪陷前夕,于江同任致、薛明等十幾個同學到南京,又轉赴西安,到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林伯渠接待了他們,并介紹他們到延安去。經過十幾天徒步行軍到達延安,于江進入抗大學習,任致在陜北公學學習。畢業后,于江同任致結婚。婚后,黨組織安排他倆進入中央黨校學習。其間,彭德懷到中央黨校作了一次報告,動員學員到前線去,到敵后抗日根據地去,投入偉大的抗日斗爭。不幾天,組織上通知于江和任致,到晉察冀邊區工作。臨離開延安前,他們聆聽了毛澤東的報告,大意是:“你們到敵后去工作任務很重,要學會做群眾工作,更要做好統一戰線工作……”毛主席的講話使于江和任致深受鼓舞,報告結束時,于江拿出筆記本走到毛澤東面前,毛主席欣然揮毫,寫下了這寓意深刻的題詞。
1940年3月2日,時任中共河北定興縣委書記的于江,帶警衛員王炳文、李嘉銀深入敵占區開展工作時,被一幫喬裝成“抗日干部”的武裝匪徒抓捕后不幸壯烈犧牲,年僅26歲。
以上就是于江烈士這個珍貴筆記本征集的概略情況。為慎重起見,我曾帶著有毛澤東題詞的筆記本到中央檔案館和中央文獻研究室請有關專家作鑒別,他們確認這個題詞是毛澤東的手跡。獻出這珍貴筆記本的任致同志于1986年4月在西安辭世。這使我深深感到“搶救”革命文物是何等重要。于江烈士這筆記本,是一份珍貴的革命文物,必將和他的業績一起長存人間。
(責任編輯 趙友慈)